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作为迅速发展起来的特色旅店,对游客来说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居住在民宿中,游客们可以通过跟民宿主人的交谈而更好地感受当地的风俗。本书中的民宿案例,不论是房屋造型、民宿地理位置或是当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都会让投宿者流连忘返。全书附有大量高清精美的图片供读者品鉴,细致的技术图纸及手绘图可供设计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参考。
斯特凡·,卡门清德为EvolutionDesign的创始人及执行董事。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成功地设计了众多国际化建筑项目,其中包括谷歌办公楼。与此同时,还设计了众多知名的商业项目及住宅项目,并且屡获国际大奖。
姚量,1976年出生于温州,自幼学习中国画,毕业于雕塑专业。后从事建筑室内商业项目设计20年,现为姚量建筑室内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中国陈设委温州代表处常务副秘书长,CIID中国室内设计协会温州分会副会长。近些年主要从事文化创意类建筑、商业空间设计、策展、产品设计,同期间设计并策划运营自己的茶文化品牌泉庐、陈设与产品设计公司睿舍。
前言
引言
1. 民宿的选址
1.1 天气和气候
1.2 区域景观
1.3 交通通达性
1.4 当地传统文化
1.5 基础配套设施
2. 建筑风格和设计
2.1 民宿的入口设计
2.2 旧建筑的改造
2.3 民宿建筑材料的选用
2.4 民宿内部空间
3. 民宿的管理和运营
3.1 客人
3.2 商业规划
3.3 市场营销
3.4 服务
4. 结语
案例赏析
瓦屋民宿
大乐之野碧坞店
清境原舍民宿
过云山居
墟里壹号
墟里贰号
聚落式住宅民宿
澍德堂
暖木之居
乡宿上泗安
洋楼式民宿
康妮旅舍
海天之间——希俄斯岛避暑民居
莫干山居图
皮诺山居
匈牙利精品设计旅店
Rockin’E 牧场民宿
沃妮萨港自然之居
基亚岛民宿
德雷克·德文郡旅店
7 号民宿
拉格诺民宿
生态友居
传统三合院建筑民宿
旧州客栈
丽江悦途精品客栈
大理天谷喜院
老房改造民宿
872 河畔居
阿尔卑斯谷仓公寓
尼奥普庄园
老树桩客栈
丽庐旅舍
陌野乡墅
莫干山蕨宿精品民宿
濯泥山房陶瓷主题民宿
梅森·波道夫民宿
莫梵
花田花地客栈
达尔·艾尔·霍森花园
一舍山居
山中小教堂民宿
索引
过云山居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丽水市松阳县面积/1000平方米设计师/廖敏智摄影/文字/潘敬平
过云山居的slogan是“云里雾里的生活美学”,小小两栋房舍组成的平行空间里不仅收纳山峦,其实更好的卖点是过云谷里涌上来的云。把云作为民宿主题和设计亮点,几乎是民宿主人从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过云山居的初始建筑,由一栋20世纪90年代水泥建筑和一栋老宅构成,两栋建筑之间并排而立,连同露台、梯田和山景一起,合围成一个有机空间,建筑间以水景衔接。设计师敏智一直坚信,民宿最重要的公共区域,公区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亲和场所。因此敏智最花心思的地方是一楼过云轩的公共区域,因为需要强调户外峡谷山景,所以室内风格尽可能留白,清水磨地,水泥天花板外加朴素的榻榻米,仅以门口的月亮门合仕女像作为视觉主景。作为一个只有8个房间的民宿,过云山居改造后的公区的面积超出了客房面积,无论是在一楼看着山谷的榻榻米上泡一壶上好的铁观音,还是在8米的长案上聚餐,看电影,都可以让你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成为老朋友。如果实在害羞或者想二人世界,过云山居的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观景阳台,在那里吃个烛光晚餐是不错的选择。
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古村落”。松阳是国内著名的“古村落故乡”,西坑村里带着土壤味道的黄色夯土墙和烟火味,在过云山居的改造中也被延续。因为主楼的建筑结构已经采用钢混,拆掉再用干打垒夯墙显然不切实际,于是敏智和设计团队先后尝试了四五套为外墙敷上黄土墙效果的方案,最后选用的方案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即使有零星地剥落,也非常具有历史感。客房区的长廊原本用的是大尺寸的铝合金窗,敏智觉得进门之前应该压暗空间的视觉感受,才能换来进门之后望见云海的惊叹,于是把大窗全部换成小窗,而且找来当地木匠,用到的是传统工艺的木窗。
悬在过云谷上方的崖壁露台,也是敏智在设计时颇花心思的地方。露台不大,仅10平方米,给人的感觉却仿似“天外飞仙”,顺着外挑的露台望出去,就是落差500米的峡谷,这里也是过云山居最先拥抱云海的地方,当汹涌的云潮涌来,那些前一秒还在拍照的云客往往会丢下手机,闭上眼睛深呼吸,沉浸在云开始的地方,这就是过云山居最想要的美好,云里雾里的美好。
……
这本《民宿之美Ⅱ》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就感觉爱不释手。封面采用了柔和的莫兰迪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低调中透着高级感。内页纸张的质感非常棒,触感细腻,光线好的时候,印出来的照片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细节清晰可见,尤其是那些光影的捕捉,简直是神来之笔。每一页的版式都经过精心考量,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反而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阅读体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张俯瞰民宿全景的照片,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透视和构图,让人仿佛能瞬间“走进”那个充满故事的小院子,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这种对视觉美学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家居装饰品。书里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民宿的展示,也体现了编辑团队深厚的品味和广阔的视野,从北欧极简到日式侘寂,再到充满地域特色的本土民宿,每一种风格都被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像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微旅行”。