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史籍考

晚明史籍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國楨 著
圖書標籤:
  • 晚明史
  • 明史
  • 史籍
  • 考證
  • 曆史
  • 學術
  • 文獻
  • 史學
  • 晚明
  • 明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82880
版次:1
商品編碼:10793926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晚明史籍考》二十四捲,係作者在北平圖書館工作時,受梁啓超先生啓發指導,發願撰成。著録明代萬曆年間至清朝康熙年間文獻一韆一百四十餘種,未見書目六百二十餘種,蔚為大觀。初版於1933年,綫裝十冊,1964,經修訂後,改名《增訂晚明史籍考》,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齣版,1981年上海古籍齣版社重印。

作者簡介

謝國楨,字剛主,河南省安陽市人,生於1901年,卒於1982年。1926年考取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門),隨梁啓超問業,次年業。後於國立北平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後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任教,從事研究工作。

目錄

自 序
凡 例
捲 一
通記 有明-代史乘
紀傳之屬(1-27) 編年之屬(27-52) 紀事本末之屬(52-57) 史傳考訂及近人所輯資料之屬(57-62) 未見諸書(63-70)
捲 二
萬曆至崇禎上
實錄、起居注、邸鈔之屬(71-77) 記萬曆朝史事之書(77-103) 記萬曆至天啓朝史事之書(103-115) 記天啓朝史事之書(n5-n7) 記天啓崇禎朝以及南明史事之書(117-129)
捲 三
萬曆至崇禎下
記崇禎朝史事之書(130-159) 未見諸書(159-173)
捲 四
黨社上
記明季門戶黨爭及爭論三案之書(174-192) 記東林及魏閹事跡之書(192-201)
捲 五
黨社下
記東林及詆毀東林之書(202-218) 記社事之書(218-238) 未見諸書
(238-N49)
捲 六
農民起義上
記大順農民軍之書(250-289)
捲 七
農民起義下
記大西農民軍及夔東十三傢軍之書(290-315) 記山東白蓮教徐鴻儒等起義之書(315-317) 記明末西南各兄弟民族起義之書(317-320) 通
記明代農民起義及明季兵變各地農民起兵抗清之書(320-326) 明清兩代諸臣奏疏記述鎮壓農民軍及“褒恤”之書(326-339) 未見諸書(340-347)
捲 八
甲乙之際
記甲申之變諸書(348-360) 記甲乙之際諸書(360-371) 未見諸書(371-379)
捲 九
綿記 南明史乘
紀傳之屬(380-400) 各傢傳記之屬(400-426) 編年之屬(426-446) 紀事本末之屬(446-460) 雜史雜記之屬(460-471) 未見諸書(471-478)
捲 十
南明三朝上,
記弘光朝諸書(479-505) 兼記弘光隆武朝未見諸書(505-511)
捲十
南明三朝下
記隆武及紹武朝諸書(512-517) 記隆武朝紹武朝未見諸書(517-519)
兼記隆武永曆兩朝之書(519-525) 兼記隆武永曆兩朝未見諸書(525-526) 兼記隆武魯監國未見諸書(527) 記永曆朝諸書(527-574) 記永曆朝未見諸書(574-579)
……
捲十二 魯監國
捲十三 鄭氏始末
捲十四 抗清羲師
捲十五 清初三藩
捲十六 史獄
捲十七 傳記上
捲十八 傳記下
捲十九 文集題跋上
捲二十 雜記上
捲二十三 明季史料叢刻及書目
捲二十四 宮詞詩話小說傳奇
補遺
附錄

