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急诊科诊疗常规(第2版)》由于学忠、王仲、马遂主编,再版沿袭了**版的体例,以北京协和医院目前临床科室建制为基础,急诊科编写人员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的作风投入这项工作,力求使《常规》内容体现当代协和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章 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第二章 心脏及血管系统急诊
第三章 呼吸系统急诊
第四章 消化系统急诊
第五章 血液系统急诊
第六章 免疫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急诊
第七章 感染与传染性疾病急诊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急诊
第九章 妇产科急诊
第十章 神经系统急诊
第十一章 心理及行为性急诊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急诊
第十三章 水与电解质紊乱急诊
第十四章 急性中毒
第十五章 皮肤软组织急症
第十六章 创伤
第十七章 非创伤性骨骼肌肉疾病急诊
第十八章 环境伤害急诊
第十九章 儿科急诊
第二十章 头面部急诊
第二十一章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第二十二章 常用静脉泵入急救药物用法
我一直对急诊科的“环境与职业暴露”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认为这更多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事情,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来讲述,这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主要关注的是病人的治疗,而忽略了我们医护人员自身的保护。书中详细列出了在急诊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职业暴露风险,包括生物性危险(如血液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化学性危险(如消毒剂、某些药物的挥发物)以及物理性危险(如X光辐射、噪音)。它不仅列举了风险,更重要的是,给出了非常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指南。例如,在处理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时,书中详细说明了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选择和正确穿戴方法,以及接触后需要进行的隔离和监测流程。对于意外的锐器伤,书中也明确了伤口处理、抗病毒预防(如艾滋病、乙肝)的方案,以及报告和追踪机制。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普及和教育意义非常大。
评分这本书的“中毒与解毒”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所在的医院虽然不算很大,但周边工业区和农村也比较多,每年总会接诊一些因为误食、接触不明物质或者意外中毒的病人。之前我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资料来处理,但常常会遇到一些罕见中毒的情况,或者需要快速判断并启动相应的解毒程序。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梳理就非常系统。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中毒原因和表现,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列出了各种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包括它们的药理作用、剂量、给药途径以及注意事项。我尤其喜欢它在“有机磷中毒”部分,把不同程度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对应的治疗方案(如阿托品、解磷定等)都做了清晰的区分,并且还提到了催吐、洗胃等早期处理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这对于避免二次伤害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包括了一些相对少见但后果严重的中毒,比如某些蛇毒、化学试剂中毒,并且提供了初步的识别和处理指南,这极大地增强了我面对这些未知风险时的信心。
评分我对这本书在“常见内科急症”这部分的详细程度感到非常满意。在我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内科急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等。以前,我主要依赖于各种内科教材和专业指南来学习。但这本书以急诊的视角,将这些疾病的诊疗流程进行了高度提炼和优化,更侧重于快速诊断、初步处理和病情稳定。我注意到它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心电图的典型表现、紧急药物的使用(如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PCI的适应症,并且特别强调了“时间就是心肌”的理念,指导我们如何缩短就诊到干预的时间。同样,对于“消化道出血”,书中不仅列出了不同部位出血的常见原因和表现,还详细说明了内镜检查的指征、药物止血的方法,以及输液复苏的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急诊科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其他内科急症,如呼吸衰减、急性肾损伤等,都提供了清晰的诊疗思路,这让我感觉非常有条理。
评分作为一个对急诊创伤处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医生,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急诊科诊疗常规(第2版)/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中关于“多发伤与危重创伤”的部分。这本书在这块的论述,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几种常见创伤的处理流程,而是将整个创伤救治的理念贯穿其中。从最初的现场评估(ABCDE原则),到院前急救的稳定生命体征,再到入院后的快速评估、影像学检查、手术指征的判断,以及重症监护的后续管理,都做到了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于“创伤评分”的介绍,虽然我平时也会用到,但书中更详细地解释了不同评分系统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这让我对如何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对于不同部位创伤(如颅脑、胸部、腹部、四肢等)的救治重点和难点也做了详细的阐述,例如胸部创伤中的张力性气胸和血胸的处理,腹部创伤中的探查性手术指征,都非常贴合实际临床需求。
评分作为一名在急诊科摸爬滚打多年的基层医生,收到这本《急诊科诊疗常规(第2版)/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挺期待的。翻开第一页,看到那熟悉的协和出品的字样,就觉得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心肺复苏”的部分,毕竟这是急诊科的“重头戏”,也是最考验医生基本功和应急反应能力的地方。我一直觉得,虽然我们平时也能接触到一些复苏的病例,但总感觉在细节处理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应对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带。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从心电监护的初步解读,到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再到人工呼吸的时机和技巧,都讲得非常细致。特别是它提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合并症患者的复苏策略差异,这对于我们处理小儿和老年患者的急症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且,书中对于团队协作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急诊的抢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如何高效地与护士、麻醉医生、其他专科医生配合,这本书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直接用得上的,而不是纸上谈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