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灌溉施肥初级教程》包括灌溉施肥技术及应用、微灌施肥系统与设备、灌溉施肥田农田水分管理、微灌施肥养分管理等内容。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灌溉施肥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 灌溉施肥概述
一、灌溉施肥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二、灌溉施肥技术带来的农业技术新理念
三、国外灌溉施肥发展概况
第二节 我国灌溉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灌溉施肥设备产品研究与开发
二、灌溉施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三、灌溉施肥应用技术体系研究
第三节 灌溉施肥技术应用前景
一、灌溉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
二、灌溉施肥技术应用前景
第二章 微灌施肥系统与设备
第一节 微灌的种类与组成
一、微灌系统种类
二、微灌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灌水器与管道及其控制设备
一、灌水器
二、管道与连接件
三、控制、量测与保护装置
第三节 过滤设备
一、旋流水砂分离器
二、砂过滤器
三、筛网过滤器
四、叠片式过滤器
第四节 施肥施药装置
一、压差式施肥罐
二、开敞式肥料罐自压施肥装置
三、文丘里注入器
四、注射泵
第三章 灌溉施肥农田水分管理
第一节 农田灌溉基础
一、灌溉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作物耗水的主要因素
三、高峰期耗水量
第二节 主要微灌技术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一、微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滴灌为例)
二、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第三节 土壤基质势和灌溉频率对作物生长和耗水的影响
一、土壤基质势控制对作物生长和耗水的影响
二、灌溉频率对作物生长和耗水的影响
第四节 灌溉施肥农田水分管理方法
一、简便实用土壤墒情监测方法和耗水量估算方法
二、灌溉施肥农田水分管理
第四章 微灌施肥养分管理
第一节 用于灌溉系统的肥料
一、概述
二、化肥的特性及选择
三、用于灌溉施肥的化肥种类
四、用于灌溉系统的有机肥种类
五、肥料问及肥料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配置氮磷钾贮备液
一、常用配方
二、养分含量的换算
第三节 养分的监测
一、土壤养分的监测
二、植株养分的监测
第五章 微灌施肥制度设计与应用
第一节 制定微灌施肥制度的依据
一、概述
二、制定灌溉制度的依据
三、制定施肥制度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微灌施肥制度制定
一、灌溉制度的拟定
二、施肥制度的拟定方法
三、微灌制度和施肥制度拟合方法
第三节 微灌施肥制度应用注意事项
一、拟定微灌施肥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二、应用微灌溉施肥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蔬菜的灌溉施肥管理
第一节 蔬菜的生长特点
一、蔬菜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点
二、根系的生长与根层调控
第二节 蔬菜养分管理策略
一、蔬菜养分需求特点
二、土壤栽培条件下蔬菜的养分推荐
第三节 设施蔬菜的水分管理
一、蔬菜的水分需求特点
二、合理的水分管理策略
三、蔬菜灌溉制度的确定
第四节 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一、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
二、设施黄瓜水肥一体化技术
第七章 果树灌溉施肥应用实例
第一节 荔枝滴灌施肥
第二节 香蕉灌溉施肥
第三节 柑橘灌溉施肥
第四节 葡萄滴灌施肥
第五节 苹果微灌施肥
第八章 微灌系统工程的施工
第一节 施工准备
一、熟悉设计文件
二、踏勘施工现场
三、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
四、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现场准备
六、组织机构与施工管理
第二节 工程材料与设备的采购、现场验收及保管
一、设备与材料的采购
二、设备与材料的现场验收
三、主要材料的堆放与保管
第三节 灌溉系统泵站施工与首部设备安装
一、泵站施工
二、首部枢纽设备安装
第四节 管道工程的施工安装
一、施工放线与管槽开挖
二、管道安装的一般要求
三、硬塑料管材及其连接
四、田间辅助设施的安装施工
第五节 微灌灌水器的施工安装
第六节 试水回填与竣工验收
一、水压试验
二、管槽回填
三、竣工验收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阅读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图纸、工程投资预算、施工进度要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批示等,通过阅读设计文件,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灌系统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该工程的特点、关键技术和设备,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为组织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2.识读施工图识读微灌工程施工图按先整体后局部,逐步深入的方法进行,一般是先由工程平面布置图开始,然后是附属建筑物结构图。
首先从工程平面布置图上的标题栏和图样上说明了微灌工程的名称、作用、比例、尺寸单位等内容。
然后分析微灌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是以沿着水流方向,按首部、地下管线、地面管线以及附属建筑物等的顺序进行识读和分析。要清楚地了解每条图线、每个符号、每个线框的意义和作用,弄清微灌工程各部分的形状、材料、细部构造、位置和作用。要确认微灌工程首部位置,系统模式,输水主干管、分干管的平面走向,管网的规格、型号等和给水栓、排水井、闸阀井等的位置。一般用点线表示输水管线,用圆圈表示给水栓的位置。
在识读施工图的时候,还特别要注意查阅图纸目录、图样目录和设计总说明,图纸目录包括了微灌系统面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图样总张数等;图样目录包括了图样编号、图名,要保证图样齐全;设计总说明中包括了微灌工程地理位置、高程、坡度、规划面积、水源类型、规划区地势、作物种植方向、种植模式、系统设计模式、主干管和分干管的一般布局等。
在对微灌工程有了总体了解之后,再查看附属建筑物图。一般是按管网安装示意图一首部安装示意图一排水井、闸阀井安装示意图一镇墩施工图的顺序看图,遇到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在后续识图中得以解决,或在施工安装设计交底时提出。
在查看平面布置图时,还要查看平面布置图与各连接示意图之间有无不相符的地方,从构造上考虑能否施工等。除识图之外,还要考虑如何按图样的技术要求安排施工,以保证各工序的衔接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作业等。
……
前言/序言
