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语境论的数学哲学:一种对数学本质和实在性研究的新范式
:70.00元
作者:康仕慧;郭贵春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030486042
字数: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不仅适合数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研究者阅读还可供数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者、本n科生、研究生、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语境论的数学哲学”是我们要试图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的核心理念在于主张,数学哲学研究的基点应该以数学实践为基础,数学的哲学探究不能被其他任何形式的研究所取代,这种探究要与科学的世界观保持一致,在整体论的、动态的作为一种世界观的语境论的框架中进行。那么,“语境论的数学哲学”为何能够满足新的数学哲学范式产生的内在诉求?它的基本纲领是什么?比起以往的数学哲学的研究路径,它有什么优势?它对“数学的本质是什么”的本体论难题有什么新的解答?数学哲学今后的发展趋向又是什么?欲知上述问题,请阅读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康仕慧老师的著作《语境论的数学哲学—— 一种对数学本质和实在性研究的新范式》(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内容提要
《科学技术哲学文库 语境论的数学哲学:一种对数学本质和实在性研究的新范式》以求解当代数学本体论领域的两大难题(①数学的本质是什么?②抽象的数学世界存在吗?它和物质世界的关系如何?)为核心,立足于数学实践,基于“范式”视角,在全面分析当前数学哲学发展的理论困境及数学实践哲学兴起的基础上,试图构建语境论的数学哲学纲领——表明语境论的世界观、语境实在论和语境论的科学哲学是其形成的哲学基础,规范的、描述的和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的缺陷以及数学实践哲学的兴起是其形成的动因,并阐明了语境论的数学哲学的核心原则和方法。以此为基点,揭示了语境论数学哲学的发展趋向及意义。
《科学技术哲学文库 语境论的数学哲学:一种对数学本质和实在性研究的新范式》不仅适合数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研究者阅读,还可供数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者、本科生、研究生、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总序 i
前言 v
绪论 1
章 语境论数学哲学提出的动因 11
节 规范的数学哲学及其困境 11
一、规范的数学哲学的研究路径 12
二、规范的数学哲学的困境 24
第二节 描述的数学哲学及其困境 25
一、描述的数学哲学的研究路径 26
二、描述的数学哲学的困境 34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数学哲学及其困境 36
一、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的研究路径 37
二、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的困境 45
第四节 数学实践哲学的兴起与数学哲学新范式的诉求 48
第二章 语境论的数学哲学的基本纲领 52
节 语境论数学哲学的思想渊源 53
一、语境论的世界观 54
二、语境实在论 61
三、语境论的科学哲学 67
第二节 语境论数学哲学的核心原则 72
一、实践原则 72
二、动态原则 74
三、语境原则 75
四、一致性原则 76
五、整体论原则 77
六、跨学科原则 78
第三节 语境论数学哲学的分析方法 79
一、语境分析及其在数学哲学中应用的基础 80
二、数学知识演进的语境分析 91
三、数学知识本质的语境分析 99
语境论的数学哲学—— 一种对数学本质和实在性研究的新范式
viii
四、语境分析在数学哲学研究中的意义 109
第三章 数学本质的语境论说明 111
节 “数学本质”的内涵与哲学家的目标 111
第二节 “数学本质是对象”的解释及困难 113
一、数学对象柏拉图主义的解释 114
二、数学对象柏拉图主义的困难 119
第三节 “数学本质是结构”的解释及困难 122
一、产生结构主义解释的数学背景 122
二、先物结构主义的解释及困难 129
三、消除式结构主义的解释及困难 136
第四节 数学本质的语境论说明 142
一、“数学本质”的形而上学说明:概念 144
二、数学实践的语境论说明:“数学本质”是开放的 148
第四章 数学实在性的语境论说明 151
节 数学实在性问题的传统解释、困境及出路 151
一、传统实在论的解释及困境 153
二、传统反实在论的解释及困境 154
三、数学实在性问题的出路 158
第二节 数学实在性的不可或缺性论证及存在的困难 158
一、不可或缺性论证 159
二、不可或缺性论证存在的困难 164
第三节 自然主义集合实在论的解释及存在的困难 168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总序 i
前言 v
绪论 1
章 语境论数学哲学提出的动因 11
节 规范的数学哲学及其困境 11
一、规范的数学哲学的研究路径 12
二、规范的数学哲学的困境 24
第二节 描述的数学哲学及其困境 25
一、描述的数学哲学的研究路径 26
二、描述的数学哲学的困境 34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数学哲学及其困境 36
一、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的研究路径 37
二、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的困境 45
第四节 数学实践哲学的兴起与数学哲学新范式的诉求 48
第二章 语境论的数学哲学的基本纲领 52
节 语境论数学哲学的思想渊源 53
一、语境论的世界观 54
二、语境实在论 61
三、语境论的科学哲学 67
第二节 语境论数学哲学的核心原则 72
一、实践原则 72
二、动态原则 74
三、语境原则 75
四、一致性原则 76
五、整体论原则 77
六、跨学科原则 78
第三节 语境论数学哲学的分析方法 79
一、语境分析及其在数学哲学中应用的基础 80
二、数学知识演进的语境分析 91
三、数学知识本质的语境分析 99
语境论的数学哲学—— 一种对数学本质和实在性研究的新范式
viii
四、语境分析在数学哲学研究中的意义 109
第三章 数学本质的语境论说明 111
节 “数学本质”的内涵与哲学家的目标 111
