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蔬菜标准化高产栽培》以农业科技专家、北京《蔬菜》杂志科技顾问、山西省新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马新立,山西省新绛县农委科教站站长卫安全,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陈碧华等整合的“一种有机蔬菜的田间栽培方法”为轴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土壤肥料所研究员刘立新提出的“中国式生物有机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关键词,以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与提纯的生物菌液为力源,分别介绍了几种典型有机农作物的标准化高产栽培模式,并对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做了论述。书中提供了生物集成技术的原理、相关产品和“昌鑫生物”峰会成果应用报告,以及设施建造的具体方法。此高产栽培模式在生产管理中能比过去化学技术生产成本降低30%~50%,产量提高0.5~1倍。产品符合有机食品出口标准要求,出口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并通过我国香港特区销往中东地区。
《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蔬菜标准化高产栽培》适宜广大农民、技术服务者及农资企业管理者参考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中国式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有机农作物高产栽培操作标准
第一节 有机作物栽培技术条件
第二节 有机西红柿田间栽培方法
一、茬口安排
二、品种选择
三、管理技术
第三节 有机长椰菜田间栽培方法
第四节 有机西葫芦田间栽培方法
一、茬口安排
二、品种选择
三、管理技术
第五节 有机莲菜田间栽培方法
一、栽培模式
二、品种选择
三、管理技术
第六节 有机山药田间栽培方法
一、品种选择
二、管理技术
第七节 有机小麦田间栽培方法
一、品种选择
二、管理技术
第八节 有机玉米田间栽培方法
一、品种选择
二、管理技术
第九节 其他有机作物田间栽培典型应用实例
第二章 生物有机农业新观点
第一节 化学农业已将人类推向生存危机之境
第二节 回归生物有机农业潮流势不可挡
第三节 科学依据
一、无机营养理论的错误使农业陷入恶性循环
二、有机农业必须有有机营养理论来指导,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
三、有益菌对土壤肥力累积作用巨大
第四节 中国式有机农业生物整合创新高产栽培模式概述
第五节 有机蔬菜生产的十二平衡
一、有机蔬菜生产四大发现
二、有机农产品概念
三、有机蔬菜的生产十二平衡
第六节 有机蔬菜的生产五大要素
一、五大要素
二、有机农产品基础必需物资——碳素有机肥
三、有机农产品生产主导必需物资——微乐士生物菌
四、土壤保健瑰宝——赛众28钾肥
五、提高有机农作物产量的物质——植物诱导剂
六、作物增产的“助推器”——植物修复素
第三章 温室、拱棚设计建造
一、鸟翼形日光温室设计原理和标准
二、两膜一苫拱棚建造规范与应用
三、三膜一苫双层气囊式鸟翼形大棚建造与应用
四、鸟翼形无支柱暖窖设计建造与应用
附录 山西昌鑫生物有机农业高峰论坛
怀揣国计民生之隋劲干积德行善之业
生物有机肥的特效性与有效性
开发生物有机肥料及创新整合技术发展高产高效有机食品农业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鸟翼形长后坡矮后墙生态温室预制横梁与支柱构件图
附图2 鸟翼形长后坡矮后墙生态温室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3 鸟翼形无支柱半地下式简易温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4 组装式两膜一苫钢架大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5 竹木结构两膜一苫大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6 两膜一苫中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7 两膜一苫小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表1 有机肥中的碳、氮、磷、钾含量速查表
附表2 品牌钾对蔬菜的投人产出估算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四节有机西葫芦田间栽培方法
一、茬口安排
用此技术在温室栽培西葫芦,植株抗冻、抗热、抗虫、抗病,故随时都可下种。生态温室和大暖窖,便于生产西葫芦。冬至前后最低室内夜温在8~12℃,适宜西葫芦正常授粉生长,不易染病。春、秋一年两作选择两膜一苫、拱棚、专用温室,避开“三九”和“三暑”天生产。华北地区利用9、10、11月份和2、3、4、5月份光照和温差生产,效果尤佳。
二、品种选择
用生物技术栽培西葫芦,碳、钾元素充足,有益生物菌可平衡土壤和植物营养,打开植物次生代谢功能,能将品种种性充分表达出来,不论什么品种,在什么区域都比过去用化肥、化学农药,产量高、品质好。但就西葫芦而言,越冬西葫芦10月下旬~11月中旬播种(法拉丽、冬玉、寒玉品种),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市,667平方米产1.5万千克;早春茬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中旬上市,5~6月份结束;延秋茬在8月播种,10~12月上市(长青1号、京葫、早青一代等品种)。早春茬667平方米产7000千克,收入0.7万~1万元。延秋茬667平方米产3500~5000千克,收入0.5万~0.6万元。用植物诱导剂灌根1次防徒长壮根;越冬茬在冻前浇生物菌液防冻害,促授粉;延秋茬在苗期浇1千克硫酸锌、保湿、杀虫、降温防病毒病。可对接国际市场。
一般情况,在一个区域就地生产销售,主要考虑选地方市场习惯消费的,长形、大小、色泽、口感为准。
在8米跨度鸟翼形生态温室内越冬栽培,667平方米施鸡粪、牛粪各10立方米,用有益生物菌分解熟化有机肥,用植物诱导剂蘸根1次,产瓜1.8万千克。
三、管理技术
1.种子消毒
用55℃水浸种,高锰酸钾15.0倍液或硫酸铜2∞倍液,浸泡种子杀灭杂菌。因种子均在腐败残体植株上采子,都携带病菌。无带病菌种子育苗。干种子可在73℃高温下热处理72小时灭菌,或浸水后在-15℃~-20℃冷冻11小时灭菌,抗病效果优异。营养土配制,每667平方米备25~30平方米苗床,施40%昌鑫牌碳素有机肥,或新烧过的蜂窝煤炉渣,40%阳土,20%腐熟牛粪,2千克33%生物钾肥,500克生物菌液。深根多无病苗,因深根长果实,浅根长叶蔓,病害多在苗期潜伏,后期表现,勿用氮磷化肥和未腐熟肥。
2.合理稀植
有机西葫芦栽培要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行株距90厘米×90厘米,宽行1~1.2米,667平方米栽1200~2200株,两行一畦,畦边略高,秧苗栽在畦边高处。
……
前言/序言
《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蔬菜标准化高产栽培》 图书简介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有机蔬菜,作为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来的蔬菜,因其健康、环保、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长期以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有机蔬菜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高产化生产方面。 本书《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蔬菜标准化高产栽培》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一痛点,旨在为中国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理论与实践指南。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有机理念介绍,而是深入到有机蔬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从品种选择到采后处理,力求将复杂的有机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第一章 绪论:中国有机蔬菜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本章将首先梳理中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将深入剖析当前有机蔬菜市场存在的乱象,例如“伪有机”现象、认证体系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等,以及生产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如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产量不稳定、成本高企等。同时,本章还将对国内外有机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进行对比分析,为本书后续内容奠定理论基础,并引导读者认识到标准化高产栽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将强调,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发展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有机蔬菜产业,必须摆脱传统粗放式种植的模式,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 有机土壤的奥秘:构建健康肥沃的种植基础 土壤是有机蔬菜生产的根基,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本章将详细阐述有机土壤的形成机制和改良方法。