灌溉施肥(Fertigation)是将灌溉(Irrigation)与施肥(Fertilization)结合在一起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它将肥料溶于灌溉水中,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微灌系统的局部湿润灌溉使得作物根区环境与传统灌溉方式下的根区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其有效管理有赖于对灌溉和施肥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并在灌溉及施肥策略上做相应调整。为了确保微灌系统的良好管理并从中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必须应用灌溉施肥一体化技术。微灌系统在我国的温室和蔬菜及果树如番茄、黄瓜、苹果、葡萄、荔枝、香蕉等,以及在园林和其他大田作物如棉花、玉米、马铃薯、甘蔗等作物上的应用发展很快。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为灌溉施肥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伴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灌溉施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2000年开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举办了七期灌溉施肥技术培训班和3次灌溉施肥研讨会,参加培训和会议的人数累计超过1500多人次。2006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始组织灌溉施肥技术等级培训,以期培养更多的灌溉施肥技术应用型人才。同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灌溉施肥协作网。同时为满足培训需要和普及灌溉施肥技术着手编写《灌溉施肥初级教程》。
参加本教材编写人员如下:第一章由彭世琪、吴勇编写,第二章由李光永编写,第三章由康跃虎编写,第四章由张承林编写,第五章由李涛编写,第六章由陈清编写,第七章由张承林、李涛编写,第八章由徐飞鹏、李云开、顾亚萍编写。全书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彭世琪和吴勇统编和审核定稿。
《沃土之上:耕耘者的指南》 在这片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土地上,耕耘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古老的农耕智慧到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农民的双手从未停止探索如何让土地更加丰饶,作物更加茁壮。《沃土之上:耕耘者的指南》并非一本单纯的教科书,而是一份献给每一位热爱土地、勤恳耕作的农民的真诚邀约。它将带您深入了解土壤的奥秘,感受生命孕育的奇迹,掌握让作物获得最佳生长的秘诀,最终收获金黄的希望。 本书致力于为所有对农业生产充满热情,渴望提升耕作技艺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而实用的指导。我们相信,无论您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农人,都能从中汲取养分,激发灵感,找到更科学、更有效、更可持续的耕作之道。 第一章:土地的语言——洞悉土壤的本质 土壤,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是农业的灵魂。它不仅仅是泥土的混合物,而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理解土壤,就是理解作物生长的第一步。 土壤的构成要素: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剖析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如何影响土壤的质地,例如沙土的疏松透气,粘土的保水保肥,以及壤土的理想平衡。有机质,这个被誉为“黑色黄金”的宝藏,是如何通过分解动植物残体而形成的?它又如何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水和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作物根系呼吸的必需品,也是养分运输的载体。我们将探讨土壤中水分的形态(结合水、毛管水、重力水),以及适宜的通气性对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结构,即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通气、排水和保水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土壤团聚体的形态来判断土壤的健康状况,以及通过哪些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例如免耕、少耕、轮作以及有机物料的添加。土壤的容重,这个衡量土壤紧实度的指标,与土壤的通气性和根系穿透力息息相关。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来降低容重,为根系提供更宽松的生长环境。 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pH值,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制约着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不同的作物对pH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了解这一信息能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作物,或采取措施调整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阴离子交换量(AEC)是衡量土壤固持和供应养分能力的指标。高CEC的土壤能够更好地吸附和储存阳离子养分,减少养分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提供养分,还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并非死寂,而是充满生机的微观世界。土壤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转化、病害的抑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将认识到,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作物健康生长的坚实后盾。蚯蚓和其他土壤动物,作为“土壤的工程师”,通过翻耕、疏松土壤,将有机质带入土壤深层,极大地促进了土壤的健康。 第二章:生命之源——认识作物与养分 作物是大地赋予我们的馈赠,而养分则是它们得以茁壮成长的生命之源。理解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以及养分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实现高效农业的关键。 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再到开花结果,作物经历了不同的生长阶段。每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和种类都有所不同。例如,幼苗期侧重于叶片和茎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氮素;而开花结果期,则需要更多的磷、钾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来支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形成。我们将详细解析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帮助您在恰当的时间提供恰当的养分。 必需营养元素:作物生长所需的元素有很多,但其中一些是绝对必需的。我们将重点介绍常量营养元素,如氮(N)、磷(P)、钾(K),它们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将深入探讨氮在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形成中的作用;磷在能量代谢、DNA合成中的关键地位;以及钾在水分调控、酶活化、病虫害抗性上的重要贡献。 除了常量营养元素,我们还将介绍中量营养元素,如钙(Ca)、镁(Mg)、硫(S),它们同样不可或缺,对细胞壁的构建、叶绿素的形成、氨基酸的合成等至关重要。 微量营养元素,虽然需求量少,但作用同样巨大。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氯(Cl)等,它们参与酶的活性中心,调控着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异常,甚至减产。 