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大棚葡萄有害病变图例与防治对策

沿海地区大棚葡萄有害病变图例与防治对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小菊,陈青英 编
图书标签:
  • 葡萄
  • 大棚葡萄
  • 沿海地区
  • 病虫害
  • 植物病理
  • 病变图例
  • 防治对策
  • 农业技术
  • 园艺
  • 病害识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60118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285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01
字数:1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中国葡萄志》的划定,浙江台州沿海属“美洲种和欧美杂种品种次适宜区”。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生态条件下,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浙江台州就创造了欧亚种葡萄栽培成功的先例,80年代的浙江则成了南方葡萄栽培热的发祥地,90年代又开始大面积推广设施栽培模式,使葡萄产业得到了快速升级,成为浙江省三个产业带(杭州湾葡萄产业带、浙中葡萄产业带、浙东沿海地区葡萄产业带)的主要产区。同时,台州是浙江大棚葡萄栽培面积最多的一个市,2010年全市大棚葡萄面积已达到3785公顷,约占全省设施栽培面积的41%,产量6.3万吨,占全省的64%;单位面积产量22.77吨/公顷,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3.7%,比浙江省平均水平(17.5吨/公顷)高出30.1%;台州市葡萄产品“早熟”优势突出,比江浙其他产地提早20~30天,填补了市场空白,单位产值高,平均亩产8164元,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台州市的农业支柱产业,主产区温岭市还被誉为“中国大棚葡萄之乡”。
浙江东南沿海设施葡萄是大棚促成栽培,其方式有单膜覆盖、双膜覆盖。其优越性有:早熟增效、拉长供应期,有利于稳定果品价格和葡萄发展,扩大适栽品种选择范围,避免、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生产优质、安全果品,提高果实商品性,是生产优质果、精品果,提高经济效益,推动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但生产中也存在着枝蔓徒长、花芽分化差,及遭遇不同程度的冻害、雪害、热害、药害及台风(热带风暴)、龙卷风等问题。
《沿海地区大棚葡萄有害病变图例与防治对策》作者就针对以上在生产上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相关资料、图片,整理成文,给广大种植户提供必要的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言
一、葡萄不同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部位
二、葡萄真菌性病害诊断与识别要点

第一章 大棚葡萄侵染性病害主要种类及危害特点
一、黑痘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二、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三、白腐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四、霜霉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五、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六、穗轴褐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七、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八、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九、环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十、枝干溃疡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第二章 大棚葡萄非侵染性病害和伤害
一、台风危害
二、冻害
三、湿害
四、龙卷风
五、雪害
六、热伤害
七、气灼病(气候异常生理失调综合症)
八、盐害
九、肥害
十、缺素
十一、药害
十二、大棚薄膜质量不达标造成的危害
十三、果实成熟期病变
十四、花芽分化期的病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沿海地区大棚葡萄有害病变图例与防治对策》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葡萄种植管理专著。本书紧密围绕沿海地区温室大棚葡萄生产的实际需求,深入剖析了在特定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大棚葡萄极易遭受的各类病虫害及其引起的生理性病变。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旨在为广大葡萄种植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易于操作的病变识别与防治解决方案。 一、 科学诊断:精准识别病变,为防治奠定基础 本书的首要价值在于其对葡萄病变的精准诊断能力。沿海地区因其湿润多雨、昼夜温差相对较小、湿度较高的特点,为多种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大棚种植模式虽然能调节温度和湿度,但若管理不当,极易造成通风不良、湿度过高,从而加剧病害的发生。 书中精心收录了沿海地区大棚葡萄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典型有害病变,涵盖了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变等。每一个病变都配有高清、精美的实物照片,真实展现了病变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叶片、果实、茎蔓、根系)的表现特征。这种直观的图例展示,极大地降低了种植者识别病变的难度。 