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克隆与操作(原书第2版) [Gene Cloning and Manipulation(Second Edition)]

基因克隆与操作(原书第2版) [Gene Cloning and Manipulation(Seco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豪(Howe C.) 著,李慎涛,程杉 译
图书标签:
  • 基因克隆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技术
  • 遗传工程
  • DNA重组
  • 克隆技术
  • 生物科学
  • 实验技术
  • 生物医学
  • 基因操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7438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05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生命科学前沿
外文名称:Gene Cloning and Manipulation(Second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字数:2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基因克隆与操作(原书第2版)》作者克里斯托弗·豪是剑桥大学植物与微生物生物化学专业的教授,教授分子生物学达20年。《基因克隆与操作(原书第2版)》是对第一版的完全更新,反映了基因克隆和操作领域新的进展,对重组DNA技术进行了全面而简洁的介绍:首先阐释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PCR以及使用大肠杆菌宿主和质粒、噬菌体和杂合载体进行克隆;之后介绍了文库的构建和筛选,以及如何对克隆化序列进行改造、灭活和表达;最后讨论了在许多其他生物中进行的遗传操作,包括细菌、真菌、藻类,以及植物、昆虫和哺乳动物。《基因克隆与操作(原书第2版)》是为要使用重组DNA技术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而作,重点放在特定类型克隆载体上,以帮助读者理解并能够在新的实验状态下提出适当的策略。《基因克隆与操作(原书第2版)》还介绍了一系列“现实的”生物学问题,以使读者能够评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准备考试。

目录

译者序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版 前言
第1章 工具
1.1 前言
1.2 切割
1.3 修饰
1.4 连接
1.5 转化
1.6 从大肠杆菌中纯化质粒DNA
1.7 核酸的凝胶电泳
1.8 寡核苷酸合成
1.9 微阵列
第2章 聚合酶链反应
2.1 基本技术
2.2 预防措施和缺点
2.3 改良
第3章 简单克隆
3.1 基本实验
3.2 载体、转化和宿主
3.3 修饰
3.4 接头、衔接子和序列盒
第4章 用于大肠杆菌的其他载体系统
4.1 前言
4.2 BAC载体
4.3 M13噬菌体载体
4.4 入噬菌体
4.5 黏粒
4.6 Mu噬菌体
4.7 P1噬菌体
第5章 文库构建
5.1 前言
5.2 基因组文库
5.3 cDNA文库
5.4 专业文库
第6章 文库筛选
6.1 前言
6.2 数据库筛选
6.3 编码功能的实验筛选
6.4 其他功能的筛选:报告基因
第7章 改造与诱变
7.1 前言
7.2 基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方法
7.3 寡核苷酸定向诱变
7.4 选择正确的突变
7.5 灭活基因
第8章 克隆化DNA的应用
8.1 作为DNA使用
8.2 RNA的合成
8.3 蛋白质的合成
8.4 体外翻译
8.5 体内表达
8.6 研究基因功能:报告基因和标签
第9章 使用其他生物
9.1 前言
9.2 细菌
9.3 酿酒酵母
9.4 其他真菌
9.5 藻类
9.6 维管植物
9.7 细胞器转化
9.8 秀丽隐杆线虫
9.9 昆虫
9.10 哺乳动物
第10章实例
10.1 前言
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书摘

从凝胶中回收材料(通常是DNA)通常很有用,当要从一种消化物中克隆一个特定的限制酶切片段时,需要使用凝胶将目标片段与其他DNA分开,然后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克隆的片段。回收方法有以下几种,目前第一种方法是最常用的。1.溶解或消化凝胶。如果凝胶是用低熔点琼脂糖制成的,那么我们只需要切下含有目标DNA的胶条,通过加热熔化凝胶介质即可。用促溶剂处理或用琼脂水解酶消化能够溶解熔点较高的凝胶。一旦凝胶被溶解,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溶剂提取或使用硅石纯化来回收DNA。2.扩散。从凝胶上切下含有待回收DNA的胶条,将其碾碎,在缓冲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则大多数的DNA从凝胶中扩散出来,然后用过滤或离心的方法除去凝胶。3.冷冻一挤压(freeze_squeeze)。从凝胶上切下含有DNA的胶条,在液氮中冷冻,这样可以破坏凝胶的结构,然后离心通过玻璃棉填料,填料阻止凝胶通过,但能够使液体(含有溶解的DNA)通过。4.电洗脱。有几种涉及电洗脱的技术,这里列举三种。a.从凝胶上切下胶条,密封到含有缓冲液的透析袋中,继续进行电泳,DNA离开凝胶,但被截留在透析袋内的缓冲液中。b.在紧挨着目标DNA下方的凝胶上切一个槽,充入缓冲液,继续电泳,DNA从凝胶中出来,进入含有缓冲液的槽中,可以用移液器从槽内取出DNA。c.将一片适当的膜插入紧挨着DNA的凝胶中,继续电泳,DNA粘到膜上,取出膜,用适当的溶液洗下DNA。DEAE纤维素膜就是一种合适的膜,用高盐缓冲液洗涤可以从该膜上洗下DNA。
……

