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多媒体情报处理技术 |
| 作者: | 栾悉道,谢毓湘,老松杨 |
| ISBN: | 9787118106695 |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50.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 出版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 页码: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栾悉道、谢毓湘、老松杨编*的《多媒体情报处理技术》讲述多媒体情报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图像情报的处理、视频情报的处理、音频情报的处理、多源情报的融合处理以及多媒体情报检索。本书首先从图像、视频、音频等典型多媒体情报的角度讲述多媒体情报处理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如何进行多媒体情报的融合处理以及多媒体情报检索应用。 本书可作为情报处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类教材,也可供从事多媒体情报处理、多媒体信息系统等计算机应用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 图书目录 |
章 绪论 1.1 情报基础 1.1.1 情报的定义及属性 1.1.2 情报分类 1.1.3 情报作用 1.2 多媒体情报概念 1.2.1 多媒体情报的定义与分类 1.2.2 多媒体情报的特征 1.3 多媒体情报处理 1.3.1 多媒体情报处理的流程 1.3.2 多媒体情报处理的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第2章 图像情报处理 2.1 图像情报处理基础 2.1.1 图像情报的概念 2.1.2 图像情报处理的内容 2.1.3 图像情报处理的应用领域 2.2 图像特征提取 2.2.1 图像基础 2.2.2 颜色特征提取 2.2.3 形状特征提取 2.2.4 纹理特征提取 2.2.5 空间关系特征提取 2.2.6 局部不变特征提取 2.2.7 语义特征提取 2.3 图像分类 2.3.1 图像分类面临的技术挑战 2.3.2 图像分类方法 2.4 图像识别 2.4.1 字幕检测与识别 2.4.2 人脸检测与识别第3章 音频情报处理 3.1 音频情报处理基础 3.1.1 数字音频相关概念 3.1.2 音频情报的特点及分析 3.2 音频特征提取 3.2.1 音频短时处理技术 3.2.2 线性预测技术 3.2.3 同态处理与倒谱分析 3.2.4 音频特征 3.3 音频分段与分类 3.3.1 音频的类型及特征 3.3.2 语音的物理特征及判别算法 3.3.3 音乐的物理特征及判别算法 3.3.4 噪声的特征及判别 3.3.5 静音的物理特征及判别算法 3.3.6 含背景声音的语音判别 3.4 语音识别 3.5 语音合成 3.6 音频情报处理特殊应用第4章 视频情报处理 4.1 视频情报处理基础 4.1.1 视频的基本概念 4.1.2 视频的参数 4.1.3 视频文件格式 4.1.4 视频处理的术语 4.2 新闻视频处理 4.2.1 视频分割 4.2.2 视频摘要 4.2.3 故事关联分析 4.3 监控视频处理 4.3.1 运动目标检测 4.3.2 运动目标跟踪 4.3.3 运动目标分类第5章 多源情报融合处理 5.1 情报的多源性分析 5.2 信息融合技术概述 5.2.1 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 5.2.2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5.2.3 信息融合的技术和方法 5.3 多种媒体融合的内容分析 5.3.1 多媒体融合分析的方法论 5.3.2 多媒体融合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 5.3.3 多媒体融合分析模型 5.3.4 多媒体融合分析若干问题的讨论 5.4 多源情报的特征融合处理 5.4.1 文本情报融合处理 5.4.2 视频多模态特征融合处理 5.5 多源情报的组织 5.5.1 分类组织法 5.5.2 统计分析技术 5.5.3 数据可视化技术第6章 多媒体情报检索 6.1 基于内容检索 6.1.1 基于内容检索的概念 6.1.2 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一般结构 6.1.3 基于内容检索的过程及指标 6.2 语义鸿沟问题 6.3 图像情报检索 6.3.1 图像检索的语义模型 6.3.2 基于颜色的检索 6.3.3 基于形状的检索 6.3.4 基于纹理的检索 6.3.5 相关反馈技术 6.4 视频情报检索 6.4.1 基于框架的查询 6.4.2 基于浏览的方法 6.5 音频情报检索 6.5.1 基于声学特征的声音检索 6.5.2 基于逻辑特征的声音检索 6.5.3 基于模板的音频检索参考文献 |
| 文摘|序言 |
| 暂无内容 |
| 作者介绍 |
| 暂无内容 |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更像是一场与领域内顶尖专家的深度对话。作者们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是能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清晰和生动来包装那些枯燥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流程。我记得有几处描述,他们引用了一些非常巧妙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我从概念的迷雾中解救出来。这绝不是那种生硬地把论文摘要拼凑起来的书,而是真正融入了多年教学和研究经验的结晶。特别是关于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的那几个章节,他们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深挖,让我对后续更高级的主题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书中的图表绘制得非常精美,关键信息点突出,逻辑流向一目了然,这对于理解那些环环相扣的技术流程至关重要。读完一章,常常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满足感,而不是疲惫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作者们对知识的敬畏与匠心。我尤其喜欢封面那种简洁却富有设计感的排版,虽然内容是技术性的,但外在的呈现却充满了艺术气息。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翻阅目录和前言,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严谨性。他们似乎并不是简单地堆砌各种技术名词,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且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都有所涉及。这种用心良苦的编排,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能够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从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术语的首次出现和注解的详尽程度,就能看出编者对读者群体的深度考量。这本书的厚度也足够让人安心,感觉这是一部可以伴随我度过漫长学习阶段的“武功秘籍”,而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从图书的物理形态来看,它完全符合一本经典教材应有的分量和气质。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初级概念的引入非常温和,随着章节的推进,难度和复杂度会逐步增加,但每次增加的量都是可控的,就像是攀登一座设计精妙的金字塔。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们非常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读到后面章节时,会时不时地发现它巧妙地呼应了前面某个章节的讨论,这种前后呼应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记忆的持久性。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每章都是孤立的知识点集合。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甚至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大脑中构建的知识网络正在一步步地变得更加致密和坚固。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掌握该领域知识体系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学习路径无疑是最优解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平衡点。我发现它既没有沦为纯粹的理论堆砌,也没有为了追求时髦而肤浅地罗列最新的热点技术。它更像是一部扎根于坚实基础的“内功心法”。对于那些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想要深挖技术本质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理论支撑。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经典算法的重新审视,作者们从新的角度去剖析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这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工具箱。此外,书中对于理论模型的数学推导部分处理得非常得体,该严谨的地方一丝不苟,但又不会让非数学专业出身的读者感到畏惧,总能适当地穿插一些解释性的文字来引导读者理解推导背后的直觉意义。整体感觉是,作者们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够将复杂性转化为可理解的简洁性。
评分坦率地说,我一开始对这种经典教材抱有一丝怀疑,担心它会过于陈旧,跟不上当前技术迭代的速度。然而,这本书的生命力在于它抓住了信息处理领域永恒不变的核心原理。虽然技术日新月异,但底层的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以及高效的数据结构设计等核心知识,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本书恰恰在这些基石上打下了最牢固的烙印。我发现,即便是最近新兴的一些技术,其背后的影子也能在这本书的某个章节中找到源头。这使得这本书的保值性极高,我可以确信未来几年它都将是我的案头常备工具书。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使用某个特定的库函数,而是如何像一个真正的“信息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设计系统,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任何时效性强的技术手册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