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如森 著,王宇信 编
图书标签:
  • 殷墟甲骨文
  • 甲骨文字典
  • 世界文化遗产
  • 中国古代史
  • 考古学
  • 文字学
  • 历史语言学
  • 商朝
  • 甲骨学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12636
版次:2
商品编码:114776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6
字数: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系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如森先生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增补版。《殷墟甲骨学》于2007年初问世后,因其广泛的实用性而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已多次重印。今应不少读者建议,我们从《殷墟甲骨学》一书中抽出甲骨文单字部分加以修订重印,作为语言类工具书单卷出版。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共收甲骨文单字1203个。为便于读者阅读,我们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均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音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单字的右侧注明来自某著录书籍的简称;甲骨文的释义按类别分项说明,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
  该书系著名甲骨学者王宇信研究员主编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的一种,该书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十一五”上海市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马如森,1932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学术委员会委员。

内页插图

目录

胡厚宣序
孙常叙序
李学勤序
王字信序
自序
绪论
凡例
笔画查字表
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正文
第一卷(54字)
第二卷(89字)
第三卷(114字)
第四卷(78字)
第五卷(92字)
第六卷(67字)
第七卷(90字)
第八卷(71字)
第九卷(46字)
第十卷(70字)
第十一卷(73字)
第十二卷(96字)
第十三卷(47字)
第十四卷(69字)
增订第卷-(2字)计(56字)
增订第卷二(12字)计(101字)
增订第卷三(8字)计(122字)
增订第卷四(13字)计(91字)
增订第卷五(11字)计(103字)
增订第卷六(13字)计(80字)
增订第卷七(12字)计(102字)
增订第卷八(13字)计(84字)
增订第卷九(5字)计(51字)
增订第卷十(15字)计(85字)
增订第卷十-(10字)计(83字)
增订第卷十二(18字)计(114字)
增订第卷十三(5字)计(52字)
增订第卷十四(10字)计(79字)
汉语拼音索引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前言/序言


