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郝潤華,侯富芳 著
圖書標籤:
  • 古籍目錄
  • 中國古籍
  • 二十世紀
  • 文獻編目
  • 圖書史
  • 文化遺産
  • 學術研究
  • 目錄學
  • 古文獻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88745
版次:1
商品編碼:1103925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6-01
頁數:43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所著錄為自1911年起至2009年12月問國內完成齣版的各種中國古籍書目專著,也酌情收錄瞭一些內部編印發行的目錄。所著錄書籍包括各種書目以及具有書目性質的書目提要、書誌、要籍解題、敘錄、圖錄、知見錄、訪書目錄(書名雖為“辭典”,但實質是書目者亦收)等共計640餘種。
全書按類編排,共分為綜閤目錄、專科目錄、特種目錄三大類,下再依書目內容與性質分若乾種小類,見本書“目錄”。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共分為綜閤目錄、專科目錄、特種目錄三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公藏目錄、傢藏目錄、善《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目錄、地方文獻目錄、經學書目錄、史學書目錄等。

目錄

一 綜閤目錄
(一)公藏目錄
1.公共圖書館館藏書目
2.學校圖書館館藏書目
附:域外漢籍綜閤目錄
(二)傢藏目錄
1.普通傢藏書目
2.藏書題跋記
(三)善本書目錄
1.公藏善本書目
2.學校圖書館藏善本書目
3.私傢善本書目
附:域外漢籍善本書目
(四)地方文獻目錄
1.地方誌目錄
附:域外方誌目錄
2.地方性文獻目錄
二 專科目錄
(一)經學書目錄
1.經書目錄
2.小學書目錄
(二)史學書目錄
1.一般史籍目錄
2.譜牒目錄
3.地圖目錄
(--)子部書目錄
1.諸子書目
2.藝術類書目
3.農書與兵書目錄
4.醫學書目錄
5.道教與佛教目錄
(四)文學書目錄
1.綜閤目錄
2.詩歌目錄
3.詞學書目
4.小說目錄
(1)綜閤類
(2)文言類
(3)通俗類
(4)《紅樓夢》書目
5.戲麯目錄
6.文學理論書目
附:域外漢籍文學書目
三 特種目錄
(一)史誌目錄
(二)叢書目錄
附:類書目錄
(三)推薦書目錄
(四)著述目錄
1.個人著述目錄
2.地方鄉賢著述目錄
3.其他著述目錄
(Ni)禁毀書目錄
(六)齣土文獻目錄
(七)佚書目錄
(八)辨僞書目錄
(九)訪書目錄
(十)販鬻書目錄
(十一)刻書目錄(包括齣版目錄)
(十二)版本圖錄
附:域外版本圖錄
(十三)四庫有關目錄
附:古籍整理目錄
(十四)捐贈書目錄
(十五)目錄之目錄
附:域外目錄之目錄
附錄:
書名索引
作者索引

精彩書摘

  《廣西方誌提要》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誌館編。該書著錄1949年以前廣西曆代修纂的通誌、府誌、州誌、廳誌、縣誌、鄉土誌及寺廟誌等,共250種。全書分為通誌和府、州、縣誌兩大部分,府、州、縣誌部分又按廣西壯族自治區當時的行政區劃,分為行政專署(地區)依次排列。此外,書末還附有廣西方誌佚書目錄,以便讀者參考。對所收每部誌書著錄書名、纂修年代、版本、捲帙、篇目,並簡介修纂者和概述內容特點。如該書所著錄:
  [光緒]河池州誌
  是誌由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署理河池知州李佑元輯錄清道光《慶遠府誌》中有關河池州之事而成。抄本一冊。
  是誌因為照搬清道光《慶遠府誌》各捲中有關河池州的資料而成,體例又未作改變,故仍如“慶遠誌”分為二十捲,隻是個彆捲次僅錄數則資料,徒具名目而已。其誌書前輯錄道光九年蘇成額題序,原纂修體例,原纂修人員題名。
  誌目標例:地理誌,下分七日;沿革誌,下分二目;建置誌,下分八目;食貨誌,
  下分六目;學校誌,下分五目;營伍誌,下分四目;職官誌,下分六日;選舉誌,
  下分五目;人物誌,下分十目;藝文誌,下分二日;時事誌;經政誌,下分六目。
  因為各誌的收藏情況被《廣西地方史誌文獻聯閤目錄》一書記載,所以書中並沒有注明藏所。廣西人民齣版社1988年齣版。
  《河南地方誌提要》
  劉永之、耿瑞玲編。該書是河南舊誌整理叢書中的一種,全書包含124篇概述、563篇提要,介紹作者截至1987年所見所知的563種(7567捲)現存誌書,以及383種佚誌,並指明存藏於日本、美國及颱灣地區的方誌5種(47捲)未作介紹。該書繼承和藉鑒《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方誌考稿》和《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的曆史經驗和傳統,而又有所創新和發展。設各地區“概述”,概敘本政區的建置沿革及該地誌書的源流。
  同時,將一個行政區域內所有的誌書,閤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如“漯河市”總領舞陽縣、臨潁縣、郾城縣三縣,各縣下首先概述其曆代建製、修誌情況,次按時代順序介紹該縣各朝縣誌。該書是對河南省現存各類舊誌資料的一個粗綫條的索引和舉例摘要,其中有不少稀見史料和典型資料。每一地區中各誌的提要,包括書名、年號、版本、修纂人、修誌背景及經過、內容評價幾個方麵,尤其重視通過內容評價介紹綱目、體例、纂修宗旨和原則、各類有關資料、質量及特色、藏書情況等方麵。全書之末有多種附錄。附錄一為河南地方誌書名索引、統計錶、佚誌目錄、參考文獻,其中首為河南地方誌書名筆畫索引,暫未見之方誌亦予以著錄並標明;次為明、清、民國三代現存方誌一覽錶,注明某地方誌具體年號及種數、捲數;再次為《河南佚方誌目錄》,著錄書名、纂修人、版本,各條目按地區排列。附錄二為河南明清進士名錄,於人名後注明中舉年份與名次。附錄三為河南省清末、民國時期留學生名錄,主要采錄官費留學生姓名、籍貫、留學院校專業、齣國年代等,未有分縣索引。河南大學齣版社1990年齣版。
  ……

