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迷

解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志发 著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解谜
  • 冒险
  • 剧情
  • 小说
  • 原创
  • 逻辑
  • 智力
  • 烧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375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43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字数: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解迷》是一本破解人生迷惑的书,超然物外,参透了人生。
  迷钱的毁在钱上!
  迷权的毁在权上!
  迷情的毁在情上!
  不解迷行吗?

内容简介

  《解迷》是作者为官一生的人生感悟,通过对一些善恶廉耻等人生道理的阐述,告诉读者人该怎么交,事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语言朴实无华、形象生动,以小说大、小中见大,读后令读者茅塞顿开。解迷是人生路上绕不开的一道难道,这道题不仅能测试人的知识和智慧,更能测试人的品德和心灵。要破解好这道难题,那就应当记住:修庙不如修人,修人不如修我,修我不如修德。

作者简介

  袁志发,汉族,祖籍陕西榆林,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4年5月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曾任内蒙古日报社副社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日报社总编辑、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包括:《人生99》、《琐思集》、《我看人生》、《快乐老年》、《解迷》。

目录

1 解迷
2 心魔
3 心病
4 心清
5 人心
6 怜悯
7 高低
8 自在
9 修行
10 自欺
11 轻生
12 善恶
13 自省
14 聚灵
15 感恩
16 尽慈
17 尽孝
18 识人
19 交友
20 念人
21 君子
22 小人
23 吹捧
24 奸诈
25 报复
26 脾气
27 知福
28 知足
29 知耻
30 孩子



精彩书摘

  君子高在德上,小人低在德上。知人先知德,用人先用德,做人先修德。修德,乃解迷之要道。
  人对某种东西信过了头就会入迷,而一旦被这种东西迷住了,就很难脱得出来,这时候就需要解迷。
  世界本身就是个迷魂阵,一个人要不为任何东西所迷并不容易。有的为财所迷,有的为权所迷,有的为色所迷,有的为名所迷,还有的为酒所迷、为烟所迷,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奇怪的是,人迷什么就受什么的害,迷钱的毁在钱上,迷权的毁在权上,迷情的毁在情上,迷名的毁在名上,迷酒的毁在酒上,迷烟的毁在烟上。你看,不解迷行吗?
  人被迷的还有很多,有迷于朋友的,结果为朋友所欺:有迷于儿女的,儿女却忘了孝道;有迷于古玩的,却惹来杀身之祸;有迷于虚名的,到头来为虚名所害;有迷于小聪明的,最后却自己算计了自己,真是迷什么跟着什么倒霉。你再想想,不解迷还得了?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这些还未入迷的人,不妨做个旁观者,思衬一下他们是怎样入迷的,又何以脱不出来,以及如何才能脱得出来。
  古时,有的人把这些入迷者统统概括为一句话,叫被“鬼”迷住啦。他们把鬼分为多种,有凶鬼、急鬼、冤鬼、酒鬼、烟鬼,还有屈死鬼、无常鬼,反正死于什么、倒霉于什么,就是被什么鬼捉弄了。于是,有的人修庙,有的人烧香,有的人求神,这自然是难以奏效的。不过,古人也有极明白的,比如王善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在王善人看来,入迷,那叫“迷惑”。
  人为纷繁世事所迷惑是很难避免的,所以被迷惑,是因为看不清楚而犯了糊涂。比如金钱,它是有用的,但作用有限,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万能的,那你就会入迷。比如权力,有权比没权好,可如果你有了小权还想着大权,那你也会入迷。再比如美色,能娶个漂亮的老婆当然是好事,但如果看见漂亮女人就动心、甚至想占为己有,那你也肯定会入迷。入迷者糊涂也!
  人要不入迷,就应少犯些糊涂;人要从迷中脱得出来,就当多一些清醒。一个人是否清醒,没有什么特别的尺子可以衡量,如果非要造出一把尺子不可,那就是两个字:“德性”。君子高在德上,小人低在德上。知人先知德,用人先用德,做人先修德。修德,乃解迷之要道。
  想古看今,解迷也是人生路上绕不开的一道难题,这道题不仅能测试你的知识和智慧,更能测试你的品德和心灵。你要破解好这道难题,那就应当记住:修庙不如修人,修人不如修我,修我不如修德。
  ……

前言/序言

  序

  去年十二月中旬从瑞典回来,立即陷入了繁杂的事务当中,以至于应做的事一件没做,应写的东西一个字没写。这些天,刚刚要平静下来,收到袁志发先生送来的三本书:一本是《快乐老年》,一本是《我看人生》,一本是《解迷》。其中,《解迷》是样书,要我为之写序。

