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宏觀社會學是融閤瞭社會哲學研究和社會理論研究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它從宏觀的、比較的和進化的視角來研究人類社會。它要迴答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所有的人類社會都是分層的?人類社會進化或進步的動力是什麼?作者從進化主義和唯物主義的視角齣發,提齣瞭自己的見解。《社會學譯叢·經典教材係列:宏觀社會學(第4版)》簡述瞭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的曆史——前工業社會(包括狩獵采集社會、園藝社會、遊牧社會、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並探討瞭這一發展曆程背後的各種決定因素。《社會學譯叢·經典教材係列:宏觀社會學(第4版)》還論述瞭人類社會五大社會製度的起源和發展:傢庭和親屬製度、經濟製度、政治製度、宗教製度和教育製度。
作者簡介
斯蒂芬·K·桑德森(StepHen K.Sanderson),美國著名宏觀社會學傢,1945年生於美國密蘇裏州.1973年於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賓夕法尼亞印第安納大學從事社會學教學與研究。其主要研究領域是宏觀社會學、社會進化、社會理論和宗教社會學。除瞭本書之外,他齣版的著作還有《社會進化論一部批判史》、《社會轉型曆史發展的一般理論》、《文明與世界體係研究世界曆史的變遷》等十餘部。本書是美國“宏觀社會學”學科中使用最廣泛的教科書。
高永平,河北省鹿泉市人。1986年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目前工作於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主要研究領域是宏觀社會學、兩性社會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執著的傳統》和《積纍而成的世界》,譯著有《無快樂的經濟》和《醫學社會學》(閤譯)。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社會學與對人類社會的科學研究
社會學的性質
當代宏觀社會學中的主要理論策略
本書的理論策略
小結
特彆話題:美國人為何喜愛牛肉
第二章 生物進化與人類社會和文化的齣現
生物進化的基本原則
人類進化
人類進化的獨特性
社會、文化和人類適應
小結
特彆話題:社會生物學爭論
第三章 社會文化係統與社會文化進化的性質
社會文化係統的基本成分
社會文化進化的性質
社會文化結構和社會文化進化的唯物主義視角
唯物主義進化論的主要原則
小結
特彆話題:神聖的牛與可惡的豬
第四章 前工業社會
狩獵采集社會
簡單園藝社會
復雜園藝社會
農業社會
遊牧社會
史前技術發展的原因
小結
特彆話題:農業的興起和生活水平的降低
第五章 前資本主義經濟體係
“為消費而生産”與“為交換而生産”
前資本主義社會的所有權模式
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模式
經濟市場的齣現
小結
特彆話題:鼕節
第六章 社會分層的起源和進化
社會分層的性質
進化視角下的社會分層
關於分層起源的理論
小結
特彆話題:對種姓製度的唯物主義視角
第七章 現代資本主義的起源
封建生産方式
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興起
對轉型的解釋: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
小結
特彆話題:工業革命之前的工業
第八章 工業革命以來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工業革命和工業資本主義的齣現
19世紀後期以來的工業資本主義
日本嚮工業資本主義的轉型
國傢社會主義社會的齣現
國傢社會主義內部的改革及其嚮後社會主義的轉型
小結
特彆話題:後工業社會的興起
第九章 資本主義和經濟欠發達
欠發達的本質
解決欠發達問題的現代化路徑
解決欠發達問題的依附視角
從依附理論到世界體係
全球化的過程
小結
特彆話題:東亞與欠發達理論
工業社會裏的社會分層
工業化資本主義社會申的分層
國傢社會主義社會裏的社會生活分層模式
關於工業化分層體係的理論
小結
特彆話題:社會分層與福利國傢
第十一章 政治進化和國傢的起源
第十二章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國傢的進化
第十三章 種族和民族分層的比較類型
第十四章 勞動的性彆分工和性彆不平等
第十五章 比較視角和進化視角下的婚姻、傢庭和傢族
第十六章 大眾教育的興起和擴張
第十七章 宗教信仰、宗教行為的形式和功能
第十八章 迴顧與展望:過去的1萬年與未來的100年
名詞解釋
參考文獻
緻謝
主題索引
精彩書摘
依附理論的一般性質
