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馬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研究讀本》通過對馬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進行深入的文本解讀,力圖揭示其在早期馬剋思思想脈絡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特彆是對揭示馬剋思如何擺脫人本主義的異化勞動邏輯、從孤立的人轉嚮社會關係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通過分析馬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中對交往異化理論的論述,把這種交往異化理論擴展到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分析,實現瞭哲學與經濟學相結閤的跨學科研究。這對於研究中國目前的經濟問題、科學地批判與藉鑒當代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成果,豐富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從而全麵展現馬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中的重要思想價值和曆史貢獻,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應用價值。
作者簡介
呂梁山,男,1964年生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遼寜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其研究方嚮為哲學基礎理論和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流派,曾著述、翻譯瞭《賴特階級理論研究》、《馬剋思主義、道德與社會正義》等學術著作3部,並先後在《馬剋思主義與現實》、《哲學動態》及《馬剋思主義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10餘篇。
潘瑞,女,1988年生人,陝西鹹陽人,遼寜大學國外馬剋思主義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剋思文本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 曆史考證
第一章 寫作背景
一 詹姆斯·穆勒及其《政治經濟學原理》
二 馬剋思對詹姆斯·穆勒的評價
三 馬剋思寫作《穆勒評注》的曆史背景
第二章 國內外主要版本和傳播情況
一 國外主要版本和傳播情況
二 國內主要版本和傳播情況
第二部分 研究狀況
第三章 國內外學者對馬剋思《穆勒評注》的研究狀況
一 關於《穆勒評注》與《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巴黎手稿》中的寫作順序
二 關於《穆勒評注》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
三 關於《穆勒評注》中的異化思想
四 關於《穆勒評注》在馬剋思思想史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 當代解讀
第四章 馬剋思《穆勒評注》的文本解讀
一“論交換”內容解讀
二“論消費”內容解讀
第五章 《穆勒評注》中異化思想與《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思想的比較研究
第四部分 經典著作選編
卡·馬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
卡·馬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節選)
第五部分 附錄
附錄Ⅰ 研究文獻精選
一 [日]望月清司:《社會交往的理論和曆史認識》
二 [蘇]尼·拉賓:《共産主義的經濟學哲學論證》(節選)
三 關於《巴黎筆記》
四 金隆德:《(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中的哲學思想》
五 韓立新:《(穆勒評注)中的交往異化:馬剋思的轉摺點》
附錄Ⅱ 延伸閱讀書目
一 中文參考文獻
二 譯文參考文獻
三 外文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四,以消費為目的的交換隻能使交換者相互以工具、手段來看待,而不是作為目的來看待、作為人來看待。馬剋思說:“雙方的交換必然是以每一方生産的和占有的物品為中介的。當然,我們彼此同對方産品的觀念上的關係是我們彼此的需要。但是,現實的、實際的、真正的、在事實上實現的關係,隻是彼此排斥對方對自己産品的占有。在我心目中,唯一能嚮你對我的物品的需要提供價值、身價、實效的,是你的物品,即我的物品的等價物。因此,我們彼此的産品是滿足我們彼此需要的手段、媒介、工具、公認的權力。因此,你的需求和你所占有的等價物。對我來說是具有同等意義的、相同的術語。你的需求隻有在對我具有意義和效用時,纔具有效用,從而具有意義;如果單純把你看作一個沒有這種交換工具的人,那麼,你的需求從你這方麵來說是得不到滿足的願望,而在我看來則是實現不瞭的幻想。可見,你作為人,同我的物品毫無關係,因為我自己同我的物品也不具有人的關係。但是,手段是支配物品的真正的權力。因此,我們彼此把自己的産品看作一個人支配另一個人而且也支配自己的權力,這就是說,我們自己的産品頑強地不服從我們自己,它似乎是我們的財産,但事實上我們是它的財産。我們自己被排斥於真正的財産之外,因為我們的財産排斥他人。”(《穆勒評注》,第35—36頁)由於在交換中每個人都把對方作為彼此需要的手段、媒介和工具來看待,而不是作為目的、作為人來看待,這就使交換中人與人的關係變成瞭物與物的關係。在這種物物的關係中,人本身被排斥在真正的財産之外,錶麵上是人在支配財産,而實際上我們自己的産品卻不服從我們自己,是財産在支配人,即我們自己成瞭我們的産品的財産。這裏與前麵提到的在交換領域中物對人的普遍的統治是相一緻的,更加強調瞭異化的普遍性。馬剋思進一步尖銳地指齣,這種情況下人們交流的內容隻剩下用於交換的、彼此發生關係的物品,而且這種物的價值的異化語言完全成瞭人類尊嚴的內容。“我們彼此同人的本質相異化已經到瞭這種程度,以緻這種本質的直接語言在我們看來成瞭對人類尊嚴的侮辱,相反,物的價值的異化語言倒成瞭完全符閤於理所當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認可的人類尊嚴的東西。”(《穆勒評注》,第36頁)
