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套装共3册)

美国史(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卡罗尔·珀金 等 著,欧阳敏 编,葛腾飞,张金兰 译
图书标签:
  • 美国历史
  • 历史
  • 美国
  • 套装
  • 通史
  • 文化
  • 政治
  • 社会
  • 西方历史
  • 历史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ISBN:97875473059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99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历史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18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国史》分2卷,第1卷共15章,1.塑造一个“新”世界,至1588年;2.迁居新大陆,1400-1725等;第2卷共15章,16.工业秩序的出现,1865-1880;17.城市工业社会等。

目录

序言/1

作者介绍/1

第一章 打造一个“新”世界(一1588)/1

第二章 发展中的大陆(1400―1725)/48

第三章 英国大陆殖民地的建立(1585―1732)/95

第四章 18世纪的英国殖民地(1689―1763)/1 52

第五章 决定忠诚于何处(1763―1776)/205

第六章 重建美国:独立与建国初期 (1775―1783)/263

第七章 美德共和国的不同构想(1770―1796)/31 6

第八章 早期共和国(1796―1804)/373

第九章 渐增的冲突和战争(1805―1815)/421

第十章 一个新民族的崛起(1815―1836)/472

第十一章 大转变:增长与扩张(1828―1848)/526

第十二章 对大转变的反应(1828―1848)/583

第十三章 地区冲突与疲乏的联邦(1848―1860)/1

第十四章 暴力的选择:内战(1861―1865)/58

第十五章 重建:过高的希望与破碎的梦想(1865―1877)/117

第十六章 工业秩序的出现(1865―1880)/174

第十七章 成长为城市工业社会(1880―1890)/240

第十八章 西部的冲突与变革(1865―1902)/313

第十九章 经济崩溃与政治剧变(1890―1900)/368

第二十章 进步主义时代(1900―1917)/430

第二十一章 战时世界中的美国(1913―1920)/497

第二十二章 繁荣的十年(1920―1928)/554

第二十三章 大萧条与新政(1929―1939)/621

第二十四章 美国上升到世界领导地位(1929―1945)/1

第二十五章 杜鲁门与冷战美国 (1945―1952)/69

第二十六章 寻求共识(1952―1960)/120

第二十七章 大希望,大失望(1960―1968)/176

第二十八章 压力下的美国(1967―1976)/226

第二十九章 面临制约性(1976―1992)/276

第三十章 进入一个新世纪(1992―2007)/326

附录一 独立宣言/387

附录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391

附录三 宪法修正案/401

附录四 历届总统选举结果/410

推荐阅读/416

索引/436
好的,这里有一份针对您的图书《美国史(套装共3册)》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这份简介专注于其他领域的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 探索文明的脉络:历史、哲学与艺术的宏大叙事 精选书目推荐: 一、《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作者A] 著) 核心内容聚焦:人类文明的宏大演进与互联互通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国家的历史脉络,而是以全球化的视野,追溯自人类起源直至当代信息时代的完整历史进程。它强调的是不同文明区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冲突,为读者构建了一幅涵盖全球数千年变迁的宏大图景。 深度解析: 作者以其深厚的跨学科功底,将地理环境、技术革命、人口迁徙、经济结构和社会思潮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察。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尤其擅长梳理那些看似分散的孤立事件,如何汇集成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合力。 重点章节导览: 1. 前工业时代的文明对比: 深入剖析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以及中美洲文明的独立发展轨迹,以及它们在早期技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2. 技术变革的驱动力: 重点分析了农业革命、文字的发明、冶金术的进步等关键技术节点,如何重塑了人类的生存模式和社会结构,并间接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地理格局。 3. 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层根源: 区别于传统侧重军事叙事的历史书,本书着重探讨了帝国主义竞争、民族主义的兴起、工业化带来的社会断裂以及全球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如何共同催生了20世纪上半叶的全球动荡。 4. 冷战后的新世界秩序: 分析了后冷战时代全球化加速、信息技术革命(如互联网的普及)对国家主权、文化认同和经济运行模式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并探讨了当前世界面临的跨国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流行病传播)。 阅读价值: 适合希望跳出单一国家视角,理解世界历史复杂性、把握人类文明整体走向的深度读者。 --- 二、《理想国》(柏拉图 著) 核心内容聚焦:西方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基石探讨 这部对话录是西方哲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之一,它超越了具体的时事政治,直指“什么是正义?”、“什么样的城邦是最理想的?”、“灵魂应如何组织?”等永恒命题。 深度解析: 全书以苏格拉底与雅典公民的对话展开,探讨了关于正义的本质、理想城邦的结构、哲学王的统治权、教育对公民品性的塑造,以及“洞穴寓言”所揭示的知识的本质与实在的层面。柏拉图通过构建一个逻辑上完美但现实中难以企及的“理想国”,批判了当时雅典的民主弊端,并提出了其独特的哲学王统治理论。 关键概念阐释: 1. 理型论(Form/Idea): 这是理解全书的关键。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接触的世界只是一个影子,真正的实在存在于永恒不变的“理型”世界,如“善的理型”是所有事物美好的来源。 2. 灵魂的三部分说: 将人的灵魂区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并论证了一个公正的个体,是理性部分驾驭其他两部分的结构。这与理想城邦中哲学家(理性)、护卫者(激情/荣誉)和生产者(欲望)的阶层对应。 3. 教育的目的: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灵魂“转向光明”,即从对现象世界的关注转向对理型世界的洞察,这是成为合格统治者的前提。 阅读价值: 对于希望追溯西方思想源头、理解政治哲学与伦理学基本框架的读者而言,这是不可绕过的经典。它迫使读者反思自己对“公正”和“美好生活”的认知基础。 --- 三、《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史中的性别、权力与凝视》([作者B] 著) 核心内容聚焦: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权力结构分析 本书将艺术史研究从纯粹的风格流变和鉴赏,转向了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范畴。它不是一部简单的艺术家传记或作品目录,而是运用批判性理论,剖析艺术作品是如何反映、巩固或挑战特定历史时期的性别角色、阶级权力与视觉规范的。 深度解析: 作者的核心论点在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她着重分析了“观看”行为本身是如何被权力所塑造的。通过对文艺复兴肖像画、19世纪风俗画乃至现代摄影作品的案例研究,本书揭示了艺术史中长期被忽略的沉默声音和被边缘化的主体。 案例研究亮点: 1. “女性作为客体”的再审视: 深入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女性在绘画中如何被固定为被审视的、沉默的、美化的客体,并探讨了女性艺术家如何尝试打破这种“被凝视”的传统。 2. 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 通过分析18、19世纪的城市景观画和室内场景画,考察了资产阶级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定义和固化其对“家园”、“公共秩序”的想象与控制。 3. 材料与技法中的权力暗示: 不仅关注主题,更关注媒介的选择(如油画的厚重感与水彩的轻盈感)以及艺术家使用的笔触如何暗示了其社会地位和权力倾向。 阅读价值: 强烈推荐给对艺术史、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理论以及视觉文化批判感兴趣的读者。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工具,用以解读我们周围的视觉信息。 总结: 这三本书共同构成了一个跨越文明演进、哲学思辨与文化批判的阅读路径。它们引导读者从宏观的全球尺度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深入古老的文本追溯西方理性思维的源头,并通过现代的艺术批评视角,审视我们如何被视觉文化所塑造。这份书单旨在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场域,与您已有的美国历史阅读形成有效互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震撼,它那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和细节的精致度让人爱不释手。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但每一次拿起书,那种沉浸感都会把我牢牢吸进去。作者对史料的挖掘和运用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许多我从未听闻的小故事、私人信件,都被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叙事中,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肌理。读到南北战争那部分时,那种国家分裂的痛苦、理想主义与残酷现实的碰撞,笔墨极其到位,读完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都透着一股精良的气质,捧在手里就感觉自己握住了某种重要的知识结晶。它不仅仅是教科书式的知识灌输,更像是一部由顶尖学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历史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花时间去回味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思考如果是我处于那个时代,会如何抉择。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美国历史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但读完之后才发现,之前的认知多么肤浅。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超,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时间线,更是将历史人物的内心挣扎、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抉择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建国初期那些充满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博弈,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对当时社会风貌、民众生活状态的细致描摹,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思考和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探讨人性、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宏大史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和争议性事件时的客观与克制,既不回避矛盾,又能提供多维度的解读视角,让人在复杂性中找到清晰的脉络。

