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精选教材译丛·管理学:技能与应用(第13版) [Management:Skills and Application(13E)]

管理学精选教材译丛·管理学:技能与应用(第13版) [Management:Skills and Application(13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莱斯利·W.鲁(Leslie W.Rue),[美] 劳埃德·L.拜厄斯(Lloyd L.Byars) 著,刘松柏 译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技能
  • 应用
  • 教材
  • 译丛
  • 第13版
  • 高等教育
  • 商业管理
  • 组织行为学
  • 领导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9682
版次:13
商品编码:113154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管理学精选教材译丛
外文名称:Management:Skills and Application(13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6
字数:76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管理学精选教材译丛·管理学:技能与应用(第13版)》全书主要从计划技能、组织和人员配备技能、领导技能和控制技能等方面,以精练、直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每章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技能构建练习,非常适合中国学生阅读和教师教学需要,且免费向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辅资源。
  《管理学精选教材译丛·管理学:技能与应用(第13版)》既适合用作管理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学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莱斯利·W.鲁(Leslie W. Rue),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罗宾斯商学院管理学教授,Carl R. Zwerner家族企业教授席位获得者。Rue博士曾任职于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出任美国五角大楼军事管理系统支持机构数据程序项目官员,Delta航空公司工程师。此外,他还为众多的私人组织和官方组织做过计划、组织和战略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工作。Rue博士在学术和商业杂志上发表了五十余篇文章、案例和研究论文;并参与了大量的管理学领域教材的编写工作,有些教材已经多次再版。
  
  劳埃德·L.拜厄斯(Lloyd L.Byars),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工学学士和工业管理科学硕士。曾任教于佐治亚州立大学、Clark Atlanta大学,现任佐治亚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Byars博士在核心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出版了四本大学教材,并担任Journal of Systems Management,Journal of Management Case Studies的编委。Byars博士为许多组织做过培训和咨询工作,其中包括杜克电力、卡夫食品等多家公司。他还是美国联邦仲裁服务局和美国仲裁协会认证的劳工仲裁员。
  
  刘松柏,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提芬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澳门城市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等职,多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院长奖和优秀教育教学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学、国际管理、管理咨询、变革管理、战略管理和区域经济。在中国、德国和奥地利出版中英文专著、译著及教材多部,承担国内外各类研究项目三十余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管理学基础
第1章 多工作场所下的管理
1.1 本章引言
1.2 什么是管理
1.3 管理层次
1.4 管理过程
1.5 管理学原理
1.6 管理者环境变化的性质
1.7 企业家精神与管理
1.8 小企业的重要性
1.9 新信息时代的挑战
1.10 本书结构
第2章 管理学的发展
2.1 本章引言
2.2 美国的工业革命
2.3 工业领袖
2.4 科学管理理论和弗雷德里克·W.泰罗
2.5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2.6 管理学理论的成形期
2.7 人际关系的推动力
2.8 人际关系研究的早期代表
2.9 职业经理人
2.10 管理风格的改变
2.11 管理过程学派
2.12 其他学派
2.13 系统理论
2.14 权变理论
2.15 日本的管理运动和Z理论
2.16 追求卓越
2.17 注重质量
2.18 国际运动和全球运动
2.19 21世纪的管理
2.20 结论
第3章 沟通技能开发
3.1 本章引言
3.2 作为管理技能的沟通
3.3 人际沟通
3.4 学会沟通
3.5 书面沟通
3.6 口头沟通
3.7 选择最好的沟通方式
3.8 组织沟通
3.9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沟通
第4章 决策技能
4.1 本章引言
4.2 决策与解决问题
4.3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4 直觉决策方法
4.5 理性决策方法
4.6 决策者环境
4.7 决策条件
4.8 决策时机
4.9 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决策中的作用
4.10 参与决策
4.11 有效决策的障碍
4.12 创造性决策
4.13 利用计算机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决策

