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中外名歌名曲100首(钢琴简谱版)

“老汤”中外名歌名曲100首(钢琴简谱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乐飞 编
图书标签:
  • 钢琴谱
  • 简谱
  • 歌曲
  • 名曲
  • 流行音乐
  • 古典音乐
  • 中外歌曲
  • 老歌
  • 音乐教材
  • 音乐爱好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928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37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老汤”中外名歌名曲100首(钢琴简谱版)》主要内容:包括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敖包相会、珊瑚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草原之夜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中国部分
经典民歌
1.康定情歌
2.在那遥远的地方
3.敖包相会
4.珊瑚颂
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6.红梅赞
7.洪湖水浪打浪
8.草原之夜
9.在银色的月光下
10.驼铃
11. 乌苏里船歌
12.映山红
13.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4.青藏高原
15.高原红
16. 绒花
17.牧羊曲
18.天涯歌女
19.枉凝眉
20.谁不说俺家乡好
21.桃花谣
22.春天的故事
23.党啊亲爱的妈妈
24.走进新时代
25.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6.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27.母亲
28.报答
29. 越来越好
30.在那东山顶上
31. 好日子
32.爱我中华
33.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34.祝福祖国
35.我爱你中国
通俗流行
36.我和你
37.家乡
38.美丽的神话
39. 龙的传人
40. 国家
41.红旗飘飘
42. 绿岛小夜曲
43.七子之歌
44.我只在乎你
45.夜来香
46.甜蜜蜜
……
外国部分
世界名曲

