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规划教材:新编大学体育

21世纪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规划教材:新编大学体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平 编
图书标签:
  • 大学体育
  • 通识教育
  • 高等教育
  • 体育教学
  • 健康教育
  • 教材
  • 21世纪
  • 大学
  • 课程
  • 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37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045169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1
字数:3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编大学体育》包括体育健康理论(第一章至第五章)和运动技能实践(第六章至第十五章)两部分内容。体育健康理论部分对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体育保健、医疗体育、运动损伤、运动竞赛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运动技能实践部分对田径、游泳、武术、球类、搏击类、形体类、休闲类、户外运动和拓展训练等方面的常见运动项目做了详细介绍。全书既有理论方面的深入阐述,又有切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能力的训练,并配有大量趣味性插图。《新编大学体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正确的运动技巧,而且有利于引导他们养成锻炼意识、形成体育习惯,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编大学体育》可作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也可以供体育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 1
第一节 体育演义 1
一、历史回顾——追溯体育的轨迹 1
二、人文视野——探寻体育的真谛 3
第二节 健康准则 4
一、健康的内涵 4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6
三、体育锻炼与健康维护 7
思考与练习 11
活动与探索 11

第二章 体育锻炼 12
第一节 科学锻炼 12
一、科学锻炼的原则 12
二、科学锻炼的方法 15
第二节 运动处方 16
一、运动处方的内容 17
二、运动处方的实施 19
思考与练习 21
活动与探索 21

第三章 体育保健 22
第一节 运动卫生 22
一、体育锻炼的心理卫生 22
二、体育锻炼的生理卫生 23
第二节 运动营养 26
一、运动供能系统 26
二、膳食营养成分 28
三、运动营养补充 33
第三节 运动按摩 36
一、运动按摩概述 36
二、运动按摩手法 36
三、运动按摩部位 40
第四节 运动损伤 42
一、运动损伤概述 42
二、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44
思考与练习 46
活动与探索 46

第四章 医疗体育 47
第一节 医疗体育的机理 47
一、中国古代运动养生理论 47
二、医疗体育概述 49
第二节 运动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50
一、心理性疾病的体育疗法 50
二、近视眼的体育疗法 52
三、扁平足的体育疗法 54
四、颈椎病的体育疗法 55
思考与练习 55
活动与探索 56

第五章 体育竞赛 57
第一节 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 57
一、国际体育竞赛 57
二、国内体育竞赛 61
第二节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62
一、体育竞赛的组织 62
二、田径竞赛的编排 63
三、球类竞赛的编排 68
思考与练习 73
活动与探索 73

第六章 田径运动 74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简介 74
一、田径运动的起源 74
二、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 74
第二节 田赛 75
一、跳高 75
二、跳远 78
三、三级跳远 81
四、推铅球 83
第三节 径赛 88
一、短距离跑、中距离跑、长距离跑 88
二、跨栏跑 94
三、接力跑 96
思考与练习 102
活动与探索 102

第七章 球类运动 103
第一节 篮球 103
一、篮球运动简介 103
二、篮球基本技术 103
三、篮球基本战术 108
第二节 排球 114
一、排球运动简介 114
二、排球基本技术 114
三、排球基本战术 121
第三节 足球 125
一、足球运动简介 125
二、足球基本技术 125
三、足球基本战术 132
第四节 乒乓球 136
一、乒乓球运动简介 136
二、乒乓球基本战术 137
三、乒乓球基本战术 143
第五节 羽毛球 145
一、羽毛球运动简介 146
二、羽毛球基本技术 146
三、羽毛球基本战术 154
第六节 网球 157
一、网球运动简介 157
二、网球基本技术 158
三、网球基本战术 162
思考与练习 163
活动与探索 164

第八章 搏击运动 165
第一节 散打 165
一、散打运动简介 165
二、散打基本技术 165
第二节 跆拳道 172
一、跆拳道运动简介 172
二、跆拳道基本技术 173
第三节 女子防身术 178
一、基本技术 178
二、实战原则 178
思考与练习 179
活动与探索 179

第九章 形体运动 180
第一节 健美操 180
一、健美操运动概述 180
二、健美操基本动作 181
第二节 体育舞蹈 189
一、体育舞蹈概述 189
二、体育舞蹈的基础知识 190
三、体育舞蹈的基本技术 192
第三节 健美运动 194
一、肌肉健美的练习动作 194
二、健美训练的原则 200
思考与练习 201
活动与探索 201