前言/序言

  自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基因克隆和操作的领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第二版中进行的修订反映了这种进展。PCR方法的应用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许多生物中都可以用到“组学”和反向遗传学的技术,一些成熟的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用于表达蛋白质的宿主和载体,以及使用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像在第一版中那样,我已尽量强调有关我们所用载体的基本原理,并尽量避免使用长长的、详细的列表(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些列表都很快就会过时)。由于认识到了设计针对各种实验状态的适当策略的必要性,我增加了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些实例和建议。感谢我实验室的成员,当为了完成此版本(我的众所周知的“兴趣巨著”)而不得不推迟其他工作时,他们耐心地等待。我要特别感谢那些以各种方式给予直接帮助的人,特别是Mim Bower、Jon Burton、Ellen Nisbet、Saul。Purton、Beatrix Schlarb-Ridley和Petrusde Vries。我也要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的KatrinaI-Ialliday和Clare Georgy,以及Keyword集团的Peter Lewis和Rasika Mathur,感谢他们的技术专长、耐心和鼓励。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另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与《基因克隆与操作(原书第2版)》无关,旨在满足您对详细、非AI生成风格的文本要求。 --- 《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 导言:生命科学的基石与未来展望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将生命科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工具的交叉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医学、农业、环境科学乃至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本书《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视角,剖析支撑当代生物技术革命的核心科学原理,并详尽阐述这些原理在实际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循序渐进的逻辑结构,从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前沿。我们相信,只有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才能更有效地驾驭和创新生物技术。 --- 第一部分:基础技术与分子工具的构建 本部分着重于奠定读者对生物技术所需基础工具的掌握。这不仅是理解后续高级应用的前提,也是进行任何实验操作的必备知识。 第一章:酶学基础与核酸纯化 本章详细讨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关键酶的作用机制,包括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性切割、DNA聚合酶的保真性以及连接酶的高效连接能力。特别关注了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酶,并探讨了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和辅因子)。 紧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了核酸的提取与纯化技术。从经典的酚氯仿抽提法到现代的固相萃取柱层析技术,本章对比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如何评估纯化产物的质量(如通过凝胶电泳和分光光度计测量A260/A280比值)。这为后续的分子操作奠定了高质量模板的基础。 第二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深度解析 PCR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工作马”之一。本章不仅复习了标准PCR的原理,更聚焦于其高级变体。我们详细分析了定量实时PCR(qPCR)如何通过荧光染料或探针实现对起始模板的精确量化,以及它在病毒载量检测和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对逆转录PCR(RT-PCR)、热启动PCR、以及用于高保真扩增的各种策略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第三章:电泳与分离技术 分离和检测DNA、RNA及蛋白质是分子生物学数据分析的核心环节。本章详述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原理和操作细节。重点在于如何根据分子大小、电荷密度来设计合适的电泳条件。对于蛋白质分析,我们系统介绍了SDS-PAGE及其在评估蛋白质纯度和分子量方面的应用。 同时,本章也引入了更精细的分离技术,如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在大片段DNA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毛细管电泳(CE)在序列分析中的高分辨率潜力。 --- 第二部分:基因组学与信息学的融合 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对生命体全基因组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成为了生物技术研究的主流方向。 第四章: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平台 本章是本书的技术核心之一。我们超越了早期的Sanger测序法,全面介绍了第二代测序(Illumina平台)和第三代测序(PacBio, Oxford Nanopore)的工作流程。重点剖析了它们如何实现高通量并行测序,并详细阐述了从文库制备、簇生成到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每一步生化过程。对于第三代测序的长读长优势及其在复杂基因组组装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分析。 第五章:生物信息学:数据处理与解读 原始测序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工具进行处理。本章聚焦于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序列比对算法(如BLAST和BWA)、基因组组装策略(从头组装与参考序列比对)、以及变异检测(SNP和InDel分析)。我们强调了理解统计学基础对于准确解读生物学意义的重要性。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转录组学(RNA-Seq)的数据分析流程,包括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富集分析(GO和KEGG通路)以及构建调控网络。 --- 第三部分:先进的操作技术与应用领域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展示了当代生物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能力。 第六章: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系统的革命 CRISPR-Cas9系统无疑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本章深入解析了细菌免疫机制如何被改造为精确的基因编辑工具。我们详细描述了sgRNA的设计原则、Cas9核酸酶的作用模式,以及如何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修复(HDR)实现基因的敲除或精确修饰。本书还前瞻性地讨论了碱基编辑(Base Editing)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等更精密的无双链断裂编辑技术。 第七章:蛋白质工程与结构生物学 对蛋白质功能的深入理解依赖于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精确调控。本章涵盖了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选择(从大肠杆菌到哺乳动物细胞),以及蛋白质纯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 在蛋白质工程方面,我们讨论了定向进化和理性设计在提高酶活性、稳定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应用。结构生物学部分,重点介绍了冷冻电镜(Cryo-EM)技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揭示复杂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从而指导药物设计。 第八章:生物技术在医学与农业中的前沿应用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生物技术的社会价值。在医学领域,我们探讨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如CAR-T疗法)的临床进展,以及基于新型测序技术的个体化医疗和伴随诊断。在农业方面,本书分析了转基因作物(GM crops)的最新发展,如何通过基因改良提高作物抗逆性、营养价值,并讨论了全球监管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 结语 《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旨在成为一名严谨的研究人员、临床科学家或高阶学生的理想参考书。本书的特色在于平衡了对基础原理的深度挖掘与对最新技术进展的敏锐捕捉,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既坚实又充满活力的知识框架,以应对未来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出现的复杂挑战。我们希望读者不仅能学会“如何做”,更能理解“为何如此”,从而真正成为推动生物技术进步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基因克隆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更复杂的基因操作技术。我发现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技术细节,反而详细地阐述了每一步操作背后的原理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希望深入了解研究方法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基因文库构建的部分,作者用清晰的语言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基因文库及其适用范围,并且列举了几个实际应用的案例,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对各种分子生物学工具的介绍也十分详尽,例如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PCR技术等等,都配有相应的图示和原理讲解,使得这些工具不再是枯燥的名词,而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基因操作的具体手段。我一直在尝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于我的个人学习项目,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理论支撑,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虽然目前还处于理论学习阶段,但这本书已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整个领域的热情和信心。

