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

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月欣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食物成分表
  • 食物成分
  • 营养学
  • 食品科学
  • 膳食营养
  • 第二册
  • 04
  • 中国
  • 参考值
  • 营养数据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810716789
商品编码:1026858450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杨月欣 著作 定  价:148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1日 装  帧:简装 ISBN:9787810716789 使用说明
英文使用说明(Introduction)
食物描述
食物成分表
  表一  食物一般营养成分
    1  谷类及制品
    2  薯类、淀粉及制品
    3  干豆类及制品
    4  蔬菜类及制品
    5  菌藻类
    6  水果类及制品
    7  坚果、种子类
    8  畜肉类及制品
    9  禽肉类及制品
    10  乳类及制品
    11  蛋类及制品
    12  鱼虾蟹贝类
    13  婴幼儿食品
    14  小吃、甜饼
    15  速食食品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册)是对《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册)的重要补充,是对我国食物成分数据资料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该书是在对过去4年中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核对、比较、编辑而成的,共包括757条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数据,239条食物的氨基酸数据,323条食物的脂肪酸数据,另外还收录入了部分食物的胆碱、生物素、泛酸、维生素K、维生素D的数据。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在食物分类、编码和营养素数据表达方面基本与《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一致,在编排上也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并给出部分食物的图片,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本书的特点: 1.补充了新的食物 包装食品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中已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本书除部分原料性食物包,所包含的食物主要以包装食品为主,这是本书补等

抱歉,我无法根据您提供的书名《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来撰写一个“不包含此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原因如下: 1. 内容冲突: 您的要求是撰写一个不包含特定书籍内容的简介。这意味着我需要对《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的内容有深入了解,然后刻意去描述一个完全不同的、且内容详尽的图书。 2. 信息缺失: 要写出“很详细”且“不让人看出是AI写”的简介,需要基于对另一本假想图书(即您想要简介的那本书)的具体主题、作者背景、主要章节结构、目标读者群等信息的充分掌握。我目前只知道您想排除的书名,而没有您希望我描述的那本书的任何信息。 3. 避免误导: 如果我凭空捏造一本与《中国食物成分表》主题完全不搭边的书籍(比如一本历史小说或一本编程指南)并详细描述它,这可能会与您实际的写作意图产生偏差。 为了更好地帮助您,请您提供以下信息(关于您希望我撰写简介的那本书): 1. 这本书的准确书名是什么? 2. 这本书的主题或核心内容是什么? (例如:是关于宋代服饰研究、现代人工智能伦理、还是某地的地方戏曲史?) 3. 这本书的篇幅结构是怎样的? (例如:分为上下两卷?包含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吗?) 4. 这本书的主要目标读者是谁? (专业人士、学生、还是普通大众?) 如果您只是希望我提供一个通用的大纲,用于描述一本“与营养学或食物成分表无关的”书籍,请明确告知我您希望的题材方向。 --- 【示例:如果您想描述一本关于“古代园林设计”的专业书籍,我会这样开始(仅为演示,请替换为您真实的需求):】 《宋代私家园林营造技艺探微》 ——穿越千年,重塑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栖所 本书并非关注当代生活方式或营养摄入的量化标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近一千年前,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寄托其山水情怀与哲学思辨的艺术——宋代私家园林的营造之道。全书耗费十数载考据心血,以翔实的文献佐证与出土文物为基石,力求还原彼时园林从规划、选址到具体物料选择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卷首语:从“避世”到“入世”的审美转换 中国园林史往往以唐代的宏大叙事开篇,然而,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宋代,特别是北宋中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与理学思潮的深化,私人园林开始从帝王将相的展示工具,悄然转变为士人阶层进行自我修养与社交会晤的“精神容器”。我们通过分析《营造法式》中关于小型建筑的记载,结合留存的文人笔记,首次将宋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归纳为“曲径通幽”的路径哲学与“步移景异”的空间布局两大核心要素。 第一章:选址的玄机——风水、地貌与文脉的耦合 本章详细考察了汴京及临安周边地区现存与记载中的私家园林选址特征。我们摒弃了过去单纯依赖风水学的片面解读,而是结合了宋代城市扩张的地理制图,探讨了园主如何利用自然高差(如借坡造势)与人工堆土(如掇山)来模拟江南水乡或北方山地的意境。特别是对“宅园一体化”模式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园林空间如何无缝衔接到居住主体,成为内外相融的整体艺术。 第二章:水的哲学——宋代叠山理水的新范式 如果说唐代园林尚以“水绕山环”为尚,那么宋代理水则进入了一个精微的、更具人工痕迹的阶段。本书集结了散见的关于“漏山法”和“透景术”的记载,通过对湖州石的质地分析,重建了宋人“以小见大”的叠山技术。我们详尽对比了苏轼在常州、颍州两地所建园林的水系布局差异,并指出其后学者在效仿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弱化了水的力度感,而强化了其镜面般的静谧效果……(此处将继续详细展开关于植被选择、建筑风格、室内陈设等章节内容,直至1500字左右的篇幅要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我一直认为“成分表”这种东西,要么就是枯燥无味,要么就是专业术语太多,普通人根本看不懂。但当我真正打开它,我才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设计真的非常人性化,虽然内容专业,但呈现方式却很直观。它用了大量的表格和图示,让原本复杂的营养数据变得清晰易懂。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特殊食物的解读,比如一些发酵食品或者粗粮,它们所包含的复杂成分和对人体的好处,都被解释得非常到位。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它似乎还在暗示着一种更科学、更智慧的饮食方式。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科学信息。我尝试着用它来分析我常吃的几种早餐,然后根据数据调整我的搭配,感觉身体的反应真的不一样了。这绝对是一本能够“改变”我饮食习惯的好书!

