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说中国民俗

邮票图说中国民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轩,毕晓光 著
图书标签:
  • 邮票
  • 民俗
  • 中国
  • 文化
  • 艺术
  • 收藏
  • 图鉴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情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742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7445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其“风”是因自然环境不同所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异产生的习俗。历代相沿,群居成习,久而久之便成为具有社会性、集体性、传承性和播布性等不同民族特征的民俗了。
林轩、毕晓光编著的《邮票图说中国民俗》用一枚枚漂亮的邮票,配以精练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我国民俗的多个侧面:民族服装、民居建筑、饮食之道、工艺美术、年节风情、传统体育、武术杂技、神祗崇拜、吉祥图像。

内容简介

《邮票图说中国民俗》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力求以邮票为牵引,以文字为主线,试图通过民俗概论、民族服装、民居建筑、饮食文化、工艺美术、年节风情、传统体育、武术杂技、神祗崇拜、吉祥图说等十个专题,将身边存在的中国民俗事象,做一浅显的诠释。《邮票图说中国民俗》中有些内容,如十二生肖和故事传说等,我们将放到另外的书中去叙述。

目录

前言
一 民俗概论
二 民族服装
三 民居建筑
四 饮食之道
五 工艺美术
六 年节风情
七 传统体育
八 武术杂技
九 神祗崇拜
十 吉祥图像

精彩书摘

一 民族服装
在我们伟大祖国和谐的大家庭里,除汉族外,还生活着55个统称少数民族的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自然经济状态的边远地区,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而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里,独具民族风格、彰显民族特征的民族服装,几乎原生态地完整保留下来,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款式繁多、材质特殊、色彩艳丽、工艺精良的民族服装,是在世界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蒙古族服装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其余则散居在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
蒙古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服装天然地具有适应骑乘的特点。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都穿着色彩鲜艳的蒙古袍。蒙古袍按照季节的轮换,春秋为夹袍,夏季是单袍,冬天就是棉或皮袍了。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的式样是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领口、袖口、襟和摆还要采用镶绲工艺,饰以绸缎花边、“盘肠”、“云益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的皮毛。由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域较广,蒙古袍的样式因地而略有差异。一般来讲,男袍都比较宽大,以适应劳作。女袍则是紧身的,以衬显出女子的婀娜与娇美。有些地方的女子还会在蒙古袍的外面再罩上一件短小的坎肩。
穿蒙古袍时必束一条三四米长的,与袍子色彩相协调的棉布或绸缎腰带,一来能抵御风寒的侵袭,二来在骑马持缰时可以使腰身稳定。特别是男子,还要在腰带上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以显男子汉奔放豪迈之本色。蒙古族男子多戴黄、黑或褐色的帽子,有时也会束红、黄色的头巾。女子平日里以红、蓝色巾缠头,并把穗头垂下来。为什么如此这般呢?原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曾下令每人都要缠以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蒙古民族强大的精神永存。等到了节日盛装的时候,女人们要戴上有银饰点缀的漂亮帽子。蒙古族高可及膝的靴子,不仅仅便于骑马护膝,还因为他们上卷的、半卷的、还有不卷的靴尖,是为在沙漠、干旱草原以及湿润草地里行走时专门缝制的。
2.回族服装
回族是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分布也较多,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由于回族小集中、大分散,愈来愈分散的居住特点,再加上回汉杂居和使用汉语的影响,使其早在明朝就已经“士农工商通与汉人相同”。尽管如此,回族群众仍然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自己民族固有的特征,日常穿用的服装自然也不例外。回族男子大多穿白色的双襟衫,外面再套上黑色的背心,头戴白或黑色的小圆帽。妇女一般是大襟短衣,戴盖头。
3.藏族服装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省的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藏族的传统服装是用毛皮、氆氇以及各种呢、绒、绸、缎、麻布、棉布为衣料制成的藏袍。氆氇是藏语的音译,其历史可追溯到7世纪吐蕃时期的“拂庐”。作为藏族用来制作衣服和坐垫的羊毛织品,氆氇可用茜草、大黄、荞麦和核桃皮等,染出赭、黄、红、绿等鲜艳的色彩,深受藏族群众喜爱。藏袍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流动的风景,最典型的形式是宽领敞口、肥腰广袖、右侧掩襟,缝缀有扣襻或襟带,长可及地。藏袍的衣领、袖口、襟衩和下摆,镶有用细毛皮、氆氇或各色绒、布缝制的花边。藏袍的样式因地区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都是只穿左袖,空着右袖。牧区的皮袍多不挂面,牧民在睡觉时,将皮袍的腰带解下系于底襟,再将袍领拉至头顶,袍子转瞬间就变成一条御寒保暖的睡袋。
藏族是男穿裤,女着裙。不论男女、老幼、僧俗,穿藏袍时都要束一条用毛、丝或线织成的腰带。只是男人们在穿着时,习惯褪去右袖以便活动,其形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豪放的性格和彪悍的气质。而农区妇女的上衣是袖长襟短,在夏秋时节是着无袖袍的,前面系一块类似围裙的氆氇制成的邦单。邦单巧妙地把红与绿、绿与紫、紫与黄、黄与红等色彩对比极其强烈的色条,以藏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配置在一起,使之成为雪域高原一朵跳动着的不败奇葩。
藏族人喜欢戴帽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毡帽做坯,再用金银丝缎装饰起来的金顶帽。金顶帽有缝以兔毛或水獭毛的帽檐,前后两个大,左右两个小。男人们戴金顶帽的时候,会别出心裁地把左右和后面的帽檐折到帽子里面,只留下前面的一个大帽檐。这几乎成了藏族男子的标志。至于穿的靴子,则是用牛皮和氆氇缝制的,适用于高寒地区的“松巴鞋”和“嘎洛鞋”。
……��

