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禮智(Irei Satoshi)
譯者:楊明綺
齣版社:商周齣版
齣版日期:2015-12-03
ISBN:9789862729243
規格:平裝 / 全彩 / 184頁 / 19cm×26cm
專為打造日本居住文化的建築師
是一種主廚公開拿手食譜的呈現
搭配彩色圖片和平麵設計圖
收錄瞭70個如何打造約30坪的舒適小宅實例
每一個實例都是伊禮智zui經典的「如何打造小宅的配方」
建築傢的精心設計+居住者的勇氣以及「居住的力量」就是──安心成傢的好宅提案
◎24個打造舒適小宅的想法
顛覆一般尺寸×打造一處多用途空間
活用對角線的設計×小宅也能小而美
1坪的標準×小宅住起來更舒適
花點巧思打造陽颱×經典小宅不勝枚舉
◎19個營造大空間的提案
避免將燈具設置在天花闆×壓低天花闆
花點心思設計通往玄關的小徑×打造順暢的生活動線
連結戶外×活用不納入建坪的露臺
◎27個讓小宅跳脫框架的設計
門窗高度頂至天花闆×降低開關和插座的位置
打造原創傢具×以傢具隔間取代走道
半戶外的陽颱×蝸居的魅力
小宅盡量使用拉門和拉窗×連結戶內與室外
伊禮智說: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有兩種選擇,究竟要打造居住品質稍微差一點,空間比較大的傢?還是空間雖然小一點,居住品質卻比較好的傢呢?
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所謂提升居住品質,不是想著因為建地小,隻好蓋小一點,而是思考如何讓小宅變得舒適。
在一定的預算內,思考如何提升住居品質,遠比隻是住在生活空間大一點的傢,來得有趣多瞭。正因為空間比較小,多齣來的預算可用於選購好一點的素材,提升隔熱功能或是美化住宅外觀與植栽等,不是很好嗎?
例如,縮小一坪麵積省下的預算,可以將隔熱功能提升一個等級,也能將外牆的護牆闆或上漆改成自然素材,還能將毫無美感的鋁框改成美觀的木製框,甚至打造一處小小的庭園造景。如果省下一坪的預算,不但能選購品質佳又耐用的餐桌椅,甚至裝設一個享受燒柴火樂趣的暖爐。與其追求不必要的寬敞空間,不如將預算用於提升建物品質,讓生活多點樂趣。
小宅不是工廠成品的集閤體,而是講究設計感,活用各種專業技巧打造而成的空間。」
伊禮智(Irei Satoshi)
1959年齣生於沖繩。1982年畢業於琉球大學理工學部建設工學科計畫研究室,1985年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建築科研究所修畢。曾任職於丸榖博男+Arts and Architecture,於1996年成立伊禮智設計室。2005年起擔任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建築工學部居住設計課程的兼任講師,2012年起擔任住宅設計學校的校長。另著有《伊禮智的住宅設計作法》(新建新聞社編輯/EARTH工房發行)、《伊禮智的住宅設計:從標準化到蘊藏各種樂趣的住宅》(X-Knowledge)等。
住居是舒適小場所的集閤體——代替前言
關於小宅的想法 Chapter 1
001小宅就是zuijizhi的環保
002空間雖小,居住品質提升
003顛覆一般尺寸
004打造一處多用途空間
005每一處都是舒適之所
006在開口部位打造一處舒適空間
007建地保留一點空間
008小宅更能融入鄰裏
009活用對角線的隔間設計(放大視覺效果)
010小宅也能小而美
011小宅也能享受天倫樂
012小宅住起來更舒適
013重新思考價值的小事務所改造
014 1坪的標準
015門窗是小宅設計的一記妙招
016小宅設計起來更自由
017瞭解素材,決定房子外觀
018要用就用zui好的金屬零件
019重新思考傢的模樣
020正因為空間小,更能吟味素材的質感
021小宅能磨練對於生活的敏銳度
022花點巧思打造陽颱
023配閤房間大小設計傢具
024經典小宅不勝枚舉
關於小宅的企畫 Chapter 2
025避免將燈具裝設於天花闆,照明重心放低
026壓低天花闆
028小宅也需要外儲藏室
029就算沒有屋簷,也要有遮陽闆
030善用開口部位(留下牆壁)營造沉穩的室內空間
031花點心思設計通往玄關的小徑
032活用閣樓空間
033小宅再小,也要有一間收納餐具食物的儲藏室
034樓梯也要力求小而美
035小而美的廚房提案(1)
036 29坪的郊外型計劃.23坪的狹小型計劃
037小而美的廚房提案(2)
038打造順暢的生活動線!!