第2篇 当代热点问题
第5章 管理的道德、社会和法律责任
5.1 本章引言
5.2 道德准则
5.3 道德行为
5.4 与企业道德有关的法律
5.5 道德标准和文化
5.6 社会责任
5.7 社会责任的衡量
5.8 法律责任
5.9 公司法
5.10 税法
5.11 知识产权法
5.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13 商法
5.14 执照法和土地分区法
第6章 国际商务
6.1 本章引言
6.2 绝对优势
6.3 比较优势
6.4 出口和进口
6.5 贸易保护主义
6.6 全球经济的出现
6.7 在全球做生意

第3篇 计划和组织技能
第7章 计划工作与战略管理基础
7.1 本章引言
7.2 计划过程
7.3 战略
7.4 战略管理过程
第8章 组织工作
8.1 本章引言
8.2 组织工作的原因
8.3 劳动分工
8.4 权力、职权和职责
8.5 职权的基本原则
8.6 集权和分权
8.7 授权
第9章 组织结构
9.1 本章引言
9.2 组织成长的各阶段
9.3 组织图
9.4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9.5 影响组织结构变化的因素
9.6 权变方法
9.7 部门的划分
9.8 组织结构的类型
……

第4篇 人员配置技能
第5篇 领导工作技能
第6篇 控制工作技能
第7篇 运营管理

精彩书摘

  3.讨论工业领袖在现代组织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诸如约翰.D.洛克菲勒、詹姆斯.B.杜克、安德鲁·卡耐基和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这样的工业领袖创建了大型公司。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引入了销售和营销方法。这些巨头公司的发展规模和它们占据的统治地位,使得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永久变化。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监管公司控制贸易的行为。
  4.界定科学管理的含义,并概述弗雷德里克.W.泰罗及同代人对管理学发展所起的作用。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有关使用人力投入的哲学。它寻求通过减少经营层的浪费和低效,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弗雷德里克.W.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著书及咨询工作使科学管理理论得到推广和普及。泰罗的追随者们通过他们的努力使泰罗的哲学得以普及。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巴斯、莫里斯·库克、亨利·甘特以及弗兰克和莉莲·吉尔布雷思夫妇。
  5.总结亨利·法约尔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亨利·法约尔做出过很多贡献,但最大的贡献是他阐述了管理学原理和要素。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至今还有其运用价值,他提出的五种管理要素与当今的管理职能非常相似。
  6.讨论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思想,特别是霍桑实验的作用。经济大萧条后,对员工以及他们需求的理解成为关注的重点。开始于1924年结束于1932年的霍桑实验,把重点放在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对劳动的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上。玛丽亚·帕克·福莱特也对推广人际关系理论做出了贡献。
  7.弄清管理过程理论学派、“管理理论丛林”、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含义。管理过程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之间。此间,管理思想关注于辨别和提炼管理过程的各个职能或组成部分。首次由哈罗德·孔茨清晰地提出的管理理论丛林,涉及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各种不同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系统理论试图整合不同的管理理论。它是一种对管理任务的思考方式,提供一种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整合的框架。管理的权变理论是指不同情景和不同环境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认为不存在适合于任何环境的最佳方法。
  8.比较美国的企业组织、日本的企业组织和Z理论组织的主要不同点。总的来看,美国的企业组织强调个体责任,而日本的企业组织注重群体决策、缓慢的评价和晋升过程,以及对员工的全面关怀。Z理论试图整合美国人强调的个体责任和日本人注重的群体决策与群体责任。图2-1概括了各种不同企业组织的基本要点。
  9.概述彼得斯和沃特曼归纳的卓越企业的八大特征。彼得斯和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确定了卓越公司的八大特征。总的来看,这八大特征强调的是现场工作的价值、创造性思维、顾客至上和人性化对待员工的需要。
  10.说明近年来强调国际管理的原因。很多美国公司已经转向了国际领域以便开拓新的市场和增加利润。即使那些没有国际业务的公司也经常受到其他国家进出口的影响。现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管理方面的影响。
  ……

