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印馆·近现代名家篆刻系列:来楚生印举

袖珍印馆·近现代名家篆刻系列:来楚生印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慧敏,唐存才 编
图书标签:
  • 篆刻
  • 印学
  • 来楚生
  • 艺术
  • 书法
  • 传统艺术
  • 文化
  • 鉴赏
  • 名家作品
  • 印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063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0478
包装:软精装
丛书名: 袖珍印馆·近现代名家篆刻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页数:14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袖珍印館』緣起???????????

  我社在印譜出版方面嚮有傳統,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趙之謙印譜》、《吴昌碩印譜》等數種,以編選精要、規模適中而流佈極廣,至今猶在重版。它們彙同《中國璽印篆刻全集》等集成性出版物一起,奠定了我社在篆刻出版領域的地位。此後我社的印譜出版持續不斷,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更是嘗試以專史研究與藝術品鑒相補充的努力,爲當今的篆刻藝術愛好者提供更爲豐富的知識信息和探尋堂奥的門徑。

  有系統地出版近現代篆刻大家的印譜資料,也是我們的出版計劃之一,原因是這百年左右印學藝術高峰迭起,比之明清文人流派異彩紛呈的時代絶不遜色,以趙之謙、吴昌碩、黄士陵、趙叔孺爲代表的一批大家境界獨創,技藝超群,並引領一批後進,開創出全新局面,餘緒一直綿延至今。究其主因,是得益於乾嘉金石學的勃起和現代考古發現的層出不窮,他們以個人天資和努力,上溯三代,下探元明,鐘鼎彝器磚瓦古泉皆爲其養分,又以求新求趣爲動力,推動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些勤奮的大家爲我們遺留下無數珍貴的藝術結晶,多以印譜方式承載流傳。可惜的是歷經上世紀多有動蕩的歷史磨難,許多印譜現身當今已十分有限。因此我們爬梳、出版這些印譜資料,對今人摹習篆刻藝術、研究近世藝術史,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以『袖珍印館』冠名這套印叢,無疑得之於『袖珍本』的啓發。『袖珍』有尺幅有限而所聚珍貴的意思,小而精緻是其最重要的特徵,因此我們力圖在版式上以最簡潔、最經典的文人印譜形式,凸顯印章精緻之美;開本的設計則體現出我們對『袖珍本』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演化的新認識。『袖珍本』這一形式古今皆愛、中外通用。在中國,它有一個更雅更古老的名稱,就是『巾箱本』,它源於小巧的書籍能放置於古人裝頭巾的小匣——巾箱,以其小而隱秘,故其作用或顯或潛出入於生活萬端,讓現代人追憶懷舊、浮想聯翩。清乾隆時期就有自稱印癖先生的汪啟淑三次編集袖珍印譜,有兩種直接名之爲《錦囊印林》、《袖珍印賞》,皆具精美可愛之貌,令後世愛好者有愈玩愈覺其妙之感,無不以得藏一本爲榮。

  『袖珍』一詞,在中國文化語境中還有包藴萬象的意思,所謂袖裏乾坤,就是將微觀與宏觀、表象與内質、有限與幻化等等哲學意藴均廣羅其中,這與印章藝術方寸大千、窮極變化的特性有着通靈之處。印章這門藝術,綿延至今千年,不僅藝術境界奇妙無比,印之作者、印文内容、印藝流派、印作緣由心境、印之用途等等,均具有無比豐富的信息。因此,『袖珍』亦包含了期待讀者體味、尋幽其方寸萬千的内涵。

  我們闡述了選用『袖珍』一詞的種種『理由』,更有意以『袖珍』之形來營造一種窮極精密、珍賞把玩的情趣,讓今天的讀者儘量接近古人,這些都是我們試圖贏取更多人浸潤、涵泳於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海洋中的一種方式。讀者如能認同,作爲出版人,幸莫大焉。

  隨着藝術品鑒藏熱的興起,大家對篆刻這門本來限於小衆、歸爲文人雅玩的藝術也漸趨熱愛,有鑒於此,我與方家石香袁慧敏君談及上議,其因長期與鑒藏界交往,深感讀者之渴望,恰有此願,故一拍即合,就上述定位、内容、形式迅速達成一致。本套印譜選録吴昌碩、黄士陵以降近世名家,以每人百印的規模,精選别裁,收羅原鈐,釐録釋文,編訂年表,皆賴其與諸位編者之力。吾先睹爲快,倍覺賞心悦目,感念萬端。慧敏君囑予爲序,未敢推却,草述緣起,以謝兄等鼎力之功。

?? 王立翔 壬辰年小暑後三日於翰景居??

