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用“论法的精神”这个书名表明,他关切的并非“每一个别的法律”,而是诸法律的“精神”(l’esprit),这种“精神”可以恰当地称之为自由民主共和精神。
——刘小枫
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并且一步步跟随着展开孟德斯鸠部分隐藏起来的计划和论证,我表明,《论法的精神》系统性地尝试将早前出现在霍布斯、斯宾诺莎和洛克笔下的自由政治哲学置于一个更稳固的基础之上。我表明,孟德斯鸠对自由主义哲学基础的重新思考,需要针对自由主义的*伟大挑战和替代方案进行无与伦比的理解和争论,这就是古希腊—罗马理论和实践中的那种古典的、参与式的共和主义。《论法的精神》详细阐述的论证试图表明,与强调品德和友爱的小型、共同体式民主相比,个人主义的、自由放任的商业政治社会是对人性自然需求的更完整的回答。
——潘戈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孟德斯鸠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方式
第三章 人的本性与自然法
第四章 参与式共和主义
第五章 自由共和主义
第六章 自由的障碍:气候、地理和历史
第七章 商业以及民族多样性的魅力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自然法和立法者的审慎
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清康熙28年-清乾隆20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曾祖父是卡尔文教徒,曾效力亨利四世国王,受封贵族头衔。孟德斯鸠的祖父重新皈依天主教,凭靠购买得来的波尔多高等法院职位跻身“穿袍贵族”。孟德斯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上大学(波尔多学院)攻读法律,19岁(1707)获法学学士,毕业后做律师。25岁那年(1714)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两年后(1716年)继承其祖父、伯父一直占据的波尔多法庭议长职务(当时把官职官私有财产传给继承人司空见惯),并获男爵封号。
32岁那年(1721),孟德斯鸠用化名“波尔?马多”出版了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Lettrespersanes),假托收录的是两位漫游法国的波斯人写给远在家乡的妻子和朋友写的书信,其实是借“外国人”之口抨击路易十四晚年朝政的衰败和路易十五即位后其母摄政时期(1715-1723)的社会动荡。这部诙谐的作品为孟德斯鸠带来作家声誉,从此他经常前往巴黎,出入文学沙龙和政治俱乐部(如著名的“夹层俱乐部”),与各色新派文人交往。孟德斯鸠很喜欢巴黎的生活,1726年,他卖掉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但终身保留了“庭长头衔”)。
……
我必须赞扬一下这本书的注释系统,它的详尽程度简直令人敬佩。很多地方的脚注并非简单的文献引用,而更像是作者对某些关键概念的补充阐释,甚至包含了对其他学者观点的简要评述。这些注释极大地丰富了主文的内容,尤其是在涉及一些晦涩的拉丁文或古法语词汇的解释上,提供了及时的帮助。我发现自己常常因为一个有趣的脚注而中断主文的阅读,转而深入挖掘那个知识点。这表明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来确保文本的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的平衡,使得这本书既适合严肃的研究者,也对普通爱好者十分友好。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复古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搭配深邃的蓝色调,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我尤其喜欢封面上的那枚印章式的图案,它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权威与智慧的传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质量也让人感到惊喜,那种扎实的手感,让人觉得手里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装帧的工艺显示出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享受到一种仪式感。这本书的整体质感,从触感到视觉,都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极高的基调。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阅读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引言部分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一种极其流畅而又充满洞察力的笔触,将读者迅速带入到18世纪法国的社会背景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当时法国的政治气候、社会结构,乃至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状态,都有着非常细腻的描摹。尤其是一些对当时启蒙思想家之间微妙关系的梳理,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感觉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深入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作者在开篇就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将看似零散的社会现象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叙事技巧高明之处在于,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说服,相信作者对后续论述的把握是全面而深刻的。
评分在阅读本书的某个章节时,我被其中对“权力制衡”概念的阐释深深吸引住了。作者没有停留在对理论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进行反向论证,这使得原本抽象的政治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例如,书中对某个古代城邦的政治体制进行剖析时,所采用的比较研究方法,极大地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我注意到,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那种比喻既贴切又富有启发性,让人茅塞顿开。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方式,让读者在理解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同步提升了自身的思辨能力,感觉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结尾部分给我的感受尤为深刻,它并没有简单地进行总结,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极具前瞻性的思考空间。作者在最后几页中,将那些历史上的理论与当今世界的某些现实困境进行了巧妙的映射,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人心潮澎湃。它不是在告诉读者“应该”怎么想,而是在启发读者“如何”去思考当代社会面临的治理难题。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智力上的充盈感,仿佛被赋予了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这本书的影响力,在于它能够在你阅读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在你的脑海中持续发酵,不断引发新的联想和反思。
评分老婆买来看的书,还行
评分okokokokokok
评分明天继续保持良好形象
评分明天继续保持良好形象
评分请至少填写一件商品的评价
评分panfeer的博士论文
评分okokokokokok
评分孟德斯鸠的东西没读过,更遑论读研究著作了。。
评分买买买,好书人会变聪明,这是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