最後,在私有製條件下,勞動的本質是非人的、異化的。馬剋思指齣,人在創造對象世界的活動中確證自己的本質。在人作為人進行生産的情況下,每個人在自己的生産過程中就雙重地肯定瞭自己和另一個人。我在生産中物化瞭自己的個性及特點,因此我在活動時既享受瞭我個人的生命錶現,又在對産品的直觀中由於認識到我的個性是物質的、可以直觀地感知的因而是毫無疑問的權力而感受到個人的樂趣;通過你對我的産品的享受或使用,我能夠意識到我的勞動滿足瞭人的需要,將人的本質物化,還創造瞭與人的本質需要相符閤的物品;每個人都通過他人的媒介與類之間相聯係,每個人都意識到和感覺到他人是自己本質的補充,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他人的肯定和承認,通過“你的思想和你的愛”(《穆勒評注》,第37頁)而得到瞭自我的肯定與自我認同;我在自己的生命錶現中直接創造瞭他人的生命錶現,我在我個人的活動中直接證實和實現瞭我的真正的本質,即“我的人的本質,我的社會的本質”(《穆勒評注》,第37頁)。這就是馬剋思所說的“我們的生産同樣是反映我們本質的鏡子”(《穆勒評注》,第37頁)。
……
前言/序言
《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研究讀本:經濟思想的基石與思想的對話 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經濟學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揭示著財富的生産、分配和消費規律,更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結構、政治的走嚮乃至人類文明的進程。而要理解現代經濟思想的源頭活水,繞不開對早期經濟學理論的梳理與批判。本書的焦點——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正是這一曆史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雖然其本身在當今經濟學界已不居於主流地位,但它作為一部承載著早期自由主義經濟學思想的著作,以及被後世偉大的思想傢所審視和解讀的對象,其價值不容低估。 本書並非簡單地對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進行復述或編譯。恰恰相反,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馬剋思對此書的精妙摘要,籍此開啓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馬剋思,這位深刻洞察資本主義內在矛盾並提齣革命性理論的思想巨匠,對穆勒著作的摘要,本身就是一部充滿批判性眼光的獨立研究。馬剋思的摘要,並非僅僅摘錄要點,而是通過他對穆勒論述的選取、解讀和評論,展現瞭他對古典經濟學邏輯的理解、對其局限性的把握,以及他在此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經濟學體係的思考路徑。 一、 詹姆斯·穆勒的經濟學圖景:時代的迴響 要理解馬剋思的摘要及其意義,首先需要簡要勾勒齣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所呈現的經濟學圖景。穆勒,作為一位在19世紀初期活躍的思想傢,他的著作無疑是當時英國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代錶之一。在亞當·斯密奠定的基礎上,穆勒試圖進一步完善和係統化經濟學的理論框架。 在穆勒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個人利益驅動、市場機製自我調節為核心的經濟運行模型。他對勞動分工、資本積纍、價值形成、價格波動等基本經濟範疇進行瞭論述,強調瞭私有財産的神聖性、自由貿易的益處以及政府乾預的局限性。他的理論傾嚮於將經濟活動視為一種相對獨立的、遵循自然法則的領域,其運行的邏輯似乎可以被精確地計算和預測。 穆勒的著作,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社會經濟麵貌。在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之下,生産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商業活動日趨頻繁,自由市場經濟初露鋒芒。穆勒的經濟學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這一時代特徵的理論迴應,是對新興資本主義秩序的閤理化辯護。他所描繪的經濟圖景,是那個時代樂觀主義與對進步的信念的體現。 然而,正如任何思想體係都具有其曆史局限性一樣,穆勒的經濟學理論也並非完美無瑕。在對市場經濟的樂觀描繪背後,早期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貧富差距、勞動者睏境、周期性危機等問題,在穆勒的論述中並未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深刻的批判。他對財富增長的 Emphasis,似乎掩蓋瞭財富分配的不公;他對市場效率的強調,可能忽視瞭市場失靈的可能性。這些,恰恰為後來的思想傢提供瞭批判的切入點。 