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炎明,何旭敏 著
图书标签:
  • 高分子化学
  • 高分子物理
  • 习题集
  • 教材
  • 大学
  • 理工科
  • 化学
  • 物理
  • 高分子材料
  • 学习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62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78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和高分子等专业本科生学习辅导书,特别适合用作考研参考书
本书将“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内容整合形成“合成—结构—性能—应用”一条线,使学生对高分子科学有系统的认识。本书荟萃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具代表性和出现频率*高的习题,并覆盖教学大纲的所有知识点。本书有1700多道习题,题量大,解题语言简洁。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是高等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的教学辅导书。全书共分17章,第1章是绪论,第2~6章是高分子化学部分,第7~16章是高分子物理部分,第17章是综合题。《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的习题同时涵盖了高分子学科的两大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也适用于“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分设的单独课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精选了1700多道习题,每道题都有解答,习题覆盖教学大纲的所有知识点。标题细分到四级,所有习题都有很详细的归类。*后一章的综合题收集了600多道填空题、单选题和是非题。400多个名词解释题的答案则分散在书中以节省篇幅,但每章末尾有它的索引。

作者简介

董炎明,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863项目(副组长)、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厦门市科技项目以及横向课题等多项课题。
曾获国家科委颁布的国家科技成果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主讲的“材料化学导论”课程2007年获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厦门大学教学名师奖。曾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高分子的历史
1.2 高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3 聚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
1.3.1 从单体或聚合物的结构式出发命名
1.3.2 从聚合物中文名称或英文缩写出发写出结构式
1.3.3 IUPAC系统命名法
1.4 高分子的分类
1.5 聚合反应的分类
1.6 聚合反应式
1.7 高分子结构和性质的一般特点
第2章 自由基聚合
2.1 判断某种化合物能否进行聚合反应
2.2 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
2.2.1 自由基的活性
2.2.2 反应热力学
2.2.3 引发、增长和终止等基元反应
2.3 链引发
2.3.1 引发剂和引发作用
2.3.2 引发剂分解反应动力学和引发剂效率
2.4 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
2.4.1 自由基聚合反应初期动力学方程
2.4.2 温度对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影响
2.4.3 聚合动力学计算
2.4.4 自动加速现象
2.5 聚合度和链转移反应
2.5.1 无链转移的聚合度
2.5.2 考虑链转移的聚合度
2.6 阻聚和缓聚
2.7 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
第3章 自由基共聚合
3.1 共聚物的类型及命名
3.2 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与竞聚率
3.3 典型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
3.4 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
3.5 二元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3.6 单体(自由基)活性与Q-e方程
3.7 离子型共聚
3.8 共聚物材料
第4章 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
4.1 阳离子、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单体及引发剂类型
4.2 离子聚合反应的聚合反应方程和反应机理
4.3 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反离子和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规整性的影响
4.4 离子聚合的动力学和聚合度计算
4.4.1 利用聚合物结构式或动力学方程计算聚合度
4.4.2 已知聚合度计算引发剂量
4.5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活性阴离子聚合
4.6 阳离子聚合的特点——异构化
4.7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和引发剂
4.8 配位聚合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立构
第5章 逐步聚合
5.1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和分类
5.2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
5.3 线型缩聚反应
5.3.1 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5.3.2 密闭体系的平衡缩聚反应计算聚合度
5.3.3 敞开体系的不平衡缩聚反应计算聚合度
5.3.4 提高缩聚物聚合度的方法
5.4 非线型缩聚反应
5.5 聚合方法
第6章 聚合物化学反应
6.1 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6.2 聚合物的侧基反应
6.3 聚合物的主链反应
6.3.1 聚合物的降解、解聚和老化
6.3.2 聚合物的接枝、扩链和交联
第7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
