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拉拉,筆名肖林,知名媒體人、資深昆迷、南京市文聯簽約作傢。已齣版隨筆集《像蝶一樣的碟》(江蘇文藝齣版社)、《鏇轉木馬》(古吳軒齣版社)與藝術文論《怕——柯軍多元藝術探索》(中國戲劇齣版社)等多部圖書,擔任過央視與江蘇衛視閤拍的大型紀錄片《昆麯六百年》(榮獲金鷹奬、星光奬等)的分集撰稿。
★《遺忘海》由東南大學齣版社齣版,書籍設計師為趙清、徐源。該書集結瞭肖林近十年來對文化藝術界人物的采訪筆記、人物素描、藝術批評及生活隨筆數十篇,分“人物白描”、“文藝評論”、“昆麯筆記”、“私密空間”四大類。書中所有插圖,包括對采訪對象的速寫均為肖林本人繪製。
——2014年11月21日南京日報
★近日……金陵晚報記者肖林的跨界藝術筆記《遺忘海》,榮膺“2014中國最美的書”稱號。據悉,本次“2014中國最美的書”評選主辦方共收到來自全國的參評圖書353部,最終22部圖書作品榮膺該稱號。
——2014年11月21日東方衛報
★《遺忘海》由東南大學齣版社齣版,該書集結瞭肖林近十年來對文化藝術界人物的采訪筆記、人物素描、藝術批評及生活隨筆數十篇,分“人物白描”、“文藝評論”、“昆麯筆記”、“私密空間”四大類,談論文學、繪畫、戲劇、影視、建築乃至生活方式等種種,還講述瞭她十年來醉心昆麯傳播的經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所有插圖,包括對采訪對象的速寫均為肖林本人繪製。
——2014年11月21日金陵晚報
★媒體人的敏銳,寫作傢的情懷,藝術傢的修養,這便是羅拉拉。對我而言,她的魅力還包括老朋友的義氣和爽直。
——作傢韓東
★我始終認為,羅拉拉擁有傑齣小說傢的文字,但她選擇做瞭記者。這就如同她的為人,結閤瞭真誠、人情味和美。
——作傢黃梵
★詩歌裏,我特彆偏愛敘事詩:草率而至的細節、並無格調的情境,卻架構成一種慌張、奔弛、萬劫不復的命運感。我與羅拉拉的交情,算算已有20年。我模糊地認為,這正是那種敘事詩。
——作傢魯敏
★當我成為《蛋》雜誌上被羅拉拉速寫的“20人”之一,從此我就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正是她文字的力量!
——昆麯錶演藝術傢柯軍
★在設計這本書的過程裏,遺忘掉我過去的設計。——設計師趙清
羅拉拉筆下之形象與時代共舞。
——藝術傢湯國
★好多年前認識羅拉拉的時候,她在電颱,寫大塊的文學評論文章。等我上瞭微信,在朋友圈看到,拉拉除瞭寫文章,一會兒畫畫一會兒寫字一會兒傢宴一會兒喝茶,還主持藝術活動……
——畫傢吳湘雲
★羅拉拉是一個聰敏機智、幽默智慧的女子,有著準確的洞察力。尤其是她隨手拿個手機一按,沒準就拍齣瞭你一生最漂亮的照片……這隻能說她的藝術直覺太好瞭!
——畫傢姚媛
★羅拉拉崇尚自己的個性,也崇尚朋友間的感情,這是她的為人之道。但是,友情並未屏障她的判斷,她對所寫對象作品的優劣持有自己的尺度,這就是爽朗而又認真的羅拉拉!
——畫傢吳思駿
記錄是履曆 遺忘是修行 (序)
一、人物白描
印象速寫:
藝術傢篇
作傢篇
導演篇
跨界走筆:
速泰熙 行走在沒有邊界的藝術空間
趙清 中國設計師要記得自己在東方
硃贏椿 在時光之河中順流,逆流
陳衛新 用建築與小說錶達南京
深度訪談:
徐纍 另起一行……
湯國和他的“査濟村計劃”
範揚 與我不同纔更喜歡
鬍小石 闆書漂亮得學生不忍心擦
顧篤璜迴憶錄(上)(下)
張繼青 則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畢飛宇 我喜歡和陌生人聊天
毛焰 藝術傢的潛能就是可能性
田壯壯 又騎上電影這輛自行車
賈樟柯 我喜歡迴頭看
剋洛德·朗茲曼 眼淚是真相的證明
齊康 我至今每天都在畫畫
故事人生:
木心 在黑暗中大雪紛飛
吳念真 不一樣的月光
翟永明 狂想與深淵的美麗
舒婷 作為樹的形象
王小波 那個詩意世界裏的“水怪”
黃梵 脫離“彈道”飛嚮文學
葛亮 風暴中心的平靜
錢小華 老銀杏,新先鋒
二、文藝評論
不閤時宜之痛
安娜的火車已經駛離
愛的單嚮
隔著玻璃,狠狠愛
從未丟棄
小人物大世界
厭倦過後就是熱愛
在異鄉
關於屈原的公共記憶與私人情感
秦淮河邊月半彎
三、昆麯筆記
半堂度麯課
度麯歡會
第一次看《夜奔》
唐七唐八
靜止的觀看
槐安國外夢未醒
明朝賣卦紫塵中
今昔有錢人
劉凱琴與洋羅拉
則見風月暗消磨
看不懂與自己看
四、私密空間
我的小學
女朋友也是正經事
豁濛樓與水榭
女人的第二次生命
在遺忘的海上
我們的遺忘海(代跋)
這本關於跨界藝術的筆記,著實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深夜裏,端著一杯熱茶,與你分享他遊走於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所思所感。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巧妙聯係起來的敘事方式。比如,他能把音樂的復調結構與視覺藝術中的空間布局進行類比,那種頓悟的感覺,就像撥開雲霧看到一片新天地。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場思維的冒險。那些散落在文字間的觀察和心得,既有對宏大哲思的探討,也有對日常細節的敏銳捕捉,比如一束光如何影響瞭色彩的感知,或者某種材質觸感如何激發瞭創作的衝動。整本書的節奏張弛有度,時而深沉如古井,時而輕快如溪流,讓人在跟隨作者的思緒起伏中,不斷反思自己對“藝術”二字的傳統認知。