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Alibaba: The House That Jack Ma Built]

阿里巴巴 [Alibaba: The House That Jack Ma Buil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邓肯·克拉克 著,李鑫 译
图书标签:
  • 阿里巴巴
  • 杰克·马
  • 中国经济
  • 电商
  • 创业
  • 商业案例
  • 科技
  • 互联网
  • 企业史
  • 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5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4892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Alibaba: The House That Jack Ma Built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邓肯被媒体誉为“非常了解阿里巴巴的外国人”,他首次出版关于阿里巴巴的作品。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采访拿到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深度分析和思考写成,故事极为精彩,细节丰富,分析到位。

  ·作者1994年来到中国,1999年认识马云,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马云创业的过程。他将阿里巴巴的成长融入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视角更为宽广,书中对阿里巴巴的描写更为立体生动。

  ·在投行工作的背景使得作者深谙投资之道。书中超级精彩的部分之一,也是市场上关于阿里巴巴的书比较少提到的莫过于阿里巴巴的融资过程,处理和投资人的关系问题,股权易主问题……此外,作者一直在更新书中的内容,比如他将全新的企业并购动态纳入书中,如2016年8月刚刚发生的滴滴和Uber(优步)的并购。

  ·很多关于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故事耳熟能详,与大众一样,马云的个人魅力、领导力和远见也令作者钦佩不已,尽管如此,作者仍能保持其对商业分析的独立性、客观性,对马云决策的对错,好坏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为《阿里巴巴》找来了大量未曾公开的图片,中国版将以彩色插页的形式放在书中,使本书增色不少。


内容简介

  阿里巴巴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马云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商业头脑也早已声名远扬。而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马云, 一个外国投资人、咨询顾问眼中的马云和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的?1994年就来到中国,阿里巴巴创业早期的咨询顾问克拉克先生将阿里巴巴帝国崛起过程中他的见闻、感触和思考结合深入的访谈、研究写成了这本书。

  《阿里巴巴》中既可以读到阿里巴巴艰辛的创业历程、惊心动魄的商业对垒,也不乏有趣好玩儿的背后故事。他多年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加上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的工作背景,使得这本书的切入角度独特新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阿里巴巴:马云用不到20年的时间从默默无闻的英语教师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商界巨擘,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创业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也让他苦恼不已?从创办翻译社到建立中国黄页,从搭建B2B平台、成立淘宝、打败eBay再到IPO打破历史纪录,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阿里模式可以复制吗?在创造奇迹的背后、众人瞩目的背后,有哪些我们曾忽略的细节?当不断有问责声出现之时,马云背负着怎样的压力,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资本市场的游戏,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在创业时马云是如何融资并处理与投资人的关系的?阿里巴巴的触角伸向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它搭建的庞大的生态系统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所向披靡……作者作为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时期的见证人,以宏观角度将人物、事件置于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辅以生动的细节和客观冷静的解析,让人读起来醍醐灌顶、畅快淋漓。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要成为102年的企业。”要实现这个梦想,今年17岁的阿里巴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克拉克先生笔耕不辍地记录下了这段激动人心的17年奋斗历程,精彩纷呈,值得一读再读。


作者简介

  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先后作为投资银行家于伦敦和香港的摩根士丹利分部工作4年。1994年他在北京创立了BDA公司,目前担任董事长一职。BDA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特别专注于中国的科技及消费者领域,在北京的专业员工超过100人。邓肯在阿里巴巴早期曾为其提供咨询服务,此外他还是英国政府在中国数字经济方面的顾问。由于他在英国在华贸易和投资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邓肯于2013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他还曾担任中国英国商会主席。2010~2012年,邓肯在斯坦福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并于2010年联合创建了“China 2.0”项目。

  邓肯是许多科技企业的早期投资人,如App Annie、Student.com以及Radish Fiction。他目前还在一些机构的顾问委员会中任职,其中包括总部位于日内瓦的Pictet & Cie银行旗下的数字通信基金、杜绝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野生救援协会。邓肯还是盘古银行(中国)的独立董事。邓肯是经常活跃于众多商业媒体的行业评论员,其中包括BBC、CNBC、CNN等。同时,他也是中国互联网和企业创业领域方面所公认的专家。


精彩书评

  感谢邓肯记录这一段梦想。让全世界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阿里巴巴这群有梦想的人,也让阿里人如照镜子一样看到了我们自己。阿里巴巴102年的梦想是认真的,我庆幸在其中一起追梦了5年!

