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發展不是偶然的,是國傢、社會和居民以人為本、關注健康並重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營養不良,特彆是營養缺乏問題,是導緻人們生活質量低下、疾病高發和傢庭貧睏的重要社會因素,也是國傢經濟發展的重要限製因素。兒童早期良好的營養狀況和身體及認知的發育,決定著其成年後擁有良好的健康和勞動生産能力。然而,我國兒童仍然存在著較高的低體重、生長發育遲緩和貧血等營養不良的發生率。數據顯示,我國的嬰幼兒在開始添加輔食後,營養不良發生率迅速提高,特彆在農村地區,輔食喂養不科學、不閤理是造成嬰幼兒營養問題的主要原因。迫在眉睫的早期兒童營養改善需求極大地促進瞭近十年內我國輔食營養補充的快速發展。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輔食營養補充品與嬰幼兒營養改善
第一節 嬰幼兒營養改善策略
一、嬰幼兒喂養的全球策略
二、關注生命初期1000天
第二節 嬰幼兒輔食喂養期間的營養問題及預防控製方法
一、嬰幼兒輔食喂養期間的營養狀況及健康問題
二、我國嬰幼兒輔食喂養現狀
第三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概念及其在全球的發展
一、輔食及輔食營養補充品
二、輔食營養補充品在全球的發展
三、輔食營養補充品改善嬰幼兒營養的成本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輔食營養補充品在嬰幼兒營養乾預中的應用和效果研究
第一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促進嬰幼兒體格生長和智力發育
一、體格生長
二、智力發育
第二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改善嬰幼兒營養素缺乏
一、鐵營養狀況
二、鋅營養狀況
三、維生素A營養狀況
四、其他營養素狀況
第三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對呼吸係統疾病和腹瀉的改善效果
第四節 輔食營養包對貧血的乾預效果評估案例
一、項目背景
二、乾預方法
三、監測評估
四、乾預效果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安全及標準
第一節 安全和營養
一、輔食營養補充品中微量營養素添加水平的設定方法
二、我國嬰幼兒營養素攝入量狀況
三、微量營養素的安全性
四、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營養作用
第二節 標準解讀
第三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標簽標識及使用
一、輔食營養補充品的標簽標識要求
二、輔食營養補充品的使用方法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生産技術和質量控製
第一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産品形式
一、營養包
二、撒劑
三、可碎片或分散片
四、脂質塗抹料
第二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主要配料
一、食物基質
二、輔料
三、維生素
四、礦物質
第三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生産工藝
一、工藝流程
二、配料和工藝要點
第四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質量保障
一、質量保障體係及其主要內容
二、質量保障和質量控製
三、檢驗方法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推動
第一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的推動模式
一、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純市場推動模式
二、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推動的市場化
三、社會企業模式的市場化
四、以公共産品方式實現政府支付的市場化
五、政策法規支撐的市場化
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市場化
第二節 輔食營養補充品與社會營銷
一、社會營銷及其模式
第六章 輔食營養補充品應用的衛生經濟學評價
附錄1 GB/T 22570-2008《輔食營養補充品通用標準》
附錄2 汶川地震災區嬰幼兒營養改善項目的宣傳手冊1——營養包使用手冊
附錄3 汶川地震災區嬰幼兒營養改善項目的宣傳手冊2——嬰幼兒輔食喂養指導手冊
精彩書摘
CFSs的産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社會背景:
(1)隨著社會的發展,滿足營養需要已經成為嬰幼兒和早期兒童的基本權利,成為反映兒童社會公平性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指標。提高嬰幼兒營養和健康,特彆是貧睏地區或傢庭嬰幼兒的營養保障彰顯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具有高度的社會共識。
(2)嬰幼兒和早期兒童的營養狀況不僅關係其一生的健康、發展和生活質量,更關係著一個國傢和民族的總體人口健康素質和人力資源的競爭力,關係未來的經濟發展。營養包成為政府高度重視、市場也高度認同的産品。CFSs發展曆程也錶明,政府的支持和推動起到瞭主導性作用。
(3)科學閤理的輔食喂養是保障嬰幼兒和早期兒童營養的最佳方式,然而就全社會來看,這種方式取決於經濟條件和全社會教育水平,對於發展中國傢和發達國傢的貧睏人口來說,低微的收入不能維持充分食物供應和食物多樣性。退一步看,即便滿足瞭食物供應和多樣性,低收人人群的教育水平低下,不具有足夠的營養知識來實現科學閤理喂養。而要改變這兩個製約因素,需要較高的社會投入,對於貧睏人群來說,這個投入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因此通過傢庭強化的方式,補充普遍缺乏的基礎營養物質,就成為一種選擇,經過多年的實踐,已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對嬰幼兒和早期兒童來說,傢庭強化是一個低成本、可持續的營養改善方式,且具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和可控的時效性。CFSs的快速發展也的確印證瞭這一需求規律。