第十章 游泳运动 202
第一节 游泳常识 202
一、游泳概述 202
二、游泳卫生 204
三、熟悉水性 205
四、水上救护 207
第二节 蛙泳 210
一、动作要领 210
二、练习方法 212
第三节 爬泳 214
一、动作要领 214
二、练习方法 216
第四节 仰泳 217
一、动作要领 217
二、练习方法 219
第五节 蝶泳 220
一、动作要领 220
二、练习方法 222
思考与练习 224
活动与探索 224

第十一章 中华武术 225
第一节 武术运动概述 225
一、武术的渊源 225
二、武术的分类 226
第二节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227
一、武术基本功 227
二、武术基本动作 232
第三节 太极拳 240
一、太极拳简介 240
二、二十四式太极拳 241
思考与练习 259
活动与探索 259

第十二章 休闲运动 260
第一节 保龄球 260
一、保龄球运动简介 260
二、保龄球基本技术 261
第二节 台球 264
一、台球运动简介 264
二、台球基本技术 265
第三节 轮滑 268
一、轮滑运动简介 268
二、轮滑基本技术 270
思考与练习 271
活动与探索 271

第十三章 户外运动 272
第一节 自行车运动 272
一、自行车运动概述 272
二、自行车运动竞赛项目 273
三、自行车运动基本技术 275
第二节 攀岩 283
一、攀岩运动的概述 283
二、攀岩运动的装备 283
三、攀岩运动的基本技术 284
思考与练习 287
活动与探索 287

第十四章 拓展训练 288
第一节 拓展训练概述 288
一、拓展训练的渊源 288
二、拓展训练的特点 289
三、拓展训练的流程 290
第二节 拓展训练项目 291
一、协作能力拓展训练 291
二、沟通能力拓展训练 292
三、创新能力拓展训练 293
思考与练习 294
活动与探索 294

附录A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95
附录B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298

参考文献 300

精彩书摘

3.锻炼内容应全面系统
不同的项目锻炼,所引起的人体的生理变化和机能适应各不相同。例如,长跑侧重于学生肺活量和耐力的提高,吊环则能陕速增强手、臂的力量。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包括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以及球类、搏击类、户外运动、游戏等丰富的项目,目的就是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对良性适应起到互补和促进作用,从而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整体.发展,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综合提高。反之,如果只是单凭兴趣,喜欢什么项目就只练什么,则可能造成身体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要尽可能考虑身体的全面发展,可以功效大、兴趣浓的运动项目为主,其他项目为辅进行全面锻炼。强调全身的活动,而不限于局部。
4.锻炼进程应持之以恒
(1)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强健体魄、完善素质、提升机能、形成技能,不可能-蹴而就,而是需要在长期的运动中,在反复的刺激下,在大脑皮质中建立起动力定型,进而形成动力定型条件反射,使得机能逐渐适应、积累、提高,逐步、依次、循序地发生变化,拔苗助长不但不利于健康,甚至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运动负荷(指体育锻炼时身体的生理负荷量)的适宜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进而对锻炼效果的优劣产生作用。如果负荷过小,就无法促进机体变化,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负荷过大,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引起睡眠不宁、食欲不振、长期疲劳等不良反应。正确的做法是以一定的运动负荷量作用于身体,一定次数和时间后,引起了身体的适应,然后再依据^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有计划地逐步增大运动负荷,使身体产生新水平的适应,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标。运动负荷的大小因人、因时而异,同-个人,不同的机能状态下对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般而言,每次体育锻炼以后感到稍累,但没有各种不良反应,通过休息恢复较快。这样的运动负荷基本是合适的。

