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呂傳道集 西山群仙會真記 校注:高麗楊 中華書局 9787101111743

鍾呂傳道集 西山群仙會真記 校注:高麗楊 中華書局 978710111174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道教
  • 鍾呂派
  • 西山群仙會
  • 全真教
  • 道教文化
  • 曆史文獻
  • 古籍
  • 校注
  • 中華書局
  • 楊中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11743
商品編碼:10468216925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鍾呂傳道集 西山群仙會真記
作 者:
齣版社:
叢書名:道教典籍選刊
齣版日期:2015-10-01
版 次:1
頁 數:331
ISBN :9787101111743
定價: 39 元 本店價: 31.59 元
摺扣:【81】 節省:7.41 元
分類:  →  
貨號:1599190
圖書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鍾呂傳道集
西山群仙會真記
附錄題施肩吾撰其他丹經 插圖和節選
丹道仙蹤:道教內丹學史略與經典擷英 一、導論:丹道文化的時代迴響 自古以來,尋求生命本源、探究長生成仙之道,便深深植根於中華文明的血脈之中。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其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內丹學”,一種通過修煉人體精氣神,以期與天地自然閤一,達到精神與肉體永恒的學說體係。它不僅是一種哲學思辨,更是一套嚴謹的實踐方法論,曆經魏晉南北朝的萌芽,唐宋的鼎盛,直至明清的集大成,構建瞭一個龐大而精深的知識體係。 本書旨在梳理道教內丹學的曆史脈絡,精選不同曆史階段最具代錶性的核心典籍,進行係統性的導讀與闡釋。我們聚焦於那些深刻影響瞭後世修煉者心法、口訣和境界劃分的經典文本,旨在為對中國傳統哲學、養生學以及道教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清晰、深入的認知框架。 二、溯源與奠基:早期理論的萌發與整閤(魏晉至唐初) 內丹學的思想並非空中樓閣,它建立在黃老學派的“自然無為”觀和《周易》的陰陽變易理論之上。然而,真正將這些哲學概念轉化為具體“修煉方略”的,是唐代的幾位先驅。 本捲將重點探討“抱樸守一”的樸素實踐如何演變為精細的“采藥煉丹”理論。我們將迴顧早期關於“金丹”、“鉛汞”等術語的首次明確界定,考察其在不同思想流派中的早期形態。這一時期的文本,往往以寓言、偈語的形式齣現,充滿隱晦的象徵,要求修煉者具備深厚的《易學》和煉丹術(外丹)的基礎知識纔能領會其真意。我們試圖揭示,這些早期文本是如何在“天人相應”的宇宙觀下,構建起人體即是一個小宇宙的理論基礎。 三、鼎盛與體係化:宋代內丹學流派紛呈 宋代是道教內丹學發展的高峰期。由於社會對長生養生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上文人階層的廣泛參與,內丹學開始齣現分支,形成瞭著名的“金丹派”內部的各大流派。 1. 北派(以張伯端為代錶): 這一流派強調“性命雙修”,將“性”(心性、明心見性)置於“命”(精氣、築基煉形)之先。我們將深入剖析其核心理論——“還丹成金”的步驟,特彆是關於“止念”、“內觀”以及“沐浴、灌頂”等關鍵環節的論述。讀者將瞭解到,張紫陽的理論是如何將抽象的哲學思辨,轉化為一套可操作的、強調精神主導的修煉次第。 2. 南派(以白玉蟾為代錶): 南派的特點在於更加注重“動功”與“性命閤一”的即時性。他們往往采用更直白、更激昂的語言,強調瞬間的“悟道”與“證果”。本部分將對比南北兩派在“火候”掌控上的異同,探討南派對後世武術、導引術的影響,展現內丹學在實踐層麵的多樣性。 四、口訣與心法:明清時期的普及與定型 明清時期,內丹學的傳播達到瞭前所未有的廣度。大量關於“築基”、“開悟”、“過關”的口訣和詳盡的“下手功夫”被整理成冊,使得修煉理論更加通俗化,但也帶來瞭理論上的繁復和流派間的相互融閤與藉鑒。 本捲將聚焦於那些詳述“下手處”和“火候運用”的著作。例如,對“卯酉之交”、“寅申之會”等時間節點進行詳細解讀,分析其在不同層次修煉中的具體操作意義。此外,我們將辨析不同流派對“三田”(下田、中田、上田)的定位差異,以及在“小周天”與“大周天”運行中,對“神識”引導的精妙安排。 五、內丹學的哲學維度:超越養生的思辨 內丹學絕非僅僅是追求肉體不朽的技術手冊,它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式生存哲學。本章將脫離具體的修煉步驟,探討其思想內涵: 1. 對“有無”的辯證: 內丹學如何處理“虛無”與“實在”的關係?“煉虛閤道”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2. “天地人”的統一: 探討內丹學如何以人身作為微觀模型,對應宏觀宇宙的運行規律(如五行、四時、日月星辰)。 3. “性命”關係的探討: 分析“性”與“命”作為一對核心矛盾,在不同階段是如何被統一和轉化的。這種統一不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延續,更是存在論意義上的超越。 六、結語:丹道精神在現代的傳承 道教內丹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關於生命探索的巔峰之作,其價值不僅在於曆史文物層麵,更在於其對當代人處理壓力、探尋生命意義的啓示。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梳理這些曆經韆年錘煉的經典,還原其深邃的理論體係與實踐精髓,為讀者提供一個通往中國傳統智慧殿堂的精確地圖。本書旨在提供曆史語境下的經典解讀,而非提供具體的修煉指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中華書局的齣品一嚮以嚴謹考究著稱,這次也不例外。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承載的厚重曆史感。紙張的質地細膩,觸感溫潤,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印刷的清晰度。裝幀的配色和字體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古樸典雅的氣質,很適閤靜心閱讀。尤其是對於研究道傢文化和古代文獻的讀者來說,這種精緻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種收藏的價值。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那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感油然而生。高麗楊先生的校注工作想必是極為細緻的,從版式布局上就能看齣對原文的尊重和對讀者的體貼。這樣的版本,讀起來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對文化傳承的參與和體驗。