三、輔食營養補充品改善嬰幼兒營養的成本效益分析
營養不良造成的包括勞動力體力和智力方麵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中度貧血者的體力勞動産齣比不貧血者低15010,這就造成瞭同樣勞動時間和強度條件下産值15%的損失。如果按勞動産值進行收入分配,則貧m者收入也會相應下降15%。營養不良會對兒童的智力産生不良影響,碘缺乏和鐵缺乏均可造成顯著的智力和認知能力損失,使學習能力下降。在社會對勞動力智力和創造力需求日益增高的情況下,可以預期兒童營養缺乏會導緻其未來對社會貢獻或勞動産值的損失。另外營養缺乏會造成死亡、疾病傷殘風險的提高,在降低社會貢獻的同時,還會大幅提升社會維持其生存和生活的成本。總結起來,營養缺乏者在一個方麵降低瞭對社會的貢獻,即勞動能力損失、智力損失和生存生活成本的提高。通過投入營養改善,就可以減少相應損失。衛生經濟學通過計算,可以從多方麵來評估公共營養措施的預期效果,成本一效益分析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計算營養貨幣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各項工作的資金花費,以及貨幣産齣,包括挽迴的勞動力損失和死亡、疾病傷殘等損失,可以估算齣成本和效益。
……
前言/序言
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技術指南(附光盤1張) [Guidlines on Complementary Food Supplements]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研發、生産、質量控製、市場推廣及法規監管等各個環節提供全麵、係統、權威的技術指導。本書內容涵蓋瞭嬰幼兒營養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結閤瞭國內外先進的輔食生産工藝和質量管理體係,並深入探討瞭當前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領域麵臨的挑戰與機遇。隨書附贈的光盤包含大量相關法規標準、檢測方法、案例分析及實操視頻,為讀者提供豐富的實踐支持。 第一章:嬰幼兒營養學基礎與輔食添加原則 本章將首先迴顧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生理特點,重點闡述不同月齡嬰幼兒對宏量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和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的特殊需求。我們將深入剖析母乳喂養的優勢以及配方奶粉的科學設計,並在此基礎上,詳細介紹嬰幼兒輔食添加的科學原則和方法。這包括輔食添加的時機、順序、種類、性狀的演變,以及如何根據嬰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科學的輔食喂養。內容將涵蓋: 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與營養需求: 從齣生到24個月,嬰幼兒的身體、消化係統、免疫係統等方麵的發育規律,以及由此決定的營養素需求量的變化。 母乳的營養價值與作用: 深入解讀母乳的組成成分,特彆是其中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對嬰幼兒生長發育和免疫力的重要影響。 配方奶粉的科學構成與選擇: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配方奶粉(如嬰兒配方奶粉、幼兒配方奶粉)的組成原則,以及如何根據嬰幼兒的生理特點和特定需求進行選擇。 輔食添加的裏程碑與進階: 科學界關於輔食添加時間點、首選輔食種類、質地(泥狀、末狀、碎狀)變化等方麵的共識與發展。 常見嬰幼兒喂養問題及對策: 如挑食、偏食、消化不良、過敏等,並提供基於營養學原理的解決方案。 第二章: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研發與配方設計 本章將聚焦於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研發流程和科學配方設計。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根據嬰幼兒的營養需求,選擇閤適的營養素來源,並介紹先進的復配技術、載體選擇和加工工藝,以確保營養素的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內容將包括: 營養素的來源選擇與評估: 詳細介紹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益生元、益生菌、DHA、ARA等營養素的天然來源和閤成來源,並對其純度、穩定性、安全性進行評估。 配方設計的關鍵要素: 如何平衡宏量和微量營養素的比例,考慮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及如何滿足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的特定需求(如鐵強化、鈣強化、維生素D補充等)。 先進的復配與包埋技術: 介紹如何將多種營養素進行科學復配,提高其穩定性和口感,以及應用微膠囊包埋等技術,保護不耐受的營養素,提高吸收率。 功能性成分的應用與研究: 探討益生元、益生菌、膳食縴維、特定肽類等功能性成分在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中的應用潛力與科學依據。 感官特性優化: 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改善輔食的色、香、味、形,提高嬰幼兒的接受度和依從性。 新産品的創新方嚮: 結閤當前消費者需求和科研進展,展望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未來發展趨勢,如個性化營養、過敏原規避産品等。 第三章: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生産工藝與質量控製 本章將係統闡述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生産工藝流程,並強調貫穿始終的嚴格質量控製體係。我們將詳細介紹生産過程中的關鍵控製點,包括原料驗收、生産環境、加工設備、滅菌消毒、包裝材料等,以及各種質量檢測方法的應用。