7.1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7.1.1 构型
7.1.2 键接结构和共聚序列
7.1.3 支化与交联
7.2 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7.2.1 构象
7.2.2 均方末端距
7.3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7.3.1 柔顺性的结构影响因素(定性描述)
7.3.2 柔顺性的参数(定量描述)
7.4 综合
第8章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8.1 高分子结晶的形态
8.2 结晶模型和非晶模型
8.3 聚合物的结晶能力、结晶过程
8.4 结晶度
8.4.1 比体积、密度和结晶度
8.4.2 结晶(度)对性能的影响
8.5 结晶热力学与熔点
8.5.1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比较聚合物的熔点
8.5.2 熔点和平衡熔点的计算
8.6 结晶速率与结晶动力学
8.7 聚合物的取向态、液晶态和共混高分子的相态结构
8.7.1 取向态
8.7.2 液晶态
8.7.3 共混高分子
8.8 综合
第9章 高分子溶液
9.1 高分子的溶解与溶胀
9.2 分子间作用力、内聚能密度和溶度参数
9.2.1 聚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
9.2.2 内聚能密度
9.2.3 溶度参数
9.3 溶剂的选择原则
9.3.1 溶剂选择三原则
9.3.2 相似相溶原则
9.3.3 溶剂化原则
9.3.4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9.3.5 外部条件
9.4 高分子稀溶液的热力学
9.4.1 溶液的基本物理量
9.4.2 Flory-Huggins的似晶格模型
9.4.3 Huggins参数χ1
9.4.4 混合热
9.4.5 混合熵
9.4.6 混合自由能
9.4.7 化学势
9.4.8 θ状态
9.5 高分子亚浓溶液、浓溶液和聚电解质溶液
9.5.1 高分子亚浓溶液
9.5.2 高分子浓溶液
9.5.3 高分子聚电解质溶液
第10章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0.1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统计意义
10.1.1 利用定义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0.1.2 多分散系数和分布宽度指数
10.2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0.2.1 端基分析法
10.2.2 沸点升高、冰点下降法
10.2.3 膜渗透压法
10.2.4 气相渗透压法
10.3 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与Z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0.3.1 光散射法
10.3.2 超速离心沉降法
10.4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0.4.1 黏度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10.4.2 黏度法涉及的其他参数
10.5 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10.6 相对分子质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第11章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11.1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11.2 基于溶解度的分级方法
11.3 凝胶色谱法
11.3.1 原理、仪器和实验条件
11.3.2 校准曲线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1.3.3 普适校准曲线
11.3.4 峰加宽效应和柱效
11.4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性能的影响
第12章 聚合物的分子运动
12.1 形变-温度曲线
12.2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
12.2.1 测定方法
12.2.2 玻璃化转变理论和相关计算
12.2.3 Tg的影响因素
12.2.4 耐热性
12.2.5 次级松弛(或多重转变)
12.2.6 脆化温度
12.3 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12.3.1 黏流的特点和黏流温度
12.3.2 熔体黏度
12.3.3 流动曲线和流体性质
第13章 橡胶弹性
13.1 橡胶的结构和使用温度范围
13.2 高弹性的特点和热力学分析
13.2.1 高弹性的特点(高弹性的定性分析)
13.2.2 橡胶弹性的热力学分析(高弹性的定量分析)
13.3 交联橡胶弹性的统计理论
13.3.1 交联橡胶变形时的熵变
13.3.2 交联橡胶的状态方程
13.4 唯象理论
13.5 热塑性弹性体
第14章 聚合物的黏弹性
14.1 黏弹性现象
14.1.1 黏弹性与松弛
14.1.2 静态黏弹性
14.1.3 动态黏弹性
14.2 力学模型
14.2.1 静态黏弹性相关的力学模型
14.2.2 动态黏弹性与相关力学模型
14.3 时温等效原理与WLF方程
14.4 Boltzmann叠加原理
14.5 测定动态黏弹性的实验方法
第15章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15.1 力学性质的基本物理量和力学性能指标
15.1.1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
15.1.2 力学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计算
15.2 应力-应变曲线
15.2.1 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15.2.2 应力-应变曲线的五种类型
15.2.3 影响因素
15.2.4 有关计算
15.3 屈服和断裂
15.3.1 屈服
15.3.2 断裂
第16章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
16.1 聚合物的极化与介电性能
16.1.1 介电极化
16.1.2 介电损耗与介电松弛谱
16.1.3 影响介电性的因素
16.2 聚合物的导电性和静电现象
16.2.1 导电性的表征
16.2.2 影响导电性的因素
16.2.3 导电性高分子
16.2.4 聚合物的静电现象
第17章 综合题
17.1 高分子化学综合题
17.1.1 填空题
17.1.2 单项选择题
17.1.3 是非题
17.2 高分子物理综合题
17.2.1 填空题
17.2.2 单选题
17.2.3 是非题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前言/序言