039以立體觀點構思孩童房,利用傢具隔間
040連結戶外
041充滿樂趣的小浴室
042活用不納入建坪的露颱
043可愛的小宅
小宅的巧思 Chapter 3
044小宅各種跳脫框架的設計
045盡量隱藏接閤部分
046zui適閤小宅的傢具
047專屬小宅的量身訂製傢具
048門窗高度頂至天花闆
049開關和插座的位置也要降低
050選購高度較低的傢具
051打造原創傢具(1)
052打造原創傢具(2)
053有一張方便收納的餐桌
054適閤小宅的摺疊傢具
055以傢具隔間取代走道
056讓傢具浮起來
057牆的顏色與素材會影響室內空間的寬敞感
058圓桌魔術
059用薄閤闆打造隔間牆
060蝸居的魅力
061活用屋頂的空間
062半戶外的陽颱
063活用空氣與熱氣的方法(1)
064活用空氣與熱氣的方法(2)──壁掛式空調的地闆暖氣
065使用半透明的門窗,確保隱私
066小宅盡量使用拉門、拉窗
068用完全敞開的木製拉門連結室內與戶外
069要是擔心木製門窗不耐久,也可以採用鋁框達到完全敞開的效果
070各種配方的集大成「下田的GUEST HOUSE」
「居住的力量」對小宅來說很重要──代替後記
住居是舒適小場所的集閤體——代替前言
◎文/伊禮智
關於小宅的記憶
我成長於沖繩的小宅,小時候住在約十五坪大,屋頂覆著石棉瓦的傳統沖繩民宅。我的父母原本住在現在的嘉手納基地,但終戰後土地被徵收,隻好遷居別處。
我邊迴憶因為一傢六口(四個兄弟)不斷改建、增建的老傢,邊試著將迴憶化成文字,再次感受到住在配閤生活習慣而改造的小宅,帶給我與傢人的各種愉快迴憶。
我的房間位於房子的zui裡麵,約三疊榻榻米大,我常常窩在這裡看書直到天明,沉浸於書中世界,這樣的日子造就瞭現在的我。屋簷下是我們小孩的遊戲場,緊鄰的二番座(起居室)是附近鄰居和親戚來訪時,喝茶聊天的地方。一番座(主廳)是我們幾個兄弟玩摔角遊戲的地方,前庭是我們惹惱父親,被罰跪到深夜的地方,也是我們將紙揉成一團當作球,和附近小孩玩棒球的地方。戶外有混凝土打造的雨水貯水槽,水質乾淨又冰涼。我們每次都會從雨水貯水槽爬上屋頂,在屋頂上放風箏、畫畫。我傢四周築著一道矮牆,小時候還會和鄰居小孩學貓在矮牆上追逐(現在的小孩大概沒辦法這麼做吧?)。
因為房子不大,所以到處都是充滿迴憶的舒適之所,要不是在這樣的空間長大,我絕對無法抱持「小宅真棒」的信念,從事這份工作吧(笑)!
我獨立創業以來一直不斷接受委託設計小宅的試煉(笑),一次次地苦戰、奮戰,忘情於工作;喜歡我的設計的人又委託我……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還是惡性循環?),不知不覺間,我被稱為「小宅的伊禮」,前輩還忠告我:「再這樣下去,以後人傢隻會找你設計小宅囉!」身為建築傢的我也會對自己的前途有點不安(笑)。但是,我一點也不討厭設計小宅,或許正因為我在小宅中長大,所以對於「小小的舒適之所」有著敏銳嗅覺,也纔能享受設計小宅的無窮樂趣吧!
小宅的配方
本書搭配圖片和平麵設計圖,匯集七○個如何打造約三○坪的舒適小宅實例。對我來說,每一個實例都是如何打造小宅的配方,所以有一種主廚公開拿手食譜的感覺。
迴顧經手的每個案子,我想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住宅是舒適小場所的集閤體」吧!
這本書讓我再次體認到舒適的傢與大小無關,而是端看是否處處都是舒適場所。
小宅也能住得從容舒適
現今或許是個不迷信住在大房子就是好的時代,但經濟高度成長期,住在坪數大一點的傢是生活富裕的評斷基準之一。以傢戶坪數來說,日本算是僅次於美國,比英國、法國和德國都來得寬敞,但住居品質如何?就見仁見智瞭。
或許應該說,感覺愈來愈多坪數雖大,卻蓋得不怎麼樣的傢;偏鄉地區尤其有此傾嚮。其實,建蓋寬敞的傢,並不能讓街景變得更好;坪數小也不見得就不好,我覺得「造型酷炫的兔小屋」又何妨?以自己負擔得起的預算,提升住居品質不是能住得更舒適嗎?
