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道典詮釋書係4·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傢代錶作解析》四篇((內業)、(白心>、(心術)上下)是戰國稷下黃老道傢的代錶作,本書在於闡發稷下黃老派思想而編撰。全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譯與詮釋是本書的中心部分。其餘兩個部分的文章和解釋都是圍繞著這四篇所做的思想闡發及材料補充。作者陳鼓應係颱灣著名哲學研究學者,書中力圖保持古代道傢思想精髓,通過作者的解析,讀者從中品味到道傢較為原始的思想蘊含。
作者簡介
陳鼓應,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長汀人。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充所畢業。曆任颱灣大學哲學係講師、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教授。主編《道傢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傢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釋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傢思想》、《管子四篇詮釋》及《耶穌畫像》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例言
第一部分 稷下道傢研究
稷下學宮與稷下道傢
壹、黃老思想與稷下道傢
貳、稷下學宮簡介
叁、稷下道傢人物及著作
肆、《管子》四篇——稷下黃老代錶作
《管子》四篇的道論
壹、《管子》四篇中祖述老學之成分
貳、《管子》四篇對老子道論之發展
叁、《管子》四篇道論之特點
《管子》四篇的心學和氣論
壹、稷下道傢的心學
貳、稷下道傢之精氣說
《管子·形勢》諸篇的黃老思想
壹、〈形勢〉篇黃老思想的特點
貳、〈宙閤〉篇黃老思想的特點
叁、〈樞言〉篇黃老思想的特點
肆、〈水地〉篇黃老思想的特點
伍、〈形勢〉諸篇與老學思想的淵源
陸、從〈心術〉四篇與〈形勢〉諸篇之對比
柒、結語
第二部分 《管子》四篇注譯與詮釋
〈內業〉注譯與詮釋
〈心術上〉注譯與詮釋
〈心術下〉注譯與詮釋
〈白心〉注譯與詮釋
第三部分 〈形勢〉〈宙閤〉〈樞言〉〈水地〉四篇解釋
〈形勢〉解釋
〈宙閤〉解釋
〈樞言〉解釋
〈水地〉解釋
附錄:司馬談〈論六傢要指〉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貳、稷下學宮簡介
春鞦戰國時期,隨著貴族流落民間,使學術思想漸趨普及而造就熱烈的學術氣氛,加上各國競爭益烈,纔智之士爭相提齣富國強兵之說,令後世景仰的百傢爭鳴態勢業已形成,而這尤其集中展現在齊國稷下學宮的學術活動中。
齊國的稷下學宮究竟是怎樣的性質?其何以能具體展現齣當時百傢爭鳴的學術態勢?以下分幾點敘述:
一、稷下學宮的地理位置
關於齊稷下學宮的位置,有幾處文獻述及:首先,《太平寰宇記》捲十八引劉嚮《彆錄》言及“齊有稷門,齊之城西門也。外有學堂,即齊宣王立學所也,故稱為稷下之學”;此外,《史記。田敬仲完世傢》集解引劉嚮《彆錄》中亦言:“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而《史記.田敬仲完世傢》索隱引《齊地記》則言:“齊城門西側,係水左右有講堂,趾往往存焉。”由以上文獻所載可知,稷下學宮乃位於齊國都城臨淄之西城門,亦即稷門之下Q)。
二、稷下學宮的設立、興盛及衰落
關於稷下學宮的設立,據徐乾所言,乃為齊桓公(田午)所設:“昔齊桓公立稷下之官〈宮〉,設大夫之號,招緻賢人而尊崇之,自孟軻之徒皆遊於齊。”(《中論.亡國》)這樣的記載,一般認為是極有可能的。由桓公設立後,隨著威王在政治力圖稱霸而進行變法改革與重用人纔,稷下學宮的活動與規模也漸趨興盛。至齊宣王、湣王時期,稷下之學達至興盛的頂峰。
宣王在位十九年,懷一統天下之誌,廣泛招募人纔,禮賢下士,使威王晚期因齊國王室內鬥而衰落的稷下之學重新興盛起來,《史記》中有兩處載及此。
……
前言/序言
1991年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研究所講稷下道傢,這是我頭一迴開這課,在國內的大學裏也可能是首次設這課程。翌年我又在北大講馬王堆齣土的帛書式黃帝四經》,之後我將黃老帛書有關論文和譯注整理齣版(奄黃帝四經今注今譯》,工995年由颱灣商務印書館齣版),原本計劃將稷下道傢代錶作整理成書,但由於我的研究課題轉到易學上,這項計劃遂擱置多年。我在北大講授稷下道傢時,以《管子》四篇(<內業>、<心術上>、<心術下>、<白心>)為教材,並輔以<形勢>、<宙閤>、<樞言>、<水地>等篇。1997年,我白北大迴母校颱大哲學係任教,近年又曾在颱大開過兩次黃老道傢的課程。如今將兩校課程的講義和課餘陸續所發錶的論文,匯編成冊。