前言/序言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 概述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並非一本獨立的、具有實體內容的書籍,而是一個宏觀的、涵蓋性的學術項目或研究領域。它指嚮的是對自二十世紀初期以來,海內外學者、機構所編纂、整理、研究和齣版的中國古籍目錄、提要、書目、著錄、鑒定、版本考訂等一係列學術成果的係統性梳理、總結與分析。 研究對象與範圍 此“提要”所指代的研究對象,核心在於“二十世紀以來”這一時間維度,以及“中國古籍目錄”這一具體的研究載體。 1. 時間跨度: “二十世紀以來”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大緻可以從1900年前後算起,直至當代。這個時期是中國社會經曆巨變的時期,也是中國古籍整理與研究邁入現代化、係統化、科學化階段的關鍵時期。在此之前,雖然也有目錄、書目等文獻,但其編纂方法、著錄規範、研究視野與二十世紀以後相比,存在顯著差異。二十世紀以來,隨著學術思潮的演進、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及社會各界對文化遺産保護意識的提升,中國古籍目錄的研究呈現齣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2. 核心載體——中國古籍目錄: “中國古籍目錄”是本書(項目)研究的直接對象。這裏的“古籍目錄”包含多種形式: 傳統目錄: 指的是在二十世紀之前已經存在的、經過古人編纂的各類書目、總集序、類書、彆集序、傢乘、私傢藏書目錄、官府藏書目錄等。二十世紀以來的學者,對這些傳統目錄進行瞭大量的搜集、校勘、整理、辨僞、考訂等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研究。 現代目錄: 指的是二十世紀以來,由學者、圖書館、研究機構等,依據現代學術標準和方法編纂的新型古籍目錄。這些目錄往往更加係統、規範,著錄信息更詳盡,並常常包含版本、流傳、價值等方麵的考證。例如,各大圖書館的善本、古籍普查目錄,高校、研究機構的專題目錄,以及學者個人對某一領域古籍的係統性著錄。 目錄學研究專著: 涵蓋瞭目錄學理論、目錄史、目錄編纂方法、古籍鑒定、版本學、文獻學等方麵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本身也構成瞭二十世紀以來目錄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解和評價各類古籍目錄的重要理論支撐。 古籍普查與整理成果: 隨著國傢對古籍保護力度的加大,各地開展的古籍普查工作,以及對零散、破損古籍的整理工作,也催生瞭大量的目錄和提要。這些成果是當前古籍研究最直接、最豐富的資料來源。 3. “提要”的內涵: “提要”在這裏不是指對某一部具體古籍內容的概要介紹,而是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這一宏大研究領域中,各個方麵、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成果進行“提要”式的梳理與概括。這包括: 收錄範圍的界定: 哪些屬於“中國古籍”?是僅限中國古代的抄本、刻本,還是也包括近代以來新印的古籍?是僅限漢文古籍,還是也包括滿文、濛文等民族古籍?“提要”將需要界定並說明其收錄的側重點。 編纂體例的分析: 不同時期、不同機構、不同學者編纂目錄的體例有什麼不同?是按經史子集分類,還是按學科分類?著錄的標準是什麼?版本信息是如何呈現的? 學術價值的評估: 這些目錄和提要,在多大程度上保存瞭珍貴的古籍信息?它們在古籍鑒定、版本考訂、文獻流傳研究等方麵,發揮瞭怎樣的作用?它們如何填補瞭學術空白,或者糾正瞭過去的錯誤? 研究方法的演進: 二十世紀以來,目錄學研究采用瞭哪些新的研究方法?例如,如何運用文獻學、曆史學、考古學、信息技術等手段來改進目錄的編纂和古籍的鑒定? 主要成果的梳理: 重點介紹和評價二十世紀以來,在目錄學研究領域具有代錶性、標誌性的著作和項目。例如,像《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古籍提要》等國傢級、大規模的目錄編纂項目;各類大學、圖書館的古籍目錄;以及目錄學史、版本學、文獻學等領域的學術名著。 學派與人物的考察: 考察二十世紀以來,在目錄學研究領域湧現齣的重要學者、學術流派以及他們的貢獻。例如,對某些版本學大傢、目錄學專傢的治學方法和學術思想進行介紹。 存在的問題與未來展望: 分析當前中國古籍目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分類是否科學、著錄是否完備、信息是否標準化、利用是否便捷等,並對未來研究的發展方嚮提齣思考。 研究意義 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進行梳理和研究,其意義在於: 1. 保存與傳承學術記憶: 記錄和總結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整理與研究的輝煌成就,為後人瞭解和繼承這一學術傳統提供清晰的脈絡。 2. 推動古籍研究的深入: 通過對現有目錄成果的梳理,可以發現遺漏、不足之處,為未來的古籍整理、版本研究、文獻考證指明方嚮。 3. 促進目錄學理論的創新: 比較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目錄學的優劣,有助於提煉齣更具科學性、操作性的目錄學理論和方法。 4. 提升古籍的利用效率: 梳理和評價各類目錄的優缺點,有助於研究者更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古籍資源,減少重復勞動。 5. 彰顯中國文化遺産的價值: 通過展示二十世紀以來學者們在古籍整理與研究上付齣的巨大努力,進一步彰顯中國古籍這一寶貴文化遺産的曆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6. 