  ——卫哲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那些认为中国只会复制西方技术的人真的应该看看这本书,然后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马云是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和马克·扎克伯格的合体。

  ——苏铭天(爵士) 英国广告集团WPP首席执行官


  邓肯·克拉克深入剖析了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马云在中国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了阿里巴巴。中国经济的兴盛,马云功不可没。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优秀企业家马云和中国当前形势的人来说,不可不读。

  ——蒂姆·德普,DFJ(德丰杰,风险投资基金) 创始合伙人、德普英雄大学创始人


  这本书从独特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中国新生态下的马云,邓肯·克拉克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特别是对马云这一代人的了解,极为深入。这本书将帮助你了解中国新的经济生态风貌。

  ——魏高思 硅谷银行荣休主席


  在活跃于中国技术领域的西方人中,克拉克先生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在这本书中,他利用相当多的个人回忆及访谈纪实,叙述了那些在中国家喻户晓却不为西方所熟识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真实的发展历程,除阿里巴巴之外,还介绍了腾讯、搜狐、新浪及百度等企业。

  ——《金融时报》


  阿里巴巴(以及马云)的奋斗历程为人们了解中国惊人变革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视角。邓肯·克拉克在这本书中展现出写作的天分,他真的是一位不错的作家。

  ——《华尔街日报》


目录

中文版序言 / VII

前 言 / XI

第一章 成就阿里巴巴的“铁三角”

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 007

发达的物流体系 / 017

先进的金融服务 / 021

第二章 马云的魔力

“外星人”马云 / 029

天生的演说家 / 031

三条准则 / 034

如戏的企业文化 / 036

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 / 038

第三章 平凡家庭走出的不平凡人生

数学考1分的CEO / 047

莫利一家 / 054

致富光荣 / 058

第四章 创业征途:从海博翻译社到中国黄页

浙江:中国的创业熔炉 / 065

温州:建立自己的模式 / 068

义乌:全世界最大的批发市场 / 070

大开眼界的美国之行 / 074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时代来了

探索:中国黄页的创立 / 082

起步:第一次连网 / 085

升温:首批互联网创业先驱 / 088

竞争:吃一堑,长一智/ 093

第六章 阿里巴巴的诞生

门户网的领军者 / 101

为什么叫阿里巴巴? / 105

湖畔花园 / 106

马云的军师——蔡崇信 / 111

互联网创业潮 / 120

第七章 两大金主:高盛与软银

阿里巴巴:野心勃勃 / 126

高盛投资:有如神助 / 128

阿里人 / 136

软银入股:如虎添翼 / 141

有梦想的“赌徒”——孙正义 / 141

第八章 泡沫破灭,重返中国

如何对待“上帝赐予的礼物”? / 152

低谷时期的挣扎 / 155

重返国内:为了更好地向前 / 162

第九章 重生:淘宝与eBay 之战

天才创业者——邵亦波 /171

eBay 进入中国 / 177

勇敢者的游戏 / 181

“非典”来袭:是挑战也是机遇 / 183

好戏上演:淘宝的诞生 / 186

谁赢得中国,谁就赢得了全世界 / 190

第十章 雅虎的巨额赌注

28 岁就创造历史——杨致远 / 211

腾讯的发家 / 220

百度的执着 / 222

雅虎的重创 / 224

10 亿美元的交易 / 228

第十一章 发展的代价

首次IPO / 240

严峻的考验 / 243

控制权之争 / 246

支付宝剥离始末 / 251

第十二章 偶像还是伊卡洛斯?

