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是对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统一证据法——《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的翻译和解析。该法典的内容既涉及证据的关联性问题、言词证据问题、传闻法则等证据能力问题,又关注举证负担、说服负担等证明负担问题。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自1975年制定后,历经数年的修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01年的修正,2004年公布的文本,基本上就是2001年修正的结果。美国各州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证据法》,影响较大的如《加利福尼亚州证据法》、《印第安纳州证据法》、《2华盛顿州证据法》等。虽然《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只适用于联邦法院审理的民事和刑事案件,但是相当多的州证据法都是以《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为蓝本的,这就加强了《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在美国国内各州立法的影响力。
本书在对原文进行翻译的基础上,又逐条解析,以期将该条文的立法意图和规范内容揭示出来。这样更便于我们研究和学习。如果读者对译者翻译的条文感到不好理解,既可以参阅原英文文本,又可以参考解析部分。
第一章 通则
第101条 适用范围
第102条 目的和解释
第103条 关于证据的裁决
第104条 先决问题
第105条 证据能力的限制
第106条 文书或记录的其他部分,或相关的文书或记录
第二章 司法认知
第201条 裁决事实的司法认知
第三章 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程序中的推定
第301条 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程序中的推定通则
第302条 在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程序中州法律的适用性
第四章 关联性及其限制
第401条 关联性证据的定义
第402条 关联性证据一般有证据能力;无关联性证据没有证据能力
第403条 基于偏颇、混淆或费时而排除关联性证据
第404条 不得用以证明行为的品格证据、例外及其他犯罪
第405条 证明品格的方法
第406条 习惯;例行事务
第407条 事后的补救措施
第408条 和解与和解的提出
第409条 医药费用和类似费用支出
第410条 认罪答辩、认罪答辩讨论和相关的陈述无证据能力
……
第五章 拒绝证言权
第六章 证人
第七章 意见证言和专家证言
第八章 传闻
第九章 证真和识别
第十章 文书、记录和照片的内容
第十一章 杂项规定
附1:《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英文文本
附2:《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者译本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评价二: 初见《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便被其封面设计所吸引,简洁而专业,散发出一种严谨的气息。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仅从其“译析”二字,便能感受到作者在翻译基础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字搬运,而更像是一次文化的桥梁搭建,将迥异的法律体系和思维方式,以一种国人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想象着,那些在英美法系中至关重要的证据规则,在经过作者的精心解读后,将变得生动而鲜活,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应该体现在它能够帮助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深入理解美国联邦证据法的精髓。无论是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士,还是对外国法律体系充满好奇的学习者,相信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审视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法律实践,从而拓展我们的视野,加深我们对法律多样性的认识。
评分评价三: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一本承载着对法律精神求索的书。即使我尚未细读,仅仅是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然勾勒出一个令人振奋的轮廓。它并非仅仅堆砌法条,更在于它对条文背后逻辑的揭示,对规则生成原因的探究。我可以预见,书中的“译析”部分,定然充满了作者的思考与洞见,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赋予生命,展现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我这样渴望理解法律深层逻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而是智慧的传递,是经验的总结,是对法学研究的贡献。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将能窥探到美国司法实践中关于证据采纳与否的微妙之处,理解那些看似繁复的规则是如何在法庭上发挥作用,又是如何最终影响案件的走向。这份对“为何”的追问,正是其“译析”价值所在,也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它将引导我不仅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评分评价一: 翻开《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知识的盛宴,虽未深入钻研,但其宏大的框架和精细的结构已然让我惊叹。这本书如同一位严谨的学究,一丝不苟地梳理着美国联邦证据法的脉络,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语言。光是目录的梳理,就足以展现作者的用心良苦,将复杂体系层层剖解,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法律概念尚不熟悉的读者来说,这种引导性的编排至关重要,它消除了初见的畏惧感,激发了探索的兴趣。我可以想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那些关于证据可采性的原则,关于排除非法证据的理由,关于证人资格的判断,都将一一在我眼前展开,如同精密机械的齿轮运转,环环相扣。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翻译,更在于其“译析”二字所蕴含的深度解读,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思想的传递,是作者对规则背后逻辑和精神的深刻洞察。单凭这份严谨的态度和清晰的梳理,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相信它将为我打开一扇认识美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窗口。
评分评价五: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是对知识普及和深度理解的一种贡献。我虽然还未曾投入其中去细细品味,但从其书名便能感受到一种严谨与扎实的态度。这并非一本简单的翻译本,其“译析”二字,暗示着作者在文字转换之外,还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去阐释、去解读,去揭示那些隐藏在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我可以想象,这本书为那些希望了解美国法律体系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入口。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复杂的法律术语和概念,直观地认识美国联邦证据法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方式。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在于它能够有效缩短读者与美国联邦证据法之间的距离,让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法律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从而激发我们对法律研究的兴趣,甚至为我们未来的学术或职业道路提供重要的启示。
评分评价四: 乍看《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便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并非为休闲阅读而生,它是一份严肃的学术考察,一次严谨的知识梳理。我虽然还未曾深入其中,但仅凭其标题中的“2004”这一年份,便能推断出其内容的时效性和研究的深入度。它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特定年份下的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这本身就蕴含着对法律演变与发展的关注。我想象,在“译析”二字背后,一定凝结着作者无数个日夜的思考与打磨,将复杂的法律术语和概念,通过精妙的解读,化繁为简,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触及规则的核心。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美国联邦证据法体系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贵的灯塔,它不仅提供了权威的文本,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理解的钥匙,指引我们如何穿透表面,把握规则的精髓,洞悉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