服務於國傢文化戰略: 為國傢在古籍保護、文獻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麵的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具體內容設想(非實際書籍章節,而是研究方嚮的展開) 如果以“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為一個學術項目,其具體研究內容可能會圍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引言: 概述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研究的背景、曆程、意義,界定研究範圍和方法。 早期探索與奠基(20世紀初-40年代): 近代目錄學觀念的引入與轉變。 孫詒讓、王國維、羅振玉等前輩學者的目錄學貢獻。 各大圖書館(如北平圖書館、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早期古籍的著錄與整理。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前期的醞釀與編纂。 係統整理與成就凸顯(1949-1978): 國傢對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視與投入。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齣版及其影響。 各大古籍整理齣版機構(如中華書局、上海古籍齣版社)的目錄編纂工作。 專題目錄的編纂與研究。 多元發展與深化研究(1979-2000): 目錄學理論的復興與發展。 版本學研究的深入,新版本、僞書辨僞的成果。 計算機技術在目錄著錄中的初步應用。 海內外古籍目錄研究的交流與閤作。 《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與意義。 信息化時代與未來趨勢(21世紀至今): 大規模古籍數據庫的建設與利用。 數字化古籍目錄的標準化與互聯互通。 智能檢索與文本分析技術的應用。 海內外古籍普查與聯閤目錄的建設。 新時代下的目錄學研究熱點與挑戰(如古籍的傳播、接受史研究與目錄的關係)。 專題研究: 特定時期(如民國時期)古籍目錄研究。 特定類型古籍(如明清小說、戲麯、地方誌、傢譜)的目錄研究。 重要圖書館(如國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古籍目錄研究。 重要版本學傢的目錄學思想研究。 總結與展望: 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研究進行總體評價,提齣未來發展方嚮和重點。 總而言之,“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代錶的是對一個龐大、動態的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的係統性概述和評價,它本身並非一部具體的、內容固定的書籍,而是對這一研究領域內海量學術文獻的“提煉”與“總結”,旨在展現中國古籍目錄研究的整體麵貌、發展脈絡、重要成就以及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嚮。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純粹是齣於一種“收藏強迫癥”。我傢裏已經堆瞭不少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但總覺得少瞭那麼一本能夠統攬全局的索引或提要類的工具書。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內斂,深色的底配上燙金的小字,顯得既莊重又低調,與我書房裏其他一些裝幀鮮艷的暢銷書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我輕輕拂過書脊,感受著紙張的紋理,這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是一位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摸索的學者,急需一張清晰的地圖來指引方嚮。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深入研究它提供的具體信息,但光是其體量,就足以震懾人心,讓人意識到其中匯集瞭多少代人的知識結晶。這本書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我們傳統文化寶庫的一種無聲的緻敬,它讓那些散落在民間的、深藏於古寺的乃至是早已失傳的文獻,有瞭一個統一的、可供查閱的參照係,這對後世研究者來說,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審美角度來看待這本書,它簡直就是一種“實用藝術品”。它的厚度、重量以及紙張散發齣的那種特有的油墨香氣,共同構成瞭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是電子設備永遠無法替代的。我喜歡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清茶,讓陽光灑在書頁上,然後慢慢地審視那些古老的名字。這本書的字體選擇和間距處理都經過瞭精心的設計,雖然信息量巨大,但並不會讓人感到壓迫,反而有一種沉穩的節奏感。我感受到瞭一種曆史的重量感,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搏。它不僅是一本目錄,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遺産清單”,提醒著我們前人留下瞭多麼豐厚的精神財富。擁有它,就像擁有瞭一張進入中國思想文化核心地帶的通行證,充滿瞭探索的誘惑力。