前言/序言


《世界经典民谣精选与钢琴伴奏指南》 一册跨越国界、融合时空的音乐宝典,专为钢琴爱好者、音乐教育工作者及所有热爱旋律的灵魂精心打造。 第一部分:历史的回声——世界民谣的演变与流派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曲目,而是深入探究世界各地民谣音乐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表达。我们力求还原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口耳相传、最终被文字和乐谱记录下来的珍贵声音。 一、 古老的根基:狩猎、劳作与信仰之歌 本部分追溯至人类文明的初期,探讨远古时代音乐的实用性与仪式性。 欧洲早期:吟游诗人与圣歌的交织 中世纪的口传传统: 重点分析了中世纪欧洲,尤其是在凯尔特、日耳曼及斯拉夫文化圈中,音乐如何作为历史记录和情感宣泄的载体。我们将讨论那些以歌谣形式流传下来的英雄史诗、爱情挽歌,以及与特定季节或农事活动紧密相关的劳动歌曲。 圣歌与世俗旋律的张力: 探讨教会音乐与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某些原本用于宗教仪式的旋律,如何被世俗化并融入民间歌谣的结构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借用”模式。 亚洲的田园诗篇:东方古乐的意境表达 中国传统“小令”的结构美学: 聚焦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创作或搜集的民间小令、山歌,分析其五声音阶的运用,以及“留白”的艺术处理,如何通过极简的旋律描绘出广阔的自然意境。 南亚与东南亚的地域性叙事: 考察印度次大陆和群岛地区,音乐如何与舞蹈、宗教戏剧紧密结合,形成的复调结构和即兴演唱的传统。 二、 工业革命的浪潮:城市化与新民谣的诞生 工业革命不仅重塑了社会结构,也极大地改变了音乐的传播方式和主题内容。 英美“抗议与进步”的旋律: 深入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的民谣如何演变为具有鲜明社会批判色彩的作品。探讨了矿工歌、铁路工人的歌谣,以及早期工会运动歌曲中蕴含的反抗精神和朴素正义感。 欧洲大陆的民族主义与复兴: 研究德意志、北欧等地,知识分子如何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和“美化”本民族的传统旋律,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认同的高度。分析这些作品在配器上如何开始借鉴古典音乐的元素,为后来的艺术歌曲打下基础。 三、 20世纪的变革:录音技术与全球化下的民谣重塑 录音技术和广播的普及,使得民谣真正走出了村庄,走向了世界。 蓝调的血液与爵士的骨架: 探讨美国南方黑人音乐,特别是蓝调的十二小节结构,如何渗透到全球范围内的民间音乐创作中,并与爵士乐的即兴精神碰撞出新的火花。 殖民地与后殖民时代的融合: 考察拉美(如探戈、波萨诺瓦的前身)以及非洲地区的音乐,在与欧洲音乐接触后,发展出的新颖节奏模式和和声语言,这些是理解当代世界音乐的关键。 第二部分:钢琴上的民间叙事——改编与演奏的艺术 本册的精髓在于如何将那些原本由人声、简单的弦乐器或木管乐器演奏的民谣,成功地转化为具有深度和表现力的钢琴独奏或伴奏作品。 一、 核心改编理念:保留“灵魂”的“语境转换” 优秀的改编不是简单的旋律移植,而是对原曲“叙事感”的再创造。 旋律的骨骼与和声的外衣: 如何通过钢琴的复调能力,将原曲单线的旋律“镶嵌”进更丰富、更具色彩感的和声背景中。例如,用印象派的和声手法来处理一首爱尔兰的古老挽歌,可以增强其忧郁和迷离的氛围。 节奏的“听觉触感”: 民谣的节奏往往带有强烈的肢体感(如踏步、摇摆)。本书详细分析如何利用钢琴的踏板和双手不同的音域,模拟出原曲中手鼓、提琴的律动感,让听者感受到原始的能量。 二、 钢琴技法精讲:从基础到高级表现力 本书为不同水平的演奏者提供了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初级篇:清晰的线条与稳定的伴奏型 强调单音旋律的歌唱性处理,以及如何使用最基础的分解和弦(Arpeggios)和柱式和弦(Block Chords)构建稳定、不抢戏的伴奏底色。特别针对那些以歌词为主导的叙事性民谣,进行“呼吸感”的练习。 中级篇:织体变化与踏板的“绘画” 探讨如何通过交替使用双手旋律线(Interlocking Voices)、模仿吉他扫弦的琶音型,以及运用延音踏板来创造空间感。这部分将重点训练演奏者对音色(Timbre)的控制。 高级篇:即兴的框架与力度对比的戏剧性 对于那些起源于即兴演奏的曲目(如某些布鲁斯或吉普赛风格的旋律),本章提供“框架和声”的运用技巧。教授如何在大范围内控制力度(Dynamics),从近乎耳语的ppp到爆发性的fff,以增强作品的戏剧张力,使钢琴演奏更具个人色彩。 三、 跨文化改编案例解析 本书精选了数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详细的乐谱解析: 1. 苏格兰高地抒情曲的“室内乐化”: 分析如何用高音区模仿风笛的穿透力,低音区模拟大提琴的浑厚,将原本空旷的旋律转化为饱满的钢琴织体。 2. 巴西“索罗”的节奏转换: 探讨如何用钢琴的切分音和不规则的重音,还原巴西桑巴或巴萨诺瓦中那种慵懒而复杂的切分节奏,避免钢琴演奏的僵硬感。 3. 东欧克莱兹默(Klezmer)的“哭泣”音色: 深入剖析如何在钢琴上模仿小提琴和单簧管特有的“颤音”和“滑音”,以传达东欧犹太音乐中那种混杂着欢乐与悲伤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分:演奏者的“寻根之旅”——音乐的文化解读 一、 语言与旋律的不可分割性 民谣的魅力源于其与特定语言的发音习惯和韵律的共生关系。本书强调,理解旋律时必须关注其原始语言的语调。 母语的韵律如何塑造旋律走向: 例如,法语中的连音和德语中词语的重音,如何潜移默化地决定了旋律的起伏点和休止的位置。优秀的钢琴演绎,必须在不改变乐谱的前提下,模仿这种“说话”的感觉。 二、 听觉的田野调查:连接录音与乐谱 本书建议读者不能只依赖于纸面乐谱。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跨媒体聆听指南”: 寻找原始版本: 引导读者去寻找那些由原作者或特定地域歌手录制的、最古老的版本。 对比分析: 将这些原始录音与本书所提供的钢琴改编版进行对比,理解改编者在何处进行了创造性的保留与舍弃。这不仅是学习演奏,更是进行一次深入的音乐人类学考察。 总结: 《世界经典民谣精选与钢琴伴奏指南》是一部连接历史、文化与指尖技艺的综合性教材。它致力于揭示那些穿越时空依然动人心魄的民间旋律背后的深层逻辑,并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一套严谨而富有创造力的演绎工具,使每一位弹奏者都能成为历史的再讲述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上了年纪的音乐爱好者,年轻的时候接触过不少音乐,但很多都随着时间淡忘了。这本《老汤》中外名歌名曲100首,简直就是我音乐回忆的宝库!当我看到那些熟悉的歌名,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这样的经典中文歌曲,还有像《 yesterday 》、《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这样的英文老歌,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青葱岁月。用钢琴弹奏这些歌,不仅是一种怀旧,更是一种重温和致敬。这本书的简谱形式对我来说非常友好,不需要费力去识读复杂的五线谱,就能轻松地弹奏出这些美好的旋律,让我找回了年轻时的音乐热情。