前言/序言


《风物漫记:中国传统节庆与生活习俗》 本书是一部集趣味性、知识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读物,旨在通过生动详实的文字与精美绝伦的插画,带领读者走进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与日常生活。 内容梗概: 《风物漫记》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骨架,串联起全年重要的民俗活动与时令习俗。从春节的万家团圆,到元宵的灯火阑珊;从清明的踏青扫墓,到端午的龙舟竞渡;从中秋的月圆人寿,到重阳的登高祈福,书中对每一个节日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书中不仅介绍了节日的起源传说、历史演变,更着重描绘了各地独特的庆祝方式,如北方的饺子宴、南方的汤圆对歌;苏杭的端午裹粽,岭南的赛龙舟;江南的赏菊品茗,塞外的射柳祈福。从祭祀祖先、祈福禳灾,到家庭团聚、馈赠亲友,每一个习俗背后都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对生命、对亲情的敬畏与热爱。 除了固定的节庆,《风物漫记》还将视角延伸至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婚嫁、丧葬、生日等人生重要节点的礼仪习俗,如“三书六礼”的繁复与温情,寿宴上的“压孝”寓意,以及丧葬仪式中的肃穆与感恩。 此外,本书还对中国传统的衣食住行进行了文化梳理。从各地特色服饰的材质、色彩、纹样及其象征意义,到各地饮食的烹饪技法、时令食材与饮食禁忌;从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演变,如北方四合院的严谨规整,南方园林的曲径通幽,到民间出行方式的变迁,如古代的马车、轿子,以及后来的水路、陆路交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篇章,例如剪纸的精巧灵动,刺绣的细腻雅致,陶瓷的温润如玉,木雕的栩栩如生,以及灯笼、风筝、泥塑等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作者通过对这些手工艺的介绍,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创造力与对美的追求。 特色亮点: 时令性强,图文并茂: 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紧密结合自然节律,让读者深刻理解“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书中配以大量精美的插画、手绘图,将抽象的民俗文化具象化,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地域特色鲜明: 深入挖掘了中国不同地域在节庆、习俗、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元融合。 人文关怀备至: 每一个习俗的背后,都透着中国人朴实的情感和深邃的智慧。作者善于从细微之处着笔,捕捉那些温暖人心的瞬间,传递着对家庭、对社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知识性与可读性并存: 文笔流畅,叙事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轻松有趣的阅读体验。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对于对中国民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视角;对于希望了解祖辈生活方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年轻人,本书则是一份珍贵的文化启蒙;同时,精美的插画和严谨的学术考证,也赋予了本书极高的收藏价值。 《风物漫记:中国传统节庆与生活习俗》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是一份献给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读者的厚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与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

用户评价

评分

《邮票图说中国民俗》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当时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中国民俗,听起来就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而“邮票图说”更是让人好奇,究竟是如何将这古老而鲜活的文化,通过小小的邮票来呈现的呢?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但总觉得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有些单薄,缺乏直观的感受。邮票,这些承载着历史和艺术的小方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果能将它们与民俗紧密结合,我想一定能打开一扇全新的视角。想象一下,一枚枚描绘着春节习俗的邮票,或是纪念着传统节日庆典的邮票,它们不仅仅是邮寄的工具,更是一本本微缩的民俗画册,讲述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故事和情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熟悉的,或是久违的民俗场景,通过邮票独特的艺术语言,唤醒我心中对故乡、对传统的记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美的封面,考究的纸张,都透露着出版者的用心。我非常期待它能够为我带来一场视觉和文化的盛宴,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民俗的魅力。