再次IPO / 265

漫漫打假路 / 270

京东:枕戈待旦的竞争者 / 279

从BAT 到AT / 280

云峰:亿万富豪俱乐部 / 285

三大核心驱动力 / 286

马云:从哲学家到慈善家 / 292

涉水更多领域 / 294

致 谢 / 303

附 录 / 305


前言/序言

  一家中国企业,却取名为阿里巴巴,这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它的创始人马云曾经是一名英语老师,也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那种商界巨子。

  但在杰克盖的房子里a却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虚拟购物商场,其货品数量很快就超过了沃尔玛。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250亿美元,刷新了有史以来上市公司的最高纪录。随后数月间,阿里巴巴股价一路飙升,以接近3 000亿美元的市值进入世界十大市值最高公司榜单。另外,紧随谷歌之后,它成为世界市值第二的互联网企业,超过了亚马逊与eBay(易贝)市值的总和。就在此次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9天前,马云刚刚庆祝了50岁生日,疯涨的股价一下子将他推上了亚洲首富的宝座。

  然而,经历过股价巅峰之后,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发展并未实现人们的预期目标。公司股价从上市后的最高点跌至一半,甚至曾一度跌破发行价。2015 年年初,公司与某一国内政府部门就知识产权的问题产生纠葛,这场令人吃惊的纷争引发了投资者的不安情绪。随后,中国经济发展趋缓,股市动荡雪上加霜,这使阿里巴巴的股价一路下滑。2016 年春天, 阿里巴巴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包括围绕知识产权方面的更多争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起的一项会计调查,以及大股东软银出售其所持的部分股份。

  无论股市沉浮,作为电子商务市场龙头企业的阿里巴巴都受惠于中国消费阶层崛起这一得天独厚的因素。每年会有约4 亿人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各网站购物,这一人数比美国人口都要多。每天因此产生的包裹多达数千万个,几乎占据了中国快递业务量的2/3。

  阿里巴巴转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方式,无论从质量还是品种种类上看,它所提供的货品都是上几代人无法想象的。与西方的亚马逊一样,阿里巴巴的送货上门服务便利了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然而,这种比较其实低估了阿里巴巴的影响力。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在线购物网站淘宝上,很多中国人才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能够作为一名消费者被重视。另外,阿里巴巴对中国经济重组也起着关键作用,使国家形象从过去的“中国制造” 变成如今的“中国采购”。

  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持续了30 年。这种发展模式以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对外出口为主导,这虽然使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但同时也导致了产能过剩、过度建设以及环境污染等严重的问题。如今,新兴的发展模式则以满足中产阶层需求为主导, 这一阶层的人口数量有望在10 年间从3 亿上升到5 亿。

  比起其他人而言,马云更能够代表中国新兴经济。在新兴的对于消费主义和创业精神尊崇有加的浪潮的冲刷下,马云在国内老百姓心中,如同英雄一般。

  他声名远扬,驰名中外。无论是总统、首相、王子,还是CEO(首席执行官)、企业家、投资人、电影明星,与马云会面并与之来张自拍照是大家所渴望的。马云经常与世界上的政商精英一同出席各种公开活动。作为一名技巧娴熟的演说家,马云往往会让其他人相形见绌,继马云之后登台演说则会黯然失色。2015 年11 月,在马尼拉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在与马云的对话环节中,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一反惯常的礼仪安排,自愿为马云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有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对我说:“这简直就像阿里巴巴的公关部给奥巴马写了演讲稿 !”2016 年5 月,马云受邀在白宫与奥巴马总统共进私人午餐。几天后,法国政府在巴黎向马云授予代表法国最高荣誉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2016 年1 月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马云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文·史派西、波诺一道用餐,在场的还有可口可乐、DHL(全球著名物流集团)以及摩根大通等著名企业的CEO 们。我们可以看到,Facebook(脸谱网)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自2014 年在清华大学演讲后,就一直在不断练习如何用普通话更好地进行演讲。但对于马云这位英语老师出身的企业大亨来说,在过去超过17 年的时间内,在全世界的无数会议上,熟练的中英双语演讲能力已经让其荣获了不计其数的掌声和欢呼声。