评分

作为一个钢琴爱好者,我最看重的就是乐谱的清晰度和易读性。这本书的钢琴简谱设计得非常用心,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标记都清晰可见,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轻松上手。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是简谱,对我来说比五线谱更加直观,记忆起来也更容易。而且,它的排版设计也很好,不会让人觉得拥挤,翻页也很方便,在弹奏过程中完全不会被打断。我经常在家里的练琴时间,拿出这本书,手指在琴键上跳跃,跟着简谱的指引,那些熟悉的旋律就在我的指尖流淌出来,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太惊喜了!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练习钢琴,又能欣赏经典歌曲的谱子,这本《老汤》简直完美契合我的需求。首先,它的选曲范围太广了,从中外经典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金曲,几乎涵盖了我喜欢的各种风格。当我翻开目录时,那种兴奋感简直难以言表,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每一首歌都是精心挑选的,既有能勾起回忆的老歌,也有一些我之前没听过但发现后立刻爱上的新旋律。而且,100首的量真的非常扎实,足够我练习很久很久了,每天都能换着花样弹奏,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

评分

购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有些犹豫,毕竟市面上的乐谱种类繁多。但拿到手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老汤》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印刷清晰,一点也没有廉价感。而且,它的装订也很牢固,不容易散页,放在琴架上翻阅也十分方便。最重要的是,它所收录的歌曲真的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歌曲是我一直想弹却找不到合适谱子的。这份“100首”的量,真的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我每天都会在工作之余,拿出这本书来练习一两首,放松心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宁静和美好。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份乐谱,它更像是一本音乐的引路人。我一直对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很感兴趣,而《老汤》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得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经典旋律。从深情款款的欧洲民谣,到热情奔放的拉丁曲调,再到婉转悠扬的亚洲民乐,每一首都仿佛带着浓郁的地域风情,让我沉醉其中。我通过弹奏这些歌曲,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音乐知识,更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音乐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它让我明白,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最美的旋律总能跨越文化,触动人心。

评分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 也可以是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

评分

记在简谱基本音符号下面的小圆点,叫低音点,它表示将基本音符降低一个音组,即降低一个纯八度。记两个圆点表示将基本音符号降低两个音组,即降低两个纯八度。

评分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评分

八分音符

评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

※)短横线的用法有两种:写在基本音符右边的短横线叫增时线。增时线越多,音的时值就越长。

评分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评分

记在简谱基本音符号下面的小圆点,叫低音点,它表示将基本音符降低一个音组,即降低一个纯八度。记两个圆点表示将基本音符号降低两个音组,即降低两个纯八度。

评分

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以色列的人文发展指数居全世界第21位,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国家。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国民阅读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据报道,美、英、法、日、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英国有一个小镇叫海伊的,位于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处的瓦伊河上,被称为“世界旧书之都”。海伊小镇用脚丈量一周,也就半小时,居民不足1500人。就是这么个小地方,书铺却有近40家,迄今已举办了17届文学节,规模、影响一届比一届大。海伊文学节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成为全英金牌文化旅游项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民族。读书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作为全体国民的阅读,还能够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读书能使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安康。周恩来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至今仍然振聋发聩,苏霍姆林斯基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的名言仍然让人们刻骨铭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读书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作为全体国民的阅读,还能够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读书能使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安康。周恩来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至今仍然振聋发聩,苏霍姆林斯基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的名言仍然让人们刻骨铭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