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符號學産品設計方法》基於符號學的視野,結閤語言學、傳播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對産品設計的符號學架構進行新的梳理,在跨學科的産品符號學設計方法傳承的基礎上,從“人-物-環境-社會-文化”關係框架齣發,提齣産品設計創新過程中的思維模型、程序、獲取方法以及造型及界麵的整閤與實現的路徑與方法進行研究和探討,並對當下産品符號建構的多維策略和實踐進行探討,為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産品符號生態和符號創造提供新的藉鑒和參考。
《符號學産品設計方法》重新梳理和認識産品符號及其體係中的內在關係,用以指導産品設計的具體創新過程及設計實踐,並進一步促進符號學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與發展,試圖建構産品設計的多元而有效的創新方法。
《符號學産品設計方法》適用於設計藝術學相關學科的高校教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以及相關領域的設計師及研究人員。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相關概念
1.1.1 符號學及設計符號學
1.1.2 産品及産品設計
1.1.3 設計創新方法研究:設計藝術與科學之間
1.1.4 課題的提齣
1.2 産品創新的背景
1.2.1 認識哲學的轉嚮
1.2.2 消費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産品創新的背景與對象
1.2.3 文化的設計更新
1.2.4 重視“如何設計”的方法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4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1 設計符號學的研究
1.4.2 基於符號學的産品創新方法及技術研究
1.4.3 存在的問題
1.5 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書思路及框架
第2章 産品符號的構成及其體係
2.1 産品符號及構造
2.1.1 産品:有意義的符號
2.1.2 産品符號的構造
2.1.3 産品符號的語言觀
2.2 産品符號的構成
2.2.1 産品符號的兩種構建關係
2.2.2 産品符號的要素構成
2.2.3 産品符號的意義構成
2.3 産品的符號學體係
2.3.1 三個麵嚮
2.3.2 兩大途徑
2.3.3 建築符號的句法實驗及思考
2.3.4 符號學的發展變遷
2.4 語境關係的提齣
2.4.1 語境的關係
2.4.2 外在語境對産品符號的影響
2.4.3 符號語境影響下的設計思考
第3章 産品符號的傳達及其認知
3.1 符號的傳達模式及啓示
3.1.1 一般傳達的理論模式
3.1.2 産品符號的設計傳達模式及啓示
3.2 産品符號的傳達與實現過程
3.2.1 編碼的途徑與係統完形
3.2.2 設計的解碼與破譯
3.2.3 情感符號的詮釋與解像的復雜性
3.3 産品符號認知的基本規律
3.3.1 以用戶認知為本的重要性
3.3.2 用戶對符號的認識
3.3.3 産品符號的認知過程及規律
3.4 體驗性——從認知到多維感知及互動
3.4.1 變化的産品互動途徑
3.4.2 基於經典認知心理學的視覺感知研究
3.4.3 從單一感官到設計中的感官直覺
3.4.4 體驗與多感官互動的提齣
……
第4章 産品符號的設計創新及信息獲取
第5章 符號學視野下産品整閤與實現的路徑與方法
第6章 符號學在品牌及文化産品創新中的應用與發展
結語:符號學視野·設計創新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設計師對産品符號涉及産品化和流程化的不同細節和展現方式進行多感官的處理,進一步改進或增強感官體驗,以達到物境式的狀態,其結果是希望使産品符號可以建立情境式的體驗,並得到更好的感知和解碼。例如飛利浦公司設計的Wake-UpLight鬧鍾,利用光與自然的聲音將人們從睡夢中喚醒,到瞭早上該起床的時候,它會發齣類似朝陽般的光綫逐漸從弱轉強,同時還會發齣清脆的自然界中的聲音,如鳥聲、蟲聲、風吹草動聲等,讓人們在大自然的召喚中慢慢從沉睡中醒來。可見,這款産品運用瞭視覺與聽覺符號的結閤,所營造的是一種多種感官互動、身臨其境的生理性感知和知覺體驗,讓用戶産生某種聯想或者引起心中的一些共鳴,可能是情感的激發和某些行為的喚起,最終形成瞭欣賞、沉浸和理解該産品的效果。
這種情境體驗的思考,比以往的設計更豐富、更具整體性。對於具體的産品,這種情境體驗模型的組成,既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需要區彆對待:
(1)簡單化的部分,例如形狀、顔色、聲音、材料、圖標、指示等可以直接在産品上錶現齣單一化的元素,這部分需要引入新的多感官形式來加以替代或更換,形成新的感知。
(2)還包括更深入地考察産品符號動態的使用過程所可能發生感知的接觸點,而不隻是靜態的情境,這種涉及行為、儀式、服務甚至綫索等流程化的元素,與前者相比,相對復雜,隨著産品的動態使用,需要打破原來並引入更多、更復雜的新元素。這部分需要多感官知覺的互動、聯感,共同協調發揮作用。由於大傢多關注簡單化的單一感官部分,這部分動態的內容往往被忽視,事實上,這是最具效果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如將産品的儀式過程融入更多的感官接觸,索尼推齣的心形耳掛MP3就打破瞭以往的儀式,將兩個嵌有磁性連接器的耳機分離即是開機,吸附起來即是關機,並伴有“啪”的聲音,增加瞭聽覺感知的參與。
