电化学测量方法

电化学测量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铮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电化学
  • 测量
  • 方法
  • 电化学分析
  • 仪器分析
  • 分析化学
  • 传感器
  • 电极
  • 腐蚀
  • 电池
  • 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9130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9020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9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电化学测量方法》可用作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化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一切电化学应用领域生产和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进行电化学测量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内容包括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电化学体系的数学描述,测量实验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各类稳态和暂态的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电化学测量方法均给予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稳态极化曲线的测量方法、控制电流阶跃暂态法、控制电势阶跃暂态法、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脉冲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光谱电化学技术及其它联用表征技术。重点介绍的是各类测量方法的原理、测量技术和数据解析方法,同时兼顾具体的实验细节。
  本书可用作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化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一切电化学应用领域生产和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化学测量概述1
1.1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1
1.2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2
1.3电化学测量的主要步骤3
第2章 电化学体系的数学描述5
2.1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5
2.1.1定义5
2.1.2基本性质和定理5
2.1.3单位阶跃函数(unit step function)及其Laplace变换6
2.2电极界面扩散层中粒子浓度分布函数的一般数学表达式7
2.2.1扩散方程及其定解条件7
2.2.2实验前溶液中不存在的电活性物质粒子的浓度函数8
2.2.3实验前溶液中存在的电活性物质粒子的浓度函数8
2.2.4简单电极反应中粒子的表面浓度函数9
2.3泰勒(Taylor)级数展开式9
2.4误差函数10
第3章 电化学测量实验的基本知识12
3.1电极电势的测量12
3.1.1电极电势12
3.1.2电极电势的测量14
3.1.3对测量和控制电极电势的仪器的要求14
3.2极化条件下电极电势的正确测量15
3.2.1三电极体系15
3.2.2极化时电极电势测量和控制的主要误差来源16
3.3电流的测量和控制18
3.4参比电极18
3.4.1参比电极的一般性要求18
3.4.2常用的水溶液体系参比电极19
3.4.3双参比电极23
3.4.4准参比电极24
3.5盐桥24
3.5.1液接界电势(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25
3.5.2盐桥的设计25
3.6电解池27
3.6.1材料27
3.6.2设计要求28
3.6.3几种常用的电解池29
3.7研究电极30
3.7.1汞电极30
3.7.2常规固体电极32
3.7.3超微电极41
3.7.4 单晶电极43
第4章 稳态测量方法46
4.1稳态过程46
4.1.1稳态(steady state)46
4.1.2稳态系统的特点47
4.2各种类型的极化及其影响因素47
4.2.1极化的种类47
4.2.2各类极化的动力学规律48
4.2.3各种极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51
4.3控制电流法和控制电势法52
4.3.1控制电流法52
4.3.2控制电势法52
4.3.3控制电流法和控制电势法的选择53
4.4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53
4.4.1阶跃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53
4.4.2慢扫描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54
4.5根据稳态极化曲线测定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56
4.5.1塔费尔直线外推法测定交换电流(或腐蚀电流)56
4.5.2线性极化法测定极化电阻RP及交换电流i57
4.5.3利用弱极化区测定动力学参数58
4.6稳态测量方法的应用60
4.7流体动力学方法——强制对流技术61
4.7.1旋转圆盘电极61
4.7.2旋转圆环圆盘电极(rotating ring�瞕isk electrode,RRDE)64
第5章 暂态测量方法总论67
5.1暂态过程67
5.1.1暂态(transient state)67
5.1.2暂态过程的特点67
5.2暂态过程的等效电路69
5.2.1传荷过程控制下的界面等效电路69
5.2.2浓差极化不可忽略时的界面等效电路70
