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分2卷,第1卷共15章,1.塑造一个“新”世界,至1588年;2.迁居新大陆,1400-1725等;第2卷共15章,16.工业秩序的出现,1865-1880;17.城市工业社会等。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震撼,它那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和细节的精致度让人爱不释手。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但每一次拿起书,那种沉浸感都会把我牢牢吸进去。作者对史料的挖掘和运用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许多我从未听闻的小故事、私人信件,都被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叙事中,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肌理。读到南北战争那部分时,那种国家分裂的痛苦、理想主义与残酷现实的碰撞,笔墨极其到位,读完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都透着一股精良的气质,捧在手里就感觉自己握住了某种重要的知识结晶。它不仅仅是教科书式的知识灌输,更像是一部由顶尖学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历史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花时间去回味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思考如果是我处于那个时代,会如何抉择。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有些犹豫,因为书的册数多,担心会是那种佶屈聱牙的学术著作,但实际阅读体验出乎意料的流畅和引人入胜。作者有一种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魔力。他擅长从某个标志性事件或某个关键人物的命运入手,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全球地位转型的论述,那种关于霸权崛起、责任承担与国内意识形态冲突的分析,极具前瞻性和洞察力。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时而如急流般紧凑激烈,时而如湖水般沉静深邃,使得长篇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感大大降低。这本书不是让你‘知道’了历史,而是让你去‘感受’历史的重量和复杂性,是那种读完后会时不时拿出来翻阅,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的常读常新之作。
评分我通常对历史书不太感冒,总觉得枯燥乏味,但这次完全被这本书的叙事魅力征服了。作者的文笔极具画面感,仿佛手里拿着一台时光机,清晰地记录下了美国从殖民地到世界强国的每一步蹒跚与飞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比如,那些被后世神化的“国父们”,在书中也展现了他们的私心、短视和妥协,这种真实感反而更让人信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经济政策和文化思潮交织影响时的深度剖析,它揭示了经济基础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政治走向和社会结构。这本书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初读时能抓住主线,再读时则能品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逻辑和作者的独到见解。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趋势与微观的人类经验结合起来,读来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引人入胜。
评分这是一套分量十足的史书,读起来需要耐心,但回报是巨大的。它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框架,来理解现代美国社会许多根深蒂固的矛盾是如何在早期历史中埋下伏笔的。我以前总觉得美国历史是线性发展的,但读完这本书才明白,它充满了反复、倒退和意想不到的转向。比如书中对原住民政策演变的描述,那种基于权力逻辑的残酷性被展示得丝毫不加修饰,令人痛心疾首。作者的逻辑链条构建得极其牢固,每一个结论都有坚实的史料支撑,让你想反驳都找不到切入口。它不是那种只歌颂成就的“赞美诗”,而是坦诚地面对历史阴影的“镜子”。对于想真正搞懂美国政治和社会基因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基石。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鸟瞰图,同时又不乏深入田野调查般的扎实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美国历史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但读完之后才发现,之前的认知多么肤浅。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超,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时间线,更是将历史人物的内心挣扎、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抉择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建国初期那些充满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博弈,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对当时社会风貌、民众生活状态的细致描摹,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思考和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探讨人性、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宏大史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和争议性事件时的客观与克制,既不回避矛盾,又能提供多维度的解读视角,让人在复杂性中找到清晰的脉络。
评分这种相互的敌意,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归因于美国自由的发展:每一教派和殖民地都警惕地反对别人对其内部事务的干涉。各殖民地之间的不同之处,产生了这么一个当然的想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如果有可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这个政府也应该如此行事。
评分南北战争
评分感觉物低所值,建议买其它的!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买!!!!!!
评分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化,而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进步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南北战争
评分后面这种人,尽管得不到公民权,也不蒙圣餐会的邀请,可是还得遵命上教堂。清教徒沉浸在关于圣约的神学中,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能建成一个真正的神圣社区,上帝还是会给他们好脸色看的;如果他们建不成,他们就得听任神怒的发落。他们希望和想法相似的人生活在一起,以便按照共同的理想改善生活。17世纪30年代,在马萨诸塞起草的《戴达姆圣约》中,事情是这么解决的:“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摒弃那些与我们离心离德的人,只接纳那些与我们同心同德的人。”
评分半价买的,了解一下米国文化
评分读这套书,第一感觉是通俗易懂,很轻松就可以了解美国史。 以前读过很多历史课本,都是以时间为纲,采用大而全策略,总体描述时代特征和历史信息。这种读本通常都是罗列出一堆日期和人名,读起来很混乱,很难记住相关的人物或历史信息。
评分相比中国的历史 美国的历史真的是不值一谈,但他的近代和现代史是让人如此侧目,从各方面的进步和先进都是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