第二节 “数学本质是对象”的解释及困难 113
一、数学对象柏拉图主义的解释 114
二、数学对象柏拉图主义的困难 119
第三节 “数学本质是结构”的解释及困难 122
一、产生结构主义解释的数学背景 122
二、先物结构主义的解释及困难 129
三、消除式结构主义的解释及困难 136
第四节 数学本质的语境论说明 142
一、“数学本质”的形而上学说明:概念 144
二、数学实践的语境论说明:“数学本质”是开放的 148
第四章 数学实在性的语境论说明 151
节 数学实在性问题的传统解释、困境及出路 151
一、传统实在论的解释及困境 153
二、传统反实在论的解释及困境 154
三、数学实在性问题的出路 158
第二节 数学实在性的不可或缺性论证及存在的困难 158
一、不可或缺性论证 159
二、不可或缺性论证存在的困难 164
第三节 自然主义集合实在论的解释及存在的困难 168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思维上的漫游,它没有直接给出“数学是什么”的简单答案,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引导读者去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假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数学对象“存在性”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他引入了某种跨学科的案例来阐释“结构依赖性”的概念,这种跨界的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典型的严谨学者风格,措辞精准,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几乎没有可以被曲解的模糊地带。尽管某些篇章涉及到了高等逻辑和集合论的基础知识,但作者在必要时会用清晰的语言进行背景回顾,确保了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跟上节奏。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构建其理论框架时展现出的精密度和严密性,让人不禁对其背后的研究工作量感到敬佩,它无疑为我们理解数学的内在秩序提供了一副全新的透镜。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论证的“目的性”。它不是那种为了构建体系而构建体系的空泛之作,而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改造现有局面的愿景。作者在构建其新框架时,极其审慎地平衡了理论的抽象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他并没有完全抛弃古典哲学的洞见,而是将其视为需要被重新诠释的基础。在讨论到数学实在论与认识论交汇点时,作者提出的某个核心命题,那种简洁而有力的概括力,仿佛一下子点亮了之前所有困惑我的迷雾。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提问方式”,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数学前提。对于任何一位对数学基础持有深刻反思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进行深度智力对话的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有条理,每一章的主题都像是一个精心搭建的阶梯,一步步将读者从基础的哲学困境引向更前沿的理论构建。当我读到关于“概念生成动态性”的那一章节时,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学术兴奋感。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静态地描述数学真理,而是着力于捕捉数学思想在人类认知和社会互动中是如何“生长”和“演化”的。这种动态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我过去对于数学知识的僵化理解。作者对历史案例的引用也相当巧妙,他没有陷入到历史叙事的泥潭,而是将历史作为论证的靶子,用以检验和打磨自己的新范式。这种扎实的学理支撑与富有想象力的理论构建相结合,使得整本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作者最终要指向何方。
评分我个人非常注重书籍在辅助工具方面的完善性,而这本著作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书后的术语索引制作得非常详尽,很多核心概念的定义和首次出现的页码都清晰标注,对于经常需要回顾和查阅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再者,参考文献的格式统一且规范,可以看出编辑团队在校对和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大量引用的文献,很多都是近年来学界尚未广泛讨论的新兴理论,这表明作者的研究视角非常前沿,紧跟学科发展的脉搏。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从拿起、翻阅到深入思考,都透露着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会不断激发你进行二次阅读和思考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低饱和度的灰蓝色调,搭配精致的烫金字体,整体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学术气息。初次翻阅时,那种纸张与指尖摩擦的触感也十分舒适,厚实的纸质让人感觉内容的分量感十足。作者在引言部分对现有数学哲学流派的梳理,清晰地勾勒出了传统视角的局限性,这种梳理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带着一种批判性的眼光,为后续提出新范式做了坚实的铺垫。特别是他对“直观实在论”与“形式主义”之间张力的分析,展现出作者扎实的哲学功底和对数学实践的深刻洞察。装帧上的细节处理,如页眉的字体选择和章节分隔的留白设计,都体现了出版社在学术书籍出版上的专业水准,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十分合理,逻辑清晰的论证结构,使得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概念,读者也能顺着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没有感到丝毫的迷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