内容简介

  《袖珍印馆·近现代名家篆刻系列:来楚生印举》为“袖珍印馆”丛书之一,丛书所选五位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来楚生在篆刻上开创了一代印风,其肖形印更是融汉画像、古肖形印为一炉,在印坛独树一帜。本书在遴选印章时,在注重代表作的同时,也注意收集较少面世的作品,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的内容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

作者简介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浙江潇山人。来楚生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篆刻远师秦汉,近踵吴熙载、赵之谦、吴俊卿、齐白石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

   

  唐存才,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秘书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上海秦汉胡同文化学院企业内训主讲人。编著有《黄士陵》、《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来楚生》、《印章艺术及临摹创作》等。

前言/序言


近现代篆刻艺术的群星闪耀:名家印作精选与流派沿革 本书旨在呈现近现代中国篆刻艺术群星璀璨的时代风貌,重点聚焦于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诸多杰出篆刻家及其风格流变与艺术成就。通过对一系列代表性印人作品的深度梳理与细致赏析,读者可以构建起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图景。 近现代,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期。传统金石学在吸收了西方美学观念和现代设计思想的冲击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篆刻艺术,作为传统书画的“闲章”与“妙笔”,其创作理念、刀法运用乃至边款的文体表达,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篆刻艺术的几个核心脉络。 一、 早期探索与流派的坚守与创新 近现代篆刻的开端,很大程度上承接了晚清吴昌硕所开创的“缶庐一派”的磅礴气势和恣肆刀法。吴昌硕将碑学入印的理念推向极致,使得印面气息浑厚、线条苍劲,一扫前人流媚之习。本书将首先展示一批追随并发展吴派艺术的印家。他们如何处理印面的疏密关系、朱白相映的层次感,以及如何将篆书的古拙之美融入方寸之间。 然而,艺术的发展绝非单一路子的延伸。本书也将关注与吴派并峙的其他重要流派。例如,继承“邓派”(邓石如)注重笔意和线条的细腻处理,以及“浙派”那种精工细谨、刀法严谨的传统。 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是“文人印”的深化。在传统“自用印”的基础上,近现代印家更加注重印文内容的文学性与思想性,使得印章不再仅仅是身份的标识,而是艺术家个性、学养与心境的浓缩表达。 二、 革命浪潮中的艺术精神:金石入世 近现代社会变革剧烈,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民族气节的思考也愈发深刻。许多篆刻名家将强烈的时代精神融入他们的创作之中。 本书将专题分析几位在这一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印家。他们的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古玺、吉语的范畴,而是大量出现反映时事、寄寓家国情怀的作品。例如,某些印家在刀法上表现出的“金石气”的强化,不再是单纯模仿古铜锈的痕迹,而是通过更具冲击力的凿刻、冲切等技法,表达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在印文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诗词偈语外,对古代碑刻文字的广泛运用成为一种风尚。从战国文字、两汉碑额到魏晋造像题记,这些“生拙”的文字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印面布局,极大地拓宽了篆刻的字形资源。 三、 刀法技艺的精微探究 篆刻的魅力,一半在于布局的巧思,一半在于刀法的表现。本书将通过对不同名家作品细节的放大观察,剖析他们独到的刀法体系。 1. 冲刀与切刀的辨析: 探讨如何运用冲刀产生圆润、内敛的线条,如何运用切刀形成方硬、锐利的边缘和清晰的转折。某些流派对“刀痕”的强调,并非粗糙,而是一种有意的肌理营造,用以模拟古老的锈蚀感和岁月的沧桑。 2. 朱白布局的韵律: 详细解析名家如何在有限的印面空间内处理朱文(阳文)与白文(阴文)的比例。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美学选择。有些布局追求朱白对映、虚实相生,形成音乐般的节奏感;有些则追求“意到笔不到”的留白哲学。 3. 边款的文体与艺术性: 近现代篆刻家对边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边款不再是简单的制作记录,而是独立的书法或金文创作。本书将收录一批精美的边款拓片,展示篆刻家如何借由边款展现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以及他们对作品创作心境的补充说明。 四、 区域特色与南北风格的交融 近现代篆刻的繁荣,也体现在地域性的风格特征上。本书试图勾勒出不同地域印社或艺术群体的活动轨迹与风格倾向。 例如,部分南方印社可能更倾向于继承“皖派”的细腻与“浙派”的精严,注重对汉印的揣摩;而北方的印家,则可能更受碑学和雄强书风的影响,其作品的“气度”更为开阔。 随着交通和信息交流的便利,不同地域的风格也在相互渗透和融合。本书将呈现出“集大成者”的印作,他们巧妙地将吴昌硕的雄健、赵之谦的清雅、黄士陵的朴茂融为一体,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标识。 通过对上述多维度的深入剖析,本书希望为研究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学者、爱好者以及实践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启发性的参考,领略这一时期印坛群贤毕智、群芳竞妍的艺术盛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对摹”范本。很多篆刻书的拓片失真严重,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但这本收录的印章拓片,无论是刀法痕迹还是印面处理,都呈现得非常清晰和真实。我个人习惯在阅读完理论知识后,会拿出专门的刻刀和石料,对着书上的图样进行临摹练习。这本书的尺寸和内容布局,非常便于在案头随时取阅,很多时候,我只需要看一个局部的小字处理,就能立刻得到启发。这种手眼相应的学习过程,是任何电子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功效。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到,它似乎超越了简单的作品集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特定时期篆刻艺术流变的小型史书。我发现作者在对每一位名家的介绍上,并没有陷入空泛的赞美,而是用了一种近乎考据学的严谨态度,去梳理他们师承的脉络和技法上的演进。这种深入骨髓的研究,使得我们阅读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时代背景下的种种制约与突破。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地图,指引他们如何在一个庞杂的艺术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而对于资深行家,也能从中发掘出许多被忽略的细节和新的解读角度。