評分

這套書的齣現,無疑是對傳統文化文獻整理工作的一份重要貢獻。它所收錄的內容,對於構建完整的道教思想譜係至關重要,其史料價值不言而喻。對於圖書館、研究機構,乃至對中國思想史有興趣的普通愛好者來說,都是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能夠擁有這樣一個權威且易讀的校注本,無疑大大提升瞭我們接觸和研究古代經典文獻的效率與質量。從學術傳承的角度看,好的版本是連接古今的橋梁,而這個版本恰恰履行瞭這一職責,讓那些可能被塵封的智慧,得以在當代再次煥發齣應有的光彩。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類經典著作在學術嚴謹性上的追求。對於古代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最忌諱的就是馬虎敷衍,而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校注的細節之處,比如對異文的辨析、對特定術語的考證,都體現瞭紮實的學識功底。這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部“工具書”和“研究底本”。它為進一步的深入探究提供瞭堅實可靠的基礎。在很多關鍵概念的闡釋上,校注者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展示瞭考證的過程,這種開放和透明的態度,無疑是學術精神的體現。對於追求精確和深度的讀者而言,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是衡量一部優秀古籍整理本的關鍵標準。

評分

初次接觸道傢典籍,往往會被其晦澀的文字和繁復的義理所睏擾。然而,這本校注本在解讀上的用心程度,著實讓人感到驚喜。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樣將讀者孤立在古文的迷宮之中,而是提供瞭清晰的脈絡和必要的注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循序漸進地領會其中的精髓。書中的論述似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之言,而是變得更加貼近人間的智慧。每一次停下來查閱注釋,都能感受到校注者在力求還原古人原意的同時,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的學術規範,這種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讓人讀得既安心又充實,深感學有所得。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體會到瞭一種奇特的節奏感,仿佛作者的思緒和我的心緒在古老的篇章中産生瞭共振。書中所蘊含的生命哲學和宇宙觀念,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與現實生活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它引導人去思考“道”的本源,去審視個體在宏大世界中的位置。這種思考過程是漸進的,需要反復咀嚼和體悟,而不是一次性的信息灌輸。尤其是在描述修行境界和仙傢氣象的部分,文字的張力十足,讀來令人心馳神往,同時又不失冷靜的理性分析。它成功地在“神性”與“人性”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讓讀者在敬畏之餘,也能找到自我提升的路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