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新視角,不再將藝術的邊界視為堅固的牆垣,而是將其視為流動的、可以自由穿梭的領域。那種打破藩籬、融閤創新的精神,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綫性閱讀,不如說是一種“跳躍式”的探索。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因為某一段極具洞察力的描述而停下來,反復揣摩,然後閤上書本,望嚮窗外,試圖在現實環境中尋找對應的“藝術迴響”。作者對於“連接性”的強調,深深地影響瞭我對現有作品的解讀方式。他成功地構建瞭一種“通用語言”,使得原本屬於特定學科的術語和概念,被成功地移植和轉化到瞭另一個領域,並且煥發齣新的意義。這種跨越學科壁壘的思維訓練,對於任何希望拓寬視野的思考者來說,都是極有價值的。尤其是在處理復雜的多媒體項目時,這本書提供的方法論——不是去模仿,而是去理解核心的“驅動力”——讓我受益匪淺。它鼓勵讀者去質疑“為什麼必須是這樣”,而不是滿足於“它一直就是這樣”。這種對既定範式的溫柔反叛,構成瞭全書最堅實的內核。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此類主題的書抱有警惕,總擔心會陷入晦澀難懂的術語泥潭。然而,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卻異常的自由和鬆弛,仿佛作者隻是在整理他的靈感草稿,沒有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跡。這種“筆記體”的呈現方式,反而賦予瞭內容極大的生命力和親切感。你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在不同媒介間切換時那種旺盛的好奇心和近乎孩子般的好奇心。他似乎總是在問“如果……會怎樣?”這種純粹的探究欲,驅動著他去實驗、去連接。書中那些對創作過程的零散記錄,那些關於材料、光影、時間性的思考碎片,拼湊齣瞭一幅立體而鮮活的跨界圖景。它不像一本教科書,而更像一本深入藝術傢內心世界的地圖,標記著那些尚未被主流藝術史定義的奇異的“無人區”。對於那些身處創作邊緣,渴望突破既有範式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用最樸實的語言,肯定瞭探索的價值。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流露齣的那種對“不確定性”的擁抱態度。在許多藝術理論中,我們總被教導要追求清晰的結構和明確的意圖,但這本筆記卻贊美瞭那些模糊的、未完成的、甚至帶有偶然性的瞬間。他似乎在告訴我們,真正的跨界往往發生在邊界模糊的地帶,那裏充滿瞭未被命名的可能性。文字的排布和內容的組織本身,也仿佛在模仿跨界作品的結構——它們鬆散卻又相互呼應,看似隨意卻蘊含著深層的邏輯綫索。這種對“過程”本身的尊重,超越瞭對最終“成品”的執著,這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産齣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引導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習慣,是否過早地為自己的想法設下瞭框架。這本書,像是一個邀請函,邀請讀者進入一個更廣闊、更包容的思維空間,在那裏,一切皆有可能成為藝術的元素。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那便是“激活”。它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激發瞭讀者自身知識體係的重新排列組閤。我喜歡作者那種近乎於哲學傢般的審慎,在提齣一個大膽的跨界觀點後,總會立刻跟進對這種連接可能帶來的局限性或悖論的探討。這種雙嚮的、審慎的思考,使得全書的論述既有探索的勇氣,又不失立足現實的穩健。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概念與我過去接觸過的各種文化現象進行對照和印證,每一次對照都産生瞭一種新的理解的漣漪。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藝術方法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如何進行高階思考的範本。它教導我們如何從熟悉的領域中提煉齣可以被移植的“結構性智慧”,並將其應用於完全陌生的語境中。這種思維工具的傳授,遠比任何具體的藝術技巧分享都更具長遠的價值。
評分破損嚴重,封麵全是黃色汙漬,我是來買二手書的?
評分書腳什麼的都摺瞭,很不開心!以前經常在京東買書,很不錯。但是這次的購書讓我很不愉快,失望!!!!以後還是少在京東買書。
評分似乎不是我喜歡的文筆,呃,隨便看看吧
評分書左下角破瞭,也是醉瞭
評分破損嚴重,封麵全是黃色汙漬,我是來買二手書的?
評分破損嚴重,封麵全是黃色汙漬,我是來買二手書的?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破損嚴重,封麵全是黃色汙漬,我是來買二手書的?
評分書左下角破瞭,也是醉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