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笔记之作,肇始六朝,经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断发展,到清代逢到全盛时期。清代笔记的肉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举凡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文物典籍、金石书画、诗文词章、人物轶事、社会异闻,以至各地的风俗民情,都有所记载。可以说,清代的笔记种数之多,涉及方面之广,都超过了前代。钱泳的履园丛话,就是清人笔记中较有参考价值的一种。履园丛话共二十四卷,基本上一门为一卷,计有旧闻、阅古、考索、水学、景贤、耆旧、臆论、谭诗、碑帖、收藏、书画、艺能、科第、祥异、鬼神、精怪、报应、古迹、陵墓、园林、笑柄、梦幻,殿以杂记两卷。单从门类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书正体现了笔记广和杂的特点。书中所记,多为作者所亲身经历,叙事具体翔实,即使得诸传闻,也必指出其来源。
由于本书门类繁多,且门颊之间,各不相属,若系统概括它的内容,比较困难,这裹只能就其各门的大致内容、史料价值简单作些说明。
旧闻一门,多记明末清初轶事,属于稗乘野史之类,可供治史者摭拾。其中有些条目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史料。如“田价”“米价”、“银债”诸条,记裁了明末至清道光年间田、米、白银价格的变化以及银、钱兑换的比例。如:“康熙十六年,苏、松、常、镇四府大旱,是时米价每升七文,竟长至二十四文。次年大水,四十八年复大水,米债虽较前稍落,而每升亦不过十七文雍正、乾隆初,米价每升十余文。二十年虫荒,四府相同,长至三十五、六文,饿死者无算。后连岁丰稔,债渐复旧,然每升亦只十四、五文为常债也。至五十年大旱,则每升至五十六、七文。自此以后,不论荒熟,总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文之间为常价矣。”这里具体记裁一个地区在不同年代米价的涨落,是难得的经济史资料。
丛话一 旧闻
丛话二 阅古
丛话三 考索
丛话四 水学救荒附
丛话五 景贤
丛话六 耆旧
丛话七 臆论
丛话八 谭诗
丛话九 碑帖
丛话十 收藏
丛话十一 书画
丛话十二 艺能
丛话十三 科第
丛话十四 祥异
丛话十五 鬼神
丛话十六 精怪
丛话十七 报应
丛话十八 古迹
丛话十九 陵墓
丛话二十 园林
丛话二十一 笑柄恶俗附
丛话二十二 梦幻
丛话二十三 杂记上
丛话二十四 杂记下
这套《履园丛话》的装帧设计确实非常考究,初拿到手时就被那雅致的封面吸引住了。纸张的质感上乘,摸起来温润而不失厚重感,印刷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小的校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精细程度,足见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对于喜爱传统书籍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从物理层面上讲,它不仅仅是一部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古典韵味的把握,那种沉静、内敛的气质,与书中所载内容的时代背景是如此契合,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了旧日的雅致氛围之中。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套书的注释体系做得相当扎实,这对于理解清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至关重要。很多典故、官场术语,乃至一些特定地域的风俗习惯,如果没有详尽的脚注作为支撑,读者很可能会陷入迷茫。这里的注释并非生硬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与上下文紧密结合,既解释了字面意义,又适当延伸了其背后的文化意涵。这使得即便是对历史背景了解不深的普通读者,也能较为顺畅地进入文本的世界。这种体贴入微的学术处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原本可能显得晦涩的文字变得清晰易懂,可以说是架设了一座沟通古今的坚实桥梁。
评分读完这册书的部分章节后,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叙事角度的独特之处。他并非采用那种宏大叙事的笔法,而是专注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和转瞬即逝的情感波动。那种对日常琐事的细腻描摹,如同高清镜头捕捉下的老照片,每一处褶皱、每一缕光影都充满了故事感。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私密对话,作者毫不设防地将他对于世事人情的洞察,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出来,没有过多的渲染,却因此更显真实和力量。尤其是在描述一些场景转换时,那种平淡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需要读者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三味,绝非一目十行可以消化的轻松读物。
评分这本书所流淌出的那种文人气和士大夫的自我审视,是当代作品中难以寻觅的宝贵特质。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自身德行的要求、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以及对雅好情趣的坚持,令人肃然起敬。它提供了一种对照镜子,让我们反思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冲击下,我们是否遗失了某些更本质、更持久的价值追求。阅读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排毒”,它提醒着我们,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停下来欣赏一朵花、品一杯茶、沉思一段旧事,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成就。这种内在精神的滋养,远比快速消费的流行读物更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评分从结构布局来看,这套书的编排显示出一种精心设计的节奏感。虽然是“丛话”性质的合集,但章节之间的过渡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逻辑线索,仿佛是作者在不同时间点对生活片段的随性记录,却又串联起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这种看似松散实则内聚的结构,恰恰体现了传统文人笔记的魅力——它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心境选择阅读的起点和深度,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侧重点。它更像是一座宝藏,你不会试图一次性挖掘所有,而是乐于在不同的心境下,随机开启一扇窗,去窥探其中隐藏的别样天地。
评分服务承诺:
评分比较喜欢这种笔记资料,趣味性强,书内文章篇幅不大,读起来很轻松。
评分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评分丛话二十一 笑柄恶俗附
评分丛话十八 古迹
评分我国古代笔记之作,肇始六朝,经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断发展,到清代达到全盛时期。清代笔记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举凡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文物典籍、金石书画、诗文词章、人物轶事、社会异闻,以至各地的风俗民情,都有所记载。可以说,清代的笔记种数之多,涉及方面之广,都超过了前代。钱泳的履园丛话,就是清人笔记中较有参考价值的一种。
评分舊典備徵/安樂康平室隨筆 [清]朱彭壽撰。何雙生點校。
评分君子小人之分,在乎公私之间而已。存心于公,公则正,正则便是君子;存
评分履园丛话共二十四卷,基本上一门为一卷,计有旧闻、阅古、考索、水学、景贤、耆旧、臆论、谭诗、碑贴、收藏、书画、艺能、科第、祥异、鬼神、精怪、报应、古迹、陵墓、园林、笑柄、梦幻、杂记等,基本上一卷为一门内容。内容广而杂,书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即使得诸传闻,也必指出来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