評分

坦白說,我買這本書更多是基於對“全”的追求。我的書架上,總有那麼幾個位置是留給那些被公認為領域內權威性著作的。這本書在古籍整理領域的地位,我想是不言而喻的。它所代錶的係統性、權威性和詳盡性,是任何零散的資料匯編都無法比擬的。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掌握如何高效地使用它提供的所有檢索信息,但光是看到它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於我的藏書中,就讓人感到踏實。它為我未來的研究方嚮設定瞭一個清晰的參照係,即便是隨便翻開其中任何一頁,都能發現一些陌生的、但聽起來極具價值的古代典籍名稱,激發我進一步去尋找和閱讀的欲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基礎性”和“奠基性”,它是通往更深層學術研究的必經之路,其重要性遠超其單純作為一本“書”的價值。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擺在書架上,光是看著就覺得分量十足。我平時對曆史文獻比較感興趣,尤其喜歡那種能讓人窺見往昔風貌的古籍。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都透著一股樸實的學術氣息,不像現在很多新齣的書那樣花裏鬍哨。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翻開扉頁,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條目,我心裏就有點激動。這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書房的門,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細讀裏麵的具體內容,但僅僅是目錄的規模和排列方式,就足以讓我感受到編纂者付齣的巨大心血。我注意到分類似乎是按照朝代和大緻的文體來劃分的,這種傳統的整理方式雖然略顯老派,但對於梳理龐雜的古代典籍來說,無疑是最為清晰可靠的路徑。我期待著未來能有時間靜下心來,去探索其中那些被時間遺忘瞭的珍貴篇章,想象著每一條目背後可能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和思想精華。對於一個真正的書蟲來說,光是擁有這樣一本工具書,就已經是一種無聲的滿足瞭。

評分

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閱讀這類專業性極強的工具書常常是一種挑戰,但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一種意想不到的親切感。它的排版雖然緊湊,但邏輯性很強,即便是初次接觸,也能大緻摸清它的結構脈絡。我特意翻閱瞭幾頁,發現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書名,似乎還在關鍵處加入瞭一些簡短的注釋或版本說明,這對於區分不同版本的價值至關重要。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體現瞭編纂者對古籍研究的深刻理解和嚴謹態度。我設想,如果我將來想追溯某個特定主題的源流,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最可靠的嚮導。它像是一位沉穩的老者,默默地站在知識的岔路口,用他豐富的經驗為迷失的方嚮提供明確的指引。它的價值不在於讓你一口氣讀完,而在於它能為你打開無數扇通往深入探索的大門。

評分

目編輯委員會編。該書目共著錄除颱灣地區以外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物

評分

32.民國孫殿起:《販書偶記》及《續編》(號稱《四庫總目續編》)

評分

7.《清史稿•藝文誌》(王紹曾等《清史稿•藝文誌拾遺》。另有張舜徽《清人文集彆錄》、袁行雲《清人詩集敘錄》、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李靈年等《清人彆集總目》)

評分

國現代最大的善本書目(圖片中國古籍善本書目1、中國古籍善本書目2)。

評分

3.明代楊士奇等:《文淵閣書目》二十捲

評分

21.清中後期汪士鍾:《藝蕓書捨宋元本書目》(著錄宋元善本最多,五百馀種)

評分

《金文學術史  《金文學術史》從曆史學、文獻學、文字學、語言學、社會學等方麵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金文學術史研究體係,並提供瞭豐富的圖片資料和人物資料,不少資料為國內所稀見,有珍貴的文獻價值。附編之《金文關係大事年錶》尤為獨創,將全書的精華濃縮起來,便於讀者掌握梗概及搜索關鍵知識。《金文學術史》集前人金文研究之大成,它的齣版是對起始於漢代金文研究的一個完整總結。

評分

1.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現存第一部私傢提要目錄,袁本四捲,衢本二十捲)

評分

13.清初黃虞稷:《韆頃堂書目》三十二捲(紀明一代著述,於撰人多有注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