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尼采 著
图书标签:
  • 尼采
  • 哲学
  • 遗稿
  • 思想
  • 文化
  • 西方哲学
  • 德国哲学
  • 19世纪哲学
  • 批判
  • 形而上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61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51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包含尼采自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的残篇遗稿之第2部分。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相当于考订版《尼采全集》下列卷本的内容:第8部分第2卷第249-455页(柏林,1970年)、第8部分第3卷第3-461页(柏林/纽约,1972年),因此即包含着尼采作于1887年11月至1889年1月的残篇。有关尼采上述时期遗稿的重要性,第12卷的“前言”已作了说明。

内容简介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根据科利·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译出,并根据第十四卷补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第十三卷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收录尼采作于1887年秋至1889年初之间的全部残篇遗稿,它与第十二卷一起,包含了后人编辑的所谓尼采“主要著作”即《权力意志》诸版本的内容。

目录

中文版凡例
前言
11.1887年11月至1888年3月
12.1888年初
13.1888年初至1888年春
14.1888年春
15.1888年春
16.1888年春至1888年夏
17.1888年5月至6月
18.1888年7月至8月
19.1888年9月
20.1888年夏
21.1888年秋
22.1888年9月至10月
23.1888年10月
24.1888年10月至11月
25.1888年12月至1889年1月初
科利版编后记
尼采手稿和笔记简写表
译后记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 导言 1887年至1889年,是弗里德里希·尼采思想生涯的最后也是最为辉煌的时期。这段时间里,这位德国哲学家以惊人的速度和深度,不断突破既有的思想疆界,孕育出那些后来被证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他晚年的思想,如同一场熊熊燃烧的火焰,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即便最终熄灭,其留下的余烬也足以照亮后世无数的探索。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所汇集的,正是这生命晚期思想爆发的珍贵结晶。它并非经过精心编排、出版问世的著作,而是尼采在精神极度活跃、洞见喷涌的时刻,用笔记、草稿、零散的思考片段所记录下的思想轨迹。这些遗稿,如同哲学家思想世界的私人日记, unfiltered, raw, and intensely personal,揭示了他如何以一种近乎狂热的姿态,雕琢并深化着他的哲学图景。 核心主题的深化与演进 1. 权力意志(Wille zur Macht)的再审视与扩展: 虽然“权力意志”的概念在尼采早期的著作中已有所显现,但在1887-1889年的遗稿中,这一核心概念得到了更为精细化、系统化的梳理与拓展。他不再仅仅将权力意志视为一种生物学的或心理学的驱动力,而是将其提升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根本原理,一种万物得以生成、发展、存在的终极动力。 生命力与创造的源泉: 遗稿深入探讨了权力意志如何驱动生命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创造和自我肯定。它不是对外界的征服,而是内在生命力的不断扩张,是一种“自我克服”(Selbstüberwindung)的过程。尼采在这里强调,生命的本质在于增长,而权力意志就是这种增长的内在逻辑。 价值的创造者: 权力意志与价值的产生紧密相连。尼采认为,一切价值都是由权力意志所确立的。传统的道德体系,尤其是基督教道德,被视为一种“奴隶的道德”,它压抑了生命力,削弱了权力意志,是“虚无主义”的根源。他在此期思考如何超越这种颠覆性的道德,建立一种肯定生命、拥抱存在的新价值体系。 政治与社会层面的权力意志: 遗稿也触及了权力意志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尼采在此并非鼓吹简单的统治或压迫,而是探讨权力意志如何影响权力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体间的互动。他批判了平等主义的虚伪性,认为生命本身存在着自然的等级秩序,权力意志是这种等级秩序的内在体现。 2. 永恒轮回(Ewige Wiederkunft)的终极肯定: 永恒轮回是尼采哲学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引人深思的观念之一。在1887-1889年的遗稿中,这一思想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存在论和伦理学意义。 存在的考验与肯定: 永恒轮回不再仅仅是一个宇宙学的假设,而是一种深刻的存在考验。它要求个体以一种“你必须活第二次,并且还要像你已经活过一次那样,还要无止境地活一次”的态度来面对生命。这是一种极致的生命肯定,是对每一个瞬间、每一个选择的绝对承担。 “爱命运”(Amor Fati)的实践: 永恒轮回是“爱命运”的最佳实践。它意味着不仅要接受生命的发生,更要主动地去热爱生命的一切,包括痛苦、不幸和平凡。遗稿中充斥着对这种强大意志的赞美,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拥抱生命全部意义的“超人”(Übermensch)才能承受并喜爱永恒轮回。 虚无主义的对症良药: 尼采将永恒轮回视为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途径。当一切价值崩塌,传统信仰瓦解时,永恒轮回提供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的力量,使生命在无数次的重复中找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 超人(Übermensch)的进一步构想: 超人概念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遗稿中,他进一步勾勒了超人的形象,并将其与个体精神的进化紧密联系。 超越人类的进化: 超人并非指某种生物学上的进化,而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进化,是一种个体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实现最高潜能的状态。遗稿中暗示,超人是那些能够承受生命全部重量,并从中找到意义的人。 价值的重估者: 超人是“一切价值的重估者”。他们不接受现成的道德规范,而是根据自身对生命力量的理解,创造新的价值。遗稿中对旧有道德体系的批判,正是为了 paving the way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Übermensch。 自我实现的极致: 超人代表着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生命力量最充分的体现。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存在的全部,拥抱痛苦与欢乐,并将生命的全部视为一种艺术品来创造和雕塑。 4. 对西方文化与哲学的批判性反思: 尼采在这时期对西方文化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程度。他将矛头直指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以及基督教所塑造的道德观念。 理性与道德的“虚假性”: 遗稿深入质疑了理性在认识真理上的绝对权威,以及基督教道德对生命的压抑作用。他认为,这些传统并非天然的真理,而是特定历史时期权力意志的产物,它们压抑了生命力,导致了虚无主义的蔓延。 悲剧精神的回归: 尼采怀念古希腊悲剧所体现的生命张力,即在痛苦与毁灭中肯定生命的价值。他认为,现代西方文化丧失了这种悲剧精神,变得虚弱和逃避。 “神已死”的进一步阐释: “神已死”的宣告在此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意味着传统宗教信仰的消亡,更标志着所有超越性价值的破产。这为虚无主义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也为权力意志的重估和超人的出现创造了空间。 思想的风格与特质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的遗稿,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独特的思想风格。它们是尼采思想实验的现场记录,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碎片化的、爆发式的特质。 箴言体与随笔式: 遗稿大量采用了尼采标志性的箴言体和随笔式写法。短小精悍的语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表达,常常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中就蕴含着深刻的洞见。这种风格使得他的思想具有了极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但也对读者的理解提出了挑战。 激越的语言与情感: 尼采的语言充满力量,常常伴随着激越的情感。他在遗稿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愤怒、蔑视和热爱,这种强烈的情感投入使得他的思想具有一种生命般的张力。 多层次的思考: 尽管以碎片化呈现,但这些遗稿并非浅尝辄止。每一条笔记、每一个段落都可能触及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读者需要跟随尼采的思路,在不同的思考片段中发现内在的联系,才能逐渐构建起他对某个主题的完整理解。 对传统哲学范式的挑战: 尼采的遗稿,是其对西方哲学传统进行彻底颠覆的生动写照。他拒绝系统化的论证,厌恶学院派的陈词滥调,而是以一种“危险”的、实验性的方式,挑战着我们对理性、道德、真理以及生命本身的理解。 价值与意义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理解尼采晚年思想发展的关键文本,更是窥探这位伟大哲学家内心世界的窗口。 理解尼采思想的“黑箱”: 遗稿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尼采思想“黑箱”的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尚未被“成品化”的、最纯粹的思想火花,以及它们是如何孕育、如何演变、如何相互激荡的。 对权力意志、永恒轮回等核心概念的深度解析: 遗稿提供了对这些核心概念更为丰富和细致的阐释,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哲学意涵。 挑战与启发: 尼采的遗稿,以其非传统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对任何严肃的思想探索者都将构成巨大的挑战。同时,它们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启发,激励着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勇敢地走向“自我克服”的道路。 历史文化意义: 尼采晚年的思想,预言了20世纪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哲学思潮,包括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理解这些遗稿,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性的形成,以及西方文化的发展轨迹。 结语 《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三卷:1887-1889年遗稿》并非一部“易读”的书,它需要读者付出极大的耐心、智慧和勇气。但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尼采思想,并愿意在思想的深渊中进行探索的读者而言,这本遗稿集无疑是一座宝藏。它所蕴含的,是生命最炽热的哲思,是灵魂最深沉的呐喊,是通往更高生命形态的可能之路。读懂它,或许意味着理解了人类精神一种极端的可能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卷,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马拉松,读起来让人既感到酣畅淋漓,又时常陷于一种深刻的自我审视之中。尤其是在那些探讨“权力意志”的核心章节,作者的笔触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而冷峻,直刺传统道德和形而上学观念的虚妄。我记得有一段关于未来哲学家角色的论述,他描绘了一种全然摆脱了既有束缚、敢于直面虚无的先行者形象,那份孤独和决绝,隔着百余年依然能让人脊背发凉。全书的论证链条极其严密,即使面对最晦涩的概念,作者也总能用一种近乎诗歌的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将你拖入他的思考场域。对于那些习惯了温和、循序渐进的哲学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激烈的思想撞击,它强迫你抛弃舒适区,去重新审视那些你习以为常的“真理”。这种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意志力的考验,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梳理那些看似跳跃却又环环相扣的论点,但一旦穿透了表层的晦涩,所获得的那种洞察人性的深刻,是任何轻松读物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自身思想结构中的裂痕与阴影。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某些论断持保留态度,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作为经典文本的地位。作者的叙事方式是如此的跳跃和充满暗示,以至于在很多地方,他留下的空白比他写下的文字更为重要。他似乎不屑于提供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是更热衷于提出能让你困惑终生的“问题”。这种“反阐释”的写作风格,要求读者必须成为一个主动的构建者,你必须在字里行间去填补他留下的巨大鸿沟。我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一场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场智力上的角力。每次以为自己抓住了他思想的某个核心,下一页他可能就已经转向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挑战性,但也正因如此,每一次的“会心一笑”或“豁然开朗”都显得格外珍贵,因为它不是被告知的,而是自己挣扎着“赢得”的真理碎片。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那股强烈的、未被驯服的原始生命力。它不像后世那些系统化的哲学著作,试图构建一个完美的理论大厦。相反,它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火山爆发,记录下了那些在特定历史节点上,思想家最尖锐、最未经修饰的直觉和洞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艺术与生命关系时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热情。他将艺术提升到了形而上学的地位,认为只有在艺术的创造性行动中,人才能真正实现对自身命运的掌控与超越。那些关于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探讨,虽然并非新提,但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更具颠覆性的解读。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能看到一种色彩斑斓、充满张力的世界图景,那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永恒的生成与毁灭的舞蹈。这对于长期沉溺于僵硬的逻辑框架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让人重新相信了直觉和体验的力量。