浩瀚星辰中的璀璨遗珠: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奥秘 一卷跨越数千年的时空画卷,一次与古老智慧的亲密接触。 本书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触,深入探索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篇章之一——古埃及文明。我们并非聚焦于甲骨文这一特定文化符号的解读,而是将目光投向尼罗河畔那座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解析其从诞生、兴盛到最终消亡的完整脉络,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生动、充满生命力的古埃及世界。 本书共分为六大核心篇章,每一部分都力求在广度与深度上达到平衡,旨在揭示古埃及文明何以能够在漫长岁月中保持其独特魅力与先进性。 第一章:尼罗河的馈赠——文明的摇篮与地理的塑造 本章首先从地理环境入手,阐释尼罗河对于古埃及文明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我们详细分析了每年定期的泛滥如何为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带来肥沃的淤泥,以及“黑土地”(Kemet)与“红土地”(Deshret)的对比如何塑造了埃及人独特的宇宙观和生死观。 书中详尽考证了古埃及的早期聚落形态,包括前王朝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陶器的发展,以及上下埃及的早期政治整合过程。我们引入了最新的考古发现,重新审视了著名的“那尔迈调色板”所象征的统一战争,并构建了从部落时代向国家形态演变的清晰路径。不同于文字或契约的冰冷记录,本章致力于还原出古埃及人如何在自然的恩赐与挑战中,一步步构建起最初的社会结构。 第二章:法老的权杖——神权、政治与国家机器的运转 古埃及文明的核心在于“法老”——集神性与王权于一身的统治者。本章深入剖析了法老制度的本质,探讨了“玛阿特”(Ma'at,意为秩序、真理、正义)这一核心概念如何维系整个王国的稳定。 我们详细梳理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的更迭历史,对比了不同时期的中央集权力度与地方贵族的权力博弈。重点章节探讨了埃及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维齐尔(宰相)的职能、地方诺姆(行政区)的划分与管理,以及税收、灌溉和公共工程的组织方式。书中特别展示了图坦卡蒙墓发现的随葬品中所体现的王室奢华与管理资源的精细程度,用实物来佐证文献中对法老至高无上权力的描述。 第三章:永恒的居所——宗教信仰、神祇谱系与来世观念 古埃及人的生活哲学深深根植于其复杂的宗教体系。本章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神祇、魔法与永生的世界。 我们不再停留在对太阳神拉(Ra)、冥神奥西里斯(Osiris)、生育女神伊西斯(Isis)等主神的简单介绍,而是着重分析了这些神祇如何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职能的融合与转变(例如阿蒙神的崛起)。书中细致描绘了古埃及人对于“巴”(Ba,灵魂的活动部分)和“卡”(Ka,生命力)的区分,以及他们为确保死后灵魂能够顺利回归肉身所进行的复杂仪式。此外,本书还专门辟出一节,详细解读了《亡灵书》的结构及其在丧葬仪式中的实际应用,揭示了其作为“通往来世的指南”的真实功能。 第四章:石头的史诗——建筑、工程与艺术的成就 古埃及留给后世最直观的遗产便是其宏伟的石头建筑。本章将重点关注金字塔群、卡尔纳克神庙以及帝王谷的建造之谜。 我们采用跨学科的视角,结合现代工程学理论,探讨了古埃及人如何在大规模的劳动力组织下,精确切割、运输和堆砌巨石。书中不仅描述了金字塔的外部形态,更深入分析了内部结构(如墓室、通风井)的功用与象征意义。在艺术方面,本书超越了对壁画和雕塑风格的简单描述,转而分析了“正面律”等艺术规范背后的宗教和政治意图——即如何通过程式化的形象来表达永恒和不变的秩序。 第五章:智慧的结晶——文字、科学与文学成就 虽然本书的侧重点并非文字的实用性字典,但我们依然需要深入了解古埃及的书写系统——圣书体(Hieroglyphs)——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本章聚焦于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信息与功能。 我们详细介绍了圣书体从象形符号到语音符号的演变过程,以及纸莎草纸(Papyrus)的制作技术如何使得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在科学领域,本书阐述了古埃及人在数学(如分数运算、体积计算)、天文学(如历法的制定)和医学(如外科手术的记录)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通过翻译和分析一些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片段,如《辛努亥的故事》,读者可以体会到古埃及人在叙事艺术和对人性探索方面的深度。 第六章:文明的转型与遗产的流传 本章关注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与转型期。从希腊化时代的托勒密王朝,到最终并入罗马帝国,我们分析了外部文化(如希腊哲学和罗马行政管理)对本土宗教和政治体系的冲击与融合。 最终,本书总结了古埃及文明对后世世界(包括古希腊、罗马乃至近现代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探讨了现代学者如何通过罗塞塔石碑等媒介,逐步重建起这座失落的宏伟文明的完整图景。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权威且引人入胜的古埃及文明概览,它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窗口,让读者得以领略一个关于信仰、权力与不朽追求的史诗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套丛书中的一册,它在整体风格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这使得我很有动力去收藏和阅读整个系列。这种系列化的出版方式,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宏大叙事视角,它不是孤立地展现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化认知框架。在翻阅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过去那些在灯下伏案疾书的学者们的形象,仿佛能从中感受到那种对民族根脉的深深眷恋。这本书的价值,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工具书本身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的载体,提醒着我们所肩负的文化记忆的厚重。这种深层次的精神共鸣,是很多普通出版物难以企及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超乎我的想象,我原以为工具书难免会有些刻板和脱离实际应用场景,但这次的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罗列了符号和解释,更像是为我们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与现代思维的桥梁。我在尝试解读一些古籍资料时,遇到晦涩难懂的表述,翻阅此书后,往往能瞬间豁然开朗。那种“原来是这样解释”的顿悟感,是单纯依靠网络碎片化信息搜索所无法比拟的。它提供的是一个系统化的、经过专业验证的知识体系,让你在面对复杂的历史语境时,拥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导航仪”。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这几乎是必备的案头工具,能极大地提升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典籍,我还有些许畏惧,担心自己知识储备不足难以驾驭。但这本书在难度递进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巧妙。它没有将读者直接推入最深奥的领域,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建立起基础的认知模型,然后再逐步引入更复杂的语境分析。这使得即便是初学者,在有耐心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自己知识边界的拓展和提升。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型的、私密的学术沙龙,那些古代的智慧和声音,通过这本现代工具书的媒介,变得清晰可辨、触手可及。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壁垒,而是热情敞开的知识殿堂大门。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别致,硬壳封面,摸上去有种厚重又典雅的感觉,非常符合它作为文化遗产丛书的一员所应有的气质。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米白色的内页,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尤其是排版布局,虽然是工具书性质的字典,但它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并没有给人留下那种枯燥乏味的印象。我可以想象,如果把它摆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不仅仅是内容,连同“形”也承载了对历史的敬意。对于那些喜欢实体书,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光是翻阅的过程就能感受到一种庄严的仪式感,这在如今充斥着电子屏幕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封面上的纹饰似乎也经过了精心考量,既有传统神韵,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约,很耐看。

评分

我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它绝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领会其精髓的入门读物。从目录的编排就能看出编纂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良苦,逻辑层次分明,从基础的部首归类到复杂的词条释义,每一步都像是为学习者铺设好的坚实阶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许多疑难字和罕见词条的处理方式,没有采取一笔带过的敷衍态度,而是辅以详尽的考据和对比分析,这对于真正想要深入研究甲骨文符号意义的严肃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靠性。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由衷地敬佩背后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时间成本,它显然是倾注了数代人心血的结晶,而非短期内匆匆赶工的产物。

评分

这个没有塑封,但是品相完好,印刷精美

评分

满意。不错。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超好的购物感受,下次还会光顾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这个没有塑封,但是品相完好,印刷精美

评分

这本书买来送给舍友,内经专业的,需要经常研习古文。

评分

快递速度快,书包装完好。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