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域繪畫2(菩薩)》收錄的菩薩像大多數取自於幢幡的幡身部分,並沒有將畫像所在的幢幡做齣完整的展示。由於幡身一般都呈長條形,因此上麵多是繪製單尊畫像,幾乎占滿瞭整個幡身。由於審美習慣的原因,相信多數讀者都會對書中收錄的一組頗具印度風格的畫像産生特彆的感受,畫像裏的菩薩發辮披肩,上身裸露,細腰長臂,筆直的雙腿看不見膝關節,而雙腳顯得異常強壯甚至有些生硬。
據記載,這幾件幢幡在發現之初便齣自同一個包裹,可見是緣於某種原因而製作的成套作品,風格如此地近似也就很正常瞭。書中還有一件《觀世音菩薩像》,給人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因為既是側麵像又是以行進姿態示現的畫像難得一見。
佛畫創作的一個重要現象即類型化。不隻上麵提到的成套的印度風格的幢幡如此,本套書收錄的其他本土風格的畫像同樣是成套齣現,貌相、構圖、服飾等大同小異。不過這種成套的類型化創作特徵並非是一般意義上的雷同,而是源自佛畫創作以及民間畫工創作的特殊背景。首先,佛畫的創作必須嚴格遵循相關佛典中所記載的儀軌,不可能像後來文人畫傢那般任意發揮——一個是禮佛供奉之用,一個是怡情悅性之用。所以,唐代敦煌的菩薩畫像即便是極富世俗人物的韻緻,它理應遵循的儀軌仍然是很嚴格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佛畫繪製時往往得依照事先準備好的粉本範式。其次,民間畫工的創作往往師徒相授,各自沿襲和承傳著本門本派的技藝路數,再加上各自擁有著較為固定的徵畫信眾,因此,佛畫的麵目相似也就更不足為奇瞭。當然,一定程度的程序化是宗教藝術共通的特性,而敦煌的佛教造像藝術之所以讓後人無比景仰,恰恰在於當時的畫工們以虔誠的心態、細微處的精妙手法化解瞭類型化的弊端。而且印證書中的菩薩畫像,是否還可以這樣講:程序化的儀軌對於畫工而言,與其說是創作上的製約,倒不如說是菩薩莊嚴法身得以顯現的依據。
內頁插圖
精彩書摘
金剛菩薩像
該幅菩薩像除瞭前文所陳的係列風格之外,最引人注意的莫如雙目的造型和繪製。麵部以及裸露的身體被塗成青銅色,而杏仁般的雙眼,純白底上點瞭漆黑的瞳仁,而異常強烈的色彩對比,自然給人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一對眼睛的錶現方法尤其類似印度風格,不妨將之與該國不少用白銀鑲嵌眼部的金銅像做一對照。
菩薩上半身完全赤裸,腰際到腳部纏著平滑的紅黃藍相間的布條,上麵覆蓋著的天衣,疏疏落落地修飾著五瓣狀的白色小花,似乎給金剛菩薩的威嚴化入瞭另一種彆樣的嫵媚。
菩薩右手執金剛杵。金剛杵,又叫做寶杵、降魔杵等,原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於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故稱金剛杵。在密教中,金剛杵象徵摧滅煩惱之菩提心,為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金剛杵也象徵如來金剛之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癡妄想之內魔與外道諸魔障礙。金剛杵的材質,有金、銀、銅、鐵、石、水晶、檀木、人骨等多種質料,大小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形狀以獨股、三股、五股最為常見,分彆象徵獨一法界、三密三身、五智五佛。
觀世音菩薩像
一般的菩薩像多以靜態呈現,像這一幅從動態一麵捕捉菩薩風姿的作品還比較少見。
圖中的觀音正在緩緩邁齣右腳,左腳將起未起,妙在給人留有想象的空間。身體隨著步子斜扭、前傾,腰部嚮前探齣,肩膀嚮後微縮。而左右手臂的刻畫更為傳神。左手繞到身後,伸嚮下方,牽引著捲麯飛蕩的飄帶;右手掌托蓮花蕾,並嚮後上方舉起,似乎就像托著發飾一般。畫師利用嫻熟生動的綫描,以及相應的著色技術,如橙紅相疊的衣褶,藍色的天衣,最終將觀音菩薩嫻雅輕盈的妙姿呈現於觀者,直如真人一般正在緩步走齣畫麵。
前言/序言
西域繪畫2(菩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寫意花鳥畫
評分
☆☆☆☆☆
[ZZ]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sm]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除瞭他的書,我和我傢小孩還喜歡看鄭淵潔、楊紅櫻、黃曉陽、小橋老樹、王永傑、楊其鐸、曉玲叮當、方洲,他們的書我覺得都寫得很好。[SM],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 書的內容直得一讀[BJTJ],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NRJJ],內容也很豐富。[QY],一本書多讀幾次,[SZ]。 快遞送貨也很快。還送貨上樓。非常好。 [SM],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BJTJ],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衝淡清幽境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創造我們的生活,[NRJJ]希望下次還呢繼續購買這裏的書籍,這裏的書籍很好,非常的不錯,。給我帶來瞭不錯的現實享受。希望下次還呢繼續購買這裏的書籍,這裏的書籍很好,非常的不錯,。給我帶來瞭不錯的現實享受。
評分
☆☆☆☆☆
大約編輯將其分為10本,所以每個單本比較單薄,圖片顯得不足,介紹的文字更少,非常希望能瞭解相關的背景。
評分
☆☆☆☆☆
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曆四時,
評分
☆☆☆☆☆
收集瞭1套中的1-6本,活動時買,有收藏價值
評分
☆☆☆☆☆
很喜歡的一套書,一定全部買齊
評分
☆☆☆☆☆
珍貴藏品,印刷精美。數量不多,但勝在印刷質量屬於國內同類畫冊前列。
評分
☆☆☆☆☆
這套書印刷不錯,書中照片估計是國外提供的
評分
☆☆☆☆☆
書非常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