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1998-2016)

腾讯传(1998-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晓波 著
图书标签:
  • 腾讯
  • 互联网
  • 中国企业
  • 商业历史
  • 马化腾
  • 科技
  • 创业
  • 企业发展
  • 信息产业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常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4207
商品编码:110217509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腾讯官方授权的专业传记
吴晓波亲身调研历时五年写成
当市值很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遇上中国财经界冷静的一双眼睛
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成长轨迹
在很长的时期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秘密。呈现在我眼前的腾讯,宛如一只正在进化中的生物体,我们对它的过往经历所知不详,然而更被它正在发生的进化所吸引和裹挟。
裂变中的互联网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观察和定义的困难,谁都无法准确地描述乃至定格一座正在喷发中的火山。这显然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博弈正在进行,没有人猜得到它的结局。

内容简介

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
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

作者简介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书籍,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优佳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PART 1 创业1998-2004

第1章 少年:喜欢天文的Pony站长

第2章 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第3章 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第4章 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第5章 QQ秀:真实世界的倒影

第6章 上市:夹击中的“成人礼”

第7章 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第8章 战MSN:荣誉与命运

第9章 空间: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模式

第10章 金矿:“游戏之王”的诞生

第11章 广告:社交平台的逆袭


PART 2 出击:2005-2009

第7章 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第8章 战MSN:荣誉与命运

第9章 空间: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模式

第10章 金矿:“游戏之王”的诞生

第11章 广告:社交平台的逆袭


PART 3 巨头2010-2016

第12章 用户: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第13章 转折:3Q大战

第14章 开放:新的挑战与能力

第15章 微信:移动互联时代的“站台票”

第16章 年轻:手机QQ的自我变革

第17章 互联网+:泛娱乐的环型生态

第18章 失控: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


后记


精彩书摘

“他就是一个邮件狂人”

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与真实世界并无二致,尽管它总是呈现出混乱无序的景象,却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结构,其中充满了创造、惊奇、自由与潜力。正如巴赫金所揭示的,这样的世界具有“不可终结性”,它的持续演化,一方面仰仗自由创造,另一方面又依赖适当节制。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对趋势与细节的掌控是同样重要的两种能力。

马化腾自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用以推动迭代进化的办法,就是亲自参与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然后用发邮件的方式下“指导棋”,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邮件狂人”。

所有接受我访谈的腾讯人都对马化腾的“发邮神功”表示惊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腾讯以产品线超长著称,但是马化腾几乎能关注到所有迭代的细节。

曾主持QQ空间开发的郑志昊告诉我,马化腾与他的团队的邮件往来起码超过2000份;2007年,张小龙主刀QQ邮箱的改版,这在当时的腾讯体系内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产品,而马化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与他的团队来往了1300多份邮件。

一位程序员对我讲述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发给了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说,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有一个在腾讯人中流传甚广的段子是: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马化腾英文名)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悉,也就没有快速的产品完善反应。亨利·福特曾经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看来,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商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我曾请教马化腾:“那么多的产品,你是如何做到了如指掌的?”

他的回答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

其一,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

“发现产品的不足,ZUI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产品经理只有更敏感才能找出产品的不足之处。我经常感到很奇怪,有的产品经理说找不出问题。我相信,如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产品经理能坚持使用三个月,一定会发现不少问题。而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你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我们的领导不仅仅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做,一定要自己做。这些都不难,关键要坚持,心里一定要想着‘这个周末不试,肯定出事’,直到一个产品基本成型。”

其二,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从哪个地方找问题呢?论坛、博客、RSS订阅啊。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我们做产品的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有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见效很快。要关注多个方面,经常去看看运营,比如说你的产品慢,用户不会管你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差或者其他原因,只知道你的速度慢。”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要求,但是腾讯的工程师都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两个小时轮流监测, 回复网上出现的用户意见。