依附理論的基本內在假設與現代化理論的基本假設針鋒相對。它不把欠發達狀態看做一種“初始狀態”或者是“傳統社會”所特有的東西;與此相反,欠發達狀態被視為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被製造齣來的東西,而這些前資本主義社會也因此而開始經曆特定形式與一個或多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和政治關係。欠發達並不是內在的低效率的産物——像現代化理論所主張的那樣。它源自某些東西的缺失,也源自某些東西的存在。因此,依附理論不會把1700年的印度看做欠發達社會。那時,印度是一個農業的、前資本主義的帝國。可是到1850年的時候,由於它和英國資本主義的關係,它卻走在瞭奔嚮欠發達的路上。
在依附理論看來,欠發達的根本原因是經濟依賴。當一個社會陷入某個外國社會的經濟體係的支配之下時,當前者的經濟被來自外國社會的人管理時——主要是為瞭外國經濟的利益,經濟依賴就齣現瞭。經濟依賴意味著,在兩個或更多的社會之間,存在著支配與服從的關係。
解釋經濟欠發達的依附概念,主要是由安德魯·岡德爾·弗蘭剋(Andre Gunder Frank,1966,1979)和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1974)提齣來的。對弗蘭剋來說,隻有把發達和欠發達的概念應用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之中的國傢上,它們纔有意義。弗蘭剋設想,世界經濟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的成分,即都市和衛星城(metropolis and satellite)(這些概念基本上與沃勒斯坦的核心與邊緣同義)。世界經濟中經濟剩餘的流動,是從衛星城(或邊緣)流嚮都市(或核心)的,而世界經濟就是為瞭達到這一目的而被組織起來的。欠發達國傢之所以變得欠發達,並保持欠發達狀態,是因為它們在經濟上受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支配,這些發達國傢持續地從它們那裏攫取財富。弗蘭剋把這一過程稱為“欠發達的發展”(Frank,1966)。根據這一觀點,富國的發達和窮國的欠發達不過是硬幣的兩麵,一些國傢的欠發達使另一些國傢的發達成為可能。這一過程的主要受害者是欠發達世界中絕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工人。誰從這一過程中受益?發達國傢的國民當然受益,因為他們的生活水平因此而得以大幅度地提高。但是,最大的利益流嚮瞭都市國傢中的資本傢,以及衛星國傢裏的農業和工業精英。後者與都市精英們有著密切的經濟和政治聯係,他們在維持經濟依附狀態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
……
前言/序言
宏觀社會學:洞察人類社會宏大圖景的鑰匙 在紛繁復雜的人類社會中,我們常常被日常生活的細節所裹挾,忽略瞭支撐這一切的宏大結構與運行邏輯。然而,要想真正理解社會為何如此,個體命運如何被時代洪流所塑造,又該如何審視和參與社會變遷,我們就必須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視野——宏觀社會學。這門學科,如同一個高明的導演,引導我們從俯瞰的角度審視人類社會的壯麗舞颱,揭示其錯綜復雜的因果鏈條,以及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刻力量。 宏觀社會學,並非空泛的理論遊戲,而是實實在在的社會分析工具。它聚焦於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個體,但更側重於分析這些個體如何構成群體,群體如何組織成社會,以及社會整體的結構、功能、變遷和互動規律。它關心的不是某個人今天的穿著打扮,而是社會群體對時尚潮流的集體塑造;不是某個傢庭的晚餐對話,而是社會階層對傢庭結構和代際流動的普遍影響;不是某次促銷活動,而是經濟體製對消費行為和資源分配的根本性決定。 宏觀社會學的核心關切:秩序與變遷的辯證統一 宏觀社會學最根本的問題之一,便是“社會如何可能?”(How is society possible?)。它追問的是,為何在無數個體的自由意誌和潛在衝突之下,社會依然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秩序和穩定性?這涉及到對社會規範、製度、法律、道德以及文化價值等關鍵要素的深入解析。宏觀社會學認為,正是這些看不見的“社會事實”,將分散的個體連接起來,形成共享的理解、行為模式和集體認同,從而避免瞭霍布斯所描繪的“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狀態。 然而,社會並非靜止不變的畫捲,它是一個動態的、充滿張力的有機體,時刻經曆著變革與演進。宏觀社會學同樣高度關注社會變遷的動力、過程和後果。從工業革命的巨變,到全球化浪潮的席捲,再到信息時代的顛覆,宏觀社會學緻力於理解驅動這些變遷的深層力量: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人口結構變化、思想觀念的革新、政治鬥爭的起伏,乃至環境條件的演變。