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给中学生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外读物,匡正社会上不重视语文学习,因而错讹泛滥的问题,我们编写了这套“语文知识小丛书”。按其内容,这套“丛书”共分八册,它们分别是:
《修辞常识例话》、《词与短语》、《单句与复句》、《简明文言语法常识》、
《怎样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用法》、《常用文体写作知识》、《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套“丛书”皆由多年从事中学第一线语文教学工作的高级、特级教师担任编写工作,因而具有如下特点:
一、针对性强。内容及举例多结合现行语文教材及“大纲”要求。
二、知识性强。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分析,不繁不衍,深入浅出。
三、适应性强。不但适应中小学生及广大语文爱好者阅读,同时也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参考,供中学毕业生复习时参考。
四、有一定趣味性。举例典型,文字活泼,阅读时不枯燥,不乏味,通俗易懂,易读易记。
本书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
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第一章 用词方面的错误
第一节 误用实词
一 没有理解词义
二 词类误用
三 误把不能单用的语素当词用
四 同音词混淆
五 同义词分辨不清
六 字面或词的意思重复
七 生造词语,更换成语里的字
八 “骑马字”造成的误解
九 称代混乱
十 数量词使用不当
十一 滥用简称
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节 误用虚词
一 副词使用不当
二 介词使用不当
三 连词使用不当
四 助词使用不当
思考与练习(二)
第二章 造句方面的错误
第一节 句子成分残缺
一 主语残缺
二 谓语残缺
三 宾语残缺
四 缺少必要的定语
五 缺少必要的状语
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节 句子成分多余
一 主语多余
一 谓语多余
三 宾语多余
四 定语多余
五 状语多余
六 补语多余
思考与练习(四)
第三节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一 主谓搭配不当
二 谓宾搭配不当
三 附加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
第三章 修辞格的误用
······
第四章 不合逻辑
······
上面例(1)中板报“诗人的故事”的题目运用了对偶,但起句的“李白”就是对句的“诗仙”,是同一个人,“怀才不遇”与“壮志难酬”,文意也重复。这不合对偶的要求。对偶,不仅要避免内容重复,就是内容不同而用意相同也是不合适的。这是对偶中常见的毛病,叫“合掌”,即,上下两联语意重复。应该改动其中的一句。
例(2)中用对偶句“慷慨无私报祖国,拳拳赤子爱国心”,补充说明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不愧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但是起句与对句不论内容或形式都不相对称。“慷慨无私”重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对句“拳拳赤子”重在写态度恳切;起句的“无私”与对句的“赤子”词性不对;起句的“报祖国”是动宾短语,对句的“爱国心”是偏正短语,结构不同,形式也不匀称。所以,这一句中的对偶可删去,改为“的光辉业绩”。
例(3)的对偶只注重形式,毫无意义。这例,字数、词性都对称,起句“蛙翻白‘出’阔”,是名、动、形、名、形,意思是说,青蛙死后翻过身子露出白肚皮,形状像个“出”字,看起来显得宽阔;对句“蚓死紫‘之’长”,是名、动、形、名、形,意思是说,蚯蚓死后弯曲身子仍呈紫色,形状像个“之”字,看起来又细又长。对仗倒很工整,可是毫无意义,而且内容重复,用意相同,这只是在搞文字游戏,不值得模仿。
例(4)中的对偶,生拼硬凑,这是运用对偶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滥用对偶。这例内容不通,起句“门前绿水流转去”,可以讲得通,对句“屋里青山跳出来”,就讲不通,屋里怎能藏住青山,青山又怎能跳出来?不顾内容和语言环境是否需要而生拼硬凑,是不可取的。
对偶是我国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诗歌、词曲、小说、散文中经常使用,而且在议论文中也常使用,文章的标题用得尤其多一些。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符合对偶的要求,如果不顾内容,片面追求形式,就会因辞害意,失去它应起的作用。
……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极具逻辑性,循序渐进,完全考虑到了初学者可能会遇到的认知障碍。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语法规则,而是先从最基础的词语搭配问题入手,比如“的、地、得”的混用,然后逐步深入到句子成分的残缺与赘余,最后才触及到复杂的逻辑关联和句式复杂化带来的歧义问题。这种由浅入深的递进模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掌控感。每完成一个小模块的学习,都会有一个简短的自我检测环节,虽然没有复杂的测试题,但那些反思性的提问,足以让人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掌握程度。可以说,这本书构建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学习阶梯,确保读者在攀登高难度知识点之前,已经夯实了地基。
评分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仅关注“如何改错”,更深层次地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是错的”,这才是它与其他同类书籍拉开差距的地方。很多工具书只告诉你 A 句子比 B 句子好,却不深究其背后的思维定势或表达习惯。然而,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产生病句的认知根源,比如我们大脑在快速组织语言时,如何因为信息过载而导致逻辑链条断裂。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修正的模板,更像是提供了一副“扫描仪”,让读者学会自我审视和预判潜在的表达陷阱。这种治本的教学思路,让我开始在日常写作中,就能提前感知到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从而写出更清晰、更有力的表达,这对于提升整体的文字功底帮助是巨大的。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那些教科书式的、生硬的错误范例,而是从日常的写作、甚至是网络交流中截取了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句子。比如,有一处关于“语序不当”的解析,引用了一个关于“我们昨天在公园里看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蝴蝶”的例子,然后细致地分析了如果将“非常漂亮”放在句尾会产生的微妙语感变化。这种“贴地气”的讲解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人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耐心而又生动地在你耳边点拨。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进行一场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概念,在这些鲜活的例子面前,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相当的平易近人,但绝不流于肤浅。作者在阐释一些比较晦涩的语法术语时,总能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他既没有过度使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词汇,也没有为了追求口语化而牺牲掉表达的精确性。例如,在解释“兼语句”的结构时,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主句的谓语比喻成一把钥匙,而宾语从句则像是锁芯,两者必须精确配合才能打开“意义之门”。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明书”味道,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朋友在分享他的语言心得,轻松愉快中,知识却已经悄然入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柔和的米黄色调,搭配着沉稳的深蓝色字体,散发出一种经典而又清新的气息。纸张的质感摸起来非常舒服,那种略带粗粝感的触感,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翻开书页,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充满了巧思。文字间距适中,段落划分清晰,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尤其是那些需要着重强调的知识点,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样式或加粗处理,既保持了整体的统一性,又有效地引导了读者的视线。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专业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无疑为后续的学习增添了不少愉悦的心情。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买给孩子看的,京东的活动价真是划算,比实体店便宜多了!
评分一、针对性强。内容及举例多结合现行语文教材及“大纲”要求。
评分图书不错。搞活动买的。很划算。
评分。。。
评分书不错
评分对孩子有帮助。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套“丛书”皆由多年从事中学第一线语文教学工作的高级、特级教师担任编写工作,因而具有如下特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