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如免耕、少耕)、覆盖种植(绿肥)、轮作倒茬等措施,培肥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此外,本书还将深入讲解有机堆肥、生物菌肥等有机肥料的制作与应用技术,包括原料选择、发酵工艺、施用方法等,确保营养元素的持续、稳定释放,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而均衡的养分。我们将强调,有机土壤的培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系统的投入和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章 精选良种:根植于本土的有机蔬菜品种 品种是决定有机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章将聚焦于有机蔬菜的品种选择策略,强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蔬菜种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并重点介绍适合中国本土栽培的、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的优良有机蔬菜品种。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品种筛选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对病虫害抗性、生长周期、商品性、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培育和引进更多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特色蔬菜品种,为生产者提供更多选择。 第四章 有机种植模式:适应环境的智慧选择 不同的种植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章将系统介绍几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机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式。我们将详细阐述间作套种、轮作倒茬、农林复合等模式的原理、技术要点和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模式。例如,针对南方湿热地区,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科学的布局和管理,提高蔬菜的抗病性;针对北方干旱地区,我们将侧重于如何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和品种选择,提高产量。本书将强调,科学的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产风险。 第五章 生物防治的艺术:减少病虫害的绿色壁垒 病虫害防治是制约有机蔬菜产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本章将重点介绍有机农业中最为核心的生物防治技术,这是一项“以虫治虫”、“以菌克菌”的绿色智慧。我们将深入讲解天敌昆虫(如捕食螨、寄生蜂、瓢虫等)的种类、生活习性、释放与保护技术,以及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绿僵菌等)的生物学特性、应用方式和注意事项。此外,本书还将阐述物理防治(如防虫网、诱捕器、粘虫板等)和农业防治(如清除病残体、合理修剪等)的综合应用,构建一道坚实的绿色病虫害防治体系。我们将力求让读者理解,有机病虫害防治并非“无药可治”,而是需要深入了解生物学原理,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力量。 第六章 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策,高效增产 精准的水肥管理是实现有机蔬菜高产的基础。本章将详细介绍有机蔬菜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蔬菜的生长周期、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以及土壤的肥力状况,科学计算和调配有机肥和有机水肥的用量。本书将详细介绍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其与有机施肥相结合,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减少养分流失,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将强调,科学的水肥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改善蔬菜的品质,增强其抗逆性。 第七章 绿色采收与贮藏:保鲜增值,确保品质 有机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章将聚焦于有机蔬菜的绿色采收与贮藏技术,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蔬菜的最佳采收时期、采收方法,以及采后预冷、分级、包装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本书还将深入探讨适用于有机蔬菜的贮藏方法,包括低温贮藏、气调贮藏等,并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天然材料和生物技术,延长有机蔬菜的货架期,减少损耗。我们将强调,科学的采后处理是实现有机蔬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第八章 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从分散到规模化的飞跃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本章将系统阐述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我们将从生产环节、投入品管理、过程控制、产品追溯等多个维度,制定可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和规范。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建立完善的农事操作记录、投入品使用台账、病虫害监测记录等,为产品认证和质量追溯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本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标准化,推动有机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从家庭小农到合作社、再到企业化生产的模式转型,提高中国有机蔬菜的整体竞争力。 第九章 质量控制与认证:赢得市场信任的基石 质量是生命线,认证是通行证。本章将深入解析有机蔬菜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认证流程。我们将详细介绍国内外主要的有机认证标准,以及如何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本书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内部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有机标准,并为第三方认证做好准备。同时,本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有机蔬菜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信任度。我们将强调,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权威的认证是赢得市场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十章 挑战与展望:中国式有机农业的未来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将对中国有机蔬菜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我们将再次审视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消费者教育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书将强调,中国式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和模式的优化,更需要政府、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描绘一幅更加美好、更加健康、更具可持续性的中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蓝图,激励更多人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 《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蔬菜标准化高产栽培》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引领中国有机蔬菜产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高产化的行动指南。本书将为有机蔬菜生产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有机蔬菜选择,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