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先秦至两汉》叙述了自原始社会,经夏、商、周三代,以迄秦汉,历时数千载的中国早期美术的发展和成就。原始社会先民创造的彩陶器、玉器、牙骨雕刻和岩画等成为中国美术史绚丽的开端。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奴隶主政权和神权的象征,成为各门类艺术的主导。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前后辉映的两个艺术高峰。秦汉时期进入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全面繁荣。在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巴蜀古国、西南古滇族、西北草原游牧民族也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
李松,原名李松涛,1932年1月生于天津杨柳青。195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和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原任《美术》《中国美术》两刊物副主编、主编,编审。炎黄艺术馆副馆长。曾担任《中国美术史》夏商周卷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雕塑分支主编、第2版美术学科副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人物卷主编、《齐白石全集》第7、9两卷主编等。现为《中华大典·艺术典》副主编。著有《20世纪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李家山水》、《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世界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先秦至两汉卷、《中国青铜器》等。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棒了,初拿到手时,我就被它厚重却不失典雅的气质所吸引。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的纸张,触感细腻,边缘烫金的纹饰在光线下低调地闪烁着,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既保护了视力,又能很好地展现印刷的色彩和细节。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古代艺术品的线描和拓印的还原度极高,那些古老的画像砖、青铜器上的纹饰,仿佛触手可及,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精妙感扑面而来。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视觉上的盛宴,让人沉浸其中,感叹古人鬼斧神工的技艺。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即便是对于我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光是这精美的制作,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清晰,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在梳理复杂的历史脉络上。它没有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晦涩感,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游,引领着读者一步步走进先秦和两汉波澜壮阔的艺术世界。从早期的狞厉神秘到后期的写实与意境的初步融合,每一个阶段的风格演变和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都被解释得鞭辟入里。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的探讨,这种宏观的视角避免了将艺术史写成孤立的事件罗列。书中对那些重要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意图的剖析也相当到位,让人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背后的“人”和“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器物或壁画的表层描述上。读完一个章节,我总能感到知识的积累是扎实而连贯的,没有丝毫的断裂感。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绝非一般普及读物可以比拟。它没有回避那些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反而将不同学派对同一时期艺术风格的解读并置,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它对楚文化艺术的神秘主义色彩与中原地区礼制艺术的对比分析,非常深入地触及了早期中国文化多元并蓄的本质。在考察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时,作者不仅关注了其叙事功能,更深入挖掘了其中的神话体系、孝道观念在图像学上的投射,这对于理解汉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至关重要。对于研究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部可靠的参考资料,它提供了扎实的第一手资料梳理和严谨的论证逻辑,让人对其学术地位不容置疑。
评分这本书在图文排版上的用心程度,绝对是我近年来看过的艺术史书籍中的佼佼者。每一幅重要的图像资料,都占据了跨页甚至更大的版面,色彩校正得极其精准,完全忠实于原作的质感和光影效果。更厉害的是,它巧妙地将学术性的注释和细节解读融入到图注中,读者在欣赏图像的同时,不必频繁翻阅书后注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对比起我之前看过的几本同类书籍,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更具现代感,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避免了视觉疲劳。对于那些关键的艺术概念,如“气韵生动”的早期萌芽或丧葬礼仪对艺术表现的影响,书中都配有辅助性的图解或表格进行对比说明,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视化、易于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先秦至两汉”这个时间跨度巨大的主题感到有些畏惧,担心内容会过于庞杂而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聚焦”的完美平衡。它用精炼的笔墨勾勒出从青铜文明的鼎盛到帝国初建时期艺术范式的确立这一历史主线,同时又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的精彩细节——比如对早期漆器工艺的详细介绍,或是对特定墓葬出土器物的专门剖析。这种结构使得读者既能建立起完整的历史框架感,又能随时深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具体领域进行探索。它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既有清晰的大路指引,又有方便探访小径的标记,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中国古代艺术早期面貌的认知边界。
评分品质特别棒,特此推荐,很好
评分其一,吴道子穷尽绘画之能事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已有论述,因此,吴的技艺可谓非常出色,且无人可超越。如例所说,因吴才分太高,卢在勉强达到吴的水平时,便力竭而死。因此,吴的技艺可谓真正的传神写照。而王维,并非画工出身,所作山水画最多以畅神论处,因而画工定无法与吴相提并论。这是技法上的比较。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不错的书,画面也很好看,清新,新时代的美术书,有新的见解!
评分昨儿复习至唐代,一直对从安史之乱后吴到王的转变极有兴趣,虽历代总以一俗一雅来评判此二人的作画内容,以画工画与文人画来论此,但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缘由。
评分买了很多书,京东实惠又神速。支持京东。少发了一本,客服很快就处理了。好评。
评分完整一套,收藏,用于学习。
评分经典著作,古朴的感觉,留着慢慢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