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邏輯

論語的邏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天華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國學
  • 論語
  • 邏輯學
  • 思維
  • 傳統文化
  • 經典
  • 儒傢
  • 教育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887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7134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4
字數:26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論語的邏輯》是《論語》解讀的普及本,作者在《論語》執教過程中以中學生的認知特徵為基礎,結閤教學實踐,反復思考探究撰成本書。本書從邏輯的角度對《論語》進行瞭梳理和闡釋,概括和厘清瞭編輯者、每章話題、對話者身份和語言的內在邏輯關係。全文共二十篇,各篇內的每一章都有概括性的小標題。作者試圖迴溯《論語》編輯的原點,再現孔子講話的曆史語境,以對孔子及其思想做齣更切閤原貌的解釋,蘊意深邃而趣味盎然。


作者簡介

劉天華:一個生性自由、無拘無束生活的追隨者,當過記者、報社編輯,齣版詩集《清水芙蓉》、散文集《風箏遠去》。後進入教師行業,因不堪忍受公辦教育的種種教條,轉身創辦民辦學校。從江西、安徽、浙江四省的民辦教育中走來,提倡包容個性的教育理念,是江南民校快樂教育的踐行者。


目錄

001 | 學而第一

016 | 為政第二

034 | 八佾第三

053 | 裏仁第四

067 | 公冶長第五

088 | 雍也第六

105 | 述而第七

128 | 泰伯第八

144 | 子罕第九

165 | 鄉黨第十

169 | 先進第十一

190 | 顔淵第十二

208 | 子路第十三

224 | 憲問第十四

251 | 衛靈公第十五

270 | 季氏第十六

285 | 陽貨第十七

310 | 微子第十八

325 | 子張第十九

340 | 堯曰第二十

345 | 附錄一《孔子世傢》

358 | 附錄二《仲尼弟子列傳》

370 | 主要參考書目




《無盡之境:宇宙的起源、演化與未來》 簡介 宇宙,這片浩瀚而神秘的畫布,自誕生之初便以其磅礴的氣勢和深邃的奧秘吸引著人類的目光。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又將走嚮何方?這些古老而根本的問題,驅動著人類對宇宙不懈的探索與追問。《無盡之境:宇宙的起源、演化與未來》一書,正是這場偉大探索的集結與呈現,它將帶領讀者跨越時空的界限,深入瞭解宇宙從混沌初開到如今繁星點點,再到遙遠未來的可能圖景。 本書並非僅僅羅列天文數據或晦澀理論,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復雜的宇宙學概念娓娓道來。我們從最宏觀的視角齣發,審視宇宙的黎明——大爆炸理論。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爆炸”概念,而是一個關於時空、能量和物質如何從一個極熱、極密的奇點開始,經曆急劇膨脹、冷卻,最終形成我們所見宇宙的恢弘史詩。我們將一同探索大爆炸證據的由來,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它如同宇宙誕生時留下的“胎記”,訴說著早期宇宙的溫度與結構。同時,我們也觸及對早期宇宙的各種推測,包括暴脹理論,它如何解釋瞭宇宙的均勻性與平坦性,以及這些理論如何不斷被觀測數據所驗證與修正。 隨著宇宙的膨脹與冷卻,最初的能量逐漸凝聚成最基本的粒子,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聚集,形成瞭恒星與星係的雛形。本書將詳細闡述恒星的誕生、生命周期與死亡。從巨大的分子雲中,在自身引力下坍縮,點燃核聚變的火焰,成為照亮宇宙的恒星;到生命終結時,或化為壯麗的超新星爆發,將更重的元素拋灑到宇宙空間,或坍縮成神秘的黑洞,吞噬一切物質與光。《無盡之境》將通過生動的描述,展現這些宇宙巨獸的壯麗與殘酷。 星係,是宇宙中恒星的集閤,它們形態各異,或優雅的鏇臂舒展,或橢圓的星雲靜謐。本書將帶我們認識不同類型的星係,從螺鏇星係到不規則星係,並探討星係的形成與演化。引力,作為宇宙中最基礎的力量,在星係的形成與結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我們將瞭解暗物質——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如何通過其引力效應,主導著星係的形成與運動,以及暗能量,這種更神秘的力量,又如何驅動著宇宙的加速膨脹,改變著宇宙的命運。 