我將式管子》四篇集結成書,仿硃熹之編輯四書。硃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抽齣,跟《論》、《孟》閤湊成冊,究其實,儒傢四書之間,彼此在思想內容上的整體性與連貫性,並不如《管子》四篇那樣一緻。無論如何,有瞭硃子的前例可循,更加深瞭我將<內業>、<心術>上下及<白心>四篇編撰成書的決心。
先秦道傢派彆繁多,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春鞦末年的老學和戰國中後期的莊學及黃老學。我對道傢的研究,長期偏重老莊,因著多種原因纔擴及到黃老學。早先我在注譯《莊子》全書時,就遇到外雜篇中滲透著黃老的觀念,但當時我未及留意。稍後認識到稷下道傢在百傢爭鳴中居於主導地位,這段學術史引起我很大的興趣。而促使我用心在黃老道傢的研究,是由於馬王堆漢墓一批黃老帛書的問世。我們將帛書《黃帝四經》和保存在《管子》書中的黃老作品兩者思想上的內在關係聯係起來作觀察,便可瞭解戰國黃老思想的端倪,再結閤現有的《尹文子》、《慎子》、《鵑冠子》等書,便可把握先秦黃老學的趨勢。
事實上,我們隻要從《管子》四篇,便可明白司馬談<論六傢要指>所說的道傢,原來就是黃老道傢;從《管子》四篇,便可明白作為先秦時代總結的《呂氏春鞦》巨著中何以黃老成為其主體思想;從《管子》四篇,也可明白孟子心氣一類哲學議題的由來,以及《荀子》、《大學》、《中庸》部分思想的淵源。四篇的心學、氣論,實為中國古代思想史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其君道思想,如君上無為臣下有為以及君臣分職而治的觀念,成為漢魏政治哲學的主流思想。四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可惜學界長期忽視稷下道傢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稷下學宮的齣現而成為百傢爭鳴的具體場所,它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為首見的學界盛事,而稷下道傢所形成的黃老之學,則成為戰國諸子顯學中的顯學。
……
《管子》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經濟、哲學、軍事、史學等多個領域。本書係深入梳理《管子》四篇的核心思想,以史學為脈絡,以道傢思想為視角,力圖揭示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獨特地位與深遠影響。 一、 探尋稷下道傢的思想源流與時代背景 《管子》一書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歸屬,學術界至今尚存爭議。然而,其思想體係與戰國時期稷下學宮的繁榮景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稷下學宮作為戰國時期最重要的學術中心之一,匯聚瞭諸子百傢,百傢爭鳴,思想交鋒。道傢思想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管子》正是這一時期道傢思想發展的重要載體。 本書係將重點梳理《管子》的成書曆史,分析其與稷下學宮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通過考證史料,辨析曆代學者對《管子》的不同解讀,力圖還原其在思想史上的真實麵貌。同時,也將深入探討戰國時期齊國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稷下學宮獨特的學術生態,如何孕育齣《管子》這樣一部集大成的著作。理解其産生的時代背景,對於準確把握《管子》的思想內涵至關重要。 二、 深度解析《管子》四篇的核心思想 《管子》全書內容浩繁,本次詮釋將聚焦於其最為核心的四篇,即《山至》、《功令》、《形勢》、《棿丘》。這四篇不僅代錶瞭《管子》思想體係的精髓,也最能體現其道傢學派的特色。 《山至》:經濟思想的基石與國傢治理的方略 《山至》篇是《管子》中關於經濟思想的奠基之作。它闡述瞭“明分質”、“強國富民”的根本原則,強調國傢財政收入與支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經濟政策來鞏固國傢、富裕人民。本書係將深入分析《山至》篇中關於“度量衡”、“官府之徵”、“農桑之本”、“貨殖之道”等具體經濟策略的論述。特彆關注其提齣的“蓄積”理論,即國傢應如何儲備物資,以應對災荒和戰爭,並以此穩定社會秩序。此外,還將探討《山至》篇中對貨幣流通、市場管理、輕重之道等經濟調控手段的闡釋,揭示其超越時代的經濟智慧。 《功令》:治國方略的係統性闡述與道傢政治的實踐 《功令》篇是《管子》中闡述治國方略的重要篇章。它從“君民”、“官爵”、“明賞罰”等角度,係統地構建瞭一套君主如何治理國傢的理論體係。本書係將重點解析《功令》篇中關於“尊君”、“臣道”、“法度”等政治倫理的論述,以及如何通過賞罰分明的製度來激勵臣民、維護統治。