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得到迅速推广的今天,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在校师范生都面临着心理学知识的“充电”,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也面临着改组和重构,《心理学教程/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将在这一方面作大胆的尝试。《心理学教程/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涵盖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尽可能反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侧重体现怎样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训练。《心理学教程/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具有“新颖、丰富、务实”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师范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特点。
本书适合师范生(包括成人教育类师范生)、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以及从事各类教学工作的人员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三、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科学研究概述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
三、心理学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价标准
第二章 注意与教学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三、注意的种类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
一、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三、注意的品质
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集中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二、青少年注意的特点及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第三章 感知觉与教学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感知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的变化与发展
二、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感知规律与课堂教学
二、青少年观察的特点与教学
第四章 记忆与教学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第二节 记忆的规律
一、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
二、遗忘的规律
三、记忆的品质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有效地组织复习
二、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与课堂教学
三、记忆力训练的步骤与方法
第五章 思维、想象与教学
第一节 思维、想象概述
一、思维、想象的概念
二、思维、想象的种类
第二节 思维、想象的规律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过程
……
第六章 情绪、情感与教学
第七章 意志与教学
第八章 个性心理与教学
第九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章 教师心理
精彩书摘
(2)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例如,由于食物等刺激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上的感受器,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就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做条件刺激。像经过训练后,狗能对铃声做出分泌唾液的反应,这就属于条件反射,此时的铃声就是条件刺激。如果要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长时间保持下去,还需要经常使非条件刺激与之结合。否则,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然,条件反射还可以改建或重建。这些都说明,条件反射不像非条件反射那么固定,而是有着相当的“可塑性”,这些特点对于人或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来说,显然要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无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先天的,其联系是固定的。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复杂的无条件反射就叫本能。食物、防御和性是人类的三大本能。动物凭借无条件反射只能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还必须建立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强化。强化即无关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的结合使用。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人类心理活动主要是与后天获得的大量条件反射相联系的。确切地说,就条件反射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而言,它是生理现象,而就其所揭示的刺激物的信号作用而言,则是心理现象。
(3)反射与反馈。人脑的反射活动也是一种信息反馈系统的活动。所谓反射的终末环节,并不是说活动到此终止或结束,通常反应活动本身又会成为新的刺激,引起神经过程,有的信息又返回传人中枢,这一过程叫反馈。反馈实质上是被动系统对主观系统的反作用。有了反馈,才能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完整的、连续的过程,更好地反映和改造客观的世界。
……
前言/序言
心理学教程/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