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96辑)

老照片(第96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克力 著
图书标签:
  • 老照片
  • 怀旧
  • 摄影
  • 历史
  • 记忆
  • 家族
  • 亲情
  • 时光
  • 黑白
  • 纪实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132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279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页数:18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老照片96辑》,本书简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辅以详实、生动的文字,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人生况味》《人与摄影》等专栏,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岁月回响:民族记忆与时代侧影》图书简介 致敬历史的温度,珍藏时代的印记 《岁月回响:民族记忆与时代侧影》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侧面与细节的非虚构作品。它并非一部宏大的编年史,而是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私人信件、口述回忆以及遗存物的细致梳理与解读,力求还原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时代图景。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读者能够超越教科书上的刻板印象,触摸到历史脉搏的真实跳动。 第一部分:风云际会下的社会变革 本书的开篇部分,将目光投向晚清至民国初年剧烈的社会结构转型期。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在新旧思想交替的洪流中,个体命运如何被时代裹挟、重塑。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本章重点考察了上海、天津、广州等早期通商口岸的城市化进程如何催生出一种全新的“摩登”生活方式。我们细致描绘了新型商业街的形成、西式建筑的涌入,以及在这种新环境中,传统士绅阶层与新兴资产阶级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上的激烈碰撞。例如,对早期电影院、咖啡馆、新式学堂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入考察,揭示了文化输入与本土适应之间复杂的博弈过程。 1.2 乡村的“失语”与边缘群体的挣扎 与光鲜的都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袤乡村的命运。本节将通过对地方志、宗族档案的爬梳,探讨在中央权力更迭、土地兼并加剧的背景下,普通农民、佃户乃至流民群体的生存困境。我们试图重构那些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日常抗争——如对水利资源的争夺、反抗高利贷的秘密结社等,力求展现底层民众在结构性压力下的韧性与绝望。 1.3 知识分子的抉择与“启蒙”的代价 知识分子群体在寻求民族救亡图存的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内心挣扎。本书收录了多位早期留洋归国学者(非著名领袖人物)的私人信函,这些信件暴露了他们在学术理想、政治立场和现实责任之间的摇摆不定。深入分析了“赛先生”与“德先生”在本土化过程中遭遇的误解、滥用乃至异化,探讨启蒙思想在具体实践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第二部分: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 这一部分将视角转向国家权力机构的初建时期,以及这些新制度如何渗透和重塑了个体的日常经验。 2.1 新式军队的诞生:从“兵”到“国民”的身份重塑 本书详尽记录了北洋时期新军的招募、训练和建制过程。通过分析军法、士兵的口述记录以及军饷的实际发放情况,揭示了军队现代化过程中,等级制度、地域观念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我们考察了新军如何成为推动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如何成为地方军阀割据的工具。 2.2 邮政与电报:信息高速公路的早期样本 在通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本书探讨了清末民初邮政系统的建立如何首次将广阔的疆域在信息层面连接起来。通过分析早期邮票的设计、邮政法规的颁布以及特快专递的运行案例,展示了国家权力如何通过“连接”来实现对地域的有效管理和信息控制,以及这种连接对商业活动和人际交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2.3 法律的移植与本土社会的适应性 考察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引进了西方法典,更重要的是它如何与根深蒂固的宗族习惯法、地方惯例发生冲突与融合。通过分析早期的民事诉讼卷宗(如婚姻继承、财产纠纷),展示了现代法律概念如何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被民众曲解、利用或抵制的过程。 第三部分:文化艺术的嬗变与媒介的诞生 本部分关注的是艺术形式和大众媒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它们如何成为思想传播和身份构建的重要载体。 3.1 舞台上的革命:京剧的改良与现代剧的萌芽 详细梳理了二十世纪初京剧界“改良派”的努力,分析了他们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引入西方的舞台布景、声光技术和新的叙事模式。同时,对比分析了话剧等“新剧”的早期演出环境、观众构成及其政治意涵,展现了艺术如何成为动员民意、传播新知的重要媒介。 3.2 早期出版业的商业逻辑与意识形态角力 本书深入分析了民国时期出版社的运营模式,尤其关注那些致力于翻译西方哲学、科学著作的机构。揭示了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出版家们如何运用巧妙的规避策略、合作网络和商业激励机制来维持其文化传播的使命。我们还探讨了“平民读物”的普及,对提高民众识字率和政治参与度的长期影响。 3.3 建筑作为“时代宣言”:新与旧的结构性对话 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如民国首都规划、租界区开发)的建筑风格变迁进行考察,本书认为建筑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权力结构、审美取向和民族自信心的物化表达。分析了中西合璧的“折中主义”风格背后的文化焦虑与身份认同的探索。 结语:时间的切片与永恒的回响 《岁月回响:民族记忆与时代侧影》最终试图超越单一的线性叙事,通过这些微观的、碎片化的历史切片,拼凑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具人情味的近现代中国图景。它邀请读者放慢脚步,倾听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掩盖的声音,理解历史是如何以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方式,塑造了我们今日所处的现实。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细节的执着、对文献的尊重以及对复杂性持有的敬畏之心,它是一扇通往过去、理解当下的沉静之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印刷质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准。面对如此珍贵的老影像资料,如何还原其质感和层次感,是对技术和艺术的巨大考验。然而,这本册子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即便是最暗的阴影部分,依然保留了足够的细节,没有出现死黑一片的情况;而高光处的处理也极为微妙,光线似乎真的能从纸面上“透”出来。那种老照片特有的颗粒感和微妙的色调变化,都被极其忠实地再现了。这使得即便是我们这些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影像本身的年代气息和胶片时代的独特美学,这对于收藏家和视觉艺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视觉的盛宴。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非常引人深思的画册,它聚焦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普通民众生活片段。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那些黑白影像捕捉到的瞬间,没有丝毫的摆拍痕迹,完全是生活本来的面貌。我尤其被其中一组关于旧时市场交易的图片深深吸引,那些摊贩们脸上混合着汗水与期盼的表情,货物堆叠的样式,甚至连空气中似乎都能嗅到尘土和烟火混合的味道。这远超出了单纯的视觉欣赏,它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连接,让你能切身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坚韧不拔。它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有温度的时代侧写,让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对“生活”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选材角度极其刁钻,它没有选择那些宏大叙事或众所周知的历史瞬间,而是像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从无数尘封的角落里,挖掘出那些极其私密却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瞬间。比如,一张全家福里,最角落里那个正在偷偷瞄相机的孩子,或者是一张雨天里,两人共撑一把伞的背影。这些“小人物”的瞬间,往往比那些官方记录更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每张照片都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特定家庭记忆的门,让你忍不住去揣测照片背后延伸出的无数个未完待续的故事。这种“小中见大”的叙事手法,极其高明,让人在平静中感受到巨大的情感暗流。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有品味了,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就能感受到时光的厚重感。封面上的那张老照片,虽然有些斑驳,但人物的神情却被定格得那么清晰,让人不禁想一探究竟。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字体选择,既有怀旧的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每一页的排版都像是精心布置的画廊,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不只是在看照片,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尤其是那些边缘的微小设计,比如偶尔出现的泛黄的印记,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本书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珍藏的物件,每次翻开,都能带来新的触动。