前言/序言



《基业长青:成功企业代代相传的伟大实践》 一本关于卓越企业如何跨越时间和周期的商业圣经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无数企业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留下短暂的光芒后便黯然陨落。然而,总有一些企业,它们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更能历经岁月洗礼,实现基业长青,成为各自领域的典范。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卓越企业,让它们能够代代相传,持续创造辉煌?《基业长青:成功企业代代相传的伟大实践》正是深度剖析这一深刻命题的重量级著作。 本书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杰里·波拉斯(Jerry I. Porras)是享誉世界的商业思想家。他们耗费了六年时间,深入研究了十六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公司,这些公司在它们所处的行业中,经历了至少75年的卓越表现,其中不乏一些公司拥有超过一个世纪的辉煌历史。作者们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运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从海量的历史资料、访谈记录、年报和内部文件中挖掘出最核心的驱动因素。他们以严谨的分析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这些“卓越公司”之所以能够超越竞争对手,实现长期持续增长和繁荣的根本原因。 核心理念:超越创新,追求卓越的“永恒准则” 《基业长青》的核心并非教导读者如何“赶时髦”或进行“颠覆式创新”,而是强调一套深刻的、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永恒准则”。这些准则构成了卓越公司DNA的一部分,指导着它们的战略决策、组织文化和领导方式。本书提出的关键概念,如“本业核心”(Core Ideology)、“造钟匠与报时人”(Clock Builders, Not Clock Watchers)、“野兽模式”(BHAGs,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以及“预设游戏”(Pre-Set Game),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为理解和实践企业长期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 “本业核心”:企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卓越公司的基石是其清晰、坚定的“本业核心”,它包含了两个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和“核心使命”(Core Purpose)。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永不改变的指导原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石;而核心使命则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它超越了单纯的盈利目标,赋予了企业更宏大的意义和存在的理由。这些本业核心并非一成不变的口号,而是深深融入企业日常运营的DNA,驱动着员工的行动,塑造着企业的文化。它们提供了稳定性,让企业在面对外部变化时,不至于迷失方向。 “造钟匠与报时人”:领导力的本质 在卓越公司中,领导者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他们不是仅仅致力于“报时”(即推销某个特定产品或服务),而是专注于“造钟”(即建立能够持续产生优秀成果的系统和文化)。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构建强大的组织,培养人才,建立稳固的流程,而非依赖个人魅力或短暂的成功。这种领导方式确保了公司在任何个人离开后,仍能保持其卓越的基因。作者们通过对不同领导者经历的分析,揭示了这种“造钟”式的领导力如何成为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 “野兽模式”(BHAGs):超越平庸的宏大愿景 卓越公司敢于设定“野兽模式”,即那些宏大、吸引人、富有挑战性,甚至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能够激发团队的激情,凝聚人心,引导组织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BHAGs的魅力在于它们超越了日常的琐碎,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方向,使得员工愿意为之奋斗,甚至牺牲。本书详尽阐述了如何制定有效的BHAGs,以及这些目标如何帮助企业克服挑战,实现突破。 “预设游戏”:在可控范围内玩游戏 “预设游戏”是指卓越公司选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进行竞争,而不是被动卷入不熟悉的或对自己不利的竞争环境。它们深刻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懂得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在规则清晰、风险可控的环境中取胜。这种战略性的选择,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和风险,将有限的精力聚焦于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洞察力与实践性:一本可操作的指南 《基业长青》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深刻的理论洞察,更在于其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本书通过大量生动、详尽的案例研究,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从IBM到宝洁,从沃尔玛到摩托罗拉,这些伟大公司的故事,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更揭示了在不同行业、不同时代,这些基本原则如何被灵活运用。 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读起来引人入胜。作者们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事实说话,用案例证明。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并通过大量的例证来支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管理学上的深刻启发,更能感受到商业的魅力和企业发展的力量。 谁应该阅读这本书? 企业家与创业者: 寻求建立持久、成功企业的创业者,将从本书中学到如何构建公司的核心理念,设定长远目标,并建立能够支撑长期发展的组织。 企业管理者: 任何希望提升企业绩效,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管理层,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关于领导力、战略制定和组织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商业分析师与研究者: 希望深入理解卓越企业成功之道,进行深入商业研究的学者和分析师,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证数据。 对商业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 任何对“为什么有些公司能长期成功,而另一些却失败”感到好奇的读者,本书都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 《基业长青》并非一本告诉你如何快速致富或一蹴而就的“秘籍”,它是一本关于企业如何构建真正持久价值的“圣经”。它要求读者以长远的眼光审视商业,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管理,以坚定的信念追求卓越。阅读本书,你将不再仅仅关注短期业绩,而是开始思考企业存在的更深层意义,以及如何让你的事业,也能够如参天大树般,经历风雨,依然屹立,代代相传。它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商业实践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管理学:技能与应用》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还是一个对商业世界充满好奇但又感到些许迷茫的在校学生。我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书的封面朴实无华,但翻开第一页,我便被其严谨而又生动的论述所吸引。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特别,既有学术著作的深度,又不失对实际管理场景的细腻描绘。书中关于领导力、团队建设、组织变革等章节,我反复阅读了不下三遍。尤其是关于“情境领导”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指南,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小组项目中,虽然起初有些生涩,但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因为意见不合而陷入僵局,我引用了书中关于冲突管理的策略,引导大家进行开放式沟通,最终我们不仅解决了分歧,还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我需要的时候,总是能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启发。它让我意识到,管理并非一门僵化的科学,而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灵活性的实践。

