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府禁方》又名《鲁府秘方》,是明·龚廷贤收集编写的。全书分为福、寿、康、宁四卷,按病证分为中风、伤寒、瘟疫、中暑、内伤、伤食等112门,按方剂性质分为通治、膏方、杂方3门,合计115门。搜集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的大量的丸、散、膏、丹、汤方,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剂诸门后,附载有部分医学伦理及养生内容。适合于中医科教研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鲁府禁方》为明代**医家龚廷贤编著。龚廷 贤字子 才,号云林,江西金溪人。世医出身,幼随父学医, 穷研《内》 《难》经典,取法金元诸家,求教医学名流,遂成一 代名医,曾 任鲁王府御医,有“医林状元”之誉。著有《种杏仙 方》、《万 病回春》、《鲁府禁方》、《寿世保元》、《小儿推 拿秘旨》等书。
《鲁府禁方》乃龚氏收集鲁府所藏秘方,结合个 人治病经验汇 集而成。书凡四卷,共列病症治法113类,选方600余 首, 包括内、外、妇、儿、五官、急救等临床各科病症, 间有医论歌 诀及临症治验,不仅可窥王府用药概况,亦能反映龚 氏治病 经验,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借鉴作用。
本次点校,以日本庆安元年(1648年)小坞弥左 卫门刻 本为底本,以1936年裘吉生先生《珍本医书集成》本 为对校 本,以龚氏本人著作《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 书为他校 本,对全书内容作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以满 足广大 读者的需求。
卷之一 福集
中风
伤寒
瘟疫
中暑
内伤
伤食
痰火
咳嗽
齁喘
疟疾
痢疾
泄泻
霍乱
青筋
翻胃
咳逆
暖气
吞酸
嘈杂
七气
痞满
劳瘵
失血
衄血
眩晕
麻木
癫狂
五痫
健忘
邪祟
怔忡、惊悸
卷之二 寿集
臌胀
水肿
积聚
五疸
补益
痼冷
头痛
须发
鼻病
口舌
面病
牙齿
眼目
咽喉
瘿瘤
结核
肺痈
心痛
腹痛
腰痛
胁痛
痛风
脚气
癫疝
消渴
浊症
遗精
淋症
小便闭
大便闭
一大小便闭
痔漏
肠擗
脱肛
诸虫
卷之三 康集
妇人
经闭
血崩
带下
求嗣
妊娠
产育
产后
乳病
妇人杂症
小儿
惊风
疳疾
吐泻
痢疾
疟疾
咳嗽
牙疳
口疮
预解胎毒
痘疮
小儿杂症
卷之四 宁集
痈疽
瘰疬
疔疮
便毒
下疳
鱼口
杨梅疮
膝疮
疥疮
癣疮
秃疮
癜风
疠风
诸疮
杖疮
折伤
破伤风
腋臭
汤火
虫兽
金疮
骨鲠
救急
通治
膏药
杂方
人有百病
医有百药
延年廿箴
劝世百箴
我一直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不断的创新发展。而《鲁府禁方/实用中医古籍丛书》这本书,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鲁府禁方”的书,更是将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以一种全新的、更具生命力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方剂的“延伸阅读”部分,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它不仅会对这个方剂在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进行对比,还会介绍一些后世医家对这个方剂的化裁和发展,甚至会提到一些与这个方剂相关的现代药理研究。这种“古今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的编纂方式,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我曾经在阅读某一个方剂时,发现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这个方剂的原始用法,还列举了几个经过化裁后,在治疗某种常见疾病上效果显著的变方。这让我意识到,中医古籍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中医的“过去”和“现在”,并且也为我指明了中医的“未来”。它鼓励我不仅仅是学习古人的经验,更要去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理念相结合,为人类的健康贡献新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感到,学习中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而这本书,就是这场探索之旅中不可多得的向导。
评分这本《鲁府禁方/实用中医古籍丛书》简直是中医爱好者的宝藏!我一直对古籍中的中医方剂情有独钟,但很多古籍要么晦涩难懂,要么版本混乱,很难下手。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欣喜若狂。首先,从装帧上看就非常有质感,纸张的厚度、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水准,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是对知识的尊重。翻开扉页,序言部分就对鲁府禁方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包括其成书年代、作者背景、流传经过等,为后续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正文。书中的方剂分类清晰,每一条方剂都附有详细的组成、用法、主治,更难得的是,还附有详细的方解,解释了药物的配伍原理、药性药理,甚至有些方剂还附有验案,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够直观地理解方剂的临床应用。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在对古籍原文进行整理时,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同时又进行了标注和注释,解决了许多繁体字和古语词汇的阅读障碍。我曾经尝试阅读过其他版本的古籍,常常因为这些问题而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设计让我能够顺畅地沉浸在古人的智慧中。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很多方剂的用法都非常具体,例如剂量、煎煮方法、服药时机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让我感觉这些几百年前的方子,今天依然可以“活学活用”。我正在尝试书中的某个方剂来调理我的体质,期待效果!