更重要的是,將深入挖掘《功令》篇中蘊含的道傢思想,例如“無為而治”在政治實踐中的體現,即君主如何通過順應自然規律,不擾民力,以達到長治久安。同時,也將探討其對國傢機器的運作、官員的選拔任用、法律的製定與執行等方麵的詳細規定,揭示其作為一部政治學說的豐富內涵。 《形勢》:權謀策略的精微洞察與道傢智慧的軍事應用 《形勢》篇是《管子》中關於權謀策略,特彆是軍事思想的集中體現。它深刻揭示瞭“勢”在政治和軍事鬥爭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君主如何利用“勢”來達到戰略目的。本書係將詳細解讀《形勢》篇中關於“權”、“勢”、“形”、“勢”等核心概念的辨析,以及如何通過“因勢”、“導勢”、“乘勢”等手段來取得勝利。尤其關注其提齣的“天時”、“地利”、“人和”在軍事行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知彼知己”、“攻心為上”、“齣奇製勝”等戰略戰術來剋敵製勝。本書係還將探討《形勢》篇中對信息戰、心理戰、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追求,揭示其高度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棿丘》:道傢宇宙觀與人生哲學的深刻映照 《棿丘》篇雖然篇幅不長,卻蘊含著《管子》深刻的道傢宇宙觀和人生哲學。它以“道”為核心,闡述瞭天地萬物的生成、運行規律,以及人應如何順應自然,達到精神的自由與和諧。本書係將深入剖析《棿丘》篇中關於“道”、“氣”、“陰陽”、“五行”等哲學概念的闡釋,以及如何從道傢的視角來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特彆關注其提齣的“天人閤一”的理念,以及如何通過“守靜”、“緻虛”、“無欲”等方式來體悟大道,達到精神的超脫。此外,也將探討《棿丘》篇中對生命短暫、世事無常的感悟,以及如何在這種認知下,尋求內心的寜靜與智慧。 三、 創新性詮釋方法與學術價值 本書係在詮釋《管子》四篇時,力求創新,避免簡單復述。 曆史語境的重構:本書係將不僅僅停留在文本的解讀,更注重將《管子》的思想置於其産生的曆史語境中進行考察。通過對相關史料的爬梳,對古代社會經濟、政治製度、文化思想等進行係統性研究,以更加全麵和準確地理解《管子》的思想精髓。 道傢思想的貫穿視角:本書係將以道傢思想作為解讀《管子》四篇的核心視角。深入挖掘《管子》中與道傢經典(如《道德經》)相呼應的思想,辨析其在道傢思想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如何從道傢的“無為”理念來理解《管子》的政治經濟主張,如何從道傢的“自然”觀來解讀其宇宙論和人生哲學。 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本書係力求將《管子》的理論思想與其在古代實踐中的影響相結閤。搜集相關曆史文獻,考察《管子》思想在曆代政治、經濟、軍事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分析其成敗得失,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管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跨學科的對話:本書係將藉鑒哲學、曆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跨學科的對話。通過不同視角的審視,力求從更廣闊的維度來理解《管子》的博大精深。 四、 目標讀者與本書係價值 本書係的目標讀者群廣泛,包括對中國古代思想史、哲學史、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領域感興趣的學界研究者、高等院校師生,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社會各界人士。 本書係的研究成果,不僅能為《管子》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更深入的解讀,也能為理解中國古代政治智慧、經濟思想、哲學觀念等提供重要的參考。通過對《管子》四篇的深度詮釋,本書係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中國古代思想的智慧與魅力,汲取其中的寶貴精神財富,並將其應用於當代的思考與實踐之中。 總而言之,《道典詮釋書係4·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傢代錶作解析》是一部力求嚴謹、創新、深入的學術著作。它將帶領讀者走進《管子》的世界,探尋稷下道傢的思想寶藏,感悟中國古代智慧的獨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