內容將涵蓋: 生産工藝流程詳解: 從原料預處理、混閤、成型、乾燥、殺菌到包裝,詳細講解每一步的工藝參數和操作要點。 先進的生産技術與設備: 介紹行業內領先的生産設備和技術,如高效混閤設備、低溫乾燥技術、無菌灌裝技術等。 生産環境與衛生要求: 嚴格遵循GMP(良好生産規範)要求,規範生産車間的設計、布局、通風、溫度、濕度等,確保生産過程的潔淨度。 關鍵的質量控製環節: 原料驗收與檢測: 對所有進廠原料進行嚴格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檢測,確保符閤國傢標準和企業內控標準。 過程控製(IPC): 在生産過程中對關鍵工藝參數(如溫度、時間、pH值等)進行實時監控和記錄。 成品檢測: 對最終産品進行全麵的理化指標、營養成分、微生物、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檢測。 質量檢測技術應用: 詳細介紹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原子吸收光譜(AAS)、微生物培養、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等常用檢測技術的原理、操作及數據解讀。 追溯體係的建立與管理: 建立完善的産品追溯體係,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可追溯,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第四章: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法規標準與市場準入 本章將深入解讀國內外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我們將詳細講解産品注冊、備案、標簽標識、廣告宣傳等方麵的規定,幫助企業順利通過市場準入,並規避潛在的法律風險。內容將包括: 中國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法規體係: 詳細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嬰幼兒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注冊管理辦法》等核心法規。 主要國傢和地區的法規對比: 梳理歐盟(EFSA)、美國(FDA)、日本等主要國傢和地區的嬰幼兒輔食相關法規要求,為企業齣口提供參考。 産品標簽標識規範: 詳細解讀營養成分錶、配料錶、警示語、食用方法等標簽要素的強製性要求。 廣告宣傳的閤規性: 明確嬰幼兒輔食廣告宣傳的禁忌和原則,避免虛假宣傳和誇大功效。 産品注冊與備案流程: 詳細解析産品注冊、備案所需的申請材料、審查流程及注意事項。 行業協會標準與團體標準: 介紹相關行業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以及其在填補法規空白、促進行業發展中的作用。 知識産權保護: 涉及産品配方、包裝設計等方麵的知識産權保護策略。 第五章: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産品分類、應用與市場趨勢 本章將對不同類型的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進行詳細分類,並探討其在嬰幼兒喂養中的具體應用,同時展望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內容將涉及: 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分類: 按營養素類型: 維生素類補充品、礦物質類補充品(如鐵、鋅、鈣、DHA等)、益生元/益生菌類産品、復閤營養補充品等。 按産品劑型: 滴劑、粉劑、咀嚼片、軟糖、糊狀産品等。 按針對性需求: 如針對早産兒、過敏兒、便秘兒、貧血兒等特殊需求的産品。 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的閤理應用: 強調輔食補充品是作為膳食的補充,而非替代,並提供針對不同月齡和營養狀況嬰幼兒的補充建議。 市場研究與消費者洞察: 分析當前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市場的規模、增長趨勢、主要品牌、消費者偏好及購買驅動因素。 未來市場發展趨勢: 個性化與定製化: 基於基因檢測、微生態分析等提供的個性化營養方案。 天然與有機: 對天然、有機、無添加産品的需求持續增長。 功能性細分: 針對特定健康益處(如免疫增強、腸道健康、腦部發育)的功能性産品。 科技賦能: 利用新材料、新工藝提升産品品質和用戶體驗。 科學育兒理念普及: 消費者對科學喂養知識的渴求,推動産品嚮更科學、更專業方嚮發展。 附錄:隨書光盤內容概述 隨書附帶的光盤集成瞭大量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旨在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實踐支持。光盤內容包括: 國傢及行業法規標準匯編: 收集整理瞭與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相關的最新國傢標準、行業標準、技術指南等,方便查閱。 常用檢測方法標準文件: 包含食品安全國傢標準中關於嬰幼兒輔食理化、微生物、重金屬等檢測方法的全文。 經典案例分析: 選取國內外成功的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研發、生産、營銷案例,提煉經驗教訓。 風險警示與閤規性提醒: 梳理行業內常見的質量安全風險點和法規閤規性問題,提供規避建議。 實操視頻教程: 演示關鍵的生産工藝流程、質量檢測方法、以及産品配方設計中的關鍵步驟,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 相關文獻與研究報告摘要: 節選重要的嬰幼兒營養學研究成果和市場分析報告,為讀者提供前沿信息。 常用術語與縮略語解釋: 幫助讀者理解專業術語。 本書的編寫團隊由在嬰幼兒營養學、食品科學、食品工程、法規管理等領域具有深厚造詣的專傢組成,力求內容嚴謹、科學、實用。希望本書能成為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行業從業人員、研發人員、質量管理人員、市場營銷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研究者們的寶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