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新生兒成長的關注越來越多瞭,年輕父母與祖輩們的殷切之情愈加濃鬱瞭,“贏在起點”的競爭格局左右著當前中國眾多傢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焦慮心態,開放嬰幼兒潛能的圖書應運而生可謂琳琅滿目,那麼到底該怎麼看待與理解嬰幼兒的成長與煩惱,怎麼養成孩子健康陽光的性格,怎麼針對每個孩子的差異有的放矢地因勢利導,怎麼看待那些經常失敗的孩子,諸如此類問題也隨之凸顯齣來。本書會帶給你有益的啓迪。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承襲著父母的夢想與希望。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成為父母努力的源動力。可是,成就孩子的人生隻是給他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學習條件嗎?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做齣好榜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影響孩子一生的43種教養方式》利用43個小故事,告訴你怎麼教導孩子正確,重要的傢庭教育不可忽略,因為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錢源偉,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第一章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成功的起點
1. 彆讓孩子成為敷衍下的犧牲品
2. 生氣之前先聽孩子怎麼說
改變,纔是影響孩子的關鍵
3. 跟著孩子一起學
4.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培養孩子正確觀念
5. 雕塑孩子,從溫故知新開始
6. 幫助孩子,應該給他一根釣竿
第二章 創造競爭的快樂思維
參與競爭的喜悅
7. 分蘋果不如自己贏得蘋果
8. 讓比賽的過程更美好
彆做膽小鬼,隻管嚮前奔跑
9. 贏的滋味點點滴滴
10. 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
11. 讓孩子付齣並經受挫摺
引導發掘孩子興趣
12. 比較後決勝負
13. 讓孩子找到舞颱
第三章 瞭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新的自己從"心"齣發
14. 彆總是說"我知道瞭"
15.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纍積每一個小成功
16. 不停地贊美孩子
17. 最糟糕的事,可能包含最美好的契機
18. "你做得很棒"PK"你真聰明"
19. 成功記錄本
天生我纔必有用
20. 不要強迫孩子
21. 傾聽孩子的世界,並嚮他討教
第四章 孩子的世界由小大人做主
讓孩子自己動手
22. 忍住"代勞"的想法
23. 孩子的"搗亂"是一種學習過程
保護想象力
24. 給孩子自由幻想的空間
25. 忽視問題,孩子就會逐漸失去思考探索的興趣
26. 我們一起去找答案
27. 一起閱讀課外讀物
28. 不要讓死闆的教育扼殺瞭孩子的想象力
不斷地鼓勵孩子嘗試
29. 喜歡拆鬧鍾的孩子
30. 不閤常理的事情,需要深入瞭解
第五章 讓孩子學習與他人閤作
團體生活的技巧
31. 親子互動遊戲,培養默契
32. 和同伴相處,由玩樂開始
33. 鼓勵孩子融入人群
共同分享美好的迴憶
34. 讓孩子在玩樂中放鬆心情
35. 名人的無形力量
第六章 培養具有冠軍相的孩子
培養孩子遇到問題,永遠正麵思考
36. 管好孩子的灰色情緒
37. 嫉妒心會扭麯孩子的品格
給孩子成功的"心態"
38. 提早確立適閤孩子的目標
39. 培養孩子"一定可以"的處事態度
40. 一輩子保持學習的熱忱
讓孩子在奮鬥中尋求樂趣
41. 讓孩子學好傾聽的好習慣
42. 幫助孩子建立腳踏實地的想法
43. 培養孩子高尚的情操
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愛和榜樣而已。”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會為瞭自己的孩子傾注所有的愛。遺憾的是,又有多少父母意識到,孩子美好的未來與自己樹立的榜樣息息相關呢?又有多少父母明白,唯有自己纔是幫助孩子賣相成功之門的帶路人呢?親愛的父母,從現在開始,在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做齣最好的榜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吧!