  1999 年夏天,我认识了马云,而就在认识他的几个月前, 他刚在杭州的一个小公寓里创办了阿里巴巴。第一次拜访阿里巴巴时,我看到公寓卫生间里阁架上的马克杯里胡乱塞着一些牙刷,心想他们的共同创始人也就这么多吧。除了马云,创始人还包括他的妻子张英和其他16 个人。马云夫妇俩为这个公司倾其所有,甚至包括房子。就当时而言(现在也是),马云的目标都远大得令人震惊。他说要建立一家生存80 年的互联网公司,80 年是人类一般的寿命跨度。几年后,他又把阿里巴巴的预期寿命扩展到了102 年,从1999 年成立算起,如能做到的话, 这家公司将见证三个世纪的更迭。甫一创业,他就发誓要与那些硅谷的科技巨头一争高下并最终战胜它们。虽然栖身陋舍让这些话在当初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然而他对创业的至诚之情却让这一切听起来是如此可信。

  在阿里巴巴创业早期,我担任了他们的顾问,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帮助马云及其得力助手蔡崇信(Joe Tsai),还向他们推荐了公司一批早期的外籍员工。得知我撰写本书,阿里巴巴集团给予了大力支持:安排我与高管的访谈事宜,准许我访问公司多处办公地点。但我必须说明,书中的陈述完全是独立的。我从来都不是该公司的员工,如今和他们也无业务来往。我的见解和洞悉部分要归功于在互联网泡沫期间担任阿里巴巴顾问这段简短的经历。此外,这段早期接触和之后我们双方保持的融洽关系也让我在撰写此书时受益匪浅。从1994 年起,我就开始住在中国,那时中国刚刚接触互联网,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自身的职业生涯都影响着我写作此书的思路。承蒙前雇主摩根士丹利慷慨支持1,我于1994 年夏在北京创建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BDA 中国有限公司,如今它已拥有超过100 名的专业人员,为中国科技及零售行业的很多投资者和参与者提供咨询服务。

  2000 年年初,作为对我咨询服务的部分报酬,马云和蔡崇信允许我购买几十万股阿里巴巴股票,当时股价只有30 美分。2003 年年初,购买截止日期将近之时,该公司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太好。互联网泡沫刚刚破裂,阿里巴巴最初的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业务也在苦苦挣扎。我最终没能下定购买的决心,事后证明这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2014 年9 月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几个星期内,这一错误升级成了价值3 000 万美元的大失误。2 我非常感谢每一位购买本书的读者。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他与阿里巴巴相关的故事,或多或少也让我心里舒坦些,比如高盛和eBay。前者低估了马云的执着,过早卖掉了他们早期持有的股份;后者则压根儿没把马云的公司放在眼里,结果不到几年的光景就被逐出中国市场。

  马云和大多数互联网亿万富豪不同。学生时代,他数学学得很费劲,后来又常把不懂技术当作谈资和优势。但他有着超乎寻常的雄心壮志,在制定策略时善于剑走偏锋,所有这些让他获得了“疯狂杰克”的绰号。本书将详细介绍他过往的经历和别有风趣的个性,也借此了解他何以如此“疯狂”。

  与美国及其他西方经济体相比,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与西方有着一些关键性差异。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旧存在,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阿里巴巴敏锐地觉察并利用了传统经济模式所造成的低效,它先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力,如今又将变革扩展到了媒体和金融领域。在马云的一再推动下,公司(或者他自己的慈善事业)的愿景不断延伸。当下他们的目标是解决中国目前最为棘手的一些问题,如医疗和教育改革,以及如何应对环境问题。

  如今,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依然是电子商务。在这个由他们一手搭建起来的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它还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吗?竞争者们正迫不及待地想取而代之。另外,中国政府也在密切关注它的发展。随着阿里巴巴市场地位的巩固和增强,其影响力会远超任何一家私人企业,马云还能继续获得政府支持吗?