  《解迷》是一本破解人生迷惑的书。人生一世,迷钱、迷权、迷女人、迷名誉……迷之愈急,毁之愈速;迷之愈甚,毁之愈剧。因此,作者在书中要人们修己德,解心魔,去心痛,身心清净,克己守分,一句话,要能“放下”。放下,才能自在、自由,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心灵的自由与美好。

  纵观全书,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人”的角度出发,超然物外,参透了人生。书中关于人生的感悟,处世的经验,精到而透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者袁志发先生曾是光明日报社总编辑,退休后到我的家乡山东任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袁志发先生在山东一定会如鱼得水,做出更加骄人的成就,写出更多的锦绣文章。

  权为序。

  莫言

  2013年1月19日
《解迷》:一场关于真相的追寻,一场关于人性的拷问 在静谧的月光下,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庄园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这里,时间的脚步似乎凝固,历史的尘埃堆积如山。庄园的主人,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在一次离奇的死亡事件后,留下了一桩未解的谜案。他生前究竟在探索什么?他的死亡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故事的开端,一切都显得那么寻常。年轻的侦探李明,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凡的逻辑推理能力,被委托介入调查。然而,随着他深入庄园的每一个角落,搜寻每一个蛛丝马迹,他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比他想象中更为复杂、更为深邃的迷宫。这不仅仅是一桩简单的凶杀案,更牵扯出家族世代的恩怨纠葛,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权力斗争,以及一段被岁月遗忘的禁忌之恋。 李明发现,学者生前似乎一直在追踪一份古老的文献,一份据传能够揭示某种惊人秘密的文献。这份文献的线索,散布在庄园的书房、画廊、甚至密室之中,每一处都隐藏着精心设计的谜题和象征。他需要破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解读那些意味深长的图画,才能一步步接近真相。在这个过程中,李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庄园里沉默寡言的管家,他似乎知晓一切却又守口如瓶;学者年轻貌美的遗孀,她悲伤的面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绪;还有那些与学者有过密切交往的亲戚和朋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随着调查的深入,李明发现,学者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研究,他更是在解开关于家族起源、甚至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谜题。他曾一度沉迷于炼金术、古代符文和星象学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某种超越现实的答案。然而,这些研究是否成为了他死亡的导火索?或者,他触碰到了某些不该触碰的禁忌? 庄园里的气氛越发紧张,暗流涌动。李明时常感到自己被监视,每一次的发现都伴随着危险的降临。他开始怀疑,所有人都可能是凶手,也可能都不是。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拨开层层迷雾,找出那个隐藏在阴影中的真凶。 在这个过程中,李明也面临着内心的挣扎。他曾经对人性的美好抱有纯粹的信仰,但随着接触到庄园里人性的阴暗面,他开始质疑一切。背叛、欺骗、贪婪、嫉妒……这些词汇如同鬼魅般缠绕着他,让他一度感到疲惫和迷茫。他不禁要问,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又有多少人会被私欲吞噬? 《解迷》不仅仅是一部悬疑小说,它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作者通过精巧的情节设计,将一个扣人心弦的谜案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人物都饱满而真实,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都经过深思熟虑。读者将跟随李明的脚步,一同经历推理的乐趣,一同感受揭开真相的快感,一同品味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书中对细节的描绘一丝不苟,从庄园的建筑风格到老照片中的人物神情,再到学者书桌上的一件旧物,都可能蕴含着关键的线索。作者擅长营造悬念,让读者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在后续的情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故事的推进,李明逐渐拼凑出学者生前的生活轨迹,以及他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学者并非仅仅是在解开某个文献的密码,他可能是在解开一个关于家族命运的预言,或者是在寻找一种能够改变现实的力量。而他的死亡,或许是为了阻止某些人利用他的发现,做出无法挽回的后果。 《解迷》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推理过程,更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历史和人性的深层思考。它告诉我们,真相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而最令人恐惧的,往往不是来自外部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的欲望和选择。 故事的高潮,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达到顶点。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庄园的阴暗角落时,那个隐藏已久的真相,终于被一点点揭开。然而,当真相大白之时,李明却发现,这个结果远比他想象中更为震撼,也更为令人唏嘘。它不仅揭露了凶手的身份,更揭示了这桩案件背后,一段跨越数代的爱恨情仇,以及一个被世人遗忘的悲剧。 《解迷》是一部让你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作品。它将带领你走进一个充满谜团的世界,让你在层层剥离的真相中,体验推理的极致乐趣,感悟人性的深刻内涵。当你合上书页,你可能会发现,你不仅仅是读完了一个故事,更是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我和世界的重新审视。这本书,将让你在解开外部谜团的同时,也去解开属于你自己的内心之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它对叙事视角的颠覆性处理。它不是由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声音来讲述故事,而是在不同的章节中,视角像走马灯一样快速切换,甚至有时一个角色的内心独白会突然被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第三者评论所打断。这种多重叙事轴线的并置,构建了一个异常立体和多维的世界观。初读时,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流让人感到疲惫,总想抓住一个稳定的锚点。然而,当你适应了这种跳跃的节奏后,你会发现,这种结构恰恰模仿了我们大脑处理信息和记忆的方式——既混乱又充满关联。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主动地在不同时间线和不同人物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复杂的交响乐章,每一个声部都有其独立的主题,但只有当它们同时响起时,你才能体会到整体的和谐与张力,这是一种对传统叙事模式的有力挑战和革新。