追求大坪數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後是「連房子外觀都要打造得很舒適」,「住在小宅也能過得幸福又愉快」的生活……要是這樣的時代來臨,那就太好瞭。
二○一四年五月
初讀這本書時,我還在疑惑,70條法則會不會顯得零散、缺乏係統性?然而,閱讀深入後纔發現,這些法則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邏輯關聯,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小宅居住哲學。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剋製而精準,沒有誇張的形容詞,所有的結論都建立在嚴謹的設計實踐之上。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動綫”的執著分析,他會用非常直觀的俯視圖告訴你,一個沙發擺放的位置,如何影響你從廚房到臥室的行走效率。這種對日常行為的細緻考量,體現瞭設計對人的尊重。此外,書中對不同功能區的銜接處理,例如客廳如何自然地過渡到工作區,臥室如何巧妙地與更衣區結閤,都提供瞭極具啓發性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教你如何“布置”空間,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使用”空間,讓每一寸麵積都發揮齣最大的效能。這種從使用者角度齣發的思考方式,讓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極高。
評分這本關於小宅設計的書,實在太對我的胃口瞭!我最近正頭疼如何把老房子改造得既實用又溫馨,空間小是最大的限製。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沒有陷入那種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直接給齣瞭“70道法則”,簡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冊。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務實到骨子裏的態度,每條法則都配有大量的實景照片和詳細的圖解,讓你一看就明白這個設計背後的邏輯。比如,書中關於垂直空間的利用,對我啓發很大。我傢的層高不錯,但一直不知道怎麼充分利用,書裏介紹瞭幾種巧妙的結構改造,比如隱藏式的儲物樓梯,還有那種可以升降的工作颱,看完之後簡直茅塞頓開。感覺作者伊禮智先生對居住的理解非常深刻,他知道小空間裏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是堆砌更多的傢具,而是更流暢的生活動綫和恰到好處的收納。這種細膩的觀察力,讓整本書讀起來非常親切,不像在看一本冷冰冰的設計規範,更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分享他的獨傢秘笈。我已經把最感興趣的幾條法則標注齣來瞭,準備拿著這本書去和裝修師傅好好溝通一番。對於正在為小戶型發愁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必備的“救命稻草”。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典雅,即便是繁體中文的閱讀體驗也十分流暢,對於一個追求生活美學的人來說,這是一種享受。它傳遞的不是冰冷的設計數據,而是一種關於如何提升生活品質的哲學觀。書中對於“尺度感”的拿捏尤其到位,在小空間裏,傢具的尺寸和比例至關重要,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選擇細腿的傢具、低矮的櫃體,甚至使用特定尺寸的藝術品,來欺騙眼睛,從而創造齣更寬敞的錯覺。我發現,很多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設計缺陷,其實都是可以通過調整比例來解決的。這本書讓我對“寸土寸金”有瞭全新的理解——關鍵不在於你擁有多少麵積,而在於你如何用智慧去雕琢你擁有的這部分麵積。它讓我認識到,好的設計是服務於人的,它能讓一個狹小的空間,擁有超越其實際麵積的舒適度和豐盈感。這本書絕對值得反復研讀,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作為一名對室內設計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收藏瞭不少設計類的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麵,或者隻展示瞭昂貴的定製設計。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強烈的“可操作性”和“人情味”。它仿佛在對讀者說:“即便你的預算有限,即便你的空間條件一般,你依然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獲得高品質的居住體驗。”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也做得非常齣色,大量的圖例清晰地展示瞭設計前後的對比,這種直觀的衝擊力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有說服力。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收納係統的介紹,它沒有推薦那些昂貴的整體櫥櫃,而是聚焦於如何利用那些常見的、低成本的材料,比如洞洞闆、宜傢的小推車等,來構建適應不同生活習慣的彈性收納。這讓我感到非常接地氣,明白設計並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是一種解決日常難題的智慧。對於租房族或者剛需購房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理念和技巧,簡直是無價之寶。
評分我原本以為這種日式設計風格的書籍,可能會過度強調極簡主義,結果發現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並非一味追求“斷捨離”,而是探討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實現居住的“豐富性”。這一點非常打動我,因為傢不僅僅是睡覺的地方,它應該承載生活的情緒和記憶。書中對光綫的處理尤其精妙,有好幾章專門講如何通過窗戶的布局、隔斷的選擇,甚至鏡子的使用,來最大化自然光的滲透,讓小空間顯得更開闊、更有呼吸感。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界限模糊化”的論述,比如用半開放式的書架代替實牆,既劃分瞭區域,又不阻擋視綫。這種處理方式,讓原本壓抑的空間瞬間變得靈動起來。而且,書中不光有成品展示,還有大量的細節圖,比如踢腳綫的高度、開關麵闆的位置選擇,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恰恰是影響居住體驗的關鍵。讀完之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傢裏的每一個角落,發現瞭很多可以微調、但能帶來巨大改善的設計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們用“空間思維”去思考生活,而不是簡單地套用模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