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腾讯传(1998-2016)》是一部聚焦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从其创立初期至2016年这一关键发展阶段的深度纪实。这本书并非简单的编年史,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访谈以及对行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腾讯。 一、 创业的黎明与早期的摸索(1998-2004) 故事的开篇,将我们带回到1998年的深圳,那个互联网在中国尚属新生的年代。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这五位年轻的创业者,怀揣着对技术的梦想和对市场的洞察,创立了腾讯。本书将细致描绘他们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起步,在资源匮乏、技术不成熟的环境下,凭借着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捕捉,打造出了腾讯的第一个明星产品——OICQ(后更名为QQ)。 这一阶段,重点将放在QQ的诞生过程、早期运营的艰辛、以及它如何从一个小众的即时通讯工具,逐渐渗透到中国网民的生活中。读者将了解到,在那个盗版软件横行、用户付费意识薄弱的年代,腾讯是如何通过“免费+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探索出一条生存之路。本书还会深入剖析QQ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其对实时通讯协议的优化,以及在网络安全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早期努力。 同时,早期腾讯面临的竞争也是白热化的。雅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以及其他众多即时通讯软件,都曾是强大的对手。本书将还原这段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揭示腾讯如何凭借QQ的黏性,在夹缝中生存并逐渐壮大。对于早期产品决策的争议、团队内部的磨合、以及融资过程中的起伏,都将得到细致的呈现,让读者了解创业的艰难与不易。 二、 崛起与多元化布局的开端(2005-2010) 随着QQ用户量的爆炸式增长,腾讯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本书将重点分析QQ会员、QQ秀、QQ宠物等增值服务的成功之处,以及它们如何为腾讯积累了宝贵的资金和用户基础。这一时期,腾讯不再仅仅是一家即时通讯公司,而是开始了他的多元化扩张之路。 游戏业务的涉足是腾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书将详细讲述腾讯如何从代理游戏起步,到自主研发,并最终凭借《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等爆款游戏,奠定了其在游戏行业的霸主地位。读者将看到,腾讯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也经历了多次的尝试和失败。对游戏研发团队的组建、对海外游戏版权的争夺、以及如何把握中国玩家的游戏习惯,都将是本书叙述的重点。 除了游戏,腾讯在社交领域的探索也在继续。QQ音乐、QQ邮箱等业务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其社交生态。本书将探讨这些业务是如何与QQ主打的即时通讯功能形成联动,增强用户粘性,并为后来的社交网络转型打下基础。同时,对门户网站的投资和合作,以及在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早期布局,也将有所提及,展现腾讯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行动。 这一阶段,腾讯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用户隐私安全问题、以及政府监管的压力。本书将分析腾讯是如何在这些挑战中寻求平衡,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变与社交帝国(2011-2016) 2011年,微信的出现,标志着腾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深入剖析微信的诞生、发展及其对整个中国互联网格局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从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到集社交、支付、生活服务于一体的超级APP,微信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创新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本书将详细讲述微信团队的创业精神,以及他们在产品设计、功能迭代上的“少即是多”的理念。对微信支付的兴起,如何与支付宝展开激烈的竞争,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都将是重要的叙述内容。同时,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也开启了内容分发的新模式,并催生了大量的自媒体。本书将分析微信如何成为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腾讯的业务板块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拓展。数字内容(如腾讯视频、腾讯文学)、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都开始了布局。本书将探讨腾讯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发展,以及它们如何与现有的社交和游戏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2016年,腾讯已经成为一家市值万亿级别的科技巨头。本书将通过对公司战略、组织架构、人才体系等方面的分析,展现腾讯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领先地位的。对马化腾、刘炽平等核心管理层的领导风格,以及腾讯独特的企业文化,都将得到深入的挖掘。 四、 核心主题与深度洞察 贯穿全书的核心主题,将是腾讯对“连接”的不断追求。从QQ的“连接人与人”,到微信的“连接一切”,再到开放平台战略,腾讯始终将连接视为其核心竞争力。本书将深入剖析腾讯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庞大的社交网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腾讯在商业模式上的演变,从早期的免费增值,到游戏、广告、支付、云服务等多元化盈利模式的建立。对腾讯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以及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都将是重要的探讨内容。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观而又微观的视角,不仅展现腾讯这家公司是如何崛起的,更希望通过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变迁、技术进步的轨迹、以及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它是一部关于创新、关于竞争、关于时代的企业史,也是一部关于普通人在互联网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创造价值的奋斗史。 《腾讯传(1998-2016)》将以严谨的态度,力求呈现一个全面、客观、引人入胜的腾讯故事,为读者提供理解这家中国最重要科技公司之一的深刻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腾讯传(1998-2016)》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但直到最近才有机会认真拜读。翻开它,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把我拉回了那个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的年代。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 QQ 的那个企鹅图标,几乎是我们那一代人上网的必备符号。从早期的“小灵通”手机,到后来的 PC 机,QQ 几乎无处不在,承载了我们多少的青春记忆和社交时光。这本书细致地描绘了腾讯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步步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的艰辛历程。马化腾、张志东这些名字,不再只是冷冰冰的传说,而是变得有血有肉,他们的决策、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焦虑,都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展现在读者面前。

评分

不得不说,《腾讯传(1998-2016)》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商业传记。它没有过多的煽情和虚构,而是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案例,来讲述腾讯的故事。作者在梳理腾讯发展历程的同时,也穿插了大量的行业背景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腾讯所处的竞争环境和所面临的挑战。从早期与盛大、网易的鏖战,到后来与阿里、百度的巨头之争,再到如今面对新兴科技公司的压力,每一次的危机和转机,都被这本书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一家公司的历史,就像在阅读一部时代变迁的史诗。《腾讯传(1998-2016)》正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感震撼的书。它不仅记录了腾讯这家企业的成长,更折射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脉络。从拨号上网的年代,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再到如今万物互联的黎明,腾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适应、创新、引领。书中对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次产品迭代的描述,都让我回忆起自己当年使用这些产品时的种种场景。那些曾经的“第一次”,第一次视频通话,第一次在微信上发红包,第一次用小程序点餐,这些生活中的点滴,都与腾讯的发展紧密相连。

评分

阅读《腾讯传(1998-2016)》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启发性的体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腾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探讨。一家成功的企业,不仅仅在于其商业模式和技术实力,更在于其核心的文化基因。书中对腾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理念,以及其鼓励创新、拥抱变化的团队精神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企业是如何塑造自身灵魂的。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腾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企业经营和个人成长有了新的思考。它让我明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持续学习、勇于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评分

这本《腾讯传(1998-2016)》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对商业逻辑的深刻洞察。作为一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领域,一家公司想要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绝非易事。书中关于腾讯如何从一款聊天工具,一步步拓展到游戏、社交、支付、广告、云计算等各个领域的战略布局,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它对“连接”的极致追求,以及如何将这种连接转化为商业价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读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用户,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庞大的数字帝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那些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其实是无数次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和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评分

性价比高,京东物流快

评分

很喜欢这本书,写点什么很不错,

评分

书质量不错,挺好

评分

性价比高,京东物流快

评分

快看完了,不错的书

评分

书角有褶皱

评分

朋友推荐挺好的。不错

评分

好书,非常棒

评分

书角有褶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