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黎孟德 著作 黎孟德,男,1946年3月生,1983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华美学会会员、四川省美学学会会员、杜甫研究会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艺术史、艺术理论、美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专著《中国艺术史》、《怎样猜谜制谜》。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故事本)》、《外国艺术名作快读》、《中国艺术名作快读》、《应用文大全》(近期出版)等,并出版《配画唐诗五体钢笔字贴》、《白居易诗楷书字贴》。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韩愈全集校注》及《中国文学大辞典》、《华夏家训》、《元明清名诗鉴赏》、《中国赋酒诗词选注》等书的编写。发表《〈淮南子〉的美学思想》、《等这本《中国音乐简史》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音乐史就是枯燥的年代顺序和乐器介绍,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堆砌史实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中国音乐那绵延几千年的故事。从上古时期的钟鼓之乐,到唐宋时期繁花似锦的宫廷乐舞,再到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蓬勃发展,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巧妙地串联起来。书中对乐器的描写也绝不仅仅是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制造工艺的独特性,以及它们所承载的象征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古代宫廷音乐时,那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仿佛能听到编钟奏响的庄严旋律,感受到丝竹管弦交织出的华丽乐章。而当谈到民间音乐时,又展现出一种质朴的生命力,那种劳动号子、山歌民谣,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民的情感。这本书没有让我觉得是“在学习”,而是“在体验”,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了中国音乐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音乐简史》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音乐地图,为我勾勒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壮丽图景。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朝代或某个音乐形式,而是以一种全局的视角,审视了中国音乐从远古洪荒走向现代的漫长历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音乐家群体特点的描绘,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音乐的清谈之风,与唐代宫廷音乐的开放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书中对于各个时期音乐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取向的分析,也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悦耳的声音,更承载着时代的精神、社会的情绪,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国音乐的强大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评分我向来对音乐颇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比较古老的、带有历史沉淀的音乐形式。《中国音乐简史》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脉络的好奇心。它并没有将中国音乐孤立来看待,而是巧妙地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哲学、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解读,这使得我对音乐的理解不再局限于音符本身,而是上升到了文化和思想层面。例如,书中对儒家音乐思想的阐述,让我明白了音乐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教化、礼仪的重要角色;而对道家音乐的描写,则让我体会到了那种“与自然合一”的超然意境。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也毫不晦涩。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代表性音乐家的介绍,以及对他们作品的点评,也极具参考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从模糊的轮廓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也对那些流传千古的旋律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想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书籍。《中国音乐简史》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而且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梳理了音乐发展的脉络,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习俗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作者在论述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时,并没有简单地描述其传入过程,而是深入分析了佛教教义如何影响音乐的旋律、演唱方式,以及它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传播。书中对戏曲音乐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从元杂剧的粗犷豪放,到明清昆曲的细腻婉转,再到各地地方戏曲的百花齐放,作者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戏剧音乐画卷。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细节兼顾,既有整体的把握,又不乏对具体音乐现象的深入剖析,这使得我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这本《中国音乐简史》真的给我带来了一次意料之外的阅读体验。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但没想到它如此易读且充满趣味。作者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有些散文的笔调,带领读者走进中国音乐的殿堂。从先秦的雅乐,到汉唐的胡乐,再到宋代的词乐,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乐器演变的细致描摹,比如古琴如何从一件单纯的乐器,逐渐演变成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又比如二胡,它在民间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最终进入专业音乐领域的过程,都写得非常生动。书中的配图也十分精美,那些描绘古代乐器、乐舞场景的插画,更是为文字增添了不少色彩,仿佛能让我穿越回那个时代,亲眼目睹音乐的盛况。这本书让我明白,音乐并非只是声音的组合,更是历史的记录,是文化的载体,是情感的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