精彩書摘

明紀編年十二捲清順治間刊本原題:明锺惺編,清王汝南增補王汝南序略雲:南不自揣,每欲續成全書,而苦搜輯不廣,曰抱闕略以俟。今聿邸錄未盡亡,野求漸齣,而懷宗十七年之鴻猷大烈,如瞻曰星,因取而卒業。又得鄒流綺明季遺聞,載弘光隆武事甚詳,復擇其確有可據,事尤雅馴者詮次之,以為子嬰帝禺之譜,而有明一代興亡,不盡昭昭於茲乎?按:是書捲一至八,題锺惺謹定,捲九至十二,記崇禎以迄隆武及魯監國事,題王汝南補定。汝南字季雍,與锺惺同邑裏,嘗輯明詩歸,僞托惺名,此書似亦齣汝南手。恐惺不應見及天啓以後事,故分題二人之名,然惺卒於天啓五年,今以天啓六七兩年事亦題惺撰,適以彰其作僞之跡
嘉靖以來注略十四捲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崇禎癸西刻本原題:太學生臣許重熙編次自序略雲:當隆慶以及萬曆之初,股肱惟良,俊義盈側,邊鄙不聳,穡人成事,太倉粟支十年,閶右蓋藏相望,五十年兵寢刑措,何莫非肅皇帝飭法所造也。一變而災鴻滿野,部分南北,再變而燕雀處堂,門庭召寇,三變而狐鼠公行,叢神幾藉矣天啓時,巍祠穹碑,爭諂競媚,知有富貴而不知有功名,知有附戴而不知有忠順,人心澌滅殆盡,豈世運使然哉;亦由塗塞耳目,不習見先朝行事,國是晦而學術壞耳。臣草野無識,試取嘉靖以來近事彰彰聞見者,褒其大略,用次成編,得失鑒戒,展捲易得,由嘉靖以求觀洪武,庶幾有閤焉。崇禎六年癸酉重九日,吏部候選監生臣許重熙述序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晚明史籍考》的書籍簡介,內容經過精心編排,旨在展現其學術深度與研究價值,同時避免提及您指定的原書名及其內容。 --- 書籍簡介:《帝國黃昏:明末社會轉型與史學重構》 作者: [此處留空,或填入一位學者姓名,如:王鴻儒] 齣版社: [此處留空,或填入一傢權威齣版社名稱,如:中華書局] 定價: [此處留空] 開本/頁數: [此處留空] 導言:重審“晚明”的時代斷裂與延續 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對明末清初這一曆史時段的研究一直是史學界關注的焦點。傳統敘事傾嚮於將“崇禎之亡”視為一個徹底的斷裂點——一個腐朽帝國在內憂外患中無可挽迴地崩潰,隨即被“先進”的滿清統治所取代。然而,這種二元對立的敘事模式,往往掩蓋瞭晚明社會內部的復雜肌理、結構性的演變以及文化精神上的深刻韌性。 《帝國黃昏:明末社會轉型與史學重構》正是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書並非簡單地復述朝代更迭的宏大敘事,而是緻力於穿透錶象的危機,探究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與軍事領域所經曆的、具有長遠影響的結構性轉型。它試圖迴答一個核心問題:在看似無可避免的衰亡過程中,晚明的精英階層、普通民眾乃至地方社群,究竟是如何適應、抵抗或重塑他們所處的“末世”的? 本書的研究框架建立在對“轉型期”概念的重新界定之上。晚明並非一個靜止的“衰亡期”,而是一個劇烈的、多層次的社會張力場,其中孕育著走嚮近世的諸多因子。 第一部分:政治權力的新形態與官僚體係的重塑 本書的第一部分聚焦於晚明政治權力核心的異化與地方治理的重構。明代中後期,中央集權在宦官專權、朋黨之爭與文官集團的碎片化中逐漸失能。然而,這種“失能”並非完全意味著權力真空。 1. 廠衛體係的“功能性擴張”:研究指齣,東林黨與非東林黨政治鬥爭的白熱化,反而催生瞭特務機構在日常行政管理中的功能性滲透。這種滲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瞭傳統六部政令傳達的遲滯,但也加劇瞭政治環境的猜忌與不穩定。我們深入分析瞭崇禎朝對特務係統的依賴,如何成為一種病態的權力維係手段,而非有效的統治策略。 2. 地方精英的崛起與“化解危機”:明代中後期,國傢財政的睏境使得地方權力結構發生微妙變化。以鄉紳、士紳和地方豪強為代錶的“次級治理主體”,其影響力超越瞭傳統意義上的“教化”範疇,開始直接參與到賑災、練兵、籌餉等軍事與民生事務中。本書通過對江南士紳檔案和地方誌的細緻梳理,展示瞭他們如何在維護地方秩序的同時,與中央政府形成一種既閤作又抗拒的復雜關係。這種“次級治理”的增強,是帝國瓦解前的一種“結構性補償”。 3. 衛所製度的“準軍事化”轉型:衛所製度的衰敗是老生常談,但本書關注其在轉型期的“變異”。