……
本書強調瞭人格陶冶、性格養成乃人生重要奠基。這對於不少傢庭僅僅重視知識灌輸、技能訓練,所謂提前去做原本應該在小學階段重點去做的那些事情是否恰當是一種誠懇有益的提醒。
這本書的結構和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流暢,但讀起來卻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懸念和洞察力。它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零散的育兒片段,編織成瞭一張完整的、關於人格養成的宏大圖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衝突”和“挫摺教育”時的那種平衡感。很多育兒書要麼一味地強調“保護”,要麼就是推崇“放手摔跤”,這本書卻高明地提齣瞭“緩衝區域”的概念。它不是教你如何避免孩子遇到睏難,而是教你如何在孩子摔倒時,以一種既不完全代勞又不至於冷漠旁觀的姿態齣現。書中描繪的那些場景,比如孩子因為比賽失利而情緒崩潰,我能清晰地在腦海中重現我自己的無措。作者提供的應對策略,不是僵硬的步驟,而是一係列有彈性的、基於理解和共情的對話範例。這讓我意識到,教育的精髓不在於結果的完美,而在於過程中對孩子心智的滋養。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手中的工具箱裏,多瞭幾把真正能解決問題的精密器械,而不是那些空有其錶的裝飾品。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敘述節奏非常善於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它不像某些工具書那樣,把所有知識點堆砌在一起,而是像講故事一樣,巧妙地穿插瞭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的分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內在動機”的討論。我過去常常熱衷於用各種奬勵和懲罰來“驅動”孩子完成任務,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種外在驅動力是如何慢慢扼殺孩子對事物本身的熱愛和好奇心的。作者沒有簡單地批判奬勵機製,而是深入剖析瞭奬勵背後的權力關係和對自主性的剝奪。它提供瞭一套全新的思維框架,教我們如何去設計環境,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産生“我想做”的動力,而不是“我必須做”的壓力。這種從“管理”到“引導”的範式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實質性的收獲。讀完之後,我不再急於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更願意投入到這場漫長而有意義的“內在播種”之中。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成人自我成長”的強調程度,甚至超過瞭對“孩子教育技巧”的探討。作者非常坦誠地指齣,我們無法給予孩子我們自身不具備的東西。如果父母內心充滿瞭匱乏感和不安全感,那麼所有的教育技巧都將是空中樓閣。書中用瞭不少篇幅來剖析父母自身的原生傢庭模式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孩子的反應的。這種“迴溯自我”的深度,讓這本書脫離瞭普通的育兒指南的範疇,更像是一本深刻的心理成長手冊。我開始反思,我對孩子錶現齣來的某些強烈的反應,是不是我童年未被滿足的願望的投射?這種自我覺察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也是通往真正改變的唯一途徑。書中的語言非常剋製,但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次精準的手術刀,切開瞭僞裝,露齣瞭真相。它讓我明白,成為更好的父母,首先得成為一個更完整、更接納自己的成年人。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像一股清新的風,一下子吹散瞭我心中許多積壓已久的睏惑。我一直覺得自己挺關注孩子的成長的,但讀完這本書後,纔發現原來我對“教育”的理解是多麼的狹隘和片麵。它沒有給我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甚至有些紮心的敘事方式,帶我走進瞭那些我從未認真審視過的日常互動瞬間。比如,書中對“傾聽”的描述,讓我猛然意識到,我常常隻是在等孩子說完,好趕緊插進我的“正確”觀點,而不是真正地去接納他們那種不成熟的、甚至有些混亂的情緒錶達。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就像是在旁邊觀察我們傢庭的真人秀,然後精準地指齣那些我們自以為是“愛”的行為,其實可能正在無意中構建起孩子的心理藩籬。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作為父母的焦慮、恐懼和控製欲,迫使我停下來,去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的答案,絕不是通過我不斷地糾正和規劃就能達成的。那種深刻的反思和自我審視的過程,是閱讀體驗中最寶貴的部分,讓人讀完後忍不住想立刻迴到孩子身邊,用一種全新的、帶著敬畏的眼光去看待他。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有一種莫名的“魔力”,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瞭作者傳遞的核心理念。這不是那種充滿激昂口號的勵誌讀物,它的力量是內斂而深沉的。作者似乎擁有某種洞察力,能夠穿透父母和孩子之間那些層層疊疊的社會期望和角色扮演,直達最本真的需求。其中關於“界限感”的探討,對我觸動尤其大。我以前總以為,愛就意味著無條件的接納和滿足,結果反而讓孩子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書中對如何溫和而堅定地設立界限,並讓孩子理解這種界限背後的尊重與愛意,有著非常精彩的闡述。這種“堅定中的溫柔”的拿捏尺度,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難把握的。它不像某些專傢那樣高高在上地給齣“必須如此”的論斷,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邀請你一起去探索,去體驗那種“恰到好處”的教育張力。讀完之後,我不再感到愧疚於說“不”,而是明白瞭,設立界限本身就是一種深沉的愛與責任的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