例如,对于葡萄霜霉病,本书不仅展示了叶片上出现的油浸状斑点、灰白色霉层等典型症状,还详细描述了其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对于白粉病,则清晰呈现了叶片、果穗上覆盖的白色粉状霉层,并分析了棚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对该病害的促进作用。 除了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书中也关注了病毒性病害的识别,如花叶病、卷叶病等,这些病害往往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混淆,本书通过大量的对比图例和详细的症状描述,帮助种植者区分病害,避免误诊。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将生理性病变也纳入了重点关注范围。沿海地区,尤其是棚内环境的快速变化,如温度骤升骤降、光照不足、养分失调(如缺素、肥害)、水分管理不当(如根腐病、裂果、日灼)等,都会导致葡萄植株出现异常。本书通过与病理病变区分的视角,对这些生理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提供了详尽的图例和成因分析,例如: 日灼病(果实): 在强光直射下,果实表面出现的失水、变色、甚至坏死现象,本书会通过不同程度的日灼果实照片,让种植者了解其严重程度。 裂果(果实): 果实成熟期水分供应不稳定,尤其是在雨季或灌溉后,容易导致果皮膨胀速度不及果肉,从而引发裂果。本书会展示不同品种、不同裂果程度的图片。 缺素症(叶片): 如缺镁引起的叶片脉间失绿,缺钾引起的叶缘焦枯等,通过不同元素缺乏症的典型叶片失绿图,帮助种植者快速判断。 肥害(根系、叶片): 过量施肥导致根系损伤或叶片灼伤,本书会通过受损根系或灼伤叶片的图片,来警示种植者。 本书在病变诊断部分,强调了“望闻问切”的综合性原则,鼓励种植者在实际生产中,结合观察植株的生长态势、病变发生的部位和时间、以及棚内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二、 精准防治:科学施策,降低损失,提升产量与品质 在精准识别病变的基础上,本书提供了与之相配套的、针对沿海地区大棚葡萄特点的科学防治对策。这些对策不是简单的农药罗列,而是遵循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植保理念。 1. 农业防治:夯实基础,从源头减少病虫害发生 本书非常重视农业防治措施,认为这是最经济、最环保、最根本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品种选择: 针对沿海地区气候特点和常见病虫害,推荐适合本地种植的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葡萄品种。 栽培管理: 详细阐述了科学的整形修剪技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病原菌滋生。例如,合理的枝蔓密度、摘心打顶的时机和程度等。 土壤管理: 强调了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如深耕、增施有机肥、科学轮作(尽管是大棚,但周边土壤环境亦有影响),以及改善土壤排水性能,减少根系病害的发生。 清洁田园: 强调了及时清除病残枝、落叶、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和传播源。 科学肥水管理: 详细指导种植者如何根据葡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需求,科学施肥、适时适量灌溉,避免肥水失调诱发病变。例如,在果实膨大期避免过度施氮肥,在雨季注意排水等。 2. 生物防治:借力天敌,绿色高效 本书积极倡导生物防治的应用,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 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绍了如何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吸引和保护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在果园内形成生物防治链。 微生物农药: 推荐了一些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对鳞翅目害虫,白僵菌、绿僵菌等对其他害虫的防治。 3. 化学防治:科学用药,高效低毒,减少抗药性 在必要时,本书也提供了科学的化学防治指导,但强调的是“精准、高效、低毒、低残留”。 用药时机: 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指导种植者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关键时期进行施药,而不是等到病虫害大爆发后再采取措施。 药剂选择: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推荐了高效、低毒、广谱或专一性的化学农药,并提供了推荐的剂型和使用浓度。 轮换用药: 强调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要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安全用药: 提示了采收前安全间隔期,以及施药时的个人防护措施。 药肥结合: 对于一些同时存在营养缺乏和病虫害的情况,本书也会提及一些兼具营养和防治作用的制剂,以期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 物理防治:辅助手段,减少药剂使用 本书也介绍了一些物理防治方法,作为辅助手段,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诱杀技术: 如利用性诱捕器、昆虫诱捕灯等诱杀害虫。 防虫网: 在大棚进出口或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阻挡害虫进入。 覆盖物: 如地膜的使用,可以抑制部分土传病害和杂草。 三、 实践指导:贴近生产,实用性强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指导性。每一项防治对策都力求具体、可行,并考虑到沿海地区大棚葡萄生产的实际情况,如: 针对性强: 防治措施与病变图例紧密结合,种植者在识别出病变后,可立即查阅对应的防治方法,高效快捷。 操作简便: 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于专业的术语,方便种植者理解和操作。 成本效益: 提出的防治对策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也兼顾了成本效益,为种植者提供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性: 倡导绿色植保理念,鼓励种植者采取可持续的防治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安全优质的葡萄。 