经典文学名著导读与赏析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入探索世界经典文学作品的平台。我们精选了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从古希腊史诗到近现代小说的广泛领域,力求展现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概述,而是一本侧重于深度解读、文化背景梳理和文本细读的导读手册。 第一部分:古代与中世纪的奠基之作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本部分首先聚焦于西方文学的源头——荷马史诗。我们将详细剖析《伊利亚特》中英雄主义、荣誉观与命运的抗争,探讨特洛伊战争背后的政治、社会与宗教图景。在对《奥德赛》的解读中,重点将放在返乡之旅中对人性、智慧(Mētis)与家庭价值的探讨上。分析将涉及史诗的口头传统背景、其对后世叙事结构的影响,以及对“西方英雄”原型塑造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不回避对其中神祇干预与道德困境的细致梳理。 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与欧里庇得斯 本章深入研究了雅典城邦鼎盛时期的戏剧成就。以《俄狄浦斯王》为例,我们将剖析“命运的讽刺性”与“自由意志的边界”,探讨悲剧英雄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的尊严与崩溃。对于欧里庇得斯的剧作,则侧重分析其对传统神话的颠覆性重构,以及对女性角色复杂心理的刻画,揭示其作品中蕴含的早期人文主义思辨。阅读理解将要求读者关注合唱队在戏剧结构中的功能转换及其社会批判意义。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被视为罗马精神的史诗。本节着重分析维吉尔如何将希腊叙事模式融入对罗马建国神话的构建中。我们将探讨埃涅阿斯这一“虔诚的英雄”(Pius Aeneas)形象的复杂性——他如何在个人情感与国家使命之间做出抉择,以及作品中“罗马和平”(Pax Romana)的意识形态构建。文本分析将关注其语言的典雅性与对未来历史的预言性叙事。 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与宗教情怀 中世纪文学呈现出双重主题:世俗的骑士传奇与虔诚的宗教叙事。本部分将审视亚瑟王传说的演变,特别是对兰斯洛特与格尼维尔的禁忌之爱的分析,探讨其对“宫廷爱情”(Courtly Love)概念的构建与解构。同时,我们会穿插对《神曲》中对中世纪宇宙观、神学体系以及但丁个人政治立场的精微考察,着重分析其象征主义手法在构建地狱、炼狱与天堂图景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光辉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从人性深度到语言的魔力 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无可争议的巅峰。本章将选取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进行深度剖析。对于哈姆雷特的“延宕”,我们将从心理学和哲学层面进行探讨;对于麦克白,则关注权力腐蚀与野心的毁灭性力量。赏析重点在于其对人类复杂情感的精准把握,以及无与伦比的诗性语言,包括对独白、双关语和节奏的精妙运用。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张力 这部作品被誉为第一部现代小说。我们将聚焦于堂吉诃德的“疯狂”如何成为一种独特的清醒,以及桑丘·潘沙的“朴实”如何映照出世界的犬儒。文本分析将围绕“小说中的小说”、元小说技巧(Metafiction)的应用,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讽刺手法探讨骑士精神在日益功利的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困境。 启蒙思想的文学载体:卢梭与歌德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与个体觉醒。本节将导读卢梭的《爱弥儿》片段,探讨其自然教育观对个体自由的呼唤。随后,我们将转向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分析其如何通过“情感”(Feeling)的爆发,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兴起,并揭示启蒙理性在处理人类激情时的局限性。对维特的悲剧性分析,将结合十八世纪末的社会心理背景。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现实主义的冷峻 浪漫主义的自然颂歌与个体精神 浪漫主义是对工业化和僵化理性的反叛。本部分将分析拜伦的“拜伦式英雄”——反叛、忧郁且充满魅力的形象,及其对欧洲社会思潮的影响。随后,转向对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诗歌进行解读,侧重于他们如何将自然提升至宗教和哲学的高度,探讨“想象力”(Imagination)在他们的创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巨著:社会全景图 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以其《人间喜剧》描绘了波旁复辟后的法国社会。本章将以《高老头》为例,详细分析小说中对财富、家族伦理和巴黎上流社会腐败的无情揭露。解读的重点在于其细节描写的精确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以及通过经济逻辑驱动情节发展的“小说社会学”方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人性探索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探索人类灵魂深处的巨匠。我们将集中于《地下室手记》和《罪与罚》。对地下室人“反英雄”的心理剖析,揭示了理性和自由意志在面对虚无感时的自我毁灭倾向。在《罪与罚》中,重点将放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的破产过程,以及忏悔与救赎的俄罗斯式精神历程。 第四部分:现代主义的觉醒与后现代的解构 意识流的革命:乔伊斯与伍尔夫 进入二十世纪,文学进入现代主义阶段,焦点转向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本节将介绍意识流技巧,通过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选取关键片段)和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的分析,展示作者如何捕捉“瞬间的永恒”,描绘人物瞬息万变的感知、记忆和潜意识活动。重点在于时间线索的重塑和叙事视角的极端主观化。 卡夫卡的荒诞王国与异化 卡夫卡的作品是对现代官僚制度和存在的焦虑的深刻隐喻。我们将剖析《审判》和《变形记》中的象征意义,探讨“荒谬”(Absurdity)、“疏离感”(Alienation)以及无名者的无力感。分析将侧重于其独特的、精确而又梦魇般的语言风格,如何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氛围。 后现代的文学游戏: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 本书的收官部分将转向后现代文学对传统叙事模式的挑战。我们将细读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如《巴别塔图书馆》和《虚构集》,关注其对迷宫、无限、文本循环和知识边界的思考。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将作为元小说技巧的典范,讨论阅读行为本身如何成为被书写的内容,以及文学对自身边界的不断反思。 结语: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书最后将总结,这些经典作品并非静止的文本,而是不断与当代读者进行对话的活水源头。理解它们,即是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真理、美、爱与存在的永恒追问。本书旨在提供理解这些思想与艺术成就的钥匙,而非标准答案。