二、 馬剋思的摘要:洞察與批判的藝術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馬剋思對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所做的摘要。這份摘要,絕非簡單的提綱挈領,而是一部蘊含著深刻洞察力與強大批判精神的獨立作品。馬剋思閱讀和理解穆勒,並非以一個平等的對話者身份,而是以一個旨在顛覆和超越的革命者的視角。 馬剋思的摘要,首先展現瞭他對經濟學基本範疇的精湛把握。他能夠精準地抓住穆勒理論中的核心論點、關鍵概念以及邏輯鏈條。他善於辨析穆勒在論述中可能存在的含糊之處、矛盾之處,以及理論上的不嚴謹之處。他的摘要,如同庖丁解牛,能夠深入到穆勒理論的肌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馬剋思的摘要充滿瞭批判性的視角。他並非全盤接受穆勒的觀點,而是以自己獨特的唯物史觀和階級分析法,對穆勒的論述進行審視。他關注的是: 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 馬剋思通過摘要,揭示瞭穆勒在論述中可能迴避或淡化的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內在矛盾。例如,在談到資本積纍時,馬剋思會關注到其背後所隱含的對工人階級剝削的問題;在談到價值規律時,他會關注到其可能導緻的非均衡發展和危機。 階級關係的視角: 穆勒的經濟學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抽象的人”或“理性經濟人”的理論,試圖超越具體的社會關係。而馬剋思則始終將經濟現象置於具體的階級關係之中。他通過摘要,試圖還原經濟活動背後真實的社會關係,揭示生産關係對經濟運行的決定性作用,特彆是揭示資産階級與無産階級之間的對立關係。 曆史的維度: 穆勒的理論傾嚮於將經濟規律視為永恒不變的自然法則。馬剋思則強調經濟現象的曆史性,指齣資本主義經濟製度是特定的曆史産物,並非永恒的存在。他通過對穆勒理論的批判,實際上是在解構其“自然法”式的論證,揭示其曆史的偶然性和暫時的屬性。 意識形態的分析: 馬剋思不僅關注經濟理論本身的邏輯,也關注其背後的意識形態功能。他會審視穆勒的理論如何服務於維護現有社會秩序,如何構建有利於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念。 馬剋思的摘要,因此,不僅僅是對穆勒理論的“記錄”,更是對其“解構”和“轉化”。他從穆勒的論述中汲取瞭可以被保留和發展的元素,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批判瞭那些與其革命性理論相悖的部分。這份摘要,成為瞭馬剋思構建自己經濟學理論的重要思想資源,也是他與古典經濟學進行深刻對話的直接證據。 三、 本書的研究視角與價值 本書,作為“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係列的一員,其核心目的在於引導讀者深入理解馬剋思的這種思想加工與批判過程。本書的研究,並非簡單地將馬剋思的摘要與穆勒的原著進行並列,而是緻力於: 還原馬剋思的解讀語境: 詳細梳理馬剋思在閱讀和摘要穆勒著作時的思想背景、所處的曆史階段以及他當時麵臨的理論挑戰。理解馬剋思為何選擇摘要穆勒,以及他從中看到瞭什麼,又批判瞭什麼。 剖析馬剋思的批判方法: 深入分析馬剋思在摘要過程中所運用的批判性工具和方法。例如,他對概念的辨析、對邏輯的推演、對曆史的考察、對階級關係的揭示等。 連接馬剋思的早期思想: 將馬剋思對穆勒的摘要置於馬剋思整個思想發展脈絡中進行考察,特彆是與他早期關於政治經濟學的論述,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相聯係,考察這份摘要對馬剋思早期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瞭怎樣的作用。 展現經濟學理論的演進: 通過對馬剋思摘要的研究,讀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經濟學理論是如何在批判與繼承中不斷發展的。穆勒的理論代錶瞭古典經濟學的一個階段,而馬剋思的批判則為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的誕生奠定瞭基礎。 啓迪當代的經濟學思考: 盡管穆勒的理論在今天已顯陳舊,但馬剋思對其的批判視角,以及他所揭示的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本書的研究,有助於讀者從曆史的深度和理論的高度,重新審視當代經濟學所麵臨的挑戰。 本書的讀者對象: 本書的目標讀者包括: 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和學生,希望深入理解馬剋思經濟學思想的形成過程。 經濟學史研究者,對19世紀古典經濟學及其批判有濃厚興趣。 對政治經濟學感興趣的廣大讀者,希望瞭解經濟學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和思想傢。 對哲學、曆史和社會科學有廣泛興趣的讀者,願意通過經濟學視角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 結語: 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是經濟學思想史上一塊重要的基石,而馬剋思對之的摘要,則是一次對其進行的深刻的“考古”與“重塑”。本書的研究讀本,正是為瞭讓讀者能夠穿越曆史的迷霧,直接麵對這場深刻的思想交鋒。通過對馬剋思摘要的深入解讀,我們不僅能理解馬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起源,更能領略到思想的力量——如何從既有的知識體係中汲取養分,又如何以批判性的眼光,開闢全新的思想疆域。本書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契機,讓我們得以窺見思想的誕生,洞察經濟學的演進,並從中獲得啓迪,去理解和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