评分

拿到《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平时对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不多,但一直想在日常饮食中做得更健康。这本书的内容之全面、之详实,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基础的食物,而是涵盖了从原材料到加工品,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特色食品。我尤其欣赏它对各种营养素的细致划分,不仅仅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包括了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等,信息量非常大。我之前以为了解营养成分只是为了减肥或者增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更是为了全面地了解我们身体的需求。我开始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数据,去优化我的日常饮食结构,比如多补充一些书中列出的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或者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再是盲目地吃饭,而是能够带着知识去选择,去享受每一餐。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提升生活品质的指引。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充满了敬畏,而《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它。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营养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味道”的科学史。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一些传统食材的深入分析,比如各种豆类、菌菇,甚至是民间流传的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它们所蕴含的营养价值被科学地量化,让我对这些熟悉的食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去寻找一些更富含特定营养素的食材,来丰富我的餐桌。有时候,我还会把我做的一些家常菜,对照书里的数据,看看我有没有“无意中”做出特别营养均衡的一餐。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食物,而是能够主动地去选择、去搭配,去创造更健康的饮食生活。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严谨的数据,引导我探索食物的奥秘。

评分

这本《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简直是为我这种“吃货”量身定做的!我平时就喜欢自己在家鼓捣点小菜,但总觉得少了点底气,不知道哪些食材搭配在一起更营养,或者某种食材的蛋白质含量到底有多少。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它把各种食材的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都列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查到不同烹饪方式对营养成分的影响。比如,我一直以为蒸鱼比煎鱼健康,但看到书中关于不同烹饪方式的数值对比,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科学道理。而且,它还会根据不同地域的食材进行细分,这点我特别喜欢,因为中国的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食材肯定有自己的特色。我甚至可以根据书里的数据,来计算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和营养是否均衡,这对于我这种有点“选择困难症”的美食爱好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以后做菜,我不仅要讲究味道,更要讲究健康,这本书就是我最得力的助手。

评分

哇!终于拿到这本《第2册中国食物成分表(04)》了!刚翻开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严谨的排版吸引住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寻常的食材,背后究竟蕴含着多少营养的智慧。这本《食物成分表》就像一本美食界的“百科全书”,里面详细列出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从常见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到一些地方特色食材,甚至还有各种加工食品,它们各自的营养成分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每一个数据都经过精心测定,让人觉得特别可靠。我打算把它当作我的“掌上宝典”,在研究菜谱、调整饮食的时候随时翻阅,希望能从中挖掘出更多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给身体提供最需要的养分。这本书不仅是给营养师、厨师看的,我觉得对于每一个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美食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让我看到了食物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也激发了我对烹饪和健康生活的更多热情。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很好用的工具书,食物很全,很实用

评分

非常好的工具书,对我工作帮助很大,表扬一下。是正版的。

评分

不错!挺好!

评分

很好的工具书,希望能看到第三册

评分

东西不错 挺好 物流也给力

评分

从成都运过来真的好慢………书不错,好评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很好用的工具书,食物很全,很实用

评分

物美价廉,送货很快。

评分

东西不错 挺好 物流也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