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放在了客厅的书架上,它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抹亮色。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到位,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在不同地域的风光中穿梭,既有高亢激昂的介绍,也有温和沉静的私语。阅读过程中,我的情绪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比如,当描述到海边悬崖上那间能听见海浪拍打声的民宿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带着咸味的空气,心境也跟着开阔起来;而当转到北方山林中的木屋时,我又体会到了一种被群山环抱的宁静和厚重。这种情绪上的“场景切换”非常流畅自然,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文字描绘出场景的“氛围感”。不同于一些只罗列设计元素的书籍,这本书注重讲述“故事”——关于这间民宿是如何诞生的,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接待了怎样的客人。这些故事赋予了建筑灵魂,让冰冷的砖瓦变得有温度、有情感,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代入感,让人在翻页之间,不自觉地流连忘返,甚至忍不住会去搜索这些地方的实际信息,想要亲自探访一番。
评分我通常对这类偏重“审美指南”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大多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然而,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展示那些动辄需要天价投入的豪华设计上,而是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如何通过“小成本改造”实现风格的提升。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旧物改造出具有乡村风情的装饰品,比如用废弃的木板制作置物架,或者用麻绳缠绕玻璃瓶作为花瓶。这些技巧非常具体,配有清晰的步骤图解,即便是毫无经验的新手也能照着做。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鼓励读者用更具创造力和环保意识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物品和空间。我立刻动手尝试了书中推荐的“香薰蜡烛制作法”,制作出来的成品不仅比市售的更自然清新,而且过程本身也充满了乐趣。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设计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美”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做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深度的“生活哲学”探讨,而非单纯的观摩图片。它并非仅仅罗列了那些华丽的样板间,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处空间背后的“人与自然”、“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微妙联系。书中穿插的那些小篇幅的文字描述,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它们讲述了民宿主人是如何将自己的生活哲学融入到建筑设计、室内陈设乃至于一盏灯的选择中。比如,有段文字描述了如何通过调整窗户的角度来“框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这让我立刻联想到自己在家中如何优化采光的问题。书中的案例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它强调的不是奢华,而是“恰到好处”的舒适和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我从中领悟到,真正的“美”并非是堆砌昂贵的材料,而是对居住体验的深度理解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这种对生活本质的探寻,极大地启发了我对未来居住空间规划的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家”的定义,不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而是一个可以滋养心灵的庇护所。
评分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居住空间演变的一个绝佳窗口。它清晰地展示了现代人对“逃离都市喧嚣”的集体向往,以及这种向往如何具体地体现在民宿的设计趋势中。书中对材料的运用分析得非常专业且到位,例如,对本土石材和再生木材的使用,不仅体现了环保理念,更展现了对地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与继承。作者在分析不同风格时,总能精准地切入到其背后的地域文化根源,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装饰模仿。比如,书中对比了日式侘寂风格中对“不完美”的接受,与现代极简主义对“功能至上”的追求,这种深层次的对比和剖析,使得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本普通的旅游或设计指南。它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好的居住空间设计,必然是建筑、艺术、人文、自然环境四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士,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集和灵感源泉,它提出的许多解决方案都极具前瞻性。
评分vpgk
评分物流速度真快,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价格便宜,质量还好,送货快速。
评分物流速度真快,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物流速度真快,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物流速度真快,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vpgk
评分vpgk
评分价格便宜,质量还好,送货快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