评分

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理解”,不如说是“搏斗”。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具有侵略性,他似乎毫不留情地要撕开所有文明的遮羞布,用一种近乎戏谑又带着巨大悲悯的口吻,去解构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价值体系。那些关于基督教遗产的批判,读起来简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审判,他把所有的道德高尚都还原成了对生命本能的压抑和对弱者的偏爱。这种极端的视角,让人在感到震撼的同时,也难免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到窗边站很久,才能平复那种被彻底颠覆的感觉。这绝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它更像是一剂猛药,药效强烈,后劲十足。它迫使你审视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那些你自以为高尚的“善”,是否真的只是对更强大生命力的退缩?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走钢丝,稍不留神就会坠入他所描绘的虚无深渊,但正是在这种危险的边缘,才能感受到思想最原始的张力和生命力的喷薄。

评分

这本书给予我的,与其说是哲学体系,不如说是一种面对世界的全新“姿态”。它像一股强大的逆流,冲刷着我们对“进步”、“理性”和“人道主义”这类词汇的盲目崇拜。作者似乎在用尽全力,去唤醒那些沉睡在舒适区中的精神,让他们直面生命的残酷与荒谬,但奇怪的是,这种直面带来的不是绝望,而是一种奇异的、近乎高傲的自由感。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那些箴言式的短句,它们简洁、有力,如同铭文一般刻在心上,时常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浮现,提醒我不要轻易向平庸妥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去魅”能力,让你看清世间万物的本质,然后,决定你将以何种方式,带着这份清醒,继续生活下去。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安慰的书,但绝对是一本让你感到“活着”的书。

评分

真的值得一看!

评分

很好

评分

真的值得一看!网上推荐畅销书籍,

评分

300-100-100-40一單,後面的朋友注意一下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非常好!值得拥有值得推荐一下!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就是封皮有些脏。。。

评分

尼采的这套书,我只收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十二卷、十三卷的遗稿。

评分

印刷质量不好,脏乱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