它試圖解釋,為何某些社會轉型順利,而另一些則充滿動蕩;為何財富和權力在不同社會之間呈現齣不均衡的分配;為何新的社會問題層齣不窮,又該如何應對。 宏觀社會學的主要視角與理論流派:多維度解讀社會 為瞭有效地分析宏觀層麵的社會現象,宏觀社會學發展齣瞭多種理論視角和分析框架。這些視角如同不同焦距的鏡頭,讓我們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尺度來觀察和理解社會: 結構功能主義:這一視角將社會視為一個復雜的係統,其各個部分(如傢庭、教育、經濟、政治)協同工作,以維持整個係統的穩定和運轉。它強調社會結構的功能,即社會製度和規範如何滿足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需求。例如,教育係統如何通過傳授知識和技能,為社會輸送閤格的勞動力,並傳遞主流的文化價值觀,從而維護社會的整體秩序。 衝突理論:與功能主義強調共識和穩定不同,衝突理論將社會視為由不同利益群體(如階級、種族、性彆群體)之間持續的競爭和鬥爭所構成。它認為,社會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的,並且是社會衝突的根源。權力、資源和地位的分配不均,導緻瞭社會中的支配與被支配關係,而這些不平等結構本身也驅動著社會變革。例如,階級矛盾如何促使工人運動的興起,最終推動社會福利製度的建立。 符號互動論(的宏觀應用):盡管符號互動論通常被認為是微觀社會學的主要流派,但其核心思想——社會現實是通過人們的互動和對符號的意義解釋而建構的——同樣可以應用於宏觀層麵。宏觀社會學可以分析,主流的社會敘事、國傢意識形態、大眾媒體所塑造的集體錶徵,如何影響人們對社會問題的認知,以及如何構建和維護社會的集體認同。例如,國傢宣傳如何塑造民族主義情緒,影響國傢間的關係。 曆史社會學:這一視角側重於理解社會變遷的長期曆史過程,以及曆史事件對當代社會結構和文化的影響。它關注社會製度的起源,社會模式的演進,以及不同社會在曆史發展軌跡上的差異。例如,曆史社會學分析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對全球南方社會發展道路的塑造,以及這些曆史遺留問題如何影響今天的國際關係和國內不平等。 全球化與世界體係理論:在當代,宏觀社會學尤其關注全球化帶來的深刻影響。世界體係理論等分析框架,將社會置於全球經濟和政治的宏大背景下,考察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全球資本主義體係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以及這種相互依賴如何塑造國傢的內部結構和發展模式。例如,跨國公司的運作、國際貿易規則的製定,如何影響著發展中國傢的經濟政策和勞工條件。 宏觀社會學在理解現實世界中的價值 宏觀社會學提供的分析工具和理論框架,對於理解我們身處的當代社會至關重要。它幫助我們: 洞察社會問題的根源:麵對貧富差距、環境汙染、社會不公、政治極化等嚴峻挑戰,宏觀社會學能夠幫助我們超越個體層麵的責難,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社會結構性原因,例如經濟製度的內在缺陷、權力分配的失衡、文化價值觀的衝突等。 理解個體命運與社會背景的關聯:宏觀社會學強調“社會學想象力”,即連接個人睏境與更廣闊的社會結構及曆史進程的能力。它解釋瞭為何有些個體在特定社會環境中更容易獲得成功,而另一些則步履維艱,認識到個體命運並非完全由個人努力決定,而是深刻地受到社會機遇、結構性限製和曆史遺産的影響。 審視社會製度與文化的影響:從傢庭的組織方式到教育的模式,從宗教的傳播到法律的實施,宏觀社會學揭示瞭各種社會製度和文化規範如何塑造我們的行為、信仰和價值觀念,以及它們如何維護或挑戰社會秩序。 參與社會變革與進步:對宏觀社會學原理的掌握,能夠使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努力中。無論是倡導政策改革,參與社會運動,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批判性思維,宏觀社會學都為我們提供瞭理解和改變世界的知識基礎。 宏觀社會學的學習之路 學習宏觀社會學,意味著要培養一種超越日常經驗的批判性思維,勇於質疑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並樂於探究其背後的深層機製。它要求我們閱讀經典的社會學文本,理解不同理論傢的思想精髓,並嘗試將這些理論應用於分析現實世界的具體案例。從梳理社會分層如何影響教育機會,到分析全球化如何重塑國傢主權,再到探究技術進步如何引發新的社會衝突,每一個案例的分析,都是一次對宏觀社會學力量的生動體驗。 總之,宏觀社會學是一門召喚我們抬眼望嚮遠方,審視人類社會宏大圖景的學科。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卻為我們開啓瞭理解世界、理解自身在其中位置的深度之門,指引我們如何在一個復雜多變的時代,成為更有見識、更有責任感的社會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