  虽然阿里巴巴多数业务都在中国,但它依然积极计划在海外扩张。新任命的总裁迈克尔·埃文斯(Michael Evans)就这样说道: “我们要说的是,阿里巴巴虽然创于中国,却注定为世界而生。”

  在我们介绍阿里巴巴成长传奇以及未来目标之前,先来聊聊什么是马云的“铁三角”。这是奠定阿里巴巴如今业内领先地位的三大关键优势,即电子商务、物流以及金融服务。


《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 《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创始人马云的非虚构著作。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一家公司的编年史,而是一幅描绘中国经济转型、科技浪潮以及个人奋斗与时代洪流如何交织而成的宏大画卷。它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变革、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去理解阿里巴巴如何从一家小小的创业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之一,以及这位出身平凡的英语教师,如何一步步蜕变为影响世界商业格局的关键人物。 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调研,抽丝剥茧地展现了阿里巴巴的崛起之路。书中没有简单的成功故事堆砌,而是聚焦于那些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捕捉,以及最重要的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 读者将有机会了解马云及其早期团队是如何在那个尚不成熟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中,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本书并非一蹴而就的成功神话,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采访和一手资料,揭示了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从最初的B2B电商平台“阿里巴巴”的诞生,到后来颠覆性的C2C平台“淘宝”的出现,再到移动支付的革命性产品“支付宝”,以及最终构建起的涵盖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文娱等多元化业务的庞大帝国,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决策者的智慧、市场的搏杀以及对未来的预判。作者将这些复杂的商业逻辑和战略演进,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即使是对互联网行业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其脉络。 深入剖析商业模式的演进与创新: 书中对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分析尤为精彩。它详细阐述了阿里巴巴如何从最初的撮合交易,逐步演变为构建信任体系,再到利用大数据和技术赋能商家和消费者。特别是“淘宝”的诞生,它并非仅仅复制eBay的模式,而是深刻理解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对信任的需求,通过免费策略和卖家信用体系,最终赢得了中国市场。作者也深入探讨了“支付宝”如何从一个解决电商信任问题的工具,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金融科技巨头,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 马云的领导艺术与企业哲学: 马云无疑是本书的核心人物。作者通过描绘马云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勾勒出一个极具魅力的企业家形象。从早年的屡败屡战,到后来的胸怀大志,马云的个人特质与阿里巴巴的发展紧密相连。书中不回避马云的争议之处,而是试图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决策和理念。他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理念,他对人才的重视,以及他对“互联网精神”的坚守,都深刻地塑造了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作者详细描绘了马云如何在一群“非主流”的年轻人的支持下,将愿景转化为现实,并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格局。 时代浪潮与中国互联网的崛起: 《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公司和个人的书,更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一次深刻洞察。它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政策的推动,是如何为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以及阿里巴巴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读者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的产物。 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书并没有将阿里巴巴描绘成一个完美的帝国,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从激烈的市场竞争,到日益严格的监管政策,再到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困难,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书中也暗示了,即便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变革,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活力。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未来科技巨头发展趋势的视角。 写作风格与价值: 《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以其流畅的叙事、严谨的考证和深刻的洞察力,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商业概念和商业策略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启发。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访谈和历史细节,使得叙述更加丰满和真实。 总而言之,《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是一部值得所有关注商业、科技、中国经济以及个人成长的人士阅读的著作。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关于阿里巴巴和马云的精彩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理解中国互联网的崛起、理解创新的力量以及理解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塑造未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深刻认识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其核心不仅仅在于技术或资本,更在于其背后的愿景、文化、对人的理解,以及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搏击的勇气和智慧。它会引发读者对于创业、领导力、社会责任以及商业伦理的深入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阿里巴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中国科技巨头的认知。在此之前,我总觉得这些公司就像是凭空出现,一夜之间就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通过邓肯·克拉克的这本著作,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机遇、关于抓住时代浪潮、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中国市场环境中摸索前行的故事。书中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图景描绘得尤为生动,那是一个充满混乱、但也同样充满生机的时代,各种模式都在尝试,竞争异常激烈。作者非常巧妙地将宏观的时代背景与微观的企业发展相结合,让我们明白,阿里巴巴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恰逢其时,并且抓住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书中关于阿里巴巴如何从一个B2B平台,一步步拓展到如今的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各个领域,其战略眼光和执行力令人咋舌。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即使是对技术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生动的叙述理解其中的关键节点。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那些在变革时代中抓住机遇的企业家们充满了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商业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和科技发展的生动写照。