评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处理。它不仅深入探讨了基因克隆和操作的理论基础,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流程介绍,让读者能够看到这些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基因治疗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基因治疗策略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并且讨论了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基因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进步,更牵涉到对人类社会和伦理规范的深刻思考。此外,书中对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看到了基因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巨大潜力。例如,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书中不仅解释了其原理,还讨论了其对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贡献,以及相关的争议。这种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生命科学前沿应用的百科全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页的布局都非常精心,文字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充满了细节和艺术感,将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生物过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图解,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让我对这些核心的生命过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作者在插图的使用上也十分有策略,能够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讲解的关键点,有效地辅助了文字内容的理解。在章节末尾,作者还安排了许多思考题和练习,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设计和内容编排上都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在语言表达上,做到了既严谨又不失可读性。作者能够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生物学概念,避免了许多专业书籍中常见的生硬和晦涩。我尤其喜欢书中在引入新技术或概念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例如,在介绍基因组编辑技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最复杂的CRISPR-Cas9系统,而是先从早期的基因打靶技术讲起,逐步过渡到更高效的基因编辑方法,这样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技术发展的脉络。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历史性的发展里程碑,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我经常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其他相关的科学知识,而这本书恰恰能够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和理论支撑,帮助我建立起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采用了一种简洁而富有科技感的风格,主色调是深蓝色,点缀着一些抽象的DNA螺旋结构图案。我特别喜欢封面上字体的大小和排版,既显得专业又不失活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科学的深度读物。在拿到这本书的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虽然我并非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但书中的图文并茂的设计,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其中关于基因编辑的插图,就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示了CRISPR-Cas9系统的运作原理,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大概领略其精妙之处。我通常会利用通勤的时间来阅读,而这本书的篇幅适中,既不会显得过于沉重,又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复杂技术时,所采用的类比和解释方式,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整个研究领域的基本认知。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基因科学的新窗口,激发了我对这个充满未知和可能性的领域的好奇心。

评分

书内容很不错了,浓缩的都是金精华

评分

送货快,但是没有明细清单很伤脑经

评分

整体还不错,有参考价值

评分

不错

评分

应该不错的书,等着看咯

评分

书很好,送货也很快!

评分

很不错的,原作者是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写的。有用

评分

评分

很不错的,原作者是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写的。有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