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格文集》由国内荣格研究人申荷永教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高岚教授策划并主编,分为《分析心理学》、《原型与原型意象》、《积极想象》、《梦的分析》(上)、《梦的分析》(下)、《意象分析》、《情节与阴影》、《心理治疗》、《荣格自传》凡9册。
  文集以国际上通行的《荣格全集》(TheCollectedWorksofC.G.Jung)为蓝本,在将全集的部分内容提取或整合基础上,又大量地吸收了全集外的许多荣格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著述和后续整理成果,最后一卷中专设附录供读者参考,以荣格学派的心理分析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内容贯穿,并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图片,为读者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是目前国内专业的荣格作品集。
  荣格(CarlG.Jung,1875-1961),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当代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75年7月26日出生于康斯坦茨湖畔的凯斯维尔镇。1895-1900年就读于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并进入苏黎世布勒霍尔兹精神病院担任助理医师。1911年,在弗洛伊德的支持下,荣格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首任主席。由于学术上的分歧,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1913年,几经争吵后,两位大师分道扬镳,荣格独自踏上了寻找无意识之路,开创了分析心理学学派。1961年6月6日,在家中安然离世。
  申荷永,心理学博士,国内首位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心理分析师。现为澳门城市大学教授、应用心理学博士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主要发起人之一,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SPSSI)资深国际会员,“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主要组织者,爱诺思(Eranos)基金会“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1997,2007)主讲人。
  高岚,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系主任。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副会长,国际表达性沙游工作协会(IAES)创办会员,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专业心理分析和沙盘游戏治疗师,国际沙盘游戏治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家。
我最近读完了这本关于“全球经济史:从重商主义到数字资本主义”的巨著,坦白说,它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宏大叙事能力令人称奇,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和数据,而是巧妙地将政治哲学、技术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编织成一张完整的历史网络。作者对于早期殖民扩张中金融工具的演变,特别是复式记账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如何奠定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石,分析得极其透彻。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批判性反思,比如对于19世纪末“大辐辏时代”的繁荣与随之而来的结构性矛盾的剖析,视角非常犀利。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停下来,思考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的经济形态,与过去那些由蒸汽机或电力驱动的时代究竟有哪些本质上的继承与断裂。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经济”二字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股票和利率,而是将其视为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核心驱动力。
评分这套《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总觉得诗词里藏着太多深意,自己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编排极为考究,不仅仅是收录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更难得的是它提供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比如解析某首律诗的对仗工整之处,或是理解宋词中那种婉约与豪放并存的复杂情感时,编辑团队的注释总是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过于学院派让人望而却步,又足够专业地揭示出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心境变化。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冷门但意境深远的篇章所做的背景梳理,让我有机会跳出课本上那些“必考”的作品,接触到更广阔的文学天地。翻阅时,那种文字与文字之间构建起来的意境,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领悟,让原本枯燥的文字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温柔地牵引着我,一步步走进中国古典文学那座宏伟的殿堂。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这本关于“认知神经科学前沿:意识的涌现与信息整合理论”的学术专著。坦白说,初读时确实感到吃力,毕竟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复杂的实验数据解读,但作者的写作结构非常清晰,他总是先用直观的类比来解释深奥的理论核心。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对“意识是如何从非意识物质中产生”这一终极难题的最新尝试——信息整合理论(IIT)。作者详尽地剖析了Phi值($Phi$)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量化信息整合的程度来区分清醒、睡眠乃至麻醉状态下的不同大脑活动。我特别关注了它关于“全局工作空间理论”与IIT的对比部分,这让我对不同神经科学学派的竞争与互补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逼迫你用更精确、更量化的语言去描述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内心体验。读完后,我对“自我”的边界和大脑的工作原理都有了全新的敬畏感。
评分这本《现代建筑的批判性思维》是我书架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对城市景观和生活空间有所思考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者的文笔极具穿透力,他没有陷入对某种流派的盲目赞美,而是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视角,去审视包豪斯以来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现代主义原则。书中对于功能至上论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局限性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比如探讨了高密度住宅项目如何常常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牺牲了人性化的尺度和社区的活力。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重新引入,作者强调建筑不应是漂浮在空中的几何体,而必须与特定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语境深度融合。每次读完其中一个案例分析,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出房间,重新审视我们周围那些习以为常的建筑结构,思考它们是如何默默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评分关于中世纪欧洲神秘学与炼金术的研究,这本书简直是开了我的眼界。我原以为这只是些迷信和早期的化学尝试,但作者通过详实的文献考据,揭示了这些思想体系中蕴含的深刻的宇宙观和知识论诉求。它详细阐述了“大工作”(Magnum Opus)的哲学意义,不仅仅是点石成金的物质转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提纯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书里对诺斯替主义与炼金术符号体系的交叉解读尤其精彩,让我看到了在科学尚未独立成型的时代,人类是如何试图通过象征、隐喻和实验去理解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性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间古老的工坊,弥漫着硫磺和草药的气味,身边是那些孜孜不倦的学者,他们用一种既虔诚又充满好奇的目光,探索着自然界隐藏的秘密。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哲学和科学史的边界模糊了,展现了人类求知欲的复杂性。
评分抢了优惠券买的很实惠,这一版的翻译不错没那么僵硬晦涩
评分好书,慢慢阅读
评分申高组合,研究荣格必备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因为弗洛伊德而知道荣格的,想对比下二人的思想
评分准备慢慢嚼
评分看了一会,倍分感动,有些地方真的是我自己感觉到的,有些地方也确实艰深晦涩,不过确实感受到内心的疑问被解开的感觉。
评分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首创人。曾在巴塞尔大学学习医学,后去巴黎跟从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让内(Pierre Janet)研究心理学。回国后,先后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诊所医师和心理学讲师,苏黎世综合工科学校心理学教授和巴塞尔大学医疗心理学教授。1907年第一次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会面。1908年在弗洛伊德的支持下创办国际精神分析学协会并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召开第一次会议。1914年创立“分析心理学”。
评分因为弗洛伊德而知道荣格的,想对比下二人的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