评分作为一名中医理论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理解中医精髓的途径,《鲁府禁方/实用中医古籍丛书》无疑给了我全新的视角。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鲁府禁方”这一重要医籍,更在于它所展现的“实用性”的编纂理念。以往接触的古籍,很多时候过于侧重理论的考据和文献的溯源,虽然学术价值很高,但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相对有限。而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说明书”,它将深奥的理论用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方解”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物的功效,而是深入剖析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为什么这样配伍能够达到特定的治疗目的。这种“理法方药”的贯通,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更加立体和深刻。例如,书中对某个方剂的解释,详细阐述了君臣佐使的配伍思路,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药物的比例来达到不同的疗效,这让我对“辨证论治”有了更直观的体会。此外,书中对古代剂量和现代剂量的换算,以及一些已经濒临失传的传统炮制方法的介绍,都展现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让中医古籍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老古董”,而是触手可及的“活教材”。它鼓励我不仅仅是“知道”这些方子,更要去“理解”它们,并尝试去“应用”它们。
评分我对《鲁府禁方/实用中医古籍丛书》这本书的评价,更多地是从一位希望提升自己临床技能的中医执业者的角度出发。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或是遇到一些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中医古籍中的智慧。然而,直接翻阅原版古籍,往往会因为年代久远、文字艰深、版本差异等问题,导致理解上的困难,甚至出现误读误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我面前点亮了一盏明灯。它在保留古籍原貌的同时,进行了非常精细的校勘和注释,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精确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医者来说,至关重要。书中的方剂,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其配伍精妙,疗效卓著。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个方剂的“主治”和“用法”的阐述,都非常清晰明了,并辅以一些古代的验案。这些验案,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活生生的临床案例,让我能够看到方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及在不同病情下是如何应用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运用这些古方治疗疾病的信心。我最近正在研究书中关于“温病”治疗的一些方剂,结合我对温病理论的理解,书中提供的具体方剂和解释,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思路。这本书让我感觉,古代医家并非遥不可及,他们的智慧依然能够指导我们今天的临床实践,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好的工具去解读和应用。
评分不得不说,《鲁府禁方/实用中医古籍丛书》这本书的出版,对我们这些致力于中医传承和发扬的人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我是一名中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学生们在学习古籍经典时遇到的困难。很多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往往是从一些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开始,但当他们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医的精髓时,却常常被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所困扰。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鲁府禁方”这一重要的医学文献呈现给读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翻译”古籍,而是对古籍进行了深入的“再创造”,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学习需求。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在解释每一个方剂时,都力求做到“形神兼备”。它既解释了方剂的“形”,也就是药物的组成、剂量、用法;也解释了方剂的“神”,也就是方剂背后的理论依据、药物的功效、配伍的道理,以及临床应用的经验。这种“由形入神”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至关重要。我曾经用书中关于某个方剂的讲解,作为课堂讨论的案例,学生们反响非常热烈,他们能够快速地理解方剂的内涵,并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中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古籍经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符号,而是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指导临床实践的“活水源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