5.2.3溶液电阻不可忽略时的等效电路71
5.3等效电路的简化72
5.3.1传荷过程控制下的电极等效电路72
5.3.2传荷过程控制下的电极等效电路的进一步简化74
5.4电荷传递电阻75
5.5暂态测量方法76
5.5.1暂态法的分类76
5.5.2暂态法的特点77
第6章 控制电流阶跃暂态测量方法78
6.1控制电流阶跃暂态过程概述78
6.1.1具有电流突跃的控制电流暂态过程的特点78
6.1.2几种常用的阶跃电流波形79
6.2传荷过程控制下的小幅度电流阶跃暂态测量方法80
6.2.1单电流阶跃法80
6.2.2断电流法83
6.2.3方波电流法84
6.2.4双脉冲电流法86
6.2.5小幅度控制电流阶跃法测量等效电路元件参数的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87
6.3浓差极化存在时的控制电流阶跃暂态测量方法88
6.3.1电流阶跃极化下的粒子浓度分布函数88
6.3.2过渡时间89
6.3.3可逆电极体系的电势�彩奔淝�线90
6.3.4完全不可逆电极体系的电势�彩奔淝�线91
6.3.5准可逆电极体系的电势�彩奔淝�线92
6.3.6影响因素92
6.4控制电流阶跃法研究电极表面覆盖层93
6.4.1测量电极表面覆盖层93
6.4.2判断反应物的来源94
6.5控制电流阶跃暂态法的应用95
6.5.1恒电流暂态研究氢在铂电极上的析出机理95
6.5.2方波电流法测定电池欧姆内阻96
6.6控制电流阶跃暂态实验技术97
6.6.1经典恒电流电路97
6.6.2桥式补偿电路98
6.6.3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实验电路99
第7章 控制电势阶跃暂态测量方法100
7.1控制电势阶跃暂态过程概述100
7.1.1具有电势突跃的控制电势暂态过程的特点100
7.1.2几种常用的阶跃电势波形101
7.2传荷过程控制下的小幅度电势阶跃暂态测量方法101
7.2.1电势阶跃法102
7.2.2方波电势法104
7.2.3小幅度控制电势阶跃法测量等效电路元件参数的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105
7.3极限扩散控制下的电势阶跃技术105
7.3.1平板电极106
7.3.2球形电极108
7.3.3超微电极110
7.4可逆电极反应的取样电流伏安法111
7.4.1平板电极上基于线性扩散的伏安法111
7.4.2超微电极上的稳态伏安法114
7.5准可逆与完全不可逆电极反应的取样电流伏安法115
7.5.1平板电极上基于线性扩散的伏安法116
7.5.2超微电极上的稳态伏安法118
7.6计时安培(电流)反向技术119
7.7计时库仑(电量)法120
第8章 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124
8.1线性电势扫描过程概述124
8.1.1线性电势扫描过程中响应电流的特点124
8.1.2几种常用的扫描电势波形126
8.2传荷过程控制下的小幅度三角波电势扫描法126
8.2.1电极处于理想极化状态,且溶液电阻可忽略126
8.2.2电极上有电化学反应发生,且溶液电阻可忽略127
8.2.3电极上有电化学反应发生,且溶液电阻不可忽略128
8.2.4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129
8.3浓差极化存在时的单程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129
8.3.1可逆体系129
8.3.2完全不可逆体系134
8.3.3准可逆体系137
8.4循环伏安法137
8.4.1可逆体系139
8.4.2准可逆体系139
8.4.3完全不可逆体系139
8.5多组分体系和多步骤电荷传递体系140
8.6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的应用141
8.6.1初步研究电极体系可能发生的电化学反应141
8.6.2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143
8.6.3判断电极反应的反应物来源144
8.6.4研究电活性物质的吸脱附过程144
8.6.5单晶电极电化学行为的表征146
第9章 脉冲伏安法148
9.1脉冲伏安法概述148
9.2阶梯伏安法148
9.2.1断续极谱法149
9.2.2阶梯伏安法150
9.3常规脉冲伏安(极谱)法150
9.3.1常规脉冲极谱法151
9.3.2在非极谱电极上的行为151
9.3.3反向脉冲伏安法152
9.4差分脉冲伏安法152
9.5方波伏安法154
9.6脉冲伏安法的电分析应用155
第10章 交流阻抗法157
10.1交流阻抗法的基本知识157
10.1.1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的含义157
10.1.2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158
10.1.3电化学阻抗谱的种类161
10.1.4电化学系统的等效电路161
10.1.5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的特点162
10.2传荷过程控制下的简单电极体系的电化学阻抗谱法163
10.2.1电极阻抗与等效电路的关系163
10.2.2频谱法164
10.2.3复数平面图法165
10.3浓差极化存在时的简单电极体系的电化学阻抗谱法168
10.3.1小幅度正弦交流电作用下电极界面附近粒子的浓度波动函数168
10.3.2可逆电极反应的法拉第阻抗170
10.3.3准可逆与完全不可逆电极反应的法拉第阻抗171
10.3.4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同时存在时的复数平面图173
10.4电极反应表面过程的法拉第阻纳175
10.5电化学阻抗数据的测量技术179
10.5.1频率域的测量技术179
10.5.2基于快速Fourier变换(FFT)的时间域的测量技术179
10.6电化学阻抗谱的数据处理与解析180
10.7电化学阻抗谱的应用183
10.8交流伏安法185
10.8.1交流(AC)极谱法185
10.8.2交流(AC)伏安法188
第11章 电化学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189
11.1运算放大器189
