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读经典碑帖为书法学习之不二法门。中国历代名家辈出,传世碑帖无数。这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遴选书法史上经典,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堪称佳制。
本系列采用底本,高清彩色印刷;穿线装订,拆阅方便实用。力求“下真迹一等”之效果。系列的特点则是对原作或拓本稍加放大,使得细节纤毫毕现。无论线条的张力、墨色与叠加,还是纸张的颜色及气息,都毫厘间淋漓尽现。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对读者诸君在临读碑帖和书法创作中有所帮助。
《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墨迹纸本,纵34.8cm,横78cm。此帖17行,共129字,在中国书法史上素有『天下第三行书』之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元丰三年(1080),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在蛰居第三年的寒食节,和着连绵阴雨,满腹悲愁地写下了这两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潦倒失意、惆怅满怀……一一化作诗文流淌于笔端,在纸上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文字。诗书合一,情境交融。作品一开始『自我来黄州……』娓娓道来,笔墨、字形的起伏不大;转入中段 『春江欲入户……』后,随着情绪的起伏,用笔也开始跌宕起来,字形左右攲侧,或大或小,行列之间参差错落,或疏或密,虚实相应,奇姿百出。此帖堪称苏轼书法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谥号文忠。苏轼于诗文书画造诣极高。作为文学家,他引领了宋诗的新风尚,开宋词『豪放』派之先河,擅长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作为书画家,他倡导了『文人画』与『尚意书风』,书法名列『宋四家』之首。
说实话,市面上各种书法字帖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深入研究的却凤毛麟角。很多字帖为了适应印刷和装帧,会做大量的裁切和排版上的调整,导致原帖的整体气韵被破坏。我购买这套书,就是看中了它“放大本”的特性。当你把一张米尺见方的碑帖原貌,以接近一比一甚至更大的比例呈现在眼前时,那种视觉冲击力和对细节的掌控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学习楷书时,横画的藏锋入笔、竖画的“悬针”收尾,如果放在小字帖里,往往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形状;但在放大本中,你几乎可以数出墨汁在纸面上散开的层次。这种对微观结构的捕捉,是刻意练习和长期积累的基础。我甚至会花上大把时间,仅仅盯着某几个关键的笔画看,感受它的力量流动,仿佛能和千年前的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这套书,就是架设在我和古人之间的一座高质量的桥梁。
评分这本《华夏万卷·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系列,光是这个名字就透着一股子庄重与典雅,让人对其中收录的那些书法瑰宝充满期待。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所折服。现在很多书为了降低成本,总是在纸张和色彩上偷工减料,但这一套书显然不是走这条路子的。纸张的厚度、光泽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保证原帖的笔墨神韵被忠实地再现,又不容易反光,这对临摹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随便翻了翻其中几册,那些魏晋风骨、唐代楷书的雄浑,宋代行书的飘逸,都仿佛能隔着纸张传递出昔日大师的风采。那种笔画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干湿,在放大后的版本中看得格外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像是被聚光灯照亮了一般。对于一个痴迷于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来说,能拥有这样一套清晰、专业的放大本,无疑是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它不仅仅是收藏品,更是实实在在的研习工具书。这种对原作的敬畏之心,贯穿在了整套书的制作过程中,令人赞叹。
评分我最近正致力于提升自己的行书造诣,总觉得在学习过程中,对古人“意态”的把握总差那么一点火候。有些出版物为了追求“精美”,过度地进行色彩的数字化处理,反而失了古墨的韵味。然而,这套《华夏万卷》系列,给我的感觉是返璞归真。它着重于“原色放大”,这种定位非常精准。所谓原色,就是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宣纸的肌理感和旧拓片的岁月痕迹。我仔细观察其中几幅作品的细节,能清晰地分辨出纸张纤维的走向,以及笔锋触纸时轻微的“飞白”效果。这种质感的还原,对于理解书家在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控笔力度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临帖失败,不是因为技法生疏,而是对原作的“语境”理解不够到位。这套放大本,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沉浸式的观察环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墨迹背后隐藏的千年秘密。这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态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尊重。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放大”处理,极大地减轻了临摹时的眼睛疲劳。过去,我常常需要借助放大镜来辨认一些细微的笔触变化,这很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观察角度的偏差。现在,得益于高清的印刷技术和合理的开本设计,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撇一捺,都变得可以被“量化”分析。特别是对于那些草书或行书中连笔的过渡,放大后,你会发现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腕力的提按来完成气脉的贯通,而不是简单地“连线”。这种对“运动轨迹”的清晰呈现,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它不是那种让你随便抄个样子就完事的“速成”读物,而是引导你进入精深研究领域的高端教材。每一页都值得反复揣摩,甚至可以作为案头常备的“校对尺”,随时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差距所在。这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普通字帖无法给予的。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套书在“系统性”和“完整性”上的优势。虽然我手头可能只有其中几册,但从其整体的命名体系和编排风格来看,它无疑是一个宏大而严谨的文化工程。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零散的“名家精选”,而是致力于系统地梳理和展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脉络。这种系统性意味着,学习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书法风格是如何继承、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这套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字帖,更是一部可以“触摸”和“临习”的书法史。对于想要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是满足于表面模仿的书法学习者来说,这种系统化的呈现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将眼前的单个作品放置到整个书法艺术的长河中去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判断和创作方向。购买这样一套书,等于是为自己的书法学习之路铺设了一条宽阔且有历史纵深的道路。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正版,印刷精美清晰,值得保存。
评分可以!!!!!!!!!!
评分用了优惠,价格很便宜,质量也很好
评分非常精美!临帖首选!
评分包装盒与书籍尺寸不符,造成弯曲变形及折痕
评分印刷非常好,特別好用的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一如既往 一直在京东买书 这次买的挺实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