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对同一性问题曾经沉思数年之久,在他的著作中一次又一次提到这个命题。他曾指出《中国现象学术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同一与差异》是他发表《存在与时间》以来极重要的论著。《同一与差异》是海德格尔本人编定的《全集》的第11卷,《中国现象学术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同一与差异》分为三编。第一编由作于50年代中后期的三个思想深刻的演讲文本构成,即“这是什么——哲学?”“同一律”“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其中后两者曾以《同一与差异》为名于1957年出版。第二编收录了两篇演讲,第三编收录了两封书信。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
这是什么——哲学?(1955年)
同一与差异(1957年)
前言
同一律(1957年)
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1956/57年)
说明
附录
补页
第二编
转向(1949年)
思想的原则(1957年)
第三编
一个序言——致理查森的信(1962年)
致小岛武彦的信(1963年)
编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费希特把上述实情表达为以下形式:“自我是自我。”与形式上对任何一个可表象之物都有效的表示同一律的公式“A是A”有所不同,“自我是自我”这个定律在内容上是确定的,类似于——举例说来——我们就任何一棵个别的树所能说的句子“树是树”。费希特却在他1794年的《知识论》里向我们表明,“树是树”一句是绝不能与“自我是自我”这个句子相提并论的。当然不能罗——我们会说,因为一棵树与我的“自我”是某种在内容上不同的东西。但诸如“树是树”、“点是点”、“自我是自我”这类形式的所有句子都服从于形式上空洞的、因而普遍的句子“A是A”。不过,恰恰这一点在费希特看来是绝不可能的。毋宁说,“自我是自我”这个句子乃是表示自我亦即主体的那种行为的陈述,通过这种行为,“A是A”这个句子才被设定起来。“自我是自我”一句比“A是A”这个形式上普遍的句子更为广泛,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事情;如果我们断言,这个事情所触动的东西直到此刻都没有被带入纯粹的、亦即对思想来说被带人它原初的可疑性之中,那么,我们对这个事情就绝没有说得太多。
思想首先不是这些原则的客体而是它们的主体。“思想的原则”这个标题中的第二格是一个主词第二格。但这些原则却也是对思想而言的原则,是关涉思想的。这个标题中的第二格也是一个宾词第二格。因此我们更小心地说:“思想的原则”这个标题昭示着某种双重的意义。因此,这个标题向我们提出了以下相互联结在一起的问题:我们能够以及必须把这个标题带向一种明确性,并且据此或者把它解说为宾词第二格,或者仅仅把它解说为主词第二格?抑或我们必须放弃这种“或者一或者”①而代之以“既一又”?
……
前言/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同一与差异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