评分

读完这本厚重的作品,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个故事的完结,而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哲学思辨的开始。作者的笔触极其克制,却又在不动声色间触及了关于时间、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核心议题。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意识流描写,它们如同深海中的暗流,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足以颠覆既有世界观的力量。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落的措辞,因为一个词语的精确使用,往往预示着叙事层面的一次重大转移。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拒绝给出明确的道德评判或因果解释,而是将所有解释的责任推回给了读者自身。这要求读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专注度和耐心,去搭建属于自己的意义框架。对于追求即时满足的阅读偏好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挑战,但对于那些渴望在文字中进行深度对话的读者而言,它无疑是一份丰厚的精神馈赠,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维度,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在新的心境下会闪耀出截然不同的光芒。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华丽到了极致,仿佛是在阅读一首用散文写就的史诗。那些句子结构复杂多变,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破碎感,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作者对于词汇的选择极为考究,仿佛每一个词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才能找到其最精准的落脚点。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于场景氛围的营造能力,那些文字几乎具有了物质的重量和气味,读者可以清晰地“闻到”空气中的硫磺味,或者“感受到”石板路上的冰冷。虽然故事线索相对松散,但凭借着这种无与伦比的文字力量,读者依然被牢牢地吸附在书页之上。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沉浸式艺术展览而非单纯的阅读小说。它考验读者的词汇量和对文学意象的敏感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翻阅,很可能会错失其精髓,只有全神贯注地投入,才能领略到这种文字盛宴的真正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一团迷雾,但正是这种刻意的模糊感,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而是将线索碎片化地散落在每一章的字里行间,仿佛在邀请读者亲手去拼凑一个宏大的图景。起初,我感到一丝挫败,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场景、那些反复出现的象征性意象,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随着深入,我开始沉浸在这种“寻宝”的过程中。每一次我自以为捕捉到了一个核心的秘密时,作者又会用一个精妙的反转将我推回原点,迫使我重新审视之前的所有判断。这种拉扯感,不是简单的故弄玄虚,而是一种高明的智力游戏,它成功地将读者的主动性和被动性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环境描写的细腻处理,那些潮湿的地下室、光线被扭曲的走廊,它们本身就成了角色,无声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历史。这本书更像是一座精巧设计的迷宫,与其说是在寻找出口,不如说是在享受迷失的过程,每一次转向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景,这种体验非常独特且令人上瘾。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相当高,它似乎刻意疏离了大众读者,更像是写给特定圈子内同好的一封密信。书中频繁穿插的专业术语、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辨,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很容易产生阅读障碍。我时常需要停下来查阅资料,以理解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却暗藏深意的引用。但令人着迷的是,作者在这种高深莫测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一股极其真挚的情感内核。它不是那种直白地表达爱与痛的作品,而是通过解构现实的规则,来探讨个体在宏大结构下的无力和抗争。这种冷峻的叙事方式,反而让那些偶尔闪现的人性光辉显得更加珍贵和震撼。这本书就像一个需要专业工具才能开启的保险箱,一旦打开,里面的内容会让你重新思考人类文明的一些基本假设。它需要你付出努力,但回报也绝对是值得的。

评分

x自欺

评分

莫言

评分

17

评分

z30

评分

双语美文悦读馆:简单原本就是幸福(感悟美文)

评分

(0%好p评)

评分

(100%好评)

评分

修行

评分

(1J00%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