养分在作物体内的循环与转化:养分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土壤和作物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复杂的循环与转化。我们将介绍养分如何从土壤中被根系吸收,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和分配,以及作物如何通过自身代谢利用这些养分。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养分在土壤中的各种转化过程,例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这些过程直接影响着养分的有效性。 第三章:自然之馈赠——理解有机肥的价值 在追求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中,有机肥作为一种传统而珍贵的肥料,其价值依然不容忽视。它不仅为作物提供养分,更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机肥的种类与来源:我们将全面介绍各种常见的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如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绿肥),商品有机肥,以及堆肥、沼渣沼液等。我们将分析不同种类有机肥的养分含量、分解速度和施用特点,帮助您选择最适合您农田的有机肥。 有机肥对土壤的益处:有机肥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催化剂”。它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有机肥还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此外,有机肥能够缓慢释放养分,避免养分速效带来的流失和浪费,实现养分的持续供应。 有机肥的科学施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机肥的作用,并避免其潜在的风险?我们将详细讲解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包括施用量、施用时期、施用方式(如条施、沟施、撒施、穴施)以及注意事项,例如腐熟的重要性,避免病虫害的传播,以及与化肥的配合使用。我们将强调,科学施用有机肥,才能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提升土地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章:绿色力量——掌握化肥的正确使用 化肥,作为现代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其高效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当使用化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书将教您如何理性、科学地使用化肥,让它成为增产增收的得力助手,而非环境的负担。 化肥的种类与作用:我们将介绍氮肥、磷肥、钾肥三大要素化肥,以及复合肥、复混肥等。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化肥的化学特性、养分释放特点,以及它们在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作用。例如,尿素、碳铵等氮肥的施用时机和方法;过磷酸钙、普通过磷酸钙等磷肥的特点;硫酸钾、氯化钾等钾肥的选择和施用。 化肥的配方与施用原则:科学配方是化肥增产的关键。我们将介绍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测定结果、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科学地制定化肥施用配方,实现养分的平衡供应。我们将强调“要因地制宜,因作物施肥”的原则,避免盲目施肥。 化肥的施用技术:不同的施肥方法会影响养分的利用率。我们将介绍集中施肥(如条施、穴施)、分散施肥(如撒施)以及叶面施肥等技术,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合理施用,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挥发,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化肥的安全性与环境影响:过度或不当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地下水污染,甚至影响农产品安全。我们将讨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例如合理控制施肥量,选择缓释、控释化肥,以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智慧耕耘——施肥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在有机肥与化肥各有所长的前提下,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是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您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条件的、科学高效的施肥体系。 测土配方施肥的理念与实践:我们将深入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和操作流程。通过土壤养分检测,了解土壤的“家底”,然后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精准滴灌”,将最需要的养分,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给作物。这将是实现减量增效、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的优势: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为化肥的吸收创造有利条件;化肥则能快速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弥补有机肥养分释放缓慢的不足。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机肥与化肥的科学配合,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双提升。 绿肥与轮作的应用:绿肥,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固氮、改良土壤结构。轮作,通过不同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交替种植,可以打破病虫害的循环,改善土壤的养分利用状况,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我们将阐述如何将绿肥和轮作融入到您的耕作计划中,构建一个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农业系统。 节水灌溉与施肥的结合:水是养分运输的载体。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可以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地将养分输送到作物根系区域,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水分和肥料的浪费。 智慧农业与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正在改变着农业的面貌。我们将简要介绍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实现对土壤和作物的实时监测,优化施肥决策,让您的耕耘更加智慧、高效。 《沃土之上:耕耘者的指南》不仅是一本关于施肥的书,它更是一份关于爱护土地、尊重生命的倡议。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您成为一名更懂得土地、更善于耕耘的现代农民,让您的每一份辛勤付出,都化为沃土之上的丰收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