评分

不得不说,读《阿里巴巴》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邓肯·克拉克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地剖析了马云的思想内核,以及他独特的领导哲学。书中关于“忽悠”与“梦想”的界限,关于“愿景”的力量,关于“信任”的构建,都让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马云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那种“非典型”的企业家形象,既有草根的智慧,又有颠覆性的思维。作者并没有将他神化,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压力、诱惑和质疑时的挣扎与选择。书中对阿里巴巴早期面临的各种挑战,比如假货问题、信任危机、竞争对手的围剿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而马云是如何带领团队一步步化解这些危机,更是充满了戏剧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仅是靠产品或技术,更重要的是靠一种精神,一种能够激励人、凝聚人的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如何去构建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何去培养一群忠诚且充满激情的追随者。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它不仅仅适合商业人士阅读,也适合所有对人生、对梦想有追求的人。

评分

这本《阿里巴巴》读起来真是让人大呼过瘾,仿佛跟着马云本人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作者邓肯·克拉克以他独特的视角,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如何从零开始,一点点成长为如今的巨头,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枯燥的商业数据和市场分析,反而更加侧重于人物的塑造,尤其是马云本人。他那种不拘一格、充满激情的演讲风格,他那份对梦想的执着,甚至是他那些略显“离经叛道”的想法,都跃然纸上。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是什么样的特质让这个曾经的英语老师,一步步地凝聚起无数人的梦想,创造出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商业奇迹。书中对阿里巴巴早期团队的刻画也同样精彩,那些与马云一同摸爬滚打、共同奋斗的伙伴们,他们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激情与奋斗的色彩。作者通过大量的采访和翔实的资料,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创业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史,更像是一部关于梦想、坚持和领导力的教科书,读完后,你会对创业这个词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会对那些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人们心生敬佩。

评分

从一个完全局外人的角度来评价《阿里巴巴》,我会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韧性”二字。邓肯·克拉克通过详实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在面对无数困难时所展现出的惊人生命力。不仅仅是外部的竞争压力,更包括内部的文化冲突、战略摇摆,甚至是创始团队的各种分歧。马云本人,虽然在书中被描绘成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导者,但作者并没有掩饰他身上存在的争议和失误。这种真实性,反而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书中对那些关键时刻的描写,比如面对雅虎的收购要约,比如在电商领域与eBay的激烈竞争,都充满了紧张感和戏剧性。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团队是如何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如何在压力下做出艰难的决定。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能够重新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坚韧。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企业的成功,更是关于一群人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最终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评分

《阿里巴巴》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社会观察。邓肯·克拉克用他敏锐的笔触,描绘出了中国社会变迁与互联网浪潮交织的壮丽画卷。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史,更折射出中国消费者习惯的变迁,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到便捷,阿里巴巴扮演了重要的催化剂角色。书中对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产品的诞生和发展过程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如何一步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者对不同利益群体——消费者、商家、创业者、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和互动,有着精准的洞察。他并没有回避阿里巴巴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和负面影响,反而将其作为故事的一部分,进行客观的呈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商业帝国如何在中国独特的土壤中生长,如何与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相互作用。它让我们思考,科技巨头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有更深的理解,也会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产生更多想象。

评分

书本收到了,还没有阅读。??

评分

送货速度非常快,书质量也很好,正在细读

评分

很好,很喜欢!

评分

物流很快,图书包装很好,是全新的书,正在研读中,希望对自己会有更深刻的帮助!

评分

书本收到了,还没有阅读。??

评分

给公司同事买的的,他觉得还不错,很开心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看的书

评分

阿里巴巴作为亚洲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值得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