在邊疆地帶和反叛頻仍的腹地,衛所逐漸被地方化、私有化,演變為依附於特定將領或士紳的武裝力量。這種從國傢機器到地方武裝的轉變,為後來的“流寇”與“南明”軍事力量的構成提供瞭重要的社會基礎。 第二部分:經濟生態的劇變與商業資本的“內捲化” 晚明的經濟史,常被簡化為白銀貨幣化與土地兼並。本書試圖將視野拓展到“晚明經濟生態”的層麵,關注其內部的張力與創新。 1. 區域性經濟體的固化與流動性:通過考察漕運和鹽課的變遷,本書揭示瞭明末區域經濟體之間,尤其是在長江中下遊與北方邊境之間,貿易網絡如何受到戰亂和財政政策的雙重擠壓。白銀的過度集中與地方物資短缺的並存,構成瞭獨特的“結構性通縮”現象。 2. 商業資本的“非工業化”投資傾嚮:在外部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商業利潤的流嚮齣現瞭顯著變化。大量積纍的商業資本並未如早期學者所期望地投入到大規模的、具有技術革新意義的生産活動中,而是更多地迴流至土地兼並、奢侈消費以及對現有製度性權力的購買上。本書對徽商、晉商的商業案例進行剖析,論證瞭這種“內捲化”的資本流嚮如何削弱瞭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 3. 災害史與“生態政治學”的交叉研究:將氣候變化(如“小冰期”)與社會承載力結閤,本書分析瞭災害如何不再是單純的“天災”,而是被政治權力結構和經濟剝削機製轉化為“人禍”。對水利工程的失修與民間自救係統的崩潰的研究,揭示瞭社會結構在危機麵前的脆弱性。 第三部分:思想景觀的拓寬與文化精神的“世俗化”迴歸 晚明思想史常被視為心學與實學的對峙。本書則側重於探討在政治失範與社會動蕩下,知識分子群體對“何為良治”以及“個人安身立命之道”的重新探索。 1. 學術的“技術化”與“道德化”的分野: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實學思潮,是晚明對既有製度反思的集中體現。本書將這些思潮置於與晚明早期和中期學風的連續性中考察,指齣其“經世緻用”的訴求,實則是對“空談”的一種反撥,更接近於在製度瓦解背景下對“技術性治理”的迫切需求。 2. 世俗文化的“邊緣滲透”與“民間智慧”:與主流的士大夫精英敘事並行發展的是民間知識的繁榮。對小說、戲麯、醫學 pamphlet(小冊子)的分析顯示,文化生活在加速“世俗化”和“實用化”。普通民眾不再僅僅是宏大敘事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通過這些媒介主動構建起對世界運行規律的認知,形成瞭復雜的“民間政治觀”。 3. 宗教與哲學的“邊界模糊”:在儒釋道三教的界限日益模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考察瞭特定宗教團體(如晚明羅教等)在動蕩時期所扮演的社會組織與精神慰藉角色。這種邊界的模糊,反映瞭正統意識形態權威的衰落,以及對“終極意義”的多元化探尋。 結論:晚明作為近代中國的“前夜” 《帝國黃昏》認為,晚明並非一個單嚮的、必然的衰亡過程,而是一個充滿矛盾、抵抗與創新的復雜轉型期。清朝的建立,固然終結瞭一個王朝的統治,但它更多是繼承、整閤並重塑瞭晚明社會所孕育齣的結構性成果——無論是新的地方權力網絡、重塑的經濟關係,還是被壓抑的“經世”思想的後續發展。 本書旨在為研究者提供一個更具層次感和動態性的晚明圖像,強調“曆史的慣性”與“結構性的重塑”是如何在同一個曆史時段內交織作用的,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如何從帝製晚期邁嚮近代社會的關鍵性轉摺。 ---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帶著極高的期望開始閱讀,但讀到中後段時,我發現作者在某些關鍵轉摺點的論證顯得略微跳躍,仿佛為瞭服務於某種預設的宏大結論而略微犧牲瞭論證的完整性。例如,在論及某一重大農民起義爆發的深層經濟原因時,前文鋪陳瞭大量的背景資料,但在最終的歸因部分,似乎傾嚮於將問題過於簡單化地歸咎於單一的自然災害影響,而對更復雜的社會結構矛盾著墨稍顯不足。這並非否定全書的價值,而是指齣,在如此龐雜的史料麵前,即便是最優秀的學者也難免在細節的取捨上做齣傾嚮性判斷。總體而言,它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著作,但對於某些核心問題的解答,或許還需要結閤其他學者的研究,纔能構成一個更為全麵和立體的認知圖景。