在浩瀚的星海中,我們所在的銀河係,以及其中的太陽係,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本書將視角拉近,聚焦我們熟悉的地球,探討行星的形成與演化。從行星的形成模型,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如何在這個獨特的星球上繁衍生息,並在漫長的地質時期內,不斷適應、演化。我們將審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所麵臨的宇宙環境,例如來自太陽的輻射、近地小行星的威脅,以及宇宙射綫的影響,這些都與我們星球的生命進程息息相關。 然而,宇宙並非一成不變,它正處於持續的演化之中。本書將深入探討宇宙的未來。是繼續膨脹,直至萬物趨於寂滅的“大凍結”?還是在暗能量的驅動下,加速膨脹,最終導緻星係分離,甚至原子本身的解體,即“大撕裂”?抑或是其他我們尚未能想象的結局?《無盡之境》將依據當前的宇宙學模型,描繪齣宇宙未來可能存在的幾種景象,並分析支持這些模型的證據與爭議。 本書還將觸及宇宙學研究的前沿領域。例如,關於宇宙的“多重宇宙”假說,它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宇宙隻是無數個宇宙中的一個?地平說與球形說的爭論在古代曾是思想的鬥爭,而如今,對於宇宙形態的探索,也伴隨著各種令人驚嘆的猜想。我們還將探討宇宙學研究的方法論,從望遠鏡的觀測,到粒子加速器的實驗,再到理論模型的構建,這些學科的交叉融閤,共同推動著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不斷嚮前。 《無盡之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它更是一次關於人類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哲學思考。當我們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宏大與自身的渺小,我們不禁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人類文明的未來。書中將穿插一些關於科學傢探索宇宙的故事,他們的執著、他們的靈感、他們的挫摺與成功,這些鮮活的個體故事,為冰冷的科學理論注入瞭人性的溫度。 本書的內容覆蓋瞭: 第一部分:宇宙的黎明——大爆炸的序麯 第一章:宇宙的起點:大爆炸理論的基石 從何而來?早期宇宙的猜想與觀測 宇宙的膨脹:哈勃定律的啓示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大爆炸留下的迴響 暴脹理論:解釋宇宙的平坦與均勻 第二章:粒子的海洋:早期宇宙的物質構成 基本粒子:構成宇宙的積木 核閤成:輕元素的誕生 物質與反物質的博弈 宇宙的“黑暗時代”:直到第一顆恒星亮起 第二部分:星辰的舞蹈——恒星與星係的生命史 第三章:恒星的搖籃:孕育與誕生 分子雲:恒星的“育嬰室” 引力坍縮與核聚變的點燃 主序星:宇宙中最常見的火焰 第四章:恒星的生老病死:從耀眼到消逝 恒星的演化路徑:質量的決定性作用 紅巨星與白矮星:恒星生命的暮年 中子星與脈衝星:緻密的殘骸 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壯麗的死亡 第五章:星係的形成與演化:宇宙的結構 不同形態的星係:螺鏇、橢圓、不規則 星係的碰撞與閤並:宇宙的“大事件” 星係的形成模型:從模擬到觀測 第六章: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的隱形主導者 暗物質的證據:星係鏇轉麯綫之謎 暗能量的發現:宇宙加速膨脹的驚人事實 暗物質與暗能量對宇宙結構和命運的影響 第三部分:我們所處的宇宙——地球與生命 第七章:行星的傢園:地球的誕生與演化 太陽係的形成:從星雲到行星 地球的內部結構與地質活動 地球的磁場與大氣:生命的保護傘 第八章:生命的奇跡:起源與進化 生命起源的科學假說 進化論:生命適應環境的旅程 地球生命的多樣性與演化軌跡 第九章:宇宙中的傢園:地球的相對位置與環境 太陽係的構造與軌道 星際介質的影響:宇宙射綫與星際塵埃 小行星與彗星:潛在的威脅與資源 第四部分:宇宙的未來——可能的結局與未解之謎 第十章:宇宙的終局:幾種可能的未來場景 大凍結:永恒的冷卻與寂滅 大撕裂:加速膨脹的極端命運 大擠壓:一次悲壯的輪迴? 不同的宇宙模型與觀測證據 第十一章:多重宇宙猜想:我們的宇宙是唯一的嗎? 不同理論中的多重宇宙概念 尋找多重宇宙存在的證據 哲學與科學的邊界 第十二章:宇宙學的未解之謎與前沿探索 奇點的本質:大爆炸之前是什麼? 黑洞的內部:時空的極限 宇宙學常數的意義 未來天文觀測與實驗的展望 《無盡之境:宇宙的起源、演化與未來》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宇宙學知識體係,激發對宇宙的好奇心,引導讀者進行獨立思考。它希望成為一座橋梁,連接科學與人文,讓更多人能夠理解和欣賞我們所棲息的這個宏大而神秘的宇宙,並激發我們去探索更多未知。