评分

我对《邮票图说中国民俗》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邮票本身的迷恋。邮票作为一种微缩的艺术品,本身就承载着国家形象和文化信息。将邮票与中国民俗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巧妙的创意。我猜想,书中可能会选取那些与民俗节日、传统工艺、地方风情等主题相关的邮票,并配以详实的文字解读。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它们在邮票上的呈现方式。是象征性的图案,还是写实的场景?它们又如何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俗特色?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即将消失的民俗的记录,如果能够通过邮票的形式得以保留和传承,那将极具历史价值。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选材的严谨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兼具收藏价值和阅读乐趣的民俗文化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我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但从书名就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民俗的热爱和深入研究。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选择和组织这些邮票的,又是如何将它们与具体的民俗文化联系起来的。例如,关于婚嫁习俗,是会选取描绘“三书六礼”的邮票,还是展示现代婚礼变迁的邮票?关于节日庆典,是侧重于元宵节的花灯,还是端午节的龙舟?作者的视角和侧重点,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新鲜的、不为人知的民俗知识,而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常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邮票,讲述出民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例如,为什么会有某个节日习俗?这个习俗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期盼和祝福?通过邮票的图像,能够更生动地展现出这些无形的文化内涵,让我不仅仅是“看图”,更是“读懂”。这本书如果能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那就更难得了。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当我在书店看到《邮票图说中国民俗》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的独特视角所吸引。我一直觉得,邮票不仅仅是通信的媒介,它们更是小巧精致的文化载体。通过邮票,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艺术和生活方式。这本书如果能将邮票的美学价值与中国民俗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我想一定能带给我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活动,比如春节期间的拜年习俗、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等。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介绍,更能深入地挖掘这些民俗背后的文化渊源和精神内涵,让我们在欣赏邮票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所采用的“图说”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缺乏时间去深入了解那些传统文化,而“图说”恰恰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引人入胜的学习方式。通过精美的邮票图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民俗的丰富多样,无论是地域性的差异,还是不同时期习俗的演变,都可以通过图像得到生动的展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古代生活场景的邮票,比如描绘农耕文化的,或是反映市井百态的,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祖辈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与民间艺术相关的邮票,比如剪纸、年画、戏曲脸谱等,这些都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这本书如果能做到图文并茂,并且讲解深入浅出,我想对于提升我们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认知水平,一定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评分

在著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笔下,胖嫂的一举一动都让人想笑:咧着嘴哇哇大哭的憨态、慌慌张张着急出门的胖身段、冬瓜地里撅起的大屁股……故事好玩,画得传神,这个傻憨可掬的胖嫂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心水之作。如果你了解画家贺友直,了解他的倔、他的耿、他的真,你就更能透彻地理解这《胖嫂回娘家,嫦娥奔月(套装全6册,中国经典图画书大师卷第二辑,毛毛虫童书馆隆重推出)》的分量,在艺术世界里长驱直入的人,内心深处是一个赤子!

评分

继《九色鹿》之后,这《胖嫂回娘家,嫦娥奔月(套装全6册,中国经典图画书大师卷第二辑,毛毛虫童书馆隆重推出)》依然体现了张世明鲜明的壁画风格——线条飘逸、色彩明艳、画面充满装饰感,整个画面有一种唯美的张力,既传达了来自远古神话中天地人的能量,也画出了故事人物细腻、丰富的内心情绪。多让孩子在童年看这样的作品,孩子慢慢就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张世明的作品在国际间屡获大奖。如1993年荣获日本「野间文化赏」首奖,同年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波隆那书展举办的「世界最佳插画家奖」、「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等。

评分

嫦娥奔月: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民不聊生,后羿射死了其中的九个,让人民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羿给嫦娥要来了不死药,这种药两个人吃了长生不老,一个人吃了能回到天庭,嫦娥趁后羿不在时独自吃了不死药,上了天庭,从此过着寂寞的、长生不老的苦日子。

评分

买了几本,想慢慢集齐——不过这得看是否有给力活动了,因为还是觉得不便宜啊

评分

在著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笔下,胖嫂的一举一动都让人想笑:咧着嘴哇哇大哭的憨态、慌慌张张着急出门的胖身段、冬瓜地里撅起的大屁股……故事好玩,画得传神,这个傻憨可掬的胖嫂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心水之作。如果你了解画家贺友直,了解他的倔、他的耿、他的真,你就更能透彻地理解这《胖嫂回娘家,嫦娥奔月(套装全6册,中国经典图画书大师卷第二辑,毛毛虫童书馆隆重推出)》的分量,在艺术世界里长驱直入的人,内心深处是一个赤子!

评分

即学了民俗,又欣赏了邮票

评分

即学了民俗,又欣赏了邮票

评分

继《九色鹿》之后,这《胖嫂回娘家,嫦娥奔月(套装全6册,中国经典图画书大师卷第二辑,毛毛虫童书馆隆重推出)》依然体现了张世明鲜明的壁画风格——线条飘逸、色彩明艳、画面充满装饰感,整个画面有一种唯美的张力,既传达了来自远古神话中天地人的能量,也画出了故事人物细腻、丰富的内心情绪。多让孩子在童年看这样的作品,孩子慢慢就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张世明的作品在国际间屡获大奖。如1993年荣获日本「野间文化赏」首奖,同年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波隆那书展举办的「世界最佳插画家奖」、「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等。

评分

买了几本,想慢慢集齐——不过这得看是否有给力活动了,因为还是觉得不便宜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