用户评价

评分

细致入微,解惑答疑,体系构建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给予我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和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我看到了“举一反三”的智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题目,而是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核心概念,如分子链结构、热力学性质、动力学过程、光谱分析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和解析。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都有非常详细的阐述。比如,在讲解高分子溶液理论时,书中通过一系列习题,清晰地展示了Flory-Huggins理论的假设前提、模型方程以及其局限性,这让我对溶液行为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分子相互作用的层面。此外,书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题目,这对于我将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非常有帮助。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加稳固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逻辑脉络。阅读和练习的过程,就像在与一位博学的导师进行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化繁为简,拨云见日,探索前沿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能够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理论,通过生动有趣的习题,变得触手可及。我一直对高分子材料的表征方法感到有些迷茫,特别是像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总觉得理解起来云里雾里。但是,当我在这本习题汇编中遇到相关的习题时,我发现它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我理解不同表征手段所能提供的信息,以及如何从谱图或曲线中提取关键数据。例如,通过分析DSC曲线,我能判断出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等重要参数,并能结合题目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解释这些参数变化的内在原因。这本书并没有回避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而是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习题,引导我思考当前高分子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它让我意识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潜力的领域。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巩固了基础,更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评分

实用至上,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它是一本极具实践价值的学习宝典。我一直认为,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这本书,恰恰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书中的习题涵盖了高分子合成、结构、性能表征、加工成型以及应用等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着实际的工业生产和科研开发。例如,在解决关于高分子加工的习题时,我需要综合运用流变学、热力学等知识,来分析不同加工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些题目不仅仅是考查理论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我发现自己对于高分子材料的理解,从“知道”提升到了“懂得”,从“懂得”又迈向了“能够应用”。书中的一些题目,甚至模拟了企业在研发新材料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求我们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预测材料的宏观性能,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基础科学,更是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支撑。

评分

初遇,惊艳,如遇良师益友 初次翻开这本《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我内心深处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喜,仿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终于找到了那座指引方向的灯塔。这本书的设计,恰到好处地抓住了我这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习者的痛点——理论晦涩难懂,实践应用迷茫。它的内容编排,并非简单粗暴的题海战术,而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的巩固,到复杂机理的剖析,再到前沿研究的探讨,每一章的习题都经过精心设计,既有考察基本概念的入门题,也有挑战思维的拓展题,更有模拟真实科研场景的应用题。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解题思路的引导,不仅仅是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解析了“为何如此”的逻辑链条。许多题目后面附带的详细解析,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地将我从困惑引向豁然开朗。那些看似繁复的公式,在解析的帮助下,变得清晰可见;那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习题的练习,变得鲜活立体。每一次完成一组习题,都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信心也随之倍增。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解题技巧的提升,更是对高分子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厚积薄发,解题利器,实力进阶 自从拥有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我的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可以说是“质”的飞跃。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精准地捕捉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拦路虎”,并一一提供了破解之道。我曾在一个关于聚合动力学的问题上卡壳许久,翻阅了好几本书籍,理论知识堆砌,却始终不得其解。直到我在这本习题汇编中看到了类似的题目,细致的解析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解释了反应速率常数、链增长等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条件下聚合速率变化的分析,让我理解了动力学方程背后的物理意义。书中的习题设计非常贴合考试和科研的实际需求,很多题目都融合了多个知识点,能够有效地检验我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我惊喜地发现,通过反复练习这些习题,我对于一些复杂的反应机理,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以及缩聚反应的理解,都有了质的提升。过去那些令我头疼的计算题,现在也变得游刃有余。这本书就像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位得力助手,为我铺平了前进的道路,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每一次挑战。

评分

正版没话说,内容翔实

评分

不错不错 祝我考研成功。。

评分

适合学习使用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装订的质量有待提高

评分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是高等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的教学辅导书。全书共分17章,第1章是绪论,第2~6章是高分子化学部分,第7~16章是高分子物理部分,第17章是综合题。《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的习题同时涵盖了高分子学科的两大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

评分

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

评分

正版没话说,内容翔实

评分

可以

评分

应该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