评分

这本书的编辑和策展功力令人赞叹。他们没有简单粗暴地把照片堆砌在一起,而是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构建一种叙事线索,尽管没有文字说明,照片与照片之间的并置和切换,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话关系。比如,相邻两页的对比,一张是孩童的嬉闹,下一张可能是同一场景下几十年后的空旷景象,这种时间维度的跳跃和并置,带来的冲击感是巨大的,充满了哲学思辨的味道。阅读体验是动态的,你必须主动去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的阅读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智力上的满足感。它就像一首无声的交响乐,需要你用心去聆听那隐藏的旋律。

评分

纸质很好,还没看呢,一次买了好几本

评分

很不错的书,质量好,速度快,以后还来光顾!

评分

有一篇文章《我的母亲刘怡娴博士》讲述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命运。还有童年的游戏,这里面有的游戏在我小的时候,就已经很少有了。被污染的童真,让人啼笑皆非。

评分

这套书出到一百多本了,这次双十一搞活动,买了二十几本。

评分

期期都会买的,这是我的最爱

评分

赶上活动,购买的,喜欢老照片..................

评分

其实这本算是凑单随手买的一本,但是翻来后觉得还是很有意思,没有传统历史书籍那种大局枯燥内容,很多私人照片和记录内容,值得一直追的书……

评分

《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权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之一、“1978-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之一、“改革开放30年原创畅销书”、“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书”之一、“新中国六十年六十本书”之一。2009年9月,在南方阅读盛典品牌评比中,《老照片》在“最受读者关注视觉类图书”获得了2万多张选票,名列第一名,并且投票率高达45%。

评分

书很不错,很难得了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