评分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到《管理学:技能与应用》中关于“组织行为学”的部分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此之前,我总是觉得团队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沟通障碍、人际冲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正常”的。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问题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原因的。作者对“群体动力学”的深入剖析,让我理解了团队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提升团队整体绩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组织文化”的论述,它让我认识到,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尊重个体的组织文化,对于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我曾经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团队中工作,团队成员普遍缺乏主动性。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营造一种更加开放和鼓励尝试的氛围,比如定期组织头脑风暴会议,鼓励大家提出新的想法,并对一些“不完美”的尝试给予积极的肯定。虽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团队的面貌确实在悄然发生改变。

评分

《管理学:技能与应用》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硬技能”和“软实力”的实用指南。书中关于“运营管理”的部分,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运营工作,但其关于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论述,都为我理解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深刻的洞察。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决策制定”的重要性,以及提供了多种科学的决策模型和方法,这对我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出各种大小决策非常有帮助。我尤其记得书中关于“信息收集与分析”在决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决策误区,比如“确认偏误”和“过度自信”。这让我开始更加审慎地对待每一个决策,在做决定之前,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收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套系统的思维框架,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角度来看,《管理学:技能与应用》无疑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读物。在我刚刚踏入管理岗位的时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茫然。我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如何带领团队,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游刃有余,却是我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关于“战略管理”的章节,我更是字斟句酌,反复琢磨。作者将看似高深的战略理论,拆解成易于理解的步骤,并结合大量的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战略制定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我记得当时正在为一个新项目制定初步计划,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从“愿景”、“使命”、“核心竞争力”等更宏观的层面去思考,并重新审视了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这使得我们的计划更加周密,也为项目后续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让我能够快速地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在阅读《管理学:技能与应用》之前,对“管理”这个概念的理解非常片面。总以为管理就是发号施令,就是制定规章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强调了其作为一门“赋能”艺术的重要性。书中对于“激励理论”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再是枯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简单罗列,而是结合了当代企业实际,深入剖析了员工动机的复杂性,并提供了多种创新的激励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非物质激励”的讨论,它让我认识到,金钱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认可、成长的机会、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往往能带来更持久、更强大的驱动力。我曾经负责过一个小团队,在阅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我开始调整工作方法,更加注重与团队成员的日常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结果令我惊喜,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教我如何“思考”管理,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实践管理。

评分

这本书值得看一看看一看。

评分

印刷精美,使用还不错

评分

比汪丁丁老师那本更加适合经管专业的学生,很传统,类似文献综述。

评分

京东买书就是好,又快又方便,质量有保证。

评分

专业课老师推荐,专业必备

评分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评分

看了好几遍,正好给单位订购书,一起免邮费,忍不住手痒,自己也顺带买了一本,再研究下

评分

书不错,就是收到的书封底折了,强迫症的人看着太难受了

评分

挺好的,建议有点经济学基础的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