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有机禽生产的基本原理、品种选择、饲料原料、日粮配制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对有机禽营养与饲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但可以向广大有机禽生产者在日粮配制、饲养方案制订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而且对有关机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有机禽饲养标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倒是无可挑剔,纸张的厚实感和清晰的图文排版,初看起来很有专业书籍的风范。我最初的想法是,既然是专业书籍,那么内容必然是深入且严谨的。遗憾的是,内容上的严谨性似乎体现在了对一些非核心概念的过度哲学化阐述上。比如,书中用非常晦涩的语言讨论了“人与动物之间伦理关系重塑的必要性”,花费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界定“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放养的灵魂状态”。读起来颇有一种在听高深的学术讲座,但听完后脑子里却装满了抽象的概念,而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立即应用到实践中的知识点。我试着去寻找一些关于常见家禽疾病的自然疗法或者营养干预措施,但这些内容被一带而过,寥寥数语,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必须提及”的章节任务。更令人费事的是,书中的图表和数据引用来源标注极其模糊,很多图表看起来像是从旧的、未经验证的报告中直接截取的,缺乏最新的科研支撑。作为一个追求科学喂养的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数值和可重复的实验结果,而不是这种带着强烈主观色彩和过分诗意的叙事。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农业伦理学的散文集,而不是一本技术专著。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解决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如何在不使用合成维生素和化学促生长剂的前提下,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壳强度。我期望看到的是关于发酵饲料、苜蓿草粉替代部分谷物的可行性研究,或者钙源(如牡蛎壳粉、红土)的颗粒大小和添加比例对蛋壳质量的精确影响曲线。然而,当我翻到专门讨论“营养”的部分时,内容却令人大跌眼镜。它用大篇幅描述了不同品种的鸟类在不同气候带下的“自然觅食行为模式”,并配有大量手绘的、艺术感强烈的插图,这些插图虽然精美,但对解决实际营养配比问题毫无帮助。例如,书中提到“鸡应在清晨的露水中获取其所需微量元素”,这种描述虽然浪漫,但完全无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养殖方案。关于饲料配方,它只是笼统地建议“使用本地种植的五谷杂粮”,却避开了对这些杂粮具体营养价值的量化分析,比如粗蛋白含量波动、氨基酸平衡等关键指标。结果是,我读完营养章节后,对如何科学地配出有机饲料的困惑,比读之前更深了。这本书似乎完全低估了现代有机养殖对精细化营养管理的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技术性论述,不如说是怀旧文学的复兴。作者似乎沉浸在对“祖辈的朴素智慧”的无限缅怀之中,大量使用口语化、充满情感色彩的表达,使得专业术语的引入显得格格不入。例如,在谈到通风和舍内环境控制时,作者反复强调“让风像山涧的呼吸一样温柔地拂过鸡群”,而不是给出具体的换气次数(ACH)或氨气浓度的安全阈值。这种诗意的描述,在需要快速决策和量化管理的现代养殖场中,显得异常空洞。我尝试从中提取一些关于疾病预防的“民间偏方”,比如用某种草药泡水,但这些“偏方”缺乏任何对照组实验的支持,仅仅是基于“我认识的某位老者说有效”这样的轶事证据。对我而言,这完全背离了“营养与饲养”这个标题所暗示的科学严谨性。我需要的是基于生物学和化学原理的指导,而不是一本充满田园牧歌情怀的故事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听一位老农讲述他年轻时的农场故事,温馨而美好,但实用价值却微乎其微。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本来是冲着它那个响亮的名字去的——《有机禽营养与饲养》。我一直对传统集约化养殖模式中抗生素的滥用和饲料添加剂的复杂性有点耿耿于怀,所以特别期待能看到一套真正从生态角度出发,讲解如何科学、健康地喂养家禽的指南。然而,当我翻开目录,深入阅读几个章节后,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完全不在我预期的方向上。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一些宏观的农业经济政策,以及某些特定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其中有一章洋洋洒洒地分析了全球大豆贸易波动对小型家庭农场收入的影响,这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迫切想知道如何优化自家后院鸡群日粮中蛋白质来源的养殖者来说,实在有些舍本逐末。我更希望看到关于特定有机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表、最佳混合比例的实证数据,或者不同生长阶段家禽对微量元素需求的详细对比分析。书中倒是提到了“自然放养”的重要性,但具体到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有机标准又能有效抵御常见病害的饲养环境,几乎没有提供可操作的步骤或案例。我感觉我买到了一本关于农业宏观调控的深度报告,而不是一本实用的禽类饲养手册。这种信息不对称感,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它似乎更适合政策研究人员阅读,而非一线农户。
评分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本书在“饲养管理”这一核心模块的论述中,出现了一种近乎“反管理”的倾向。它极力主张减少一切人工干预,倡导一种“让动物自己决定一切”的放任自流模式。这或许在理论上很理想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面对市场对稳定供应和质量标准的商业要求时,是不可行的。书中详尽地描述了如何设计一个“完全仿自然”的栖息地,包括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率等,但对于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如夏季高温或冬季严寒)对家禽行为和采食量的剧烈影响,却几乎没有提供任何预案或调控策略。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的能量密度和水分含量?如何识别出早期应激反应并进行营养补救?这些关乎养殖成败的关键环节,在书中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仿佛只要环境足够“有机”,家禽就能自动适应一切。这种对环境决定论的过度强调,忽略了饲养管理者在维持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之间的微妙平衡。最终,我发现这本书提供的更多是一种哲学上的指导方针,而非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落地执行的技术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