评分

坦白说,初次翻阅时,我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晦涩,毕竟涉及的是相对专业的传统艺术领域。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自然,语言平实而不失文采,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为你讲述他走过的艺术之路。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些极富哲理的印文内容所触动,感叹这些方寸之间所承载的文化重量。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当代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次真诚的、精神层面的交流。

评分

这本书在整体的学术视野上,展现了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关怀。它不仅仅聚焦于那些已经被神化的“大师”,还兼顾了一些在当时默默耕耘、风格别具一格的二三线人物。这种广阔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近现代篆刻图景的认知。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关于印章边款的介绍,边款往往是艺术家内心独白最直接的流露,有时比印文本身更引人入胜。通过对比不同风格大家在边款上的笔法差异,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个性化表达”在篆刻艺术中的重要性。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立体,不再是单向度的接受,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老物件的厚重感。特别是书页的排版,那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空洞,又能让每一方印章的图像得到充分的展现。作为篆刻爱好者,我尤其欣赏那种对细节的打磨,无论是文字的清晰度还是印泥的色彩还原,都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我常常会花上好几个小时,只是端详着那些精妙的朱文和白文布局,想象着刻家落刀时的心境。这种高质量的印刷和装帧,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安静的审美体验。

评分

来楚生印举为“袖珍印馆”丛书之一,丛书所选五位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来楚生在篆刻上开创了一代印风,其肖形印更是融汉画像、古肖形印为一炉,在印坛独树一帜。本书在遴选印章时,在注重代表作的同时,也注意收集较少面世的作品,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的内容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

评分

这套书非常棒,印刷精良,近年少见。

评分

屯书季,我觉得这书不错。

评分

质量特别好,而且还便宜。

评分

质量特别好,而且还便宜。

评分

书籍很好,配送太慢(下单时候注意是否有货,我等了一个星期才到)。

评分

正品!好评!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品质都很不错内容也很清晰,值得购买。有很好的欣赏和辅助能力,是传个爱好者的必备收藏啊。

评分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