评分

这是一套分量十足的史书,读起来需要耐心,但回报是巨大的。它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框架,来理解现代美国社会许多根深蒂固的矛盾是如何在早期历史中埋下伏笔的。我以前总觉得美国历史是线性发展的,但读完这本书才明白,它充满了反复、倒退和意想不到的转向。比如书中对原住民政策演变的描述,那种基于权力逻辑的残酷性被展示得丝毫不加修饰,令人痛心疾首。作者的逻辑链条构建得极其牢固,每一个结论都有坚实的史料支撑,让你想反驳都找不到切入口。它不是那种只歌颂成就的“赞美诗”,而是坦诚地面对历史阴影的“镜子”。对于想真正搞懂美国政治和社会基因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基石。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鸟瞰图,同时又不乏深入田野调查般的扎实感。

评分

我通常对历史书不太感冒,总觉得枯燥乏味,但这次完全被这本书的叙事魅力征服了。作者的文笔极具画面感,仿佛手里拿着一台时光机,清晰地记录下了美国从殖民地到世界强国的每一步蹒跚与飞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比如,那些被后世神化的“国父们”,在书中也展现了他们的私心、短视和妥协,这种真实感反而更让人信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经济政策和文化思潮交织影响时的深度剖析,它揭示了经济基础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政治走向和社会结构。这本书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初读时能抓住主线,再读时则能品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逻辑和作者的独到见解。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趋势与微观的人类经验结合起来,读来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引人入胜。

评分

说实话,最初我有些犹豫,因为书的册数多,担心会是那种佶屈聱牙的学术著作,但实际阅读体验出乎意料的流畅和引人入胜。作者有一种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魔力。他擅长从某个标志性事件或某个关键人物的命运入手,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全球地位转型的论述,那种关于霸权崛起、责任承担与国内意识形态冲突的分析,极具前瞻性和洞察力。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时而如急流般紧凑激烈,时而如湖水般沉静深邃,使得长篇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感大大降低。这本书不是让你‘知道’了历史,而是让你去‘感受’历史的重量和复杂性,是那种读完后会时不时拿出来翻阅,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的常读常新之作。

评分

经典便宜经典便宜经典便宜

评分

皇皇巨著,叹为观止!

评分

很开心、很喜欢、很满意,加油!

评分

大学生级的系统的美国史,帮助获得整体性的美国知识,避免总是碎片式地议论美国。

评分

1781年,约克城战役大捷,美军赢得决定性的胜利。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2]

评分

送货很快,上午订,晚上到。品相好过预期,5折的,就不吹毛求疵啦。

评分

第二次买了,替朋友买的,不错

评分

千言万非金融额外发附件二我发觉欠我

评分

很好的书,去美国前研究研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