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要義》被譽為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迴避不瞭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嚮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曆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於麵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禦?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國文明那麼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齣像樣的科學體係?中國缺的是民主本身,還是西洋近代國傢那樣的民主?……
《人心與人生》是梁漱溟自認為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內心中"自謂負有溝通中外古今學術思想的曆史使命",而他的這種曆史感與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則集中錶現在他後一本《人心與人生》一書中。梁氏一生著述達30餘部,但代錶他思想轉變與哲學菁華的,卻是這本《人心與人生》。這本書也是作者寫作時間長,思慮精深的一部著作,從立意到刊布經曆瞭半個多世紀之久。此書吸引人之處,也是存在大爭議之處是作者預言人類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沒落,中國文化的崛起。
《東方學術概觀》是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生前齣版的後一本著作,可謂“後的儒傢”的後定論。作者晚年依據畢生經驗和體悟撰寫本書,對東方學術中的儒傢、道傢、佛傢三傢學術予以宏觀的闡述,抉發東方學術價值在其為人生實踐之學、改造生命之學,敘述力求簡明切當,有助於後來的學者有更深入的瞭解。此次增訂本,除精加校勘外,還增加瞭早年撰寫的有關文字,以及訪談、書信中有關儒釋兩傢見解的文字,內容更為充實。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被譽為“震古爍今之著作”(蔣百裏),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現代新儒學的開山之作。初版於1921年,後曾多次重版,並被譯為英、法、日等十多種文字,公認為東西文化論爭的經典文本。作者在激烈反傳統的時代潮流中,一反眾議,獨樹一幟,竭力提倡儒傢文化的真精神。本書將西方的非理性主義和中國傳統思想相結閤,比較東西文化,對中國固有文化的價值所在,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沒有孕育齣科學與民主的原因,以及以後我們的文化該嚮何處走等問題,提齣自己的思考,主張東方文化應該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學習有利於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盤西化。
《鄉村建設理論》是梁漱溟先生社會政治思想的代錶作。從認識和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入手,係統地闡述瞭梁漱溟對中國社會改造與鄉村教育關係的思想。他以鄉村為中國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過教育手段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組織結構,培養新倫理,建設新禮俗的思想,都是對中國社會根本問題思考的積極實踐。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這本書,是真正展現梁漱溟先生“溝通中西”抱負的力作。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具有說服力,他沒有一味地貶低西方或推崇東方,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審慎和辯證的視角來考察兩種文明的本質差異。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西方“主觀精神”和東方“客觀精神”的界定,那種對不同文化生命形態的深刻體察,簡直神乎其技。讀罷全書,你會對“文化衝突”和“文化融閤”有瞭更理性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他引導我們思考的是,當麵對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態度時,我們應該如何取其精華,去建構一個更圓融、更具適應性的未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超越民族偏見的、真正具有世界眼光的哲學框架。
評分《人心與人生》這本書,讀起來有一種直擊靈魂的震撼感,它完全不同於市麵上那些教人“如何成功”的雞湯讀物,而是一部關於“如何安頓自我”的哲學隨筆。梁先生在這本書裏探討的,是人內心最深處的矛盾、睏惑與渴望。他那套關於“問題解決”的理論,不是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教你如何去麵對那個永恒的“人生問題”。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對照著書中的文字,審視自己最近的行為和選擇,你會發現許多日常的焦慮和不安,其實都源於對“自我”的誤解。他的文字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疲憊,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美感,讓人在唏噓之餘,又油然而生一股重整旗鼓的勇氣。這絕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讀完的書,每讀一章都需要放慢速度,細細咀嚼其中的意味。
評分最後談談《印度哲》這部分內容,這無疑是整個係列中最具異域色彩,但也同樣充滿挑戰性的篇章。梁漱溟先生對印度哲學的鑽研之深,絕非一般文人可比,他深入到印度教、佛教乃至吠陀經典的源頭去探尋。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相較於其他幾冊更為凝練,對概念的闡述也更為精微,特彆是對“緣起論”和“涅槃”的解讀,令人耳目一新。他將印度哲學的核心精神——那種對生命無常的深刻體悟,與中國文化中對“中和”的追求進行瞭微妙的比較,讓我看到瞭東方文明內部的多元和張力。讀這部分,你需要極大的耐心去適應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但一旦進入那個語境,你會發現它提供瞭一種完全不同於儒傢或道傢的、關於存在本質的解答路徑,極大地拓寬瞭我的哲學視野。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這種“老派”讀書人量身定做的,翻開第一冊《中國文化要義》時,就被梁漱溟先生那種深沉的洞察力給鎮住瞭。他不是那種浮在錶麵的評論傢,而是真正紮根於中國幾韆年文化土壤裏去探尋“根”在哪裏的人。我尤其欣賞他對“識仁”的闡釋,那種將儒傢思想與個體生命體驗緊密結閤的方式,讓原本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鮮活起來。讀這本書,就像是接受瞭一次全麵的文化洗禮,它強迫你去反思,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是否還承載著前輩們對“人之所以為人”的終極關懷。那種對傳統精神價值的堅守和呼喚,在當下這個物質化、碎片化的時代裏,顯得尤為珍貴和振聾發聵。全書行文雖然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略顯莊重,但其思想的穿透力卻超越瞭時空,讓我對自身的文化身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關於《東方學術概觀》的閱讀體驗,那簡直像是一場跨越瞭數韆年的學術田徑賽。梁漱溟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勾勒齣瞭中國思想史的宏大脈絡,但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史料的羅列,而是將東方諸子百傢的思想進行瞭一場精彩的“對話”。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其體係的嚴密性和比較的深刻性。他能將先秦諸子那些看似分散的觀點,巧妙地串聯成一個相互映照的整體。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古代哲學有一定涉獵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宏觀視角,讓我能跳齣具體的文本細節,去把握整個思想流派的動態演變和核心精神。那種遊刃有餘地駕馭復雜學術體係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感覺自己也被提升到瞭一個更高的思想維度去重新審視這些經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