前言/序言

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体育的目标是贯彻执行“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切实地把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富有竞争力的合格人才。本书依据科学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大学体育改革的现状,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确立以终身体育理念和技能为内容、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改变单一课堂的狭隘课程教学模式,拓展课外、社会和自然体育资源,引进大量学生喜爱的新颖项目。本书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知识点选择和内容编排方面力求内容丰富、生动易懂。与目前市场上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性。大学体育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因此,本书注重基本概念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指导大学生体育活动和运动健身提供了理论方法与实践手段,力求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强调趣味性。全书配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文献,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所覆盖的知识面也更为广泛,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实用性。一方面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在内容选择上具有针对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运动项目的介绍充分、清晰,易教、易学、易操作,既可作为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用书,又可作为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参考用书,将课程建设与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讲求创新性。针对学科知识的无限性和教材内容有限性的问题,在简要概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容(如基础理论中的阅读文献,运动实践中的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等内容),力求立足体育的前沿,指引大学体育的教学。
《运动之魂:重塑现代身心》 一本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体育通识读本,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而是一场关于生命、健康与自我潜能的深刻探索。 在知识爆炸、信息洪流裹挟着我们急速前行的21世纪,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业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高度数字化的社交方式,无不悄然侵蚀着我们宝贵的生命力。传统的体育教育,往往侧重于技能的传授与体能的训练,虽然重要,但却常常忽略了体育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乃至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力量。 《运动之魂:重塑现代身心》正是基于这一深刻洞察而诞生的。它并非拘泥于某项运动的规则解析,也非仅仅罗列枯燥的健身指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体育”这一概念更广阔的维度,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重新认识运动的意义,发掘运动的潜力,并将运动的精神内化为驱动自身成长、应对挑战的强大内在力量。 本书旨在为21世纪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引领学生跨越“体育”的固有藩篱,触及生命、健康、审美、文化、社交、心理等诸多领域,构建一种全新的、更具时代意义的体育观。 第一部分:运动的哲学之思——生命的律动与存在的意义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跳出“运动即锻炼”的狭隘认知,从哲学的高度审视运动在人类生命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将探讨: 生命在于运动的现代诠释: 运动为何是生命最根本的特征?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动”与“静”的辩证关系?运动如何帮助我们对抗惰性,保持生命体的活力与创造力? 运动与自我认知: 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如何通过身体的反馈去了解自己的极限、潜能与弱点?运动如何成为一种自我探索的媒介,帮助我们认识身体的智慧,理解身心合一的境界? 运动与自由意志: 自由的身体是否意味着自由的精神?运动中的自主选择、规则遵守与挑战极限,如何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感与规则意识? 运动与存在之美: 人体在运动中的力与美,力量与技巧的和谐统一,如何构成一种独特的生命美学?我们将从艺术、舞蹈、甚至武术等不同维度,去欣赏和体验运动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运动与死亡的思考: 面对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运动中的拼搏、挑战与超越,如何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伏? 第二部分:现代身心的“健康密码”——运动的科学维度与智慧实践 在深入理解了运动的哲学意义后,本部分将回归理性与科学,探讨运动如何成为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坚实基石。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功”: 告别晦涩的术语,我们将聚焦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关键生理指标的积极影响。理解运动如何提升身体的抗压能力,预防慢性疾病,延缓衰老。 运动心理学的“能量场”: 运动如何成为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天然解药”?内啡肽的奇妙作用,运动后的“愉悦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将探讨运动在改善焦虑、抑郁,提升自信心、幸福感等方面的科学证据与实践方法。 个性化运动的“定制方案”: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他人的运动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自己的身体特点、兴趣偏好与生活习惯,学习如何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强度与频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运动并非盲目,科学的预防是前提。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教授读者基本的拉伸、热身、放松技巧,以及在运动中如何规避风险。同时,也将提供一些基础的康复指导,帮助运动爱好者尽快恢复。 运动与“数字时代”的平衡: 在屏幕充斥生活的当下,如何利用科技辅助运动,同时又避免过度依赖?我们将探讨智能穿戴设备、运动APP的合理使用,以及如何在虚拟世界与现实运动之间找到平衡点。 第三部分:超越运动场——体育精神在生活中的“迁移与应用” 体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场。本部分将聚焦于“体育精神”的提炼与升华,探讨其如何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关键作用。 “永不放弃”的信念: 运动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与挑战,是磨砺意志的绝佳机会。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如何在学习中攻克难关,在生活中战胜困境。 “团队协作”的力量: 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团队合作,体育都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互助。本书将分析团队运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与沟通技巧,这对未来的职场至关重要。 “公平竞争”的原则: 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是体育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如何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正直、诚信的价值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君子风范。 “超越自我”的追求: 体育鼓励我们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更高的目标。我们将引导读者将这种“超越自我”的精神,迁移到学习的精进、技能的提升、视野的拓展上,实现持续的个人成长。 “运动生活方式”的构建: 运动不应是短暂的热情,而应是一种融入生活的习惯。本书将鼓励读者将运动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与生命对话的方式,从而在繁重学业之余,保持充沛的精力与乐观的心态。 本书的独特性与价值: 面向未来的通识教育: 紧扣21世纪高等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将体育提升至哲学、心理、社会学等多个维度的通识层面。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提供深刻理论思考的同时,更注重实操性与可操作性,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运动指导与心理调适方法。 启发式与互动式: 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反思与探索,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旨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构建自己的运动哲学与健康生活方式。 人文关怀与生命关照: 强调运动对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关注学生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具备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 语言风格的创新: 采用更加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告别枯燥的理论说教,以故事、案例、引人入胜的思考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欲望。 《运动之魂:重塑现代身心》是一本献给每一个渴望健康、积极、充实人生的大学生的读本。它将引领你发现运动的无限可能,开启属于自己的身心重塑之旅,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去创造精彩,去拥抱属于你的“21世纪”。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关于“运动与健康管理”这一章节的阅读体验,可以说令人费解。内容似乎在努力地将运动与营养、心理健康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也是现代体育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具体到可操作性的建议时,却显得空泛而缺乏针对性。比如,谈到如何制定个人健身计划时,书中给出的建议过于笼统,比如“保持规律运动”和“均衡饮食”,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对于一个需要具体指导的学生来说帮助不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生活习惯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些模块化的、可定制的方案模板。比如,针对久坐的文科生、需要增肌的体育生,或者面临考试压力的学生,应该提供哪些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和营养补充建议。现在的内容更像是一种理念宣讲,而不是一本实用的“健康行动指南”,这使得它在指导学生实践层面上大打折扣。