11.2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典型电路190
11.2.1电流跟随器191
11.2.2反相比例放大器191
11.2.3反相加法器192
11.2.4电流积分器192
11.2.5电压跟随器193
11.3恒电势仪193
11.3.1反相加法式恒电势仪193
11.3.2具有溶液欧姆压降补偿功能的反相加法式恒电势仪194
11.4计算机控制的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196
第12章 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197
12.1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概述197
12.2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198
12.2.1STM的工作原理198
12.2.2ECSTM装置200
12.2.3ECSTM的应用200
12.3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205
12.3.1ECAFM的原理与技术205
12.3.2ECAFM的应用207
12.4扫描电化学显微镜210
12.4.1SECM的工作原理211
12.4.2探针的制备212
12.4.3探针的质量212
12.4.4测量模式212
12.4.5SECM的应用213
第13章 光谱电化学技术及其它联用表征技术217
13.1光谱电化学技术概述217
13.1.1光谱电化学的创建和发展217
13.1.2光谱电化学技术的分类217
13.1.3光透电极和光谱电解池218
13.2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219
13.2.1透射法219
13.2.2反射法220
13.2.3光声和光热能谱(photoacoustic and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221
13.2.4二次谐波光谱(second harmonic spectroscopy)222
13.2.5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的优点223
13.3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223
13.3.1电化学调制红外反射光谱法(electrochemically modulated infrared spectroscopy,EMIRS)223
13.3.2差减归一化界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224
13.3.3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法225
13.4拉曼光谱电化学技术225
13.4.1拉曼散射225
13.4.2表面增强拉曼光谱226
13.4.3共振拉曼光谱(resonance Raman spectroscopy,RRS)227
13.5电子和离子能谱228
13.5.1X射线光电子能谱(X�瞨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228
13.5.2俄歇电子能谱(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229
13.5.3低能电子衍射230
13.5.4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HREELS)231
13.5.5质谱(mass spectroscopy,MS)231
13.6电子自旋共振232
13.6.1基本原理232
13.6.2电解池233
13.6.3应用233
13.7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233
13.7.1基本原理与仪器234
13.7.2应用235
13.8电化学噪声235
13.8.1电化学噪声分析原理235
13.8.2电化学噪声测量技术236
13.8.3应用237
附录 25℃下常用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创新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一、 材料科学的前沿视角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材料科学领域中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前沿方向,专注于新型功能材料的理性设计、高效合成、精确表征及其在尖端技术中的应用潜力。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侧重于单一材料类型的叙事方式,转而采用跨学科、系统集成的方法论,将无机化学、物理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先进功能材料的理性设计与合成策略 1. 纳米结构控制与自组装: 本部分详细剖析了控制纳米材料尺寸、形貌和表面能级的先进合成技术。重点介绍了溶剂热法(Hydrothermal/Solvothermal Synthesis)在控制晶体生长动力学中的应用,以及模板法(Template Synthesis)如何实现复杂多级孔隙结构(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s)的构建。讨论了利用有机配体调控无机前驱体反应路径的分子工程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过饱和度和成核速率,获得单分散性极高的量子点和纳米线阵列。 2. 固态反应与高熵合金(HEA)的微观调控: 针对金属材料领域,本书详尽阐述了复杂多主元体系(如高熵合金)的相稳定性理论。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相图分析,而是深入探讨了基于“焓-熵-晶格失配度”参数的微观设计准则。通过高能量球磨、反应烧结(Reactive Sintering)以及定向凝固技术,我们揭示了如何诱导和稳定具有异常优异力学性能(如超高强度与韧性的协同)的新型晶体结构,并讨论了利用快速冷却技术抑制不希望的相分离过程的策略。 