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篮球个人技术:基础训练180项
:58.00元
作者:【日】日高哲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5420442
字数:374000
页码:2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尽管篮球是一项5人对5人互相争夺得分的团队运动,需要极高的团队整体水平,但高超的个人技术也是团队力量中不可缺少的。因为个人技术的完善会提高队伍的整体实力。《图解篮球个人技术:基础训练180项》从跳停、滑步等基础动作讲起,到投篮、背打、运球、传球、篮板球、1对1对抗和协调性,全面介绍了篮球运动中的个人技术,并提供了多达180个训练项目,对于教练设定队伍的日常训练计划和球员提高个人技术都有所助益。
目录
目 录
向一流队员迈进的道路——个人技术的完善会提高队伍的整体实力 002
首先,要理解技术的含义和价值 012
阅读本书之前/本书的阅读、使用方法 014
术语解说/场地专有名词 016
目 录
向一流队员迈进的道路——个人技术的完善会提高队伍的整体实力 002
首先,要理解技术的含义和价值 012
阅读本书之前/本书的阅读、使用方法 014
术语解说/场地专有名词 016
章?基本动作 017
基本动作的基础知识 018
●基本姿势 020
●基本姿势(防守的时候) 021
●跳停 022
●直停 023
●旋转 024
●球的移动 025
●滑步 026
●交叉步 027
练习001?蹲起运动 028
练习002?触膝练习 029
练习003?钻石切入 030
练习004?急转弯&快速启动 031
练习005?转体&停止 031
练习006?三分球线滑动 032
练习007?圆圈滑步 033
练习008?前进步 034
练习009?后撤步 034
练习010?箱子滑步 035
练习011?跑&滑行 036
练习012?1对1Z字型&圆顶高帽 037
练习013?90度前转 038
练习014?270度前转 039
练习015?90度后转 040
练习016?270度后转 041
练习017?跳停&转体 042
练习018?“剃须”练习 043
练习019?手指控制 044
练习020?空中运球 044
练习021?双手交互用力传球 045
练习022?弹接球练习 046
练习023?下落球练习 047
练习024?前后抛接球练习 048
练习025?盘球练习 049
练习026?八字盘球练习 050
练习027?快速拍手接球练习(拍手&接球) 051
练习028?手腕练习 052
第二章?投篮 053
投篮的基础知识 054
●跳投 056
●双手投篮 058
●上篮 060
●移动勾手投篮 062
●起跳勾手投篮 064
练习029?掷球出手 066
练习030?魔术手法 066
练习031?面对面投球 067
练习032?对墙投球 068
练习033?罚球 069
练习034?擦板投篮 070
练习035?跳跃投篮 071
练习036?高处跳跃投篮练习 072
练习037?高处跳跃投篮练习 073
练习038?机关枪投篮 074
练习039?六位投篮 074
练习040?世界冠军争夺赛 075
练习041href='#' class='section_show_more' dd_name='显示全部信息'>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日高哲朗 主编1953年出生于鹿儿岛县。他在东京教育大学上学时作为篮球队主力队员活跃于球场,并于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研究科获得博士学位,从此真正开启指导篮球比赛的职业生涯。他还曾作为日本代表队教练带队参加德国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1年起日高哲朗担任筑波大学男篮主教练,第二年即带领该队取得关东一部联盟的冠军。他目前是千叶大学的教授,教授运动社会学,同时担任千叶大学篮球部指导。日高哲朗在美国大学篮球界也很有名,特别是受到了派特·纽厄尔(Pete Newell)的很大影响,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实践课程讲座。他那充满个性同时又实用的指导方法受到了教练们的广泛欢迎。他还同时担任了一家名为运动指导员志愿协会的非营利组织的理事。
文摘
序言
我这人学东西比较慢热,光看文字描述那些“核心力量”、“脚步协调性”之类的专业术语,脑袋里一片浆糊。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真的把“基础训练”这个概念彻底贯彻下去了。它不是直接跳到那些花哨的过人动作,而是从最基础的运球姿势、最简单的传接球开始讲起。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感到学习篮球的门槛一下子降低了不少。我试着照着书上的第一个动作练了半个小时,虽然动作还很僵硬,但我能感觉到身体在适应那种发力感。特别是对“低重心”的强调,书里配的图文对比非常直观,让我明白为什么平时打球总感觉重心不稳是有原因的。这本书就像一个耐心的私教,一步一步地把你拉进专业训练的轨道,而不是直接把你扔到高难度动作里让你自生自灭。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它不像那种“大杂烩”式的书籍,把所有技术点混在一起让你无从下手。作者很聪明地把180项技术分成了好几个模块,比如运球、传球、投篮、脚步、防守等等,每个模块内部又有清晰的难度递进。我通常会选择一个模块集中攻克一周,然后再进入下一个,这样能保证对某个技术点的理解是深入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介绍每个技术动作时,都会附带一个“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的小栏目。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因为我们自学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光靠感觉练,越练越僵。有了这些纠错指南,我能立刻对照着自己的动作找出问题所在,这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避免了“无效练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那种磨砂质感摸起来很舒服,而且颜色搭配得也挺协调,一看就是那种用心打磨过的产品。拿到书的时候,我本来还有点担心,毕竟“图解”这种说法的书,很多时候排版会显得很拥挤,信息量太大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本书的排版真的挺清爽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压迫。而且,里面的插图质量非常高,线条流畅,动作捕捉得很到位,即便是像我这种篮球新手,看着图示也能大致理解技术要领。对于那些看文字说明就头疼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持球的手型、投篮时肘部的角度,这些小地方往往是决定技术是否规范的关键,而作者都没有放过。这本书不仅是工具书,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物品,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重视。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篮球技术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把国外一些高阶技术简单翻译过来,然后糊弄一下就当成一本新书卖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对中国篮球爱好者的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它训练的安排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而是非常贴近业余球友的日常训练场景。比如,很多训练都是可以一个人完成的,不需要太多的场地限制或者队友配合,这对于平时只能自己加练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我过去总觉得练球一定要去球场,但翻了这本书后,发现很多体能和核心力量的练习,在家里的小空间里就能完成。这种“即学即练,随时随地”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训练积极性,让我不再找借口说“今天没时间去球场”。
评分我以前尝试过看一些国外篮球大师的训练视频,虽然动作很标准,但他们说话的节奏和文化背景,对我一个普通爱好者来说,总感觉隔着一层什么东西,理解起来费劲。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隔阂。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接地气,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你“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读起来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你耳边轻声指导,那种亲切感是冰冷的视频无法替代的。而且,它不仅仅是教你“形”,更注重“神”。比如,在讲解投篮的稳定性时,它会提到“稳定心态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技术和心理是相辅相成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基础体系,让你能真正建立起扎实的篮球底层逻辑,而不是只学到一两个花哨的动作皮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