总结: 《沿海地区大棚葡萄有害病变图例与防治对策》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葡萄种植者的“贴心助手”。它通过详实的图例和科学的防治策略,帮助种植者克服病虫害的挑战,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书的出版,无疑将为沿海地区大棚葡萄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逻辑构建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病理识别到最后的防治方案,层层递进,结构严谨。我最初的阅读期待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富有创新性的、甚至带有一点“偏方”性质的、针对特定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也许是一些基于新型生物制剂的尝试,或者某些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监测手段。我期待看到一些突破常规的、让读者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应用。然而,书中的内容似乎更倾向于对传统、成熟、经过时间检验的防治方法的系统性梳理和归纳。它提供的是一套稳健可靠的“标准操作程序”,而不是那些充满冒险精神的、前沿的、可能带来巨大回报的创新实践。对于渴望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读者来说,它可能显得有些过于保守和传统。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种植的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叙事上的克制和专业性。它似乎没有过多地渲染田园牧歌式的种植情景,而是直接切入到技术核心。我本以为会读到很多关于不同葡萄品种口味差异的描述,或者如何通过修剪来获得更甜美的果实,甚至可能有一章专门介绍酿酒葡萄的历史演变。然而,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如何确保作物健康生长这一硬核层面。它可能像一本严肃的农学教材,充斥着精准的术语和严谨的实验数据支撑。这种风格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可能更偏向于专业的农户或者农业技术人员,而不是像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它可能详细地分析了光照强度、温度波动对植物生理机能的影响机制,那种深度阅读的体验,更像是在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而不是轻松地享受阅读乐趣。

评分

我花费了不少时间翻阅这本书,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区域特色”的深入挖掘,毕竟书名里提到了“沿海地区”。我本以为作者会花笔墨来介绍特定海风、湿度、盐分对葡萄生长的独特影响,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当地特有的管理习俗或古老的经验传承。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本地域志,将葡萄种植与当地的海洋文化、土壤地质紧密结合起来。但读完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普适性的技术手册,里面的技术点虽然专业,但似乎并未充分体现出“沿海”这个地域限定所带来的独特性。它可能更关注于那些普遍存在于温室或大棚环境下的管理技术,而那些更具地域特色的气候挑战和应对策略,在书中的篇幅似乎被压缩了,这让我感觉略微有些遗憾。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封面图引人注目,那种细腻的植物纹理和色彩搭配,让我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吸引住了。我本以为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园艺科普读物,可能是关于如何在阳台或小花园里种植葡萄,分享一些基础的种植技巧和常见问题解答。封面那种略带艺术感的插画风格,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想象着里面会收录很多精美的葡萄生长周期图谱,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历史悠久的葡萄品种介绍,毕竟“沿海地区”这个限定词本身就带有地域风情和独特的生态背景。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精美的图鉴,不仅教我如何动手实践,还能在文字中穿插一些关于沿海气候如何影响葡萄生长的有趣知识点。也许会有关于土壤改良、水分管理这些基础环节的深入探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一个园艺新手也能快速上手。那种期望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场景的向往,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夏日午后阅读的良伴,带来知识与愉悦的双重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注重实用性,几乎每一页都有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支撑,这使得它在需要快速查阅信息时非常高效。我原以为它会用大量的文字去描绘不同季节葡萄园的景象,或者引用一些经典农学家的语录来增加内容的厚重感。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信息密度极高,几乎没有一句废话。例如,在讲解某个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时,它可能直接用一个表格列出不同环境参数的临界值,并配上简洁的流程图指导操作步骤。这种直截了当的风格,虽然在学习新知识时非常有效率,但对于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我期待的那些文学性的描述或者对农业美学的探讨,似乎被完全舍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而精确的科学指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