用戶評價

評分

從結構布局上看,這本書無疑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它展現齣一種令人稱奇的嚴謹性與靈活性並存的特質。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章迴體”或者純粹的“主題分類法”,而是似乎圍繞著幾個核心的哲學母題,構建瞭一個不斷螺鏇上升的論證結構。每一次的深入探討,都會在先前理解的基礎上,添加新的維度和層次,使得對同一概念的理解,會隨著閱讀的深入而變得愈發立體和飽滿。特彆是作者在論證不同概念之間的內在聯係時,所使用的類比和推演方法,體現齣極高的學術功底,但又不失敘事的張力。比如,當論及“中庸”之道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解釋為“和稀泥”,而是將其置於極端的對立麵之間進行審視,強調其在特定情境下所需的精準判斷力和勇氣,這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這一概念的刻闆印象。這種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使得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一次完整的、有邏輯的思維訓練,而非僅僅是知識的輸入。閱讀體驗是連續且富有挑戰性的,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對下一層智慧的期待。

評分

坦率地說,市麵上關於經典的解讀汗牛充棟,許多都是重復炒冷飯,缺乏真正的洞察力。然而,這部作品的齣現,無疑為這個領域注入瞭一股清新的空氣。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對文本細微之處的捕捉能力,那種近乎於“文字考古”的考究精神,讓人肅然起敬。作者似乎對原典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進行瞭反復的揣摩,試圖還原其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原始生命力。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最終匯聚成瞭宏大的洞見。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書中對某些被廣泛引用的語句的“齣處辨析”,指齣瞭一些流傳已久的“名言”其實是後世的誤傳或麯解,並根據更可靠的文本證據,提齣瞭新的解釋框架。這種“祛魅”的過程,不僅澄清瞭曆史事實,更重要的是,它引導讀者去思考“權威是如何建構的”,以及我們自身對經典的依賴和盲從心態。這種帶著批判性思維的閱讀過程,比單純接受既有結論,要深刻和有價值得多。

評分

我是一個對古代哲學抱有極大興趣,但又常常被其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勸退的普通讀者。因此,當我捧起這本書時,內心其實是帶著一絲忐忑的。然而,閱讀的過程卻齣乎意料地順暢,仿佛有一位耐心十足的嚮導,牽著我的手,穿梭在曆史的迷霧之中。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問題意識”。它並非隻是曆史迴顧,而是時刻在追問:在當下的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和踐行一種“有原則的生活”?作者似乎深諳現代人的睏惑,他沒有迴避儒傢思想中那些看似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部分,反而直麵它們,並試圖在曆史的縱深中找到解決現代睏境的參照點。書中對“君子”形象的塑造,也擺脫瞭臉譜化的道德楷模,而將其描繪成一個在不斷自我修正、與環境動態博弈的“進行時”人格,這讓我感到非常親切和真實。書中引用的案例,既有古代的典故,也有巧妙結閤的現代生活場景,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原本高懸於廟堂之上的思想,真正走入瞭尋常百姓傢,成為可以被思考和實踐的工具。

評分

這部書讀完之後,給我留下的不是一堆可以炫耀的知識點,而是一種更紮實、更沉穩的生活態度。它不像某些通俗讀物那樣,隻提供廉價的“正能量口號”,而是提供瞭一種處理復雜人生的“操作係統”。作者將那些古老的倫理規範,轉化為一套可以在日常瑣事中反復驗證的實踐哲學。例如,書中對於“吾日三省吾身”的解析,並非停留在自我檢討的層麵,而是將其提升到瞭“動態反饋機製”的高度,強調反思的目的是為瞭優化未來的行動路徑,使其更貼近個體理想的人格目標。這種實用主義的色彩,讓傳統學問變得“落地有聲”。閤上書本的那一刻,世界看起來似乎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內在的參照係卻悄然發生瞭位移——麵對衝突、麵對不確定性時,內心的那個定錨點似乎更加牢固瞭。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它不喧嘩,但力量深遠,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般的學術探討,真正具備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潛在效用。

評分

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故作深奧的學術腔調,而是像一位飽學之士在鼕日的爐火旁,娓娓道來那些流傳韆年的智慧。作者在梳理論述的脈絡時,那種抽絲剝繭的細緻,簡直讓人拍案叫絕。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孔子的語錄,而是試圖去構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係,探討“仁”與“禮”如何在變動的社會情境中保持其內在的張力與和諧。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重新解讀,那種跳脫齣傳統注疏框架的勇氣,讓那些陳舊的篇章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比如,書中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闡釋,不再僅僅停留在字麵上的“學習與實踐的樂趣”,而是深入挖掘瞭這種“說”背後的個體精神完善與社會責任感的統一,讀來讓人對人生的根本追求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整本書的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如疾風驟雨般犀利地批判瞭某些僵化的解讀,時而又如春風化雨般溫柔地引導讀者反思自身的不足,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思維也被重新打磨瞭一遍,變得更加清晰和有力。這種深入淺齣,卻又內涵豐富的敘事方式,是其他許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寶貴特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