這種情境的體驗不同於以往單一的視覺體驗,它不僅包括視覺的途徑,還包括聽覺、嗅覺、光感,以及與環境、空間互動形成的整體氛圍,因此是一種更加整體的意義感受與解讀,形成用戶整體性的感受和情感感悟。這種體驗不同於以往單一途徑的感知,更整體、更自然,對用戶更具感染性。這種情境是各種類型的多感官符號互動所推動形成的結果,既涉及互動時符號認知者本身的心理情境活動,又包括互動時産品中所散發的各種符號與認知者周圍相互作用的環境情境(包括語境情境)。設計注重從情境體驗的視角來理解産品符號的編碼,將使設計更加具有感知性,更加自然引導用戶的使用,更加貼近人的心理情感,更能激發人內心的美妙感覺,實現人與産品的多層次的意義互動。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符號學産品設計方法》的圖書所撰寫的、不包含其內容的詳細簡介。 --- 書名: 《設計思維的架構:從概念到體驗的係統構建》 作者: [此處為虛構作者姓名] 齣版社: [此處為虛構齣版社名稱] 書籍簡介:設計思維的架構:從概念到體驗的係統構建 在當代産品設計的復雜生態中,單純依靠直覺或單一學科的視角已難以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與用戶需求的深度迭代。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係統的框架,指導設計師如何超越錶麵的功能實現,深入到設計理念的構建、用戶心智模型的映射,以及最終産品體驗的整體架構。 《設計思維的架構》的核心關注點在於“係統化”與“結構化”。它並非關注某一個具體的設計工具或軟件操作,而是探討如何將設計流程從零散的靈感火花,提升為一套可復用、可量化、且能持續優化的設計體係。本書將設計活動視為一個由多個層次相互關聯的模塊構成的復雜係統,從最底層的需求理解,到最高層的品牌價值傳遞,每一環節都需要精確的“架構”來支撐。 第一部分:心智地圖與需求分解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如何構建對用戶世界的深刻理解,並將其轉化為設計策略的起點。我們摒棄瞭傳統市場調研的碎片化敘事,轉而強調“心智地圖”的構建。 第一章:超越用戶畫像——心智模型的深度解析 傳統的用戶畫像往往停留在人口統計學特徵和基本行為模式的描述上。本書提齣,真正的設計洞察源於理解用戶在特定情境下是如何“思考、感受和決策”的。我們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觀察、訪談和情境模擬,繪製齣用戶在麵對某一問題時的內在邏輯鏈條,即心智模型。這包括他們對現有解決方案的預期、他們使用的隱性心智捷徑,以及他們決策過程中的認知偏差。理解這些,纔能確保設計的第一步就與用戶現實對齊。 第二章:需求的分層與架構化 需求並非單一的清單。本書將需求劃分為三個核心層次:基礎功能需求、情感交互需求和價值契閤需求。我們提供瞭一套“需求架構矩陣”,幫助設計師識彆哪些需求是實現産品的基石,哪些是建立用戶忠誠度的關鍵,以及哪些是定義産品獨特價值的差異點。書中強調,架構的穩固性取決於對這三層需求的準確平衡與優先級排序。 第二部分:形態生成與體驗結構 一旦需求被係統化地理解,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象的、可操作的結構。本部分重點關注設計形態的組織邏輯。 第三章:信息架構的物理化錶達 在數字産品和實體産品中,信息架構都是體驗流動的骨架。本書探討瞭如何將復雜的功能集和信息層級,以直觀且高效的方式“物理化”地呈現。我們分析瞭導航的深度與廣度、信息密度的控製,以及如何運用空間組織(無論是屏幕上的布局還是物理空間中的動綫)來引導用戶的認知負荷。內容將側重於如何設計“路徑透明度”,使用戶在任何時刻都能清晰地定位自己所處的位置及下一步的選擇。 第四章:交互邏輯的流程化設計 交互不再是孤立的“點擊”或“操作”,而是構成一個完整流程。本章引入瞭“流程效率模型”,用以評估不同交互路徑的效率和用戶投入度。書中詳細剖析瞭錯誤處理、異常狀態管理以及任務完成後的反饋機製。重點在於建立一種“預測性交互”,即係統能夠預見用戶的下一步意圖,並提前準備好響應,從而減少用戶在決策上的摩擦。 第三部分:感知一緻性與品牌共振 設計係統的最終目標,是將産品打造成一個連貫的、能傳達清晰價值的整體。本部分側重於美學與認知的統一。 第五章:感官一緻性的構建 一個優秀的産品,其視覺、觸覺、聽覺等所有感官輸入必須指嚮同一個設計意圖。本書深入分析瞭如何建立一個跨越所有接觸點的“感官詞匯錶”。我們探討瞭色彩心理學在係統層麵的應用、材質選擇背後的觸覺敘事,以及聲音設計如何增強操作的確定性。關鍵在於確保所有感官元素,無論是在産品界麵還是包裝或物理形態上,都能講述同一個關於産品核心價值的故事。 第六章:敘事結構與體驗的閉環 産品設計不僅僅是交付功能,更是在用戶生命周期中進行持續的對話。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聚焦於如何構建一個完整的“體驗敘事結構”。這包括産品的開端(初次接觸與上手)、高潮(核心價值的實現)以及延續(長期使用與服務的迭代)。我們討論瞭如何通過設計細節來強化品牌的獨特敘事,確保每一次用戶互動,無論大小,都能鞏固品牌對用戶的承諾。書中提供瞭設計體驗閉環的工具,用以追蹤和優化從首次發現到長期倡導的全過程。 本書特色 《設計思維的架構》拒絕流於錶麵的案例堆砌,而是提供瞭一套可被提煉、內化並應用於任何設計領域的底層方法論。它強調係統思維、結構化分析和跨維度的一緻性,是為尋求從“能用”到“卓越”轉型的産品經理、界麵設計師、工業設計師以及設計教育工作者量身打造的深度參考讀物。閱讀本書,意味著掌握構建復雜、高效、且富於意義的設計係統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