3.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共价有机框架(COFs): 本书对构建具有精确孔道结构和可调电子特性的多孔有机框架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分析了基于Schiff碱缩合、硼酸酯化等关键有机反应的合成路线优化。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过渡金属离子或功能性基团(如手性中心、光敏基团)到COFs的节点或连接子上,实现对材料光电响应、选择性吸附或催化活性的精细调控。 第二部分:多尺度结构表征与性能关联 1. 晶体结构与缺陷分析: 强调了同步辐射光源和中子散射技术在解析复杂晶体结构(包括稀有相、高压相)中的决定性作用。详细介绍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高级成像模式,特别是环形暗场成像(ADF)和球差校正技术(Aberration-Corrected STEM)如何揭示原子尺度的晶格畸变、晶界结构和点缺陷的分布,这些缺陷往往是材料宏观性能的根本来源。 2. 表面与界面科学: 表面性质决定了催化、摩擦和腐蚀行为。本部分重点介绍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俄歇电子能谱(AES)在确定元素价态和化学环境中的应用。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多功能性,不仅限于形貌成像,还包括纳米力学谱(Force Spectroscopy)和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在测量局部电势分布方面的能力。 3. 动态过程的原位(In-situ)监测: 为了捕捉材料在真实工作条件下的行为,本书着重介绍了原位表征技术。例如,在加热或反应气氛下进行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用于实时追踪相变动力学;以及原位拉伸或压缩测试结合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技术,用于识别材料内部微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机制。 第三部分:功能集成与应用导向 1. 能源转换材料的界面工程: 关注于燃料电池、高性能电池和光催化剂中的电荷传输与界面阻抗问题。讨论了如何通过原子层沉积(ALD)精确控制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厚度和化学均匀性,以降低界面电阻,提升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和效率。特别探讨了新型固态电解质的构筑与离子传导机制的研究。 2. 智能响应性材料的机制: 涵盖了对外界刺激(光、热、电场、磁场)产生可逆响应的材料体系。详细分析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光驱动分子开关和磁致伸缩材料中的物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确调控材料的弛豫时间、响应阈值和循环寿命,使其适应于软体机器人和传感器等前沿领域的需求。 3. 先进复合材料的增韧与界面粘结: 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纤维/基体界面的化学兼容性和机械互锁机制,来设计具有超高韧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预测不同界面修饰策略对裂纹偏转和能量耗散的影响,旨在实现材料性能的协同提升而非简单的线性叠加。 总结与展望 本书旨在为材料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知识框架,强调从原子尺度理解“为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手段实现“如何做”。它强调实验数据的精确性、理论模型的完备性,以及跨学科合作在解决复杂材料科学挑战中的不可替代性。本书的重点始终在于创新材料的设计、合成方法学的突破以及多物理场耦合下的性能验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一直以来,我对电化学测量方法都感到非常头疼,尤其是那些五花八门的仪器和晦涩难懂的理论。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翻开一看,我完全被它吸引住了。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故弄玄虚。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明了。比如,他在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电位扫描速率时,竟然用“快刀斩乱麻”和“细水长流”来形容不同的测量策略,瞬间就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书中对于各种测量仪器的介绍也极其详尽,从基本原理到操作注意事项,再到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几乎涵盖了每一个细节。我尤其喜欢他对“法拉第效率”的讲解,以往我总是死记硬背公式,现在我终于理解了它的物理意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去评估和优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例如如何利用电化学方法监测环境污染物的变化,或者如何设计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电化学测量的广泛应用前景,也激发了我更多的灵感。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做”,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让我对电化学测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评分