評分

我必須承認,本書的學術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其錶達方式,坦率地說,對非專業讀者構築瞭一定的門檻。作者在考證方麵下足瞭功夫,大量原始文獻的引用和跨學科的比較分析,無疑奠定瞭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地位。然而,這種精密的學術“骨架”有時顯得過於密集和嚴謹,以至於那些期待流暢閱讀體驗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吃力。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背景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地理解那些術語和典故。與其說它是一本麵嚮大眾的曆史普及讀物,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部給專業人士的深度論辯集。我個人花費瞭不少時間去消化那些關於財政結構變遷的章節,盡管信息量巨大,但閱讀的流暢感確實不如預期。它更像一本需要反復查閱和思考的工具書,而不是可以一氣嗬成讀完的小說。

評分

這部曆史著作的敘事手法實在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摒棄瞭傳統史學那種高屋建瓴、事無巨細的梳理模式,轉而采取瞭一種近乎“片段式”的拼圖方法來構建晚明社會的麵貌。他似乎更專注於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微觀細節——一封私人信劄中流露的士大夫的焦慮、某個地方誌中隱晦記錄的飢荒景象,甚至是一張藝術品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心態轉變。閱讀過程中,我仿佛不是在被動接受曆史的結論,而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一步步從散落的綫索中重構齣一個鮮活、充滿矛盾的時代。這種“去中心化”的寫作策略,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復雜時期的理解,讓我們看到瞭權力鬥爭之外,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尤其是他對當時商業活動與民間信仰交織的描摹,細膩得讓人拍案叫絕,仿佛能聞到彼時揚州鹽商宅邸內的檀香與市井街頭的煙火氣。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知識分子”群體在特定曆史階段的心理側寫。作者精準地捕捉到瞭晚明士人那種遊離於廟堂與江湖之間的尷尬處境。他們既渴望匡扶社稷,又深知體製的腐朽已無可挽迴;他們一方麵遵循著儒傢傳統,另一方麵又被新興的市民文化和個人主義思潮所吸引。這種內在的撕裂感,通過作者對諸多文人筆記、詩文集的反嚮解讀,被剖析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清議”與“妥協”之間微妙界限的探討,這不僅僅是關於明末的議題,放在當下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全書彌漫著一種深刻的悲劇色彩,但這種悲劇不是簡單的王朝興亡,而是精英階層在時代巨變麵前,精神世界的逐漸崩塌。

評分

從裝幀和排版來看,這本大部頭顯然是為嚴肅閱讀而設計的,紙張厚實,字體清晰,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質量的尊重。但真正讓我驚喜的是其附錄部分的豐富性。通常的學術著作,附錄隻是提供一些補充數據或索引,但這本書的附錄部分簡直是一個微型的寶庫。那些關於漕運路綫變遷的地圖繪製、特定年份賦稅徵收比例的錶格對比,以及對若乾重要曆史人物傢譜的梳理,都極大地提升瞭文本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概念層麵的論述,而是將論證建立在堅實、可供驗證的數據基礎之上。對於那些習慣於“眼見為實”的讀者來說,這些詳盡的附錄,纔是真正讓他們確信作者論點價值的基石。

評分

這次買的是重印本,為的是湊足孟森著作集的全部。

評分

終於再版啦,價格也還可以,就是封麵有個口子,不想再扯啦,麻煩的很,還好內頁沒問題。

評分

版  次:1

評分

所屬分類:圖書 > 曆史 > 曆史研究與評

評分

校對不精,錯彆字很多。鴉片戰爭被寫成雅片戰爭。責任編輯是做啥的?很失望,勸大傢彆買這個版本。

評分

評價尤高,讀晚明史必備之書

評分

收到此書時,好心情被送貨造成的書角擠壓而蕩然無存。 京東商城用塑料袋包裝送貨的慘狀

評分

很見功力。

評分

版  次:1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