评分

我花了相当的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团队项目规则详解”的那几章,说实话,感觉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欠缺。对于一些主流的、在高校中非常普及的球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规则介绍得还算中规中矩,但细节处理得不够精细。比如,对于一些容易产生争议的判罚尺度,书里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缺乏具体的图示或情景分析来帮助读者理解裁判是如何在复杂场面下做出决断的。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一些新兴的、越来越受大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比如飞盘或者攀岩的基础介绍几乎是空白的,这与“21世纪高等院校”这个定位似乎有些脱节。通识教育理应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大家了解更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那些几十年前就已定型的传统项目上。如果能加入一些拓展阅读或者“运动新趋势”的小栏目,将会大大增加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时效性。

评分

关于教材的配套资源建设,这本书的表现让我感到非常失望。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一本优秀的教材不应该仅仅是一本印刷品。我本想查找这本书是否提供在线的学习平台、习题库或者教师的辅助教学PPT,但似乎并未发现明确的指引或入口。这意味着,如果我自学这门课程,一旦遇到理解上的困难,除了依靠有限的课堂讲解外,缺乏一个即时的、可交互的学习辅助系统。例如,很多运动知识点可以通过互动模拟来加深理解,或者通过在线测验来检验学习效果。现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孤立”的,它只是一个静态的知识载体,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学习过程。对于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课程来说,这种配套资源的缺失,极大地削弱了其作为“规划教材”的完整性和前瞻性,让人觉得它似乎停在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的年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现代的,色彩搭配得还算和谐,不过拿到手里感觉纸张的质感略显普通,不知道是不是成本控制的原因。我本来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毕竟“新编”二字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有较大更新,跟得上时代发展。然而,翻阅几页后,我发现整体的编排结构上似乎有些陈旧的影子,那种传统的教科书式的排版风格占据了主导地位,缺乏一些能瞬间抓住眼球的创新元素。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大学体育的“小白”来说,如果能在图文排版上多花点心思,比如加入更多生动的插画或者实际运动场景的摄影作品,而不是大量堆砌文字描述,效果可能会好很多。比如,讲到某个基础动作时,如果能有清晰的分步分解图,或者哪怕是一个二维码链接到一个简短的教学视频片段,那学习起来的效率和兴趣度绝对会大大提升。目前来看,视觉上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希望后续章节能有所改善,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也能成为激发运动热情的媒介。毕竟,体育教育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直观的感受和模仿,纯文字的描述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坦率地说,有些过于学术化了,读起来感觉像是在啃一本理论专著而非通识教育读本。很多基础概念的阐述,动辄引用一些晦涩的术语,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解门槛设置得有点高了。例如,在解释心肺功能训练的原理时,书中使用的那些生理学术语堆砌在一起,让我这个原本对运动科学抱有好奇心的读者,很快就产生了阅读疲劳。我更期待的是一种平易近人、充满生活气息的讲解方式,能用大白话告诉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运动”以及“这样做对我日常有什么实际好处”。如果能多采用一些贴近大学生活场景的案例,比如如何利用课余时间高效健身,或者如何调整作息来配合规律的体育锻炼,那会更有代入感。现在的这种叙述方式,更像是面向体育系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教材,对于基础通识课来说,似乎有些用力过猛,需要更多“翻译”的工作才能真正被大众接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