一本厚重的著作,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严谨而深邃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原以为这会是一场枯燥的技术讲解,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引人入胜。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和仪器,而是将枯燥的原理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电化学测量的世界。其中对于电化学阻抗谱(EIS)的阐述,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电化学界面弛豫过程解释得清晰易懂,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被直观理解的物理现象。他不仅讲解了EIS的理论基础,更深入剖析了各种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等效电路模型。我尤其欣赏他对实验操作细节的强调,例如电极制备、电解液选择、温度控制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往往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书中提供的典型案例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量,例如如何利用EIS研究电池材料的固液界面行为,或者如何通过循环伏安法(CV)评估催化剂的活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电化学测量的新视角,让我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评分

在我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电化学测量方法的认知停留在基础的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操作和数据解读的深入理解。这本书如同一场及时的雨露,滋润了我知识的干涸。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将复杂的电化学理论与精密的实验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在描述电化学反应机理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电子转移、物质输运等微观层面,并辅以清晰的示意图,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电化学工作站”的组成和功能时,详细介绍了不同模块(如恒电位仪、恒电流仪、信号发生器等)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种测量模式下的应用,并就如何根据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给出了极具指导性的建议。此外,书中对“电化学噪声谱”等前沿技术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电化学测量方法在解决更复杂科学问题上的巨大潜力。他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启发思考,引导读者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次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让我对电化学测量方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当我收到这本《电化学测量方法》时,我的内心是抱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我从事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已有数年,自认为对基础理论和常用方法已有一定掌握,不确定一本新的著作能否带来颠覆性的认知。然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次惊喜的“打脸”。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将经典理论与最新的研究进展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前瞻性的视野。例如,他在探讨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时,不仅回顾了Butler-Volmer方程的经典推导,更深入分析了在非稳态条件下,如何利用瞬态技术(如脉冲电流技术)获取更精确的动力学参数。书中的实验部分,更是细致入微,对于电化学池的设计、电极材料的选择、以及电解液的纯化等关键环节,都提供了详实的指导和建议。我尤其欣赏他对“赝电容”的阐述,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材料的CV曲线和GCD曲线,清晰地揭示了赝电容与双电层电容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分析充放电曲线的形状和平台来判断电容机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非常规的电化学测量技术,例如声电化学和光电化学,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电化学测量的边界远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宽广。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学术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对它抱有多大的期待。我只是觉得“电化学测量方法”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实用,可能对我的实验会有帮助。没想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虽然是技术性的书籍,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他在讲解“扩散控制”时,竟然用“排队打饭”来比喻,瞬间就让我明白了分子在溶液中的移动是如何受到限制的。而且,书中对于各种电化学仪器的介绍也非常详细,从最基本的原理到具体的操作步骤,再到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都讲得非常清楚。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电化学传感”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电化学传感器,以及它们在生物、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实验设计思路,让我茅塞顿开,找到了解决我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不仅传授我知识,更点燃了我对电化学测量探索的热情。

评分

质量不错,价位也不高,很划算,还没运费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购买的

评分

很好吧不知道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不错!!!!!!!!!!!!!

评分

京东的服务特别值得一提,快递人员专业而且服务态度好!这本书还没看,看网上畅销排行榜买的